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布登布洛克家族(被譽為德國版《紅樓夢》,諾貝爾獎得主托瑪斯.曼奠定文壇地位之作、最偉大的家族史小說)

布登布洛克家族(被譽為德國版《紅樓夢》,諾貝爾獎得主托瑪斯.曼奠定文壇地位之作、最偉大的家族史小說)

Buddenbrooks

  • 定價:799
  • 優惠價:79631
  • 優惠期限:2025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托瑪斯.曼26歲即完成的曠世鉅作
出版百年,仍被譽為最偉大的現代小說之一
德國市民階級的精神剖面圖,一部文明自我解體的寫實寓言

「《布登布洛克家族》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福克納
「托瑪斯.曼獲獎,主要憑藉其鉅作《布登布洛克家族》,自問世以來備受推崇,日益被視為現代文學經典。」──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布登布洛克家族》是托瑪斯.曼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其日後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這部長達數十萬字的鉅作,在1901年初發表時,曾被出版社要求刪減一半,卻遭到托馬斯.曼堅決拒絕。而在1920年出版之後,銷量即突破十萬冊;1929年,總銷量已超過百萬,成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小說。

  故事以十九世紀德國呂北克為背景,描寫布登布洛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與時代交錯。作為商業貴族的代表,他們在榮耀與義務、世俗與精神、傳統與個人之間反覆拉扯。長子湯瑪斯雖成功繼承家業,卻逐步陷入身心的崩潰;長女安東妮一心追求真愛,卻因聯姻政治而陷入失敗婚姻;么子克里斯提昂則選擇逃避、頹廢、拒絕所有家族期待。而最終一代翰諾──一個病弱、敏感、熱愛音樂的男孩,則完全背離實業精神,沉溺於音樂與藝術。家族的物質繁榮掩蓋不了內在的瓦解,一場靜默的衰敗早已悄然展開。

  《布登布洛克家族》不僅是家族小說,更是一部描寫十九世紀德國市民階級命運的文化寓言。它細膩呈現傳統社會如何在現代化浪潮中逐漸失去立足之地,書中人物雖試圖捍衛倫理、宗教與教養,最終卻無力抵擋時代的冷酷與個體意志的崩潰。

本書特色

  1.    德國寫實主義巔峰之作
  諾貝爾文學獎評審曾稱此書為「德國首部格調高雅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托瑪斯.曼以冷靜精確的筆法,真實再現德國市民階級的價值體系與文化樣貌。從宴會、聖誕節到議會選舉,托瑪斯.曼勾勒出一個既講求教養與秩序,又日漸空洞疲弱的文化階層,呈現出十九世紀末市民精神的矛盾與疲態。

  2.    叔本華式死亡哲學
  托瑪斯.曼自青年時期即熱愛叔本華哲學,小說亦融入對死亡與個體界限的思索。書中主角湯瑪斯面對生命終點時,反覆思考個體是否終將消散於萬物之中,這種「死亡即解體」的觀念,在當時的德國知識界中頗具代表性。

  3.    以瓦格納式主題動機建構命運敘事
  托瑪斯.曼深受瓦格納歌劇影響,全書大量運用「主題動機」(leitmotif)技巧,例如反覆出現的牙齒腐爛、膚色變異、飲食場景與語言口音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實則對應角色的階級、身心狀態與命運變化。

  4. 十九世紀末德國文化的深層內在衝突
  托瑪斯.曼自身便出身於商人世家,卻選擇走上文學之路,小說中兩代男性主角某種程度上,或可視為托瑪斯.曼自我分裂的投射。一者努力維持責任與秩序,一者選擇逃逸、崩解、沉溺於音樂。而也映照出十九世紀末德國文化環境中,「藝術個體的自我實現」與「市民階級對秩序、責任與體面的信仰」的核心矛盾。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托瑪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理由為:「《布登布洛克家族》一書自問世以來備受推崇,日益被視為現代文學經典。」

  出生於德國北部城市呂北克,父親是商人兼市議員,母親則出身巴西,有葡萄牙與德國血統。十五歲喪父後,全家遷往慕尼黑,他中輟後進入火災保險公司工作,之後旁聽大學課程,學習歷史、文學與藝術。早年即展現文學才華,190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布登布洛克家族》,以家族四代興衰為題材,深刻描繪資產階級在物質繁榮與精神衰微之間的矛盾命運,一舉奠定文壇地位,並為他贏得日後的諾貝爾獎肯定。

