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IM-DD系统的局限性

如前一篇文章:直接检测的原理是怎样的?所阐述的,光功率/强度调制器可实现高达 100Gb/s 的数据传输速率。

然而,此类高速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极为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光纤色散通过平方律光电检测机制对信号产生严重的非线性畸变。具体而言,光纤色散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并在采用直接检测时最终引发电信号频谱衰落。

下图展示了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M-DD)系统在不同传输距离(10、50和100km)下的典型接收电功率谱。假设光载波波长为 1550nm,色散系数采用17ps/(km·nm)。

观测发现,在任一给定传输距离下,信号带宽越宽(即符号率越高),频谱衰落现象越显著。我们亦可从另一视角研究色散引起的频谱衰落,例如通过求解不同信号带宽" f_BW "对应的最大允许传输距离。定义最大允许距离" L_max "为满足基带信号任一频率分量功率衰减不超过 3dB 时的传输距离。

下图呈现的是 L_max 与 f_BW 的函数关系。

可见 IM-DD 系统的最大可达距离随符号率提升呈急剧下降趋势。例如在 1km 传输距离下,电信号带宽可达 42.5GHz(对应最高 85GBaud 符号率);而传输距离增至 100km 时,信号带宽需缩减至约 4GHz,符号率上限随之降至 8GBaud 或更低。

降低色散影响的常规方法包括:采用 1310nm 波段的波长信号,该波长在 G.652 标准单模光纤(SSMF)中具有接近零色散的特性,但受限于该波长缺乏低成本光放大器及边缘信道色散增加问题,此方案仅支持单信道或极少数信道传输。若维持 1550 nm 波段,此波段可利用非常成熟的掺铒光纤放大器,同时则可以通过色散补偿模块(DCM)来改善色散效应。

DCM 采用特种光纤或布拉格光栅等光学器件,在 1550nm 波段提供负色散补偿,使整体光通道(传输光纤+DCM)达到零色散状态。DCM 虽能有效补偿单信道色散,但在实现精确全波段补偿和 WDM 系统方面仍存在挑战。

以 56GBaud 的四电平脉冲幅度调制(PAM-4)IM-DD 系统为例,单波长 100Gb/s 的传输要求色散容限约为 ±30ps/nm。这一容限低于在 100km 标准单模光纤(SSMF)中,C 波段内色散斜率引起的 ±35ps/nm 色散失配量。此外,引入光补偿模块也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

若不改变工作波长或使用 DCM ,可通过接收光场信息(功率与相位)而非仅检测光功率来规避频谱衰落问题。这需要采用相干接收机或自相干直接检测接收机,我们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说到。

感谢阅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