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預防產後危機!2025產婦專屬「產後健康照護」免費提供,4重點一次看
「產後健康照護服務」方案已在今(2025)年5月1日正式上路,將現有的預防保健之產前健康照護延伸,在產後提供2次公費健康照護服務,服務內容包含4大重點,希望藉此照顧產後媽咪們的身心狀況、促進孕產健康並落實健康台灣的願景。...
百日咳疫情升溫?「這些症狀」要注意+預防措施一次看
近期,多國百日咳疫情都呈現上升趨勢,尤其日本疫情相當嚴峻,更傳出有嬰兒因為未接種疫苗感染惡化為重症,甚至死亡的案例。日本當地分析這一波百日咳疫情會如此嚴峻主要有2個原因,地方政府呼籲民眾應注意防疫措施,避免疫情持續擴大。...
腳抽筋竟是天氣害的?2方法拉筋舒緩,避免半夜痛到睡不著!
近日天氣變化大,受到氣溫、濕度影響,民眾可能會因此有腳抽筋的情形。高雄長庚中醫病房主任吳思穎表示,尤其是長輩,在氣候變化的時候容易腳抽筋,其中有2個部位較易抽筋,可以透過拉筋適時放鬆預防,藉由穴位按摩、拉筋、訓練也可以預防腳踝扭傷。...
飲食清淡卻罹大腸癌!健檢1數據揪出潛在癌症:以為是貧血
一名55歲女性上班族,接受公司安排的例行性成人健康檢查,拿到健檢報告時幾乎全部正常,只有顯示血色素偏低異常,她拿著健檢報告就醫進一步了解貧血原因,竟發現自己罹患早期大腸癌,幸好及時發現並接受治療,健康重回職場。...
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創新高!追女神求平安必知「三多」健康口訣
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再創新高,今年突破32萬人參與這場盛大的信仰之旅。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自102年起連續13年支援此活動,從最初守護8千多人到如今服務30餘萬信眾,緊急醫療救護工作量能也隨著香燈腳人數逐年增加,全方位守護香客安全。...
母親節最佳賀禮!器官移植讓兩位媽媽獲新生,重拾生命希望
器官捐贈是一種無私而崇高的行為,能在他人生命垂危時提供希望,延續生命的曙光。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器官移植團隊透過跨科室的協同合作,讓愛的傳承得以延續,在母親節的前夕,有兩位媽媽獲得了此生「最無價」的禮物。...
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高!1罕見癌症「腫瘤長太慢」惡化風險激增
台灣每年約新增近萬名頭頸癌病患,為全國第六大癌症,其發生率更是發達國家的三倍,顯示頭頸癌在台灣的公共衛生影響不容忽視。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系副系主任謝承恩指出,當中唾液腺癌屬於較為罕見的型態,僅佔頭頸癌總數約3-5%,其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耳朵附近的無痛腫塊,有些患者亦可能出現臉部歪斜、面癱等神經學症狀。...
止汗劑挑戰奪命!體香劑除味很傷身?醫:治標不治本
一則發生在巴西的新聞近日引發討論:一名8歲女童因模仿社群媒體上的「止汗劑挑戰」,在密閉空間內過量吸入止汗噴霧,最終導致心跳停止,遺憾身亡。這起憾事不僅震驚了巴西社會,也讓大眾再次正視「止汗劑使用安全」以及「腋下異味管理」這類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健康議題。...
你喝的水藏200萬細菌!「60度熱水+2招」徹底洗淨杯子內壁黏滑
不少人每天都會用水瓶喝水,但你多久清洗一次水瓶呢?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安全專家Carl Behnke副教授曾在校園內調查路人的水瓶清潔習慣,並研究水瓶當中的細菌,結果顯示,有些人很少或是幾乎不清洗水瓶,而這些水瓶當中就充滿了肉眼看不到的細菌。...
吃菜吃到蟲!肚子腫脹竟是「1飲食習慣」惹的禍:醫建議一次看
一位69歲婦人近來飽受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所擾,在家人催促下前往醫院就醫。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竟在婦人的大腸內發現兩條活生生的蛔蟲,長約20公分,進一步詢問得知,婦人家中養豬,平時以豬糞製作有機堆肥種菜,且婦人偏愛生食蔬菜,研判是這些因素讓蛔蟲卵有機可乘進入體內。...
