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政府高额关税正式落地后,美国零售业陷入了价格与政治的双重漩涡。作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率先向消费者发出涨价预警——而这番“实话实说”的举动,不仅在业界掀起连锁反应,更招致现任总统川普的猛烈炮轰。
然而,家得宝(Home Depot)仍坚持保持价格稳定的承诺。
图:纽约邮报截图
家得宝:不吭声、不涨价,静悄悄地转移供应链
与沃尔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得宝(Home Depot)。这家家居建材巨头目前为止坚持不涨价,其首席财务官Richard McPhail表示,公司正在与供应商合作,将产地从中国转移,并向厂商施压以获取让利。
“我们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美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占据超过10%的采购份额。”McPhail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透露。尽管天气影响了二月份销售,但消费者交易量仍同比增长2.1%,表现稳健。McPhail补充道:“房价坚挺和低失业率依然促使民众投资家庭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家得宝并未像沃尔玛一样调整其2025年财务预测,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定力。
沃尔玛:我们挺不住了,价格要涨
“我们恐怕无法完全吸收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沃尔玛首席执行官Doug McMillon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不讳。
根据沃尔玛的说法,价格上涨将在本月底初现端倪,并于六月显著体现。发言人Molly Blakeman补充道:“我们始终致力于压低价格,并将在现实允许的范围内坚持下去。”在当前零售利润本就微薄的背景下,这被视为一种无奈的底线宣告。
然而,这番公开声明随即招来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的痛批:“沃尔玛应该‘吞下关税’,不要向我们的宝贵顾客多收一分钱。我会盯着你们的!”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随后出面表态,重申川普的立场:“总统始终认为关税应由中国生产商承担,而不是美国消费者。”
零售同行:感谢沃尔玛“打头阵”
尽管被川普“点名批评”,但业内普遍认为沃尔玛的公开表态为其他零售商“提供了掩护”。
“沃尔玛替数以万计的大中小零售商打了个样,”哥伦比亚商学院的零售专家Mark Cohen指出,“他们现在有了涨价的理由,也多了几分底气。”
零售观察人士Chris Walton也指出,作为价格标杆的沃尔玛一旦调整策略,其他零售商势必效仿,只是不会像沃尔玛那样高调。
然而,在川普的“社交媒体施压”之下,许多公司将更谨慎地处理定价话题。分析师Michael Baker直言:“零售商们已经学会了,不管你说得多婉转,都可能被总统点名批评。”
玩具商Mattel也“中招”,总统语录辣味十足
沃尔玛并非唯一“被点名”的企业。此前,玩具制造商Mattel因关税可能推高Barbie娃娃价格而受到川普“炮火”: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威胁对其产品加征更多惩罚性关税,甚至宣称“它们一件都别想在美国卖出去”。
面对“玩具通胀”的担忧,川普回应道:“小孩只需要两个娃娃,不需要三十个。”还补了一句:“贵几块钱又怎么样?”
这波对零售业的施压标志着川普关税政策的又一次战略转向。在2024年竞选期间,他还曾猛烈抨击副总统贺锦丽提出的生活必需品价格管制方案。
如今,川普却频频就企业利润率和价格策略“发号施令”。“关税是商业中最被误解的事,”川普近日在白宫的一次活动上表示,“通常是国家吸收,有时是企业吸收,但人民不该吸收,明白了吗?”
随着关税冲击陆续传导至货架,美国消费者正面临“看得见的通胀”,而企业则陷入“说不得的涨价”。总统盯着、媒体看着、同行跟着,每一个涨价声明都成了政治雷区。
沃尔玛选择了透明,家得宝坚持沉默,Mattel被“点名教训”……美国零售业眼下的困局,不仅仅是利润和供应链的问题,更是一次关于市场自由、政策干预与公众信任的深度考验。
而消费者呢?也许只能在结账时,用钱包投出自己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