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app 基础语法

本文围绕uni-app开发展开,介绍了data属性需返回初始数据对象函数,阐述了全局变量的几种实现方式,如公用模板、挂载Vue.prototype等。还讲解了计算属性、条件渲染(v-if、v-show等)、列表渲染及事件处理等内容,同时提到了<template>嵌套进行渲染的用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ata 属性

data 必须声明为返回一个初始数据对象的函数;否则页面关闭时,数据不会自动销毁,再次打开该页面时,会显示上次数据。

全局变量

uni-app 全局变量的几种实现方式

公用模板

定义一个专用的模块,用来组织和管理这些全局的变量,在需要的页面引入。
(个人感觉,推荐使用)

示例如下:
在 uni-app 项目根目录下创建 common 目录,然后在 common 目录下新建 helper.js 用于定义公用的方法。

const websiteUrl = 'http://uniapp.dcloud.io';  
const now = Date.now || function () {  
    return new Date().getTime();  
};  
const isArray = Array.isArray || function (obj) {  
    return obj instanceof Array;  
};  

export default {  
    websiteUrl,  
    now,  
    isArray  
}  

接下来在 pages/index/index.vue 中引用该模块

<script>  
    import helper from '../../common/helper.js';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onLoad(){  
            console.log('now:' + helper.now());  
        },  
        methods: {  
        }  
    }  
</script> 

这种方式维护起来比较方便,但是缺点就是每次都需要引入。

挂载 Vue.prototype

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常量或者方法,直接扩展到 Vue.prototype 上,每个 Vue 对象都会“继承”下来。
(个人感觉,全局变量少的可以使用该方法)

示例如下:
main.js 中挂载属性/方法

Vue.prototype.websiteUrl = 'http://uniapp.dcloud.io';  
Vue.prototype.now = Date.now || function () {  
    return new Date().getTime();  
};  
Vue.prototype.isArray = Array.isArray || function (obj) {  
    return obj instanceof Array;  
}; 

然后在 pages/index/index.vue 中调用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onLoad(){  
            console.log('now:' + this.now());  
        },  
        methods: {  
        }  
    }  
</script> 

这种方式,只需要在 main.js 中定义好即可在每个页面中直接调用。

Tips

  • 每个页面中不要在出现重复的属性或方法名。
  • 建议在Vue.prototype上挂载的属性或方法,可以加一个统一的前缀。比如 $url、global_url这样,在阅读代码时也容易与当前页面的内容区分开。

globalData(不推荐使用)

在小程序中可以在 App 上声明 globalData,但在 Vue 中没有这个属性,可以使用 API 读写这个值。

Vuex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

计算属性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 计算属性的 getter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实例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结果:

Original message: “Hello”

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olleH”

条件渲染

  • v-if
  • v-else
  • v-else-if
  • v-show

简单例子

<template v-if="ok">
  <h1>Title</h1>
  <p>Paragraph 1</p>
  <p>Paragraph 2</p>
</template>

一般来说,v-if 有更高的切换开销,而 v-show 有更高的初始渲染开销。
因此,如果需要非常频繁地切换,则使用 v-show 较好;如果在运行时条件很少改变,则使用 v-if 较好。

列表渲染

<template>上使用v-for
类似于v-if,你也可以利用带有v-for<template> 来循环渲染一段包含多个元素的内容。比如:

<ul>
  <template v-for="item in items">
    <li>{{ item.msg }}</li>
    <li class="divider" role="presentation"></li>
  </template>
</ul>

v-for 块中,我们可以访问所有父作用域的属性。
v-for 还支持一个可选的第二个参数,即当前项的索引。

<ul id="example-2">
  <li v-for="(item, index) in items">
    {{ parentMessage }} - {{ index }} - {{ item.message }}
  </li>
</ul>

还可以用第三个参数作为索引:

<div v-for="(value, name, index) in object">
  {{ index }}. {{ name }}: {{ value }}
</div>

v-for 里使用值范围,v-for 也可以接受整数。在这种情况下,它会把模板重复对应次数。

<div>
  <span v-for="n in 10">{{ n }} </span>
</div>

你也可以用 of 替代 in 作为分隔符

推荐:在遍历对象时使用v-for in,而在遍历数组时使用v-for of

<div v-for="item of items"></div>

事件处理

几乎全支持 Vue官方文档:事件处理器

// 事件映射表,左侧为 WEB 事件,右侧为 ``uni-app`` 对应事件
{
    click: 'tap',
    touchstart: 'touchstart',
    touchmove: 'touchmove',
    touchcancel: 'touchcancel',
    touchend: 'touchend',
    tap: 'tap',
    longtap: 'longtap',
    input: 'input',
    change: 'change',
    submit: 'submit',
    blur: 'blur',
    focus: 'focus',
    reset: 'reset',
    confirm: 'confirm',
    columnchange: 'columnchange',
    linechange: 'linechange',
    error: 'error',
    scrolltoupper: 'scrolltoupper',
    scrolltolower: 'scrolltolower',
    scroll: 'scroll'
}

注意:

  • 为兼容各端,事件需使用 v-on@的方式绑定,请勿使用小程序端的bindcatch 进行事件绑定。

  • 事件修饰符

    • .stop:各平台均支持, 使用时会阻止事件冒泡,在非 H5 端同时也会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
    • .prevent 仅在 H5 平台支持
    • .self:仅在 H5 平台支持
    • .once:仅在 H5 平台支持
    • .capture:仅在 H5 平台支持
    • .passive:仅在 H5 平台支持
  • 若需要禁止蒙版下的页面滚动,可使用 @touchmove.stop.prevent="moveHandle"moveHandle可以用来处理 touchmove 的事件,也可以是一个空函数。

