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38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我开了家一人公司。

你好, 我是微笑哥。

在职场做了 10 年的程序员,从 Java 开发做到研发副总,离职前带领着100+的研发队伍。

19年开启自由职业,全世界一边旅行一边工作,2020年回西安创业,换了3个客厅2个办公楼走到今天。

从2016年开始写博客,到现在算起来创业快 10 年,从一个人做副业开始到现在团队十几人。

这中间,真的是脱了几层皮,从一名少年成为现在的沧桑大叔。借着这个日子,和大家聊聊我的经历。

1

毕业即失业

去流水线感悟人生

我大学学的是信息与科学,是一个没有对口就业的专业,我的同学各凭本事分布在各行各业。

大学玩了4年,到大四我慌了,我没背景也没能力,真不知道未来怎么走,只能疯狂去面试。

当时在宝鸡上的大学,大四上半年全部时间都去西安面试,2个月时间面试了几十上百家,最后入职了一家炒股软件公司。

说是储备干部,其实就是销售,去各个证券交易所里面找人要电话号码,然后邀请去公司做活动买软件。

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年前快放寒假的时候辞职了,没有底薪只有提成,一分钱没有拿到回学校了。

临近过年,更着急了。

那个时候老大在比亚迪工厂,于是想去深圳看看有没有就业机会,于是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到深圳。

求职无果后,入职了比亚迪流水线车间,车间里面做了一周时间,差点和车间主任干起来了,工作是给硬纸板打孔很危险,墙上到处是事故照片,没有指头的那种,想了想还是辞了。

我在富士康工厂,周边环境

临近过年总不能空手回家吧,又去了富士康观澜的物流部,不说有多辛苦好歹扎扎实实工作了2个月。

人生真的很神奇,我去的那个厂子就是富士康当年十几跳的第一跳,我刚去就有工友给我说前几天有人跳楼了。

那是09年,我人生第二次在外地过春节;第一次是06年被我兄弟骗到传销组织安徽阜阳,被限制自由了28天。

而最夸张的是,我有个很铁的朋友,妹妹被骗到传销组织中,中间我竟然还请了2周假,想办法把他妹妹从传销组织搞了出来,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感觉大四那一年,经历了很多事情,很混乱很懵懂也很迷茫,就像青春少年本身就是迷茫一样

我在流水线挥汗如雨的时候,我就只想了一件事情,我一个大学生要在这流水线干一辈子吗,我这大学不是白读了。

于是3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又回陕西了。

2

误入程序员

人生有时候就是需要一个契机,刚经历的时候没觉得有啥,当把这些都串起来的时候,就成为了人生。

我在大三的时候,突然感觉大学白读了,不学点啥好像又对不起这4年,上课感觉毫无意义工作又不用(我们是数学专业,天天玩高数、微积分)。

刚好听说有数学建模竞赛,我就报名了,玩命的学了3个月,我是小组负责编程的那位也是组长,把C语言玩的贼溜。

没想到几个月后也获奖了,好像是省级二等奖,上图左下方那个人就是我,在学校宾馆小组3天3夜写一份论文出来。

让我对程序有了启蒙,毕业的时候也不是没有找过程序员岗位,但都是简历投递出去没有人回复的状态。

但也一直有关注,知道程序员有培训这么一回事,也知道程序员工资蛮高的,但有一定的门槛。

从深圳回来后,我下定了决心学软件开发,计划做一名程序员。

本来去咨询培训C语言、C++的,结果跑了一圈都说 Java 好就业,就最后选择了培训 Java。

找我姐借了1万元(我大学四年,学费也是借的)。

去银行取钱的那一天,我抱着1万元在柜台业务员的注视下,数了好多遍,那是我第一次见这么钱(09年)。

培训班的事情就不说了,从刚开始的二指禅敲键盘,以及对 Java 一无所知,不过培训班氛围不错都是大四学生,有不会的大家都相互帮助。

培训班期间某次团建

我在编程这方面还是有点天赋的,很快到毕业的时候,已经给同班其他人讲编程了。

3

入职2周就被辞退了。

培训班会推荐几个公司,我是第一批推荐名单里的,很快就拿到入职的 Offer 了。

对比了一下,选择当时李嘉诚儿子的一家公司,是港企。

确实不一样,入职先培训一个月再上岗,那一批入职了18个人,其中就有我们培训中的5个人。

当时心态还是学生状态, 做出成果之后也不主动汇报,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面瞎捣鼓。

