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篇 zephyr 时钟之Kernel Clocks

本文深入解析Zephyr内核中32位硬件时钟与64位系统时钟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时间测量上的应用,包括基于tick的正常精度测量与基于硬件时钟的高精度测量,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内核时钟如何支撑时间服务。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摘要

1 概念

2 应用

2.1 以正常的精度测量时间(基于tick的)

2.2 高精度测量时间

3 参考链接


本学笔记基于zephyr 工程版本 2.2.99,主机环境为ubuntu18.04,开发平台 nrf52840dk_nrf52840

摘要

内核的时钟是所有基于时间的服务的基础。

1 概念

内核支持两个不同的时钟:

  • 32位硬件时钟是一个高精度的计数器,它以未指定的单位(称为周期)跟踪时间。周期的持续时间由内核使用的板级硬件决定,通常以纳秒为单位。
  • 64位系统时钟是一个计数器,它记录了内核初始化后经过的节拍数。节拍的持续时间是可配置的,通常从1毫秒到100毫秒不等。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理解这个tick时钟,他是整个系统的心跳。

内核还提供了一些变量,可用于将时钟使用的时间单位转换为标准时间单位(例如秒、毫秒、纳秒等),并在两种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大多数内核的基于时间的服务都使用系统时钟,包括内核计时器对象和其他内核对象类型支持的超时。为了方便起见,内核的api允许以毫秒为单位指定时间长度,然后API内部将其自动转换为相应的tick数。

硬件时钟可以比基于系统时钟的内核服务提供的时间测量精度更高。

系统时钟的滴答计数来自硬件时钟的周期计数。内核确定有多少个时钟周期对应于所需的时钟频率,然后对硬件时钟进行编程,在多个周期之后生成一个中断;每个中断对应一个tick。

配置更小的tick持续时间允许更细粒度的定时,但是也增加了内核处理tick中断的工作量,因为这些中断发生得更频繁。将时钟周期设置为零将禁用内核时钟及其相关服务。

2 应用

2.1 以正常的精度测量时间(基于tick的)

下面的代码,使用系统时钟(tick)来确定两个时间点之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s64_t time_stamp;
s64_t milliseconds_spent;

/* capture initial time stamp */
time_stamp = k_uptime_get();

/* do work for some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
...

/* compute how long the work took (also updates the time stamp) */
milliseconds_spent = k_uptime_delta(&time_stamp);

2.2 高精度测量时间

下面的代码使用硬件时钟来确定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u32_t start_time;
u32_t stop_time;
u32_t cycles_spent;
u32_t nanoseconds_spent;

/* capture initial time stamp */
start_time = k_cycle_get_32();

/* do work for some (short) period of time */
...

/* capture final time stamp */
stop_time = k_cycle_get_32();

/* compute how long the work took (assumes no counter rollover) */
cycles_spent = stop_time - start_time;
nanoseconds_spent = (u32_t)k_cyc_to_ns_floor64(cycles_spent);