  1910年代至1930年代為創作高峰,代表作包括中篇《魂斷威尼斯》(1912)、《崔斯坦》(1903)、《馬里奧和魔術師》(1929)與長篇小說《魔山》(1924)。納粹上台後,他於1933年流亡瑞士,後轉赴美國定居加州,持續發表政論與演講,疾聲批判納粹政權。其名言「我所在之處,就是德國文化」成為流亡知識分子的象徵宣言。

  戰後獲各方肯定,先後榮獲東西德共同頒發的歌德獎,亦重返歐洲居住,定居瑞士蘇黎世。晚年致力於創作聖經題材鉅著《約瑟與其兄弟們》(1933–43)與藝術與毀滅主題的《浮士德博士》(1947)。1955年辭世,享年八十歲。

  托瑪斯.曼文風嚴謹細膩,結構縝密,融合心理學、哲學與神話元素,擅長刻劃人物內心的道德掙扎與時代困境。他終生未公開自身性傾向,但在死後出版的日記中顯露對年輕男性的情感投射,其文學作品亦隱約流露此一面向。《布登布洛克家族》堪稱德國現代小說的里程碑,透過一個家族的命運變化映照時代與階級的轉型,至今仍為理解19世紀德國社會的關鍵文本。他以文學之筆形塑了「德國精神」的現代面貌,回應20世紀的人文危機與思想,至今仍是歐洲文化傳統中不可忽略的聲音。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馮.席拉赫《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懲罰》、《可侵犯的尊嚴》、杜倫馬特《拋錨》、卡夫卡《卡夫卡日記》、《變形記》、《審判》、《城堡》、《失蹤者》、托瑪斯.曼《魂斷威尼斯》、徐四金《夏先生的故事》《鴿子》等。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728024
  • 叢書系列:New Black
  • 規格:平裝 / 720頁 / 14.8 x 21 x 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六月的一個下午,五點剛過,一家人坐在庭院小屋的「門扉」前,剛在那兒喝過咖啡。在那間漆成白色的庭園小屋裡,牆壁上嵌著高大的鏡子,牆面上畫著振翅飛翔的小鳥,背景中有兩道上了漆的雙扇門,但仔細看去,就會發現那並不是真的門,只有畫上去的門把。由於小屋裡太過悶熱,於是他們把桌椅搬到戶外,那些家具是用經過防腐處理的粗糙木料稍微加工製作而成。

領事夫婦、東妮、湯瑪斯和克婁蒂妲以半圓形圍坐在那張圓桌旁,使用過的杯盤在桌上閃閃發亮,克里斯提昂則稍微離得遠一點,帶著悶悶不樂的表情在預習西塞羅的第二篇〈反喀提林演說〉。領事抽著雪茄,讀著當地的報紙。領事夫人擱下了手裡的絲綢刺繡,帶著微笑看著年幼的克拉拉,這孩子正和伊妲.雍曼在草地上尋找偶爾會長出來的紫羅蘭。東妮用兩隻手撐著頭,入神地讀著霍夫曼的《謝拉皮翁兄弟》,湯瑪斯則用一根草莖小心地搔著她的後頸,東妮很聰明地假裝沒有察覺。瘦削而老氣橫秋的克婁蒂妲穿著印花棉裙坐在那裡讀一篇故事,篇名是〈又瞎又聾又啞,卻仍然幸福〉;讀著讀著,她會把桌布上的餅乾屑刮在一起,再用五根手指捏起那一小撮餅乾屑,慎重地吃掉。

天空中有幾片紋絲不動的白雲,天色漸漸變得蒼白。城市中的這座小庭園鋪設著對稱的小徑和花圃,色彩斑斕而且乾淨整齊地浸浴在傍晚的陽光中。圍著花圃栽種的木犀草散發出香氣,不時隨著微風飄散過來。

「嗯,湯姆,」領事取出嘴裡的雪茄,心情很好地說,「我跟你提過凡.韓克東&康普公司的那批黑麥,事情已經解決了。」

「他出價多少?」湯瑪斯感興趣地問,停了手,不再用草莖去騷擾東妮。

「一千公斤六十塔勒……這價錢不錯吧?」

「太好了!」湯瑪斯知道這是樁好生意。

「東妮,妳的坐相不合禮節,」領事夫人說。聽了這話,東妮把一隻手肘從桌上挪開,眼睛仍舊盯著她的書。

「這沒有關係,」湯瑪斯說。「她可以愛怎麼坐就怎麼坐,永遠都還是東妮.布登布洛克。蒂妲和東妮毫無疑問是我們家最美的兩位。」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5滑書祭!電子書、有聲書9元起!我的瘋狂劇場!嗨讀嗨聽嗨學,知識派對熱映中!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遠流全書系
  • 圓神暢銷展
  • 商業周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