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首刷限量版)》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海風酒店特別書封版 限定套組》
4/30 (三)中午12:00 開始預購
首刷贈品預購限定,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這是我怕來不及最根本的原因。
我怕水泥廠文化挪用後的巨人神話,成為定論。

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挑戰、抵抗他們的故事,
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挽回故事。」

〈後記:甜根子花謝的季節〉,文/吳明益

限量贈品版

小說家吳明益首部圖畫故事書
一部由小說人物和小說作者共同完成的圖畫故事書
她不要人們忘記這裡曾經有巨人
而只記得水泥廠
她永遠記得三隻腳的食蟹獴如何帶她進去『巨人之心』
她想要把這個被水泥廠扭曲的巨人的故事重新說回來

一個清晨,草叢裡一隻尖鼻子小動物探頭出來,抬起缺了腳掌的右腳,發出急切的呼呼聲。

「每當周遭安靜下來的時候,尖鼻子也會想跟女孩說說自己。說說自己怎麼奮力掙脫捕獸鋏,怎麼昏倒在巨人的睫毛底下,怎麼在『巨人之心』受到庇護重獲新生的事。牠在那裡認識了其它受傷的動物,牠們有的失去了居住的森林,有的因為汙染的水而患病,有的和牠一樣,因為捕獸鋏而失去了一條腿。」

他們踩在厚厚的落葉上面,每一步都像跳著舞,每一步都發出像是骨骼碎裂的聲音。

「呼呼慢慢,呼呼不要心急,像蝴蝶幼蟲咀嚼樹葉那樣渴望,像日昇日落那樣耐心,呼呼我的心聲啊,就會進到妳的心底呼。」

動物們漸漸地靠過來了。牠們圍繞著女孩,就像正準備聽故事,或說故事似地。
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下來⋯⋯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海風酒店》兩部作品,有人先讀了圖畫故事書,再去讀小說;
有人先讀了小說,爾後進入圖畫故事書的世界。
無論次序,只要閱讀,都能感受到作品之間彼此既獨立又相連,
都是各自完整的生命,是春夏秋冬之外的新季節。
每當甜根子草花開的季節來到,女孩就會想起通往巨人之心的那條路。

首刷限量贈品

首刷限量隨書送〈如果有人送我一座山〉
吳明益老師手寫詩明信片 2 張

前導影片

※請將畫質調高為HD,自動平衡音量選項關閉,以維持觀影品質。

【 影片製作 】
使用16mm膠卷拍攝作畫歷程、法國生態錄音師配樂。

故事、繪畫/吳明益
影像/林君昵、黃邦銓
小女孩/澎科萌
巨人/ 澎奐希 ​
聲音/澎葉生
巨人語學家/蔡宛璇
在一個不是春天也不是夏天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的季節……
呼呼呼~呼呼。
巨人很熟悉,那是生命不願意放棄生命的聲音
在那棵巨大到什麼都微不足道的大樹面前,尖鼻子仔細挑選了幾片心形的落葉,放在女孩和Idas面前


《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圖畫故事書+《海風酒店》最新校訂六刷特別書封版,
隨書附贈首刷限量〈日震〉短篇小說海報+首刷限量〈如果有人送我一座山〉手寫詩明信片 2 張

2023博客來年度選書、Openbook好書獎

一隻遭捕獸夾鉗斷腳掌的食蟹獴,在命懸一線之際躲到了巨人的眼睫毛底下而逐漸痊癒。倖存的三隻腳食蟹獴,穿梭在巨人與部落之時,發現了一些祕密。位於島嶼東部群山之中的克尼布(Knibu),也叫海豐村,在這個原住民與漢人、祖靈及上帝各自在不同時間移棲至此的小村落,一個女子牽著稚齡的女兒,站在「海風卡拉OK」的門口;而在村落的另一頭山腰,預備把山鑿出豎井,開採水泥的機具已經架好。
在這個兩大板塊、神話與人間、誕生與消亡交界的縱谷村落,因為命運而聚集於此的眾人一隻眼看著山,一隻眼看著海——他們的決定會是什麼呢?

