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育會考向來由社會科打頭陣,今年度社會科試題一如既往,都是四選一的選擇題,第1題到第42為單題,第43到54題為題組題,其中,圖表型試題占比達五成。
整體而言,試題編排由淺而深,符合「難易適中」的原則,為了符合素養命題情境的鋪陳,部分試題的題幹稍長,不過,文字量與過往相當。至於試題內容,大致可歸納出三大特色:
特色1、重視資料解讀及圖表轉譯的能力
今年試題中除了文字敘述,也有許多圖表、照片等,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老師陳莉婷表示,考生要能適當解讀相關資料。
例如,第26題以「某國近30年間的已婚女性勞動參與率」為素材,考生須依據圖中「尚無子女」、「家中有未滿6歲子女」以及「家中子女均在6歲以上」的百分比與時間之關聯性,推論該國的勞動參與狀況。
又例如,第28題考「某國積極發展某一種綠色能源」,考生需運用經緯度的概念,轉譯圖中國家所在位置,判斷該國最可能發展哪項綠色能源;第33題則考某一時期台灣鳳梨罐頭外銷至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及西德的狀況,同樣得讀懂圖表才能選出正解。
特色2、試題取材更加生活化,也與時事新聞相連結
今年考題的另一特色是高度生活化,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老師賈生玲指出,試題取材強調學習內容與生活情境的連結,著重學科知識的實用性。
以第31題為例子,用赴北大武山登山時,在山路上看到的歷史建築與紀念碑文為素材,考生須根據題文中摘譯的碑文內容及撰碑者身分,判斷這些歷史建築興建的時局背景為何。
至於第38題,先引用新聞報導,點出曾有失智症患者將房地贈送給陌生人,引發糾紛,再提到「小明的家人,擔心失智症的爺爺做出類似行為,導致權益受損,便向律師諮詢;律師建議家人可向法院提出聲請,對爺爺做出監護宣告。」考生須判斷律師的建議是希望達成何項法律效果。
特色3、強調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對全球環境的關懷
高雄市路竹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師秀玲觀察,今年度試題也希望能引導學生更關心我們所處的社會和全球相關議題。
比方說,第30題以「碳匯」為素材,題幹提到,為了達成2025年「碳中和」目標,各國除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之外,也要積極擴大國家的碳匯,考生需根據題幹中對碳匯的解釋及相關知識概念判斷,若要增加一國的碳匯,何種方法最合適。
試題取材也很重視跨領域整合。例如,第11題以一間跨國咖啡公司打算在某國的傳統文化觀光區設立分店,卻與當地建築、飲食習慣不相容,引發居民抗議為素材,該公司為降低反彈聲浪,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考生需運用地理、公民與社會科的學科知識,判斷跨國公司的舉動,是今年最具代表性的跨科題。
114學年度會考社會科試題請按此下載
熱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