2周后,我被辞退了。

给我姐打电话的时候,我姐说,关键18个人里面仅仅辞退了2个人,就有你

可能当时也不服气吧,憋着一股劲投了几十家公司,最后被华为的外包公司录取了,人力外包直接到华为公司上班。

一个月工资,1800元。

当时华为比较正规,平时加班有加班费,周末加班双倍工资,于是我疯狂加班,一个月工资3000+。

外包是学不到东西的,虽然领导对我都很不错,入职几个月竟然又搞起了C++编程。

第一份工作,小巴组集体去团建

我一想花1万学的Java不就白费了,而且 Java 未来的就业更广阔一点,我不能就这样走弯了。

9个月后,离职,又找了一家港资,做电信业务,工资4000。

在这家公司,我遇到了人生最好的几个朋友,Jerry、鸽子、不会笑,我们四个人一起入职。

Flyever户外组织,秦岭某个地方

在这家公司和鸽子、不会笑,还创建了一个户外组织 Flyever,其实就是组织一群年轻人去山里玩。

几乎每周都有活动,不是吃饭喝酒唱歌通宵,就是半夜4、5起床去爬山游水,度过了人生中最快乐的一个阶段。

也和Jerry、鸽子、不会笑建立起来了革命友谊,我们四个后来在创业的路上有过多次交集。

在这家公司工作了1年半,从一个初级Java工程师开始做起,走的时候已经可以独立负责一个项目了。

当时又有一个契机

我妈要在老家盖房,我给了2万还不够,又借了亲戚大概十几万,我想了想我这4000的工资。

除去日常花销,要还多少年呀?

听说我们一个同事去了北京工资1万,我同事说那个人技术水平还没有我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年 Jerry 也要去北漂,他想创业,我说那一起吧。

一起就一起。

4

北漂7年。

他比我早一周到北京,找了一家做 OA 的公司。

那个时候,北京的分钟寺还没拆,一个巨大无比的城中村,我当时拿了3000元,租房一个月1000。

刚去北京第二天,在鸟巢留念

我用了一周时间,拿到了4个Offer。

印象中北京的风是真大,能把我吹上天,当时还用的是小米1,一接电话就死机,耽搁了我好多事。

最高的一家给了1.3万,不过我当时目标很明确,只进互联网公司,1万的月薪入职了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其实我北漂7年,几乎可以说就在这一家公司干了。

2013年,那真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更是万众创业的时候。

我们公司就在中关村创业一条街附近,当时还叫海淀图书街,因为创业氛围太过浓烈,后面才改名叫做创业街。

Jerry想创业,我们几乎跑遍了这条街的所有咖啡馆,车库咖啡、3W咖啡等等,周末点上一本咖啡坐上一整天。

一起想创业的点子,一起开发程序做Demo,写商业策划书去融资,刚去的1年,我几乎没有任何空余时间。

失败是必然的。

Flyever,被我带到了北京

组建了一个叫做陕西人在北京的群

继续组织爬山、吃饭、唱歌、喝酒

不过,我工作的那家支付公司1年后迎来了一个契机。

当时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我们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董事长旗下还有不少其它业务需要融资。

于是决定要做一个互联网借贷平台,当时称P2P,我们的模式是B2P,企业向用户借钱,给用户利息。

刚开始是一个百度过来的高管负责,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结果干了半年后,这名高管自己创业了。

团队也被带走了,技术开发就剩了一个人。

我的领导的领导的领导,临危受命要把这项目接下来,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负责落地。

我们那一批来不少人,但大部分技术高手1年后都离职了,我其实也刚好找到了外部的工作。

领导说让我接手,我说可以呀,得涨工资,领导说行,那就我干了。

领导说,可以让我在部门调两个人过去,我选择了一个实习生,一名年轻有潜力的程序员。

就这样把这个项目接了起来。

一个月后项目上线,当天融资了1000万;但没过多久,一天的融资能力就变成了好几个亿。

项目成了,从一个项目组变成集团的一个子公司。

3年时间,

我就从一个项目组长,变成了技术经理、部门经理(测试、运维都管),再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2015年,北戴河团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互联网金融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是我人生中最忙的一个阶段,也是我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阶段

早上第一个来公司,晚上也几乎是最晚离开,23点之前没有离开过公司,有一次下班出车祸也就隔了一天又去上班了。

因为所有的事儿,都是必须我来扛。

16年,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把我段人生经历记录下来,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的那些事。

太好玩了。

高并发、大数据、微服务、分布式、黑客攻击、黑客勒索等等,我们又用的是市面上最新的技术栈,遇到了很多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很多问题。