定期追蹤甲狀腺結節,卻因「做錯1件事」確診甲狀腺癌!內分泌醫解答
「甲狀腺癌」已列入臺灣十大癌症,多數甲狀腺癌病人初期沒有不適感,多半是透過醫師觸診或健檢才發現。一名何先生三年前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左側有約2.5公分結節,儘管沒有明顯不適感,仍定期到新陳代謝科門診追蹤,各項相關數值都在正常值內,期間做過兩次穿刺都判定良性,但結節卻仍逐漸長大到4公分大小,新陳代謝科醫師建議轉診外科手術。手術後證實罹患「微侵襲型甲狀腺濾泡癌」!...
口香糖竟能護腦、助排便!醫提醒:這1種千萬別吃錯
許多人習慣靠咀嚼口香糖提神,或在緊急時刻用口香糖緩解口氣問題。近年來許多醫學論文也證實「嚼口香糖」有預防蛀牙、增加長者咬合力、避免失智等好處,大腸直腸外科陳威佑醫師分享,針對進行腸道手術後的患者,嚼口香糖還能帶來2項鮮為人知的幫助。...
吃太燙當心癌症找上門!醫揭吃下「這度數」食物=吃下致癌物
你是否曾在餐桌上聽過長輩們催促「趁熱吃,才好吃!」?不過,知名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醫師)表示,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只要是溫度超過60°C的食物或飲品,若立即食用,可能會對人體的口腔與食道黏膜造成損傷,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蒼藍鴿將我們的口腔與食道比擬成生肉,當熱水澆在肉塊上時,肉質迅速被燙熟並損壞組織。同理,當高溫食物接觸口腔與食道後會對黏膜細胞造成破壞,這樣的傷害雖然在短期內不明顯,長期下來卻可能累積成為致癌的風險。...
新型腸病毒比你想的可怕!「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症狀一次看
根據歷年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每年約在3、4月開始逐漸上升,於5、6月達到高峰。但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醫師指出,目前國內還沒進入腸病毒流行期,但從去(2024)年年底到現在已經陸續出現一些腸病毒重症病例,病毒型別不是過去所熟悉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D68型,而是另一種類型的腸病毒「伊科病毒」所造成的重症,提醒民眾應提高警覺多加注意。...
抗癌25年圓夢了!她舉辦「生前告別式」與家人溫暖說再見
彰基醫學中心社區健康促進組攜手彰化永福教會,為抗癌二十五年的彰化永福教會傳道李明瑛圓夢,舉辦「生前告別生命感恩惜別會」,是與家人團圓的「生前告別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再見,讓愛沒有遺憾,並以實際經驗分享,啟發參與者面對「死亡」的新態度。...
這樣睡超傷身!「睡錯姿勢」當心傷脊椎、得青光眼
你有留意過自己夜晚都用什麼姿勢睡覺嗎?有些健康問題可能是因為挑錯了睡姿!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莊立邦醫師表示,仰睡、左右側睡、趴睡等常見的睡姿,分別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種健康問題有關,有的睡姿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有些則可能帶來風險,適用人群也大不相同。...
拉肚子變血便!41歲男大腸癌「擴散到肝臟」1手術擊退2大腫瘤
41歲的貨運司機張先生,平日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且常常以炸物等當作正餐,個性海派樂觀也常與同事一起喝酒,未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因常常拉肚子而到診所就醫,但症狀未改善反而開始便血,於是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且已擴散至肝。...
白天愛睏晚上睡不著?1原因害你慢性病風險飆升!醫授5招調整生理時鐘
在面對壓力時,腎上腺會自動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幫助人們應對挑戰。皮質醇有調節血糖和血壓、協助新陳代謝、抗發炎等功能,不過營養醫學劉博仁醫師指出,皮質醇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日夜節律,應該是早上高、晚上低,幫助人們在白天保持能量,晚上能夠放鬆休息。如果皮質醇節律被打亂,對精神、代謝、甚至睡眠品質都可能造成影響!...
靠生活習慣預防失智!地中海飲食護腦又養生,多做3件事延緩腦部老化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預估2039年將達到總人口30%的重要里程碑。伴隨高齡化而來的失智症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內政部2017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約7.94%,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面對這樣的人口結構變遷,如何透過日常飲食與營養補充來降低失智風險,成為每個家庭必須重視的健康課題。...
孫子救了阿嬤一命!帶孫日常1互動驚見癌細胞上身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超過上萬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一名56歲的陸姓婦人在與孫子玩耍時意外被撞到右胸,原以為只是普通撞傷,但因遲遲未癒而就醫檢查,意外發現是初期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