<view class="mask" @touchmove.stop.prevent="moveHandle"></view>
  • 按键修饰符:uni-app运行在手机端,没有键盘事件,所以不支持按键修饰符

<template/><block/>

uni-app 支持在 template 模板中嵌套 <template/><block/>,用来进行 列表渲染条件渲染
<template/><block/> 并不是一个组件,它们仅仅是一个包装元素,不会在页面中做任何渲染,只接受控制属性。

条件渲染例子:

<template>
    <view>
        <template v-if="test">
            <view>test 为 true 时显示</view>
        </template>
        <template v-else>
            <view>test 为 false 时显示</view>
        </template>
    </view>
</template>

列表渲染例子:

<template>
    <view>
        <block v-for="(item,index) in list" :key="index">
            <view>{{item}} - {{index}}</view>
        </block>
    </view>
</template>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uni-app框架语法和Vue语法的区别。之前的问题是关于图片加载错误的,看起来用户可能是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现在转向了跨平台框架的学习。我需要先回顾一下uni-app和Vue的关系。 首先,uni-app是基于Vue.js的,所以大部分语法应该是相似的,但可能有扩展或限制。用户可能已经熟悉Vue,现在想用uni-app开发多端应用,需要知道有哪些不同之处,避免踩坑。 接下来要考虑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uni-app主要用于多端发布,比如微信小程序、H5、App等,而Vue通常用于Web。所以差异可能出现在模板语法、组件使用、API调用、生命周期等方面。需要分点详细说明,结构清晰。 用户可能还关心代码兼容性和跨平台适配的问题。例如,某些Vue特性可能在uni-app中不可用,或者需要条件编译。另外,UI组件方面,uni-app有自己的组件库,比如uni-ui,而Vue通常使用Element UI或Vant等,这也是一个区别点。 还要注意生命周期钩子的不同,uni-app有应用生命周期和页面生命周期,可能与Vue的组件生命周期有所不同。比如onLaunch对应Vue的created,但可能有其他特有的钩子。 另外,路由管理方面,Vue使用Vue Router,而uni-app使用内置的路跳转方式,比如uni.navigateTo,这点需要说明。状态管理的话,两者都可以用Vuex,但uni-app可能有自己的扩展或限制。 用户可能还想知道如何迁移现有的Vue项目到uni-app,或者如何在uni-app中高效使用Vue的知识。需要给出实际例子,比如模板中的差异,条件编译的用法,API调用的对比。 最后,要确保回答准确,参考官方文档,避免过时的信息。可能还需要提到性能优化、平台特定代码处理等高级话题,但作为基础区别,先覆盖主要方面。</think>### uni-app 框架语法与 Vue 语法的核心区别 #### 1. **模板语法扩展** - **平台标签差异** uni-app 使用**小程序/App 原生组件标签**(如 `<view>`、`<text>`),而非 HTML 标准标签(如 `<div>`、`<span>`)。例如: ```html <!-- Vue --> <div>内容</div> <!-- uni-app --> <view>内容</view> ``` - **指令兼容性** `v-html` 指令在非 H5 端**部分受限**(如小程序不支持动态渲染富文本),需改用 `rich-text` 组件[^4]。 #### 2. **API 调用方式** - **跨平台 API 封装** uni-app 通过 `uni` 对象提供**统一 API**(如 `uni.request`、`uni.navigateTo`),替代浏览器或 Vue 原生 API: ```javascript // Vue 跳转路由 this.$router.push('/page') // uni-app 跳转页面 uni.navigateTo({ url: '/pages/home/index' }) ``` - **条件编译** 使用 `//#ifdef` 和 `//#endif` 实现**多平台代码隔离**,这是 Vue 不支持的语法: ```javascript //#ifdef H5 console.log('仅H5端执行') //#endif ``` #### 3. **组件与生命周期** - **特有生命周期钩子** uni-app 新增 `onPullDownRefresh`(下拉刷新)、`onReachBottom`(上拉触底)等**页面级生命周期**: ```javascript export default { onReachBottom() { /* 处理分页加载 */ } } ``` - **全局生命周期差异** App 入口文件需使用 `App.vue` 的 `onLaunch` 替代 Vue 的 `main.js` 初始化逻辑。 #### 4. **样式与布局** - **单位限制** uni-app 中 `rpx` 是**推荐响应式单位**(1rpx≈0.5px),而 Vue 通常使用 `px` 或 `rem`。 - **样式作用域** 小程序端**默认组件样式隔离**,需通过 `options: { styleIsolation: 'shared' }` 手动开启样式穿透。 #### 5. **工程化配置** - **多端适配文件** uni-app 要求页面文件必须放在 `pages` 目录下,且需在 `pages.json` 中配置路由,而 Vue 使用 `vue-router`: ```json // pages.json { "pages": [{ "path": "pages/index/index" }] } ``` - **插件生态差异** uni-app 优先使用**uni_modules 插件系统**(如 UI 库选择 `uni-ui` 而非 `Element-UI`)。 --- ### 关键差异总结表 | 特性 | Vue | uni-app | |--------------------|---------------------|-----------------------------| | 标签语法 | HTML 标准 | 小程序组件标签 | | 路由管理 | `vue-router` | `pages.json` + `uni.navigateTo` | | 条件编译 | 不支持 | `//#ifdef` 平台标记 | | 全局样式 | `main.js` | `App.vue` + `uni.scss` | | 跨端 API | 浏览器 API | `uni` 对象统一封装 | --- ### 示例:条件编译实战 ```html <template> <view> <!-- 仅微信小程序显示 --> //#ifdef MP-WEIXIN <button open-type="share">分享</button> //#endif </view> </template>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龙衣

赏杯快乐水喝喝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