我想要有一个窗口和技术人交流。

就到博客园写文章,没想到写一篇火上一篇,1年的时间,我就成为博客园推荐博客排名前10。

老版博客园的推荐博客列表

也写了一些开源项目,Github关注数量中国排名前50。

1年后,开通了个人公众号纯洁的微笑。

2017年,因为母公司要上市,我们被卖给了海淀国资委,公司的风格一下子就变了。

于是,我离职又重新去了母公司。

从这个互联网金融公司离开时

团队瞒着我,送了一个全体签名的短袖

从一名架构师开始做起,负责公司新支付系统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处理每天几十亿交易数据。

半年后,连跳3级被提拔为研发副总,当时研发事业部已经有超过100+的研发人员。

我只负责一个事情,把公司研发的第四代收单平台,推动上线迁移替换旧的收单系统。

中间又是遇到了 N 多的事情,除了技术问题之后,在高管的位置上自然有其它是非在其中。

有时候,你不站队也是一种站队。

18年,萌生去意,但老领导们提拔我不容易,至少要有知遇之恩,又咬着牙坚持了1年。

2018年,上海出差

19年,研发中心出现一次事故,借此就离开了。

19年离职的时候,我的副业自媒体收入早已经超过了主业,收入这方面倒也不是很在乎。

只是那个时候,也有别的互联网公司开出年薪百万工资挖我去做技术总监,当然了也是和支付相关的。

那我就面临人生一个最重要的选择,继续在北京互联网公司做高管,还是尝试一个人做点事情。

其实也没太多纠结,因为上班确实上够了。

从09年开始培训到19年离职,我的每一份工作和上一份工作都是连着的,10年时间没休息过。

HR劝我的时候,我说你觉得我现在创业风险大,还是几年后创业风险大,HR说应该是几年后吧。

我说,那就对了。

5

自由职业

离职之后,我就成为自由职业了。

那个时候,我还不敢对外说是创业,毕竟在我的印象中,创业应该是一件蛮大的事情了。

那个时候,我只能养活自己。

在离职之前,公司在美国有一个业务,需要派别人过去,我当时也申请了,顺势办理了美国10年签证。

于是,离职第一件事,搬家。

从三环边搬到五环旁,先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毕竟自由职业要在家里上班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到处溜达,当然也包括美国。

先去自驾草原天路,再是北海道那一带,然后就是环京大环线,还在深圳附近自驾来半个月。

感觉还是不过瘾,又去美国旅游了一个月,从东海岸到西西海岸,从黄石公园到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2019年,纽约时代广场

所以,自由职业的头一年,大概就是不断的旅游,不断的折腾自媒体事业。

不过,从美国回来之后,让我意识到了一件事。

好像出国旅游花不了多少钱,既然是这样,何不计划一下环游世界,我从来都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

要环游世界,那就要把英语学好,也要把北京的房子退了(一个月租金6500,几乎一半时间都空着)。

当时的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北京房子退了,东西都打包回老家。

第二步,在菲律宾报了一个语言学校,3个月先把英语给学扎实了,并且要拿到托福证书。

第三步,西安去亚洲,再去新西兰、澳洲,最后环游欧洲,欧洲走完了再说后面的人生计划。

如果不是当初的那一场疫情,还不知道现在我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呆着,不知道从事着什么样的工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6

回到西安,创业

2019年,春节。

行李均已经邮寄到了老家,我从北京回到西安,准备在西安待上几天见见老朋友回家过春节。

当时菲律宾签证已经搞定,菲律宾当地的学校也联系好了,就连定金也给学校交了。

同时日本、新西兰的签证也办理好了。

一切静等在老家过完春节,开启自己环游世界的人生。

我在西安计划住5天,到了第3天就从新闻上传出,武汉那边好像出了一点事情,而且有蔓延的趋势。

到第3天,我看趋势不太对,没有坐班车,就打车直接回老家了。

在老家整整呆了6个月,这应该是我毕业以后,在老家呆过最久的一段时间了。

在老家的年轻人,也都陆陆续续回城市工作了,村里面的老大爷老大哥问我,你怎么还不走。

我是闲不住的人,既然环球旅游无望了,那就踏踏实实创业。

到西安后,就申请创建了公司。

在淘宝上,花了 600 元买了一个很大的黑色桌子,放在了客厅,作为办公桌,我坐这边,不会笑青年坐对面。

人生第一个主战场,创业就是从这里开始。

就这样开启创业了。

7

创业,干啥?

公司也成立了,团队也组建了,该怎么赚钱呢?

