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中,数据库占据着关键地位。它在重点行业、关键基础设施以及核心业务系统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作用,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石。
长期以来,全球数据库市场由微软、亚马逊、Oracle等国际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与信创等政策的推动,国产数据库迎来发展拐点。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中,国产厂商份额已达58%,其中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等均被列入中国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领导者”象限。
在近期“恒驰&华为云 大咖面对面”系列访谈中,华为云数据库业务CTO 苏光牛与恒驰CTO 尚宇亮围绕国产数据库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了解国产数据库近年来的架构变化、行业应用以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丰富视角。
技术架构革新:分布式内核与云原生的协同进化
数据库架构的发展,见证了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早期的单机版集中式架构,在数据量有限、业务相对简单的时期,能够满足企业基本的数据处理需求。但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海量数据与高并发访问成为常态,传统架构逐渐力不从心。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存储、快速处理与深度分析?怎样打破传统架构束缚,满足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对数据管理的特殊需求?这些问题成为国产数据库从业者致力攻克的方向。
为了突破性能瓶颈,分布式架构应运而生。
苏光牛提到,在数据库发展中技术占据重要地位。从传统单机版集中式架构,历经RAC模式,到如今全面拥抱云原生分布式架构,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走出了一条国产数据库的技术架构革新之路。
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打破了单机数据库内核与中间件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应用数据库逻辑的抽象化。以电商行业为例,在“双 11”这样的购物狂欢节期间,海量的订单数据如潮水般涌来,GaussDB 数据库的分布式架构能够迅速调配资源,将任务合理分配到各个节点进行处理,确保系统在高并发下依然稳定高效运行,用户购物体验不受丝毫影响。
在云原生融合方面,华为云 GaussDB 数据库深度整合云的资源调度能力,打造出一套具备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分布式方案。在数据安全保障上,精心设计的容灾架构如同坚固的“数据堡垒”,通过多副本技术和异地多活策略,确保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安全可靠。
性能优化上,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对SQL引擎、数据操作算子等核心组件进行了深度优化。数据库内核经过精心调校后,动力更强劲。在处理复杂查询时,优化后的SQL引擎能够智能分析查询语句,迅速规划出最优的执行路线,查询性能大幅提升。
行业应用:驱动金融、政务等千行百业系统升级
在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千行百业应用对数据库的需求持续演变,这一需求侧的变化正驱动着数据库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新迭代,进而促使全球数据库产业迅猛发展。《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预测,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有望攀升至1286.8亿元,2023 - 2027年期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在26.1%。
数据库市场的持续向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金融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梯队,持续引领着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作为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智融合创新的关键根技术之一,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能表现,直接决定了企业业务能否安全、高效地运行。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拥有海量的客户数据和复杂的业务体系,传统集中式架构在处理性能、资源扩展、业务上线等方面的能力瓶颈日益凸显。通过技术攻关以及与华为云的深入合作,凭借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的架构创新与场景化深度适配能力,工商银行突破了数据库转型方面的主要技术难题和实施障碍,成功替换了200多个Oracle系统,有效保障了金融系统安全稳定,加快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平滑迁移。
邮储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高达6.7万的高并发需求,传统数据库难以满足如此高强度的业务压力。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针对邮储银行的业务特点,进行了定制化优化。华为云GaussDB通过优化数据库架构、调整资源配置,成功帮助邮储银行应对高并发挑战,保障了业务的稳定运行。
在政务领域,广东财政等部门引入GaussDB数据库后,实现了政务数据的高效整合与管理。以某社保业务为例,过去办理社保业务时,由于数据分散、系统协同性较差,办理流程相对繁琐。现在,借助GaussDB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业务流程得到优化,民众办理社保业务的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政府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此外,一汽等企业利用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对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分析。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企业能够精准掌握生产环节中的问题,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生态建设:从工具链到人才体系的多维布局
虽然近年来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际巨头比较,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数据库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仍面临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局面,缺少一致的技术发展路线,缺乏完善的生态系统、成熟的解决方案,以及高素质人才。
苏光牛指出,国产数据库生态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个维度切入:一是从ISV、工具、开发者和运维等角度构建生态,当前国内已在大量应用中取得显著进展;二是要与大量应用厂商实现工具对接,包括备份、迁移和管理工具,这些工具此前多基于国外数据库开发,需加快与国产数据库的适配对接,帮助客户降低数据库转换成本;三则是人才培养,一方面,要从高校入手,为行业培育新生力量;另一方面,需对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员(DBA)进行重新认证,构建完善的认证体系。
目前,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层面,积极与各大高校展开合作,将数据库前沿技术和GaussDB数据库的实践案例融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数据库相关课程、举办数据库技术大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培养出一批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数据库专业人才。
对于在职的数据库管理员(DBA),华为云GaussDB数据库提供了专业的培训认证服务。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和严格的考试认证,帮助DBA掌握GaussDB数据库的技术原理、操作技巧和管理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获得认证的DBA不仅在个人职业发展上更具竞争力,也为企业更好地应用GaussDB数据库提供了人才保障。
正如尚宇亮所言,”国产数据库的转型会带来数据库人才的转型,原来的DBA随着国产数据库的崛起,一定会由质疑态度转为拥抱态度,这也是他们职业发展生涯的一个重要红利跟机会。“
”有变化才有机会“,苏光牛如是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