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讀金句/親人不在後,最想留住的往往不是財物,而是能讓人瞬間想起他們的東西

圖/琅琅悅讀
圖/琅琅悅讀

不管你有沒有失去過親人的經驗,都不難理解親人不在了,最想留住的絕對不是有形的財物,而是當你思想念對方時,能夠立刻感受到他(她)的東西,例如聲音、氣味。

「媽媽,不用擔心我,要跟著有光的方向走……」從那一刻起,我沒了母親……

從失去母親的痛楚修復後,吳小帽認為自己這輩子再也不需為任何人的生老病死牽掛,想不到母親的伴侶──日本歐吉桑,在母親過世後,因糖尿病而發生意外。吳小帽決定暫時將日本歐吉桑接到住處,照顧他直到能自理。

不料這一照顧,卻成為永遠,他也因此多了個日本爸爸。

照顧日本爸爸,好像是母親留給自己的功課,也像是與母親那些未竟之愛的延續……

從語言不通的雞同鴨講溝通、不同生活習慣的磨合,到費心準備三餐的焦慮,處處讓他緊繃不已。

他的生活,漸漸變得不再只有「自己」。

和日本爸爸一起的日子,打開他過去不曾有過的視野,也是從這些日常中,發現原來自己很掛心、很愛日本爸爸……同時也想起許多母親生前和自己互動的珍貴畫面。

這不只是個照顧長者的日常分享,更是一個長年在外的遊子,在面對至親離世後,如何一步步修復傷痛,以及知曉必然會再一次失去,仍然願意付出愛的過程。

許多人聽了吳小帽的故事,會稱讚他孝順,但他最在乎的,或許就在心底經常冒出的那句話裡:

「親愛的媽咪,在天上都好嗎?希望我現在做的一切,都能讓您放心滿意。」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用溫柔筆觸描寫「家人」與「陪伴」的真摯之作——《我的日本爸爸》透過作者成為日本爸爸的照顧者真實故事,呈現出跨越血緣、文化的親情連結。在異國他鄉的日常中,一句問候、一頓便飯、一場生病的照顧,逐漸拼湊出一段比血緣更深的牽絆。讀完這本書,你會重新思考「家」的定義,也會感受到,一份真心的關懷,可以如何改變彼此的人生軌道。

●本文摘選自究竟/出版之《我的日本爸爸》。👉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琅讀金句 散文 喪親之痛 父母 家人關係 圓神出版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壞事即將發生」的焦慮幻想?運用想像訓練擺脫心理內耗

當我們開始嫉妒他人,其實同時代表我們拒絕屬於自己的幸福

輝達離職率竟不到3%!黃仁勳如何在高壓環境留住頂尖人才?

琅讀金句/雖然沒出生比較好,但尋死並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