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城市中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的支撑,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高速连接应用的“时延”,是网络支撑中最重要的存在。
以城市生活例子为例,当网络延时出现问题,将会导致众多重要领域的现场运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譬如智慧交通系统中交通信号灯的延时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事故增加、医疗服务中的延时可能影响紧急救援和诊疗效率,航空航天中的各项任务更是要求低于毫秒级的延时,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而在物联网场景中,大部分应用场景的网络环境都较为复杂,涉及多种无线通信传输、多层跨网穿透,现场电磁干扰度大、数据传输协议繁杂,如何让通信通道稳定可靠的同时又能将延时降低,是行业中各家企业都在探索的方向。
需求分析
目前各领域场景应用的大多数远程控制基于有线网络,虽然有线网络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灵活性较差,难以支持大范围移动的特种设备。另一方面,要实现远程控制,不仅需要可靠的网络保证操控的实时性、灵敏度,还需要足够清晰度、低时延的视频回传提供视觉支撑,以达到“所见即所得”。
然而现有的远程控制视频回传基于传统视频画面,在经过摄像头编码处理、网络传输、后台视频服务器转码、显示端解码后,端到端的时延非常高,时延往往超过500ms甚至秒级,导致后端操控端的视频画面出现严重的延迟,从而容易出现误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弱网状态下的时延行业瓶颈与技术解析
得益于5G的出现,业界已经可以把无线通信中的延时降低到梦寐以求的1毫秒,但是这仅限于数据传输,且无线通信场景中还是存在一定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