〈後記:甜根子花謝的季節〉,文/吳明益(摘錄)

《海風酒店》寫到小鷗進入「巨人之心」的那幾天,我的腦中出現了幾個問句:那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個空間感?什麼樣的時間感?這或許也帶著點不現實,畢竟小說裡的場景,就是我自己根據現實經驗的扭轉之後創造出來的,細節是我刻意安排進去的,那些場景帶著某些空白是必然。不過,我個人是一個先有畫面,才有文字的作者,我作品的角色,往往在還沒有性格的時候,就已經住在一個我腦中的畫面裡。因此,在「巨人之心」出現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小說裡的小鷗必然成為一個繪本作家。而當小說裡的小鷗畫出《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的那幾行文字出現的同時,我就決定,如果可能的話,要把小說裡提到的那本圖畫書畫出來。

(中略)

這本圖畫書是《海風酒店》裡的小鷗長大後,把她在那個颱風夜隨著三隻腳的食蟹獴進入巨人之心的遭遇畫出來的作品。當然,也是我的作品,或者說,和這個我的小說人物一起合作的作品。

(中略)

和平水泥廠,《海風酒店》的原型「和平酒店」就是因水泥場而生。(攝影 / 吳明益)
現實裡的水泥廠在小說裡的「海豐村」已經三十多年了。為了轉型,它在過去的宿舍區附近,蓋了一個名為DAKA的休息站,休息站旁邊有一處名為願景區的場館,裡頭陳述了建廠歷史:他們用漫畫的方式,借用了太魯閣族巨人神話並且把祂改名為塔尼巨人,把水泥廠變身為住著卡赫族的奇異城堡,然後讓改了名的巨人說:「這個工廠是為了要給更多人一個美好的生活,還有快樂的笑聲⋯⋯」而存在的。

這是我怕來不及最根本的原因。我怕水泥廠文化挪用後的巨人神話,成為定論。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挑戰、抵抗他們的故事,我得畫一個故事來挽回故事。當然還有其他理由:我有下一本小說的構想等待完成,它在呼喚我;我的年紀與精神已經在催促我了,所以不能等;我家裡與周遭的人有太多變故,所以不能等。而花蓮大地震已經一年了,我想在另一個同樣的季節,做一些不同的事。

所以我終得以在今年(2024)甜根子草謝掉的季節前完成了大部份的主要圖像,那是一個不是春天不是夏天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的結束。也許是開始,如果你願意打開這本,不是小說作者,不是散文作者,不是課堂的老師,而是圖畫書作者的我所創作的《三隻腳的食蟹獴與巨人》,我會感謝你們收容了我的新身分。

...繼續閱讀

再次回到《海風酒店》

OKAPI專訪:〈一切都是為了小說:關於吳明益《海風酒店》幾個洞穴入口〉
活動側記:小美、書封攝影:OKAPI閱讀生活誌、內容照片提供:吳明益

「不是所有長得像洞穴的才是洞穴,讓你可以沉迷進去、深陷進去的東西,它就是洞穴。」──吳明益(花蓮時光1939演講內容)

(內文摘錄)
「故事裡的動物主角本來是黃喉貂。」吳明益說,後來換成食蟹獴後,花費許多時間心力去瞭解其習性。他和張東君與陳彥君兩位科學家討論食蟹獴會不會游泳?吳明益解釋,食蟹獴會涉水、捕魚和捕螃蟹是無庸置疑的,但從來沒人真正看過食蟹獴游泳。那牠到底會不會?當時兩位科學家並未立刻回答他,而是分頭找尋答案。吳明益準備畫食蟹獴時,又碰到一個問題:牠指尖的「半蹼」,究竟是長到四分之三處,還是四分之一處呢?這些細節的推敲,是與眾多專家對話而來的。吳明益認為,「因為有各種專家的回饋,讓我在寫每一部作品都有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