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作家專業書評

白樵 /關於一則進入村上神話的純真可能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坦誠地說,多年以來我是藉由許多偏見以及二手見聞,來認識村上春樹。那是無數細小堆積築起的「關於」:關於不少讀者頗有微詞的「男性凝視」角度、關於作者風格的建立實則有賴譯者之勞、關於職業作家每日筆耕的勤懇之必要、關於他喜歡棒球慢跑爵士威士忌希臘小島生活、那著名的「雞蛋與高牆」之論,關於他最好的作品據傳為《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三十五歲以前的我並未翻過他的書。

許因害怕失望。

自古以來,炙手可熱的作品,往往待我閱畢,無不成為個人美學與市場口味水火不容的如山鐵證。怎料與村上春樹相遇近四十年的時差,竟成為我同理,並著迷於他的關鍵要因。

家中擁有的第一本村上,是編輯所贈的《第一人稱單數》。至此回,才算較有系統地閱讀他初期代表作「青春三部曲」。

如果存在一個名單,題旨為「比較每名作者第一部文學作品的開頭優劣」,我想,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必然名列前茅。我訝然在那最初的創作分娩時辰,村上即以老邁的入定高僧姿態,洩盡箴言天機:「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全的絕望不存在一樣。」(儘管該句設定為主角聽聞另位作家之語)。

坦承、距離、暗黑、嘗試、剩餘價值、庸俗與真正藝術⋯⋯所有圍繞創作的究極區間,都已在作者首本著作的第一大段,以近後設的手法處理殆盡。

村上春樹 青春哀愁三部曲套書(首批限量贈品版)

村上春樹 青春哀愁三部曲套書(首批限量贈品版)

閱讀《聽風的歌》是一場測驗讀者第六感的直覺遊戲。

村上春樹在看似輕逸流暢的文字經營裡(那被稱乎近似外語式的日文書寫,翻譯的翻譯),於我,夾雜龐然的沈重與哀愁。

在細切化的段落配置間,我先不自覺地聯想起,國中好友描述在京都修習日本文化時,班上教授說的一席話:「你們有思考過,為何日本影視作品裡,充斥《超人力霸王》、《哥吉拉》、《新・假面騎士》等片嗎?那皆是為了反映二戰以降,社會面對殘破地景而生的,某種『被拯救』的慾望⋯⋯。」

初讀,我懷疑這股抑鬱,近似李渝《金絲猿的故事》的「黃昏症候群」(「黃昏以後涼風吹來,四周稍稍可以感覺到一點秋的氣息時,老鼠就突然停止喝啤酒,開始拚命喝起加冰塊的波本威士忌;拚命往吧台邊的點唱機裡投硬幣,把彈珠玩具機踢到亮起犯規燈⋯⋯」),其性質延展,擴充為俄國小說《奧勃洛莫夫》裡著名文學形象「多餘的人」似的憂傷虛無。但我心想,不,在如風若河的流淌中,有更凶險的什麼,比環狀漩渦與流沙更龐大深邃的什麼。


往下探《1973年的彈珠玩具》與《尋羊冒險記》,如掀底牌,逐漸作實原先的直覺臆測。

作為貫穿全書象徵的三把式太空船機型彈珠玩具,其製造商吉爾巴特父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間,主要製作炸彈的投下裝置。Hugging、pass、trap、stop shot所有關乎彈珠台的技術之精進,近似追求完美的微型肉體軍事訓練(與統率專門技術人員、拓點全國經銷網與零件代理商等「戰略」)。

終曲的羊,按作者之語,更是一種「被徹底管理的動物」。「以國家的層次從美國輸入日本,並被育成,然後又捨棄的」,在「戰後與澳洲和紐西蘭之間,羊毛和羊肉貿易自由化後」有利點幾乎成零的可憐的日本近代化的本身。

右翼組織領袖神秘「先生」的經歷,更牽涉到中國、台灣、韓國、美國共織的,繁複二戰後政治肌理與機構部署。

村上春樹一如筆下主角,其創作觀極在意「距離」

那是《聽風的歌》,假作家哈德費爾之語:「寫文章這種作業,其實就是在確認自己與周遭事物之間的距離。必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聽風的歌(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1)

聽風的歌(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1)

1973年的彈珠玩具(村上春樹 青春哀愁三部曲-2)

1973年的彈珠玩具(村上春樹 青春哀愁三部曲-2)

尋羊冒險記(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3)

尋羊冒險記(村上春樹青春哀愁三部曲-3)


村上春樹作品裡,令人目眩神迷記憶深刻的,是蔓生如植被竄生遍佈的,關於角色動作的顯微鏡頭式拆解,詳細無比的路徑動線,及大量涉及自然環境、天候、室內擺設的鉅細彌遺。

身為baby boomer長期浸泡在戰敗國中無以名狀的哀傷,是村上藉主角老鼠在北海道虛構地「十二瀧町」提及的,能把一切都吞噬竭盡使之消彌的坩堝。村上偏執式的丈量,於我,無疑於在虛無黑洞邊沿,試圖以滑輪、挽鎖、安全帶與上升器等多重戒備後的攀登不墜。

村上的青春,是直搗義大利法西斯主義對年輕崇拜的相反視角。

穩持自身,尋妥定位,不被大寫歷史與核彈蕈雲所噬。

我更想起另一則「關於」:那是村上在〈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裡親揭露的,主要讀者群皆為二十幾歲到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世代。

真正接觸村上春樹前,我偏見地想,少聞中年之人迷戀村上之故,該是其作多為賦新詞強說愁,屬於慘綠時代階段性的哀哀迷惘。

此回讀畢「青春三部曲」方驚覺非也,非也。

唯有年輕的心願意敞開,袒露。以最柔軟內裡,無條件地信任並承接作品裡龐然的無可避免迎面而來的沈重與哀愁。唯有年輕的心,尚未被官僚化制度化鏽蝕者,願省思人世裡所有不可承受之情。

中年人習於趨吉避凶,唯純真者,方能持續成為村上信徒。

也有機緣者,如我,在經歷了四十年的時差後,仍對生活與命運保有信仰與初衷,得以共振,得以皈依。


 

作者簡介

1985年臺北生,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廣告學系畢,巴黎索邦大學斯拉夫研究碩士肄業。
以《莫斯科的情人》獲得梁實秋散文大師獎,曾獲時報文學獎首獎、鍾肇政文學獎首獎等。入圍金典獎與Openbook年度好書獎。著有小說集《末日儲藏室》,散文集《風葛雪羅》。

OKAPI專訪:巴黎以後的我們──白樵與朱嘉漢創作對談

延伸閱讀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都要好好吃早餐!

早餐可以很多樣,在不同情境、場合,跟親密或陌生的對象,或豐盛或極簡。你今天吃早餐了嗎?讓OKAPI陪你一起找早餐靈感!

18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