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储备银行(RBA)高层指出,尽管中国这个制造业巨头在日益加剧的经济挑战中步履蹒跚,但澳洲企业仍在中国看到“机遇”。
(图片来源:News)
央行副行长Andrew Hauser上月前往中国,调研这个澳洲最大贸易伙伴的经济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他此行恰逢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政策一周后——特朗普政府此前对包括澳洲在内的大多数外国商品加征至少10%的全面关税。
正如专家预测,中国政府随即对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关税,双方爆发关税战,特朗普政府最终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惩罚性关税。
Hauser今天在Lowy Institute发表演讲时表示:“在4月2日之前的几个月里,几乎所有与我们交谈的人都认为中国经济终于出现了转机。”
他提到,从中国政府承诺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到市场震撼推出的DeepSeek等举措,空气中弥漫着乐观情绪。
“任何访问中国的人,都会看到随处可见的烂尾楼和静止的起重机,这些景象深刻提醒着中国经济所经历的挑战。”
Hauser说道,“但在经历了长期的低迷之后,市场情绪的改善——如果能够持续——本身就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信号。更扎实的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需求增长已开始走强。”
澳洲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Hauser透露,在一场圆桌会议上,身处中国的澳洲企业高管们的“乐观程度”令他惊讶。
他与活跃在中国零售、农业、银行、金融、法律、钢铁、医疗、制造业和商业地产等领域的澳企代表进行了交流。
“2025年初市场情绪的回暖,以及对中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经济稳定的信心,是这种乐观情绪的部分原因,”Hauser表示,“但同时也有一种共识:近期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增强澳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
(图片来源:News)
这种积极情绪甚至延伸到了“钢铁和铁矿石领域的企业”——铁矿石是澳洲对中国的最大出口商品。
根据澳洲资源部的数据,尽管中国钢铁行业因房地产和建筑业(占中国经济活动总量的三分之二)疲软而放缓,但铁矿石出口量预计在2025-26年度将增至9.3亿吨。
Hauser指出,澳洲企业“认为短期内澳洲铁矿石相对于其他生产国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几乎没有威胁”。
“他们的核心预期是,中国钢铁产量在短期内将保持相对强劲,年产能维持在10亿吨左右或接近这一水平。”
他表示,“中国生产的大部分钢铁用于国内消费,近年来需求通过从房地产相关用途转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以维持。”
这种信心还源于一种预期,即“尽管经济重心转向消费,但刺激措施将继续包括钢铁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意外”反应
但Hauser也指出了一些担忧。他表示,特朗普政府4月推出的关税及随后的升级“令我们交谈的大多数人感到真正震惊”。
“当然,人们预期关税会大幅提高,但有三个方面的意外之处:”他说,“一是规模,典型预期是提高25-50个百分点,任何超过60个百分点的增幅都被视为实质性禁运;二是速度,人们预期会有分阶段的增长或谈判期,但这一预期破灭了;三是范围,对中国东南亚邻国的巨额关税被视为旨在切断中国通过第三国与美国连接的贸易和生产链。”
上周,在高层贸易谈判达成90天停火协议后,特朗普政府放宽了对中国的关税。
美国官员同意将中国商品关税降至30%,中国则将美国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白宫试图将此描绘为特朗普的胜利,但关税解除的速度让分析人士认为,双方都受到了贸易战的冲击。
Hauser表示,尽管中国感到意外,但他们也“惊人地相信中国将以强有力的姿态进入这场贸易战”。
他指出,这种信心源于“对中国政府实现‘5%左右’年度增长目标的坚定信念”。
(图片来源:News)
他还提到,“人们普遍预期,美国关税的大部分经济成本将由美国自身承担,而且中国决心不缓冲这种影响。”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近一半产品是美国几乎没有其他外部供应来源的商品,包括锂电池、电脑、智能手机和视频游戏机,”Hauser说,“美国对这类商品加征的关税很可能会大幅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商品很快获得了豁免。中国的其余出口产品中,大部分的主要需求来源并非美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到其他市场。”
他补充说,“人们对目前在中国进行的制造业有多少会转移到美国存在真正的疑问”——这与网络上流行的“美国重新工业化会是什么样子”的人工智能模拟画面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