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看圖文

看一對兄妹如何萬里尋母,又如何找回媽媽?──專訪《媽媽商店》繪者林廉恩

  • 字級


林廉恩以自寫自畫的《HOME》獲得2021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文學類首獎,是台灣的第一人,出道至今,作品橫掃國內外各大獎項,但得獎不是她終點,而是說故事的過程。她將鄉愁轉化為獨特、無國界的圖像語彙,在畫面的各處安放記憶中的日常景物,如電影般的分鏡轉換、流暢的翻頁效果都體現了紙本繪本獨有的魅力。林廉恩和文字作者潘家欣一樣,都是能夠同時處理視覺與文字的創作者,這次《媽媽商店》如何互相跨刀相挺,連袂演出一場高明的諷刺喜劇,看一對兄妹如何萬里尋母,又如何找回媽媽,劇情峰迴路轉,拍案叫絕。林廉恩的視覺靈感從何而生,在媒材運用上又有什麼樣的突破呢?一起看看這次的專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文青聊繪本」版主 何聖理 A=林廉恩(本書繪者)


Q:在媽媽日常切片中,清潔地板、倒垃圾、澆花的時候,媽媽的尺寸比例都還算正常,但燙衣服、洗碗就變得小一點,還需要站在數字三的骰子上,通馬桶是站在數字六的骰子上,請問數字和骰子有什麼特殊意義嗎?洗衣服的橋段就分了三張,拖著巨大的籃子(牢籠)、將衣物丟入滾筒式洗衣機,開始洗,媽媽已經變得好小好小,需要踏上骰子才能窩在沙發上。這媽媽半日變形記讓人想到《百年孤寂》中越來越小的易家蘭,有魔幻寫實的色彩,請問也有受到影響嗎?

A:其實數字本身沒有意義,我只是想起我女兒小時候喜歡拿骰子墊高,另一方面也覺得這個東西在有小孩的家庭裡出現是很正常的,所以就畫了骰子。
媽媽的尺寸大小是受到一本繪本的影響(但目前沒有中文版):裡面是一個巨大強壯的爸爸,在女兒走失之後卻變成瘦小又迷你的尺寸,最後還要女兒安慰他,是很可愛的故事。而在《媽媽商店》中我利用大小想呈現媽媽在做完一連串家事之後彷彿被榨乾而縮小的感覺,我想像媽媽在睡夢中被賣掉之後,她醒來的時候可能很開心,因為不用顧小孩也不用做家事,可以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開心之餘,也擁有很多自己的時間,所以將自己的內心充飽了而變的巨大的感覺。

 

媽媽商店

媽媽商店




Q:看完作者潘家欣提案的文字故事後,第一個躍入腦海的畫面是什麼?從哪裡開始下筆的?如何選定這次的表現媒材?

A:第一個畫面就是兩兄妹在媽媽商店挑選新媽媽的樣子,覺得實在太有趣了所以決定接下這本書。這次媒材是混合的方式,用手繪轉印描黑線再掃進電腦處理,是一次無心插柳卻成功的風格,自己也覺得很意外,整體呈現覺得跟故事本身有點離經叛道卻又溫馨的氛圍很相合,所以也就順利的完成的這本書的圖像。

Q:在找尋媽媽的過程中,有些懸疑的元素,在特寫、中景、遠景......等鏡頭切換非常流暢,妳非常擅長透過圖像來鋪陳細節,讓人可以一再玩味,找到讀圖的樂趣,因為妳也創作文字,妳認為畫家與作家最大的不同和相同是什麼?

A:我想其實畫家跟作家是很類似的,都是創作並幫作品佈局,畫畫要注意整體色調協調,文字要注意字句流暢,一個在畫紙上,一個在文字的世界裡,創作的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的點大概是畫畫的作品一下就被看完了,但是文字的作品需要更專心的閱讀,有時候覺得圖像真是太吃虧了!另外畫畫的樂趣之一就是藏東藏西,然後有人發現有人沒發現,但不影響主要故事進行,因為我也很喜歡看這樣的繪本,所以我也盡量將這樣的方式用在自己的作品裡。

Q:二手媽媽商店的前中後景太精彩,一共描繪了十三位媽媽,每個都風格獨具,妳是怎麼來表現潘家欣所寫的:「這裡充滿了各種媽媽的味道。」對妳來說,媽媽的味道是什麼?這十三位各是妳的分身嗎?

A:我媽媽的味道大概是素料跟麵粉的味道,因為我家過去是做素食麵攤的,所以我對素料的味道特別深刻。我都不知道自己畫了十三個媽媽,原來這麼多!的確有些是我心中想成為的樣子(大概就是攤在地上那幾個),也有些是我覺得「有這種媽媽的話就太有趣了吧」的感覺去畫的。


Q:在二手媽媽商店裡找到媽媽的時候,媽媽變得非常巨大,跟之前因為身心俱疲的小媽媽完全不同尺寸,請問這樣的變形意義是什麼?

A:因為之前做了太多家事,我想表達媽媽的心靈彷彿被榨乾而縮小的樣子;而在二手商店裡擁有很多自己的時間,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內心感到充實了所以就變得巨大,但是後來知道要回家了,心裡就先預防性的縮小一點,回到正常尺寸。


Q:紅色的鐵門、春聯、建築物、街景、珠簾、豆鼓紅燒鰻罐頭......都讓人想起台灣,與妳成長的童年記憶有關嗎?這些元素如何豐富妳的生命與創作?

A:應該說這些東西是很理所當然地融入我的日常,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插畫家,這應該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不過我以前在學習畫畫的時候,觀摩很多好作品中的場景都是歐美的物件,以前也很喜歡,所以總是不假思索就學他們畫,是到後來才慢慢覺得我應該要畫我們自己熟悉的東西,才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入我們台灣人會比較有感的東西,有一點在慢慢找回自己的感覺。


Q:在媽媽商店中妳描繪出很多種媽媽的樣態,如果只能畫一幅「媽媽」的肖像畫,妳覺得會是什麼樣子?

A:應該是千手觀音的模樣吧!兩隻手畫畫、四隻手煮飯、五隻手打掃等等,腳還要擦地板,一刻不得閒的感覺。



廉恩說的是千手觀音,母性和神性之間的確有些曖昧幽微的重疊,總之,都是透著光暉的。千手是利眾的方法,千眼是參透的智慧,看遍眾生苦厄,有求必應——這麼一說,好像真的是媽媽呢。


精彩接著讀>>>媽媽的「好」和「好用」是不一樣的,「好用」套在母職上是最容易勒索人的──專訪《媽媽商店》作者潘家欣


文/何聖理
「文青聊繪本」版主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踩到夢的詩、午餐時寫的詩、「大便」詩......馬尼尼為怎麼讀這些詩?

詩有各種主題筆法,也有不同解讀方式,看馬尼尼為以其獨特觀點讀這些與眾不同的詩。

29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