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正深陷一场持续25年的住房噩梦——最新数据显示,25-39岁人群的住房自有率已从2011年的22%暴跌至7%,与此同时全国平均月租金首次突破2000欧元(约合1.6万元人民币),是2011年的近三倍。都柏林平均房价更飙升至60万欧元,相当于当地平均年薪的12倍。
政府最新对策是设立"住房激活办公室",却被批为"官僚主义新把戏"。这场危机背后是多重政策失败:2016-2020年间推动的"建设出租"政策曾带来10万套公寓建设规划(目前仅交付2.5万套),但2020年后政府转而实施全球最严租金管制(年涨幅不超2%),导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都柏林理工大学房地产专家约翰·麦卡特尼指出:"问题不在于房屋数量,而在于社会支付能力——爱尔兰经济繁荣反而推高了房价。"
开发商Cairn Home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斯坦利揭露更荒诞现实:爱尔兰现有670万间卧室对应530万人口,"理论上能解决三倍住房需求",但70%的规划用地禁止建造公寓,迫使民众抢购稀缺的三四居室。与北爱尔兰相比,都柏林同一套房产价格高出65%,主因是建筑标准差异和增值税政策。
雪上加霜的是,被寄予厚望的"土地开发局"陷入效率困境——在公有土地上建保障房的速度竟比私人土地更慢,三年目标1.4万套恐难实现。而政府去年推出的"首次购房"等补贴计划,反被经济学家批评为"给房价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