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断机制--理解中断上半部/下半部、软中断、tasklet、工作队列(可调度、可睡眠)

本文深入探讨Linux内核中的中断处理机制,包括中断与轮询的区别,中断上下文与进程上下文,以及中断处理的上半部与下半部概念。详细解析了软中断、tasklet和工作队列三种下半部机制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中断vs轮询

Linux 内核需要对连接到计算机上的所有硬件设备进行管理,毫无疑问这是它的份内事。如果要管理这些设备,首先得和它们互相通信才行,一般有两种方案可实现这种功能:

中断(interrupt) 让硬件在需要的时候向内核发出信号(变内核主动为硬件主动)。
中断的好处是响应及时,如果数据量较小,则不会占用太多的CPU事件;缺点是数据量大时,会产生过多中断,而每个中断都要消耗不少的CPU时间,从而导致效率反而不如轮询高。

轮询(polling) 让内核定期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查询,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轮询方式与中断方式相反,它更适合处理大量数据,因为每次轮询不需要消耗过多的CPU时间;缺点是即使只接收很少数据或不接收数据时,也要占用CPU时间。

轮询中断结合
NAPI是两者的结合,数据量低时采用中断,数据量高时采用轮询。平时是中断方式,当有数据到达时,会触发中断处理函数执行,中断处理函数关闭中断开始处理。如果此时有数据到达,则没必要再触发中断了,因为中断处理函数中会轮询处理数据,直到没有新数据时才打开中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中断是一种电信号,由硬件设备产生,并直接送入中断控制器(如 8259A)的输入引脚上,然后再由中断控制器向处理器发送相应的信号。处理器一经检测到该信号,便中断自己当前正在处理的工作,转而去处理中断。此后,处理器会通知 OS 已经产生中断。这样,OS 就可以对这个中断进行适当的处理。不同的设备对应的中断不同,而每个中断都通过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这些值通常被称为中断请求线。

2. 中断vs异常

中断可分为同步(synchronous)中断和异步(asynchronous)中断:

  1. 同步中断是当指令执行时由 CPU 控制单元产生,之所以称为同步,是因为只有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 CPU 才会发出中断,而不是发生在代码指令执行期间,比如系统调用。

  2. 异步中断是指由其他硬件设备依照 CPU 时钟信号随机产生,即意味着中断能够在指令之间发生,例如键盘中断。

根据 Intel 官方资料,同步中断称为异常(exception),异步中断被称为中断(interrupt)。
中断可分为可屏蔽中断(Maskable interrupt)和非屏蔽中断(Nomaskable interrupt)。
异常可分为故障(fault)、陷阱(trap)、终止(abort)三类。

3. 中断上下文 vs 进程上下文

当执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的时候,内核处于中断上下文,与进程没啥关系,没有后备进程,所以不可以睡眠。
中断处理程序打断了其它的代码(甚至可能打断另一中断处理程序,以及软中断),所以必须快速,简洁。

4. 上半部 vs下半部

中断处理程序要快! VS 中断处理程序完成的工作量多!
把中断处理切为两个部分,
上半部是接收到中断就立即执行,但是只做有严格时限的工作
能够允许稍后完成的工作会推迟到下半部,在合适的时机,下半部会开中断执行

5. 中断下半部–软中断 vs tasklet vs workqueue

软中断

  • 产生后并不是马上可以执行,必须要等待内核的调度才能执行。软中断不能被自己打断(即单个cpu上软中断不能嵌套执行),只能被硬件中断打断(上半部)。
  • 可以并发运行在多个CPU上(即使同一类型的也可以)。所以软中断必须设计为可重入的函数(允许多个CPU同时操作),因此也需要使用自旋锁来保其数据结构。
static struct softirq_action softirq_vec[NR_SOFTIRQS] __cacheline_aligned_in_smp;  
    enum  
    {  
       HI_SOFTIRQ=0, /*用于高优先级的tasklet*/  
       TIMER_SOFTIRQ, /*用于定时器的下半部*/  
       NET_TX_SOFTIRQ, /*用于网络层发包*/  
       NET_RX_SOFTIRQ, /*用于网络层收报*/  
       BLOCK_SOFTIRQ,  
       BLOCK_IOPOLL_SOFTIRQ,  
       TASKLET_SOFTIRQ, /*用于低优先级的tasklet*/  
       SCHED_SOFTIRQ,  
       HRTIMER_SOFTIRQ,  
       RCU_SOFTIRQ, /* Preferable RCU should always be the last softirq */  
       NR_SOFTIRQS  
   };
void open_softirq(int nr, void (*action)(struct softirq_action *)) // 注册软中断
void raise_softirq(unsigned int nr) // 触发软中断
do_softirq-->__do_softirq // 执行软中断

tasklet

由于软中断必须使用可重入函数,这就导致设计上的复杂度变高,作为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增加了负担。而如果某种应用并不需要在多个CPU上并行执行,那么软中断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诞生了弥补以上两个要求的tasklet。

它具有以下特性:

  • a)一种特定类型的tasklet只能运行在一个CPU上,不能并行,只能串行执行。
  • b)多个不同类型的tasklet可以并行在多个CPU上。
  • c)软中断是静态分配的,在内核编译好之后,就不能改变。但tasklet就灵活许多,可以在运行时改变(比如添加模块时)。

tasklet是在两种软中断类型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如果不需要软中断的并行特性,tasklet就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tasklet是软中断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延迟情况下的串行执行。

工作队列

软中断和tasklet都是运行在中断上下文中,它们与任一进程无关,没有支持的进程完成重新调度。所以软中断和tasklet不能睡眠、不能阻塞,它们的代码中不能含有导致睡眠的动作,如减少信号量、从用户空间拷贝数据或手工分配内存等。

工作队列是Linux 2.6 内核中新增加的一种下半部机制。它与其它几种下半部分机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可以把工作推后,交由一个内核线程去执行。内核线程只在内核空间运行,没有自己的用户空间,它和普通进程一样可以被调度,也可以被抢占。该工作队列总是会在进程上下文执行。这样,通过工作队列执行的代码能占尽进程上下文的所有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工作队列允许重新调度甚至是睡眠。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需要睡眠,那么就选择工作队列;
  • 如果推后执行的任务不需要睡眠,那么就选择tasklet。

实际上,工作队列的本质就是将工作交给内核线程处理,因此其可以用内核线程替换。但是内核线程的创建和销毁对编程者的要求较高,而工作队列实现了内核线程的封装,不易出错,所以我们也推荐使用工作队列。

中断

参考

Linux内核中的软中断、tasklet和工作队列详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