3 参考链接

https://docs.zephyrproject.org/latest/reference/kernel/timing/clocks.html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关于Zephyr OS内核崩溃的问题,具体是在CPU 0上出现致命错误4。我们需要逐步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Zephyr OS中致命错误的含义。根据Zephyr的文档,致命错误(fatal error)通常是由内核检测到的不可恢复的错误,例如非法内存访问、栈溢出、未处理的异常等。错误代码4可能对应特定的错误类型。 在Zephyr中,致命错误的原因可以通过`k_sys_fatal_error_handler()`函数或类似机制捕获。错误代码4通常表示“内核错误”(Kernel Panic),具体为: - 在Zephyr的源代码中,`kernel/include/kernel_structs.h`定义了错误原因。例如: ``` #define K_ERR_KERNEL_PANIC 4 ``` 因此,错误4是一个内核恐慌(kernel panic),通常是由于内核检测到了内部不一致或不可恢复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可能导致内核崩溃的原因。常见的原因包括: 1. 栈溢出(Stack overflow) 2. 非法内存访问(如空指针解引用) 3. 多线程竞争条件或同步问题(如死锁) 4. 中断处理程序(ISR)中的错误 5. 设备驱动错误 6. 内存分配问题(如堆损坏) 由于错误发生在CPU 0(通常是主CPU),我们需要关注在启动阶段或主核心上运行的代码。 为了诊断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步骤1:检查栈溢出** 栈溢出是常见的原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查: - 增加栈大小:在Zephyr中,可以通过修改线程的栈大小(例如,在prj.conf中设置`CONFIG_MAIN_STACK_SIZE`或其他线程的栈大小)来测试。 - 使用Zephyr的栈溢出检测功能:启用`CONFIG_HW_STACK_PROTECTION`或`CONFIG_STACK_SENTINEL`,这些可以在栈溢出发生时触发错误。 **步骤2:分析崩溃现场** 当发生致命错误时,Zephyr会打印寄存器内容和回溯信息(如果启用了相应的配置)。确保以下配置启用: - `CONFIG_PRINTK=y` - `CONFIG_LOG=y` - `CONFIG_LOG_PRINTK=y` - `CONFIG_EXCEPTION_STACK_TRACE=y`(如果支持) 这些配置将帮助在控制台看到错误发生时的调用栈。 **步骤3:检查代码中的潜在问题** - 检查最近修改的代码,特别是内核代码、驱动或应用程序代码。 - 检查中断处理程序:确保ISR执行时间短,且没有调用可能导致阻塞的API(如信号量获取,但允许`k_sem_take`带`K_NO_WAIT`)。 - 检查多线程同步:确保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有适当的锁(如信号量、互斥锁)。 - 检查内存分配:如果使用动态内存,确保没有越界写入或重复释放。 **步骤4:使用调试工具** - 如果硬件支持,使用JTAG/SWD调试器连接目标板,在崩溃时暂停CPU,检查寄存器和堆栈。 - 使用GDB调试:通过QEMU或硬件调试器运行Zephyr,并在崩溃时获取回溯信息。 **步骤5:查看已知问题** 检查Zephyr的GitHub issue列表,看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已经报告或修复。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增加主线程栈大小** 在prj.conf文件中增加: ``` CONFIG_MAIN_STACK_SIZE=4096 ``` 或者更大的值(如8192),然后重新编译运行。 **解决方案2:启用栈保护** 在prj.conf中启用栈保护: ``` CONFIG_STACK_SENTINEL=y ``` 或者硬件栈保护(如果硬件支持): ``` CONFIG_HW_STACK_PROTECTION=y ``` **解决方案3:启用错误诊断** 确保日志和栈跟踪启用,然后分析输出。 **解决方案4:检查中断处理程序** 确保所有ISR都符合Zephyr的要求(短时间执行,不阻塞)。 **解决方案5:使用调试器** 通过硬件调试器获取崩溃时的调用栈,定位问题代码。 如果以上步骤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根据错误发生时的具体日志和回溯信息进一步分析。 由于我们没有具体的日志信息,以上是通用的排查步骤。 最后,提供一些相关问题,帮助用户深入理解: §§相关问题§§ 1. Zephyr OS中常见的致命错误代码有哪些? 2. 如何配置Zephyr OS以获取详细的崩溃日志? 3. 在Zephyr OS中如何调试多线程问题?</think>### Zephyr OS 内核崩溃(CPU 0 致命错误 4)排查指南 当 Zephyr OS 在 CPU 0 上触发 `fatal error 4` 时,通常表示发生**内核级异常**(如非法指令、内存访问违例或未处理的中断)。以下是系统化的排查步骤: --- #### 一、关键错误分析 1. **错误代码含义** `fatal error 4` 对应 Zephyr 的 **内核恐慌(Kernel Panic)**,常见原因: - 非法内存访问(空指针/野指针解引用) - 栈溢出(Stack Overflow) - 未处理的硬件异常(如总线错误) - 中断处理程序(ISR)崩溃 - 多线程竞争导致内核数据结构损坏[^1] 2. **CPU 0 的特殊性** CPU 0 通常是主核心,负责系统初始化和关键任务调度。此处崩溃可能涉及: - 启动阶段硬件初始化失败 - 调度器逻辑错误 - 内核定时器(sys_clock)故障 --- #### 二、诊断步骤 1. **启用调试工具** 在 `prj.conf` 中添加以下配置: ```ini CONFIG_DEBUG=y CONFIG_EXCEPTION_STACK_TRACE=y # 启用异常栈追踪 CONFIG_STACK_SENTINEL=y # 检测栈溢出 CONFIG_ASSERT=y # 启用内核断言 CONFIG_LOG=y # 启用日志系统 CONFIG_LOG_MODE_IMMEDIATE=y # 实时日志(避免缓存区溢出) ``` 2. **分析崩溃现场** 崩溃时查看寄存器状态(通过 JTAG/SWD 或 QEMU): - **Program Counter (PC)**:定位崩溃指令地址 - **Stack Pointer (SP)**:检查栈是否越界 - **Link Register (LR)**:确认函数返回路径 - **Fault Status Register (CFSR)**:分析硬件异常类型(如 IACCVIOL=非法指令) 3. **栈溢出检测** 检查所有线程栈使用情况: ```c k_thread_stack_space_get(k_current_get(), &unused_stack); ``` 确保栈大小配置合理(如主线程至少 2KB): ```c K_THREAD_STACK_DEFINE(main_stack, 2048); ``` --- #### 三、常见修复方案 1. **内存访问问题** - 使用 `CONFIG_USERSPACE=y` 隔离内核/用户空间 - 检查 DMA 操作是否越界: ```c struct dma_config dma_cfg = { .block_count = 1, .head_block = &dma_block, .source_data_size = 4, // 确保对齐硬件限制 }; ``` 2. **中断处理** - ISR 中禁止阻塞操作(如 `k_sleep()`) - 验证中断向量表偏移: ```c IRQ_CONNECT(TIMER_IRQ, 0, timer_isr, NULL, 0); ``` 3. **多线程同步** 使用互斥锁保护共享资源: ```c struct k_mutex shared_mutex; k_mutex_lock(&shared_mutex, K_FOREVER); // 访问共享数据 k_mutex_unlock(&shared_mutex); ``` --- #### 四、硬件相关排查 1. **时钟配置** 检查系统时钟初始化顺序: ```c void main(void) { sys_clock_init(); // 必须在其他驱动前初始化 // ... } ``` 2. **外设冲突** - 确认设备树(DTS)中无资源冲突(如相同内存映射) - 验证电源管理配置(如低功耗模式唤醒异常) --- #### 五、进阶调试 1. **QEMU 仿真** 使用 QEMU 复现问题并捕获异常: ```bash west build -b qemu_x86 && west build -t run -- -serial mon:stdio ``` 2. **Core Dump 分析** 启用 `CONFIG_DEBUG_COREDUMP=y`,通过 GDB 加载 `coredump.bin`: ```gdb target remote :1234 zephyr_coredump ``` > **关键提示**:若错误发生在启动阶段,检查 `z_arm_reset()` 中的硬件初始化序列[^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