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是一个用来解耦的设计模式,它将抽象层和实现层分离开,让它们可以独立变化。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让你能够改变抽象的功能和具体的实现,而不需要修改对方的代码。
举个例子,想象你在做一个图形绘制的程序,你有很多图形(比如圆形、方形),而且每种图形可能有不同的绘制方式(比如屏幕绘制、打印机绘制)。如果你把所有的图形和绘制方式都写在一起,每次你增加一种新的绘制方式或新图形时,你都要修改大量的代码,这样就会让系统变得很复杂。
桥接模式的思路是:把**图形(抽象)和绘制方式(实现)**分开,每一部分都可以独立变化,互不干扰。这样一来,增加新的图形或者新的绘制方式时,就不需要修改现有的代码,只需要扩展新的类即可。
桥接模式的结构
桥接模式有两个重要部分:
- 抽象部分(比如图形的类型,如圆形、方形等)
- 实现部分(比如具体的绘制方式,如屏幕绘制、打印绘制等)
这两个部分通过“桥”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灵活可扩展的结构。下面的代码结构就能帮助你理解这一点。
桥接模式的代码示例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图形绘制的程序,支持不同的图形(圆形、方形)和不同的绘制方式(屏幕绘制、打印机绘制)。我们来看看怎么用桥接模式来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 绘图接口(实现类接口)
class DrawingAPI {
public:
virtual void drawCircle(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radius) = 0;
virtual ~DrawingAPI() = default;
};
// 具体实现:屏幕绘制
class ScreenDrawingAPI : public DrawingAPI {
public:
void drawCircle(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radius) override {
std::cout << "在屏幕上绘制圆形,位置: (" << x << ", " << y << "), 半径: " << radius << std::endl;
}
};
// 具体实现:打印机绘制
class PrinterDrawingAPI : public DrawingAPI {
public:
void drawCircle(double x, double y, double radius) override {
std::cout << "在打印机上绘制圆形,位置: (" <<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