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我们介绍信道极限容量的有关问题。
我们都知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这是一个数字信号,当它通过实际的信道后,波形会产生失真,当失真不严重时,在输出端还可根据以失真的波形还原出发送的码元,但当失真严重时,在输出端就很难判断这个信号在什么时候是 1 和在什么时候是 0。
信号波形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这种现象叫做码间串扰。
产生失真的原因主要有码元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距离、噪声干扰,传输媒体质量等。
奈氏准则
早在 1924 年,奈奎斯特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传输速率的上限。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率等于 2W 波特,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等于 W 波特,这里的 W 是信道带宽,单位为赫兹,单词 Baud 的意思是波特,也就是码元每秒,因此上述公式可进一步写为 2w 码元/秒 和 w 码元/秒:
码元传输速率又称为波特率,调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号速率,它与比特率有一定的关系。
当一个码元只携带一比特的信息量时,波特率,也就是单位为码元每秒与比特率也就是单位为比特每秒,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当一个码元携带 n 比特的信息量时,则波特率转换成比特率时,数值要乘以 n
要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够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这需要采用多元制。
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中介绍的调幅、调频以及调向这三种基本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