为了省钱我们的创业成本压倒最低,反正公司就两个人也都不拿工资,社保也没有交。

办公场地就是客厅,反正能省的基本都省了。

当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公众号接广告,既然纯洁的微笑可以,那么我复制更多的纯洁的微笑是否可以?

当时有很多漫画号非常火,常常一篇漫画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阅读量,代表性比较强的有:吓脑湿、不会画出版社等等。

当时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创建一个程序员的漫画公众号,模仿行业内的起名套路,我们创建了一个程序员漫画公众号叫做:不会笑青年。

我们都是程序员也不会做漫画,就通过 Boss 直聘的方式去招聘兼职漫画师,我们写脚本他们帮我们画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缺读者,当时一篇漫画的成本是500-1000元,经常是文章的阅读量还不到 1000。

人当年我们一起创作的漫画脚本,编号从1-163

这就让人很焦虑,等于一篇文章我要亏500-1000元,一个月我要亏上大几千的漫画费。

当时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起来,于是从2020-2022年,我把纯洁的微笑流量都停了,全部导入不会笑青年。

效果立竿见影。

当时是自媒体接广告最后的辉煌时刻,一年的时间我们合作了很多大厂,年底算了一下广告收入16.3万。

除过漫画师的一些成本外,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还有 1 万的收入,至少不会饿死了。

后来,办公场地又从我家客厅搬到了不会笑青年家的客厅,当时他还单身,更方便我们两个折腾。

2020年,不会笑青年家的客厅

不会笑在客厅买了很多健身器材,办公累了就一起练俯卧撑、平板支撑竞赛健身,确实有效果。

刚开始一次俯卧撑最多10个,最后一次性俯卧撑练到了36个;平板支撑也从最开始1分钟不到到最后快5分钟(我的人生高点)。

另外,在不会笑青年的小区可以打乒乓球,于是每天下午3点,无论夏日还是寒冬,我们都准时下去和老大爷抢场地打乒乓球。

反正这个阶段,就是不断的狠狠创业、狠狠的健身,还有狠狠的畅想自媒体的未来...

8

2021,更多的流量

赚更多的广告费

当时的生意模型很简单。

我负责给不会笑青年导流量,不会笑青年负责漫画文案创作,对接漫画师把文案画出来。

然后等广告商找上门来接广告。

2020年,跑通了0-1的闭环,那么2021就是不断放大即可,也确实如我们所料想的那样。

2021年,不会笑青年流量翻倍,业绩收入也翻倍了。

2021年,就聊挣钱线下聚会,甜甜还是线上实习生

2021年,我还干了一个足够牛逼的事情,这个事情应该说是影响了后续公司的发展方向。

一直和大家聊过一个观点,赚钱的本质就是复制,一个项目成功了是不是可以复制 10 个。

最害怕什么都搞什么都不赚钱,一个项目没有赚到100万以上,不要着急换项目,应该想用各种方式去放大。

我有一个社区就聊挣钱,创建于2018年8月8日。

我把自媒体的这套经验教给了大家,从2019年开始组建了线上团体来测试,半年后跑通整个商业模式,于是 2021 年直接放大了 10 倍。

给这个项目的运营方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一起搞事情。

高峰的时候,我们有十几个团队,每个团队有一个带头的队长,组织大家一起做流量、写文章、做变现。

每年组织搞事情团队去旅游2-3天

当时,几乎每个月队长都会开线上会议,大家聊聊遇到的问题,以及后面如何规划把事情做得更好。

为了,让大家更熟悉一点,每年的端午节我会组织大家一起出来玩2-3天,从线上走到线下的朋友。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期搞事情团队,出了很多自媒体大 V ;后来我创业的几个合伙人都来自搞事情团队的成员。

而搞事情团队的小伙伴也有出来创业的,他们也更倾向于在搞事情团队的成员中合作,毕竟线上能合作那么久也算是筛选出来的。

所以,你看。

不管干什么事情,想要遇到什么机会,第一步肯定是要先走出来。

9

2022,第一次尝试转型

时间很快走到了2022年,那一年又发生了很多变化。

第一个事情是,不会笑青年要结婚,他的房子要作为婚房,于是我们又得换个办场地。

当时我在西安奥特买的房子,也刚装修好,于是把办公场地又搬到了,奥特那边一个叫做未来城市的小区。

第二个事情是,公司从2022年,正式进入知识付费行业。

这是有一个契机,当时在运营就聊挣钱星球的时候,一年会做几次训练营,当时尝试了一个项目叫做咸鱼无货源。

2022年,那个阶段,这个项目很好做,我们组织几百人的群,一般在21内很多人就赚了几百甚至上千。

一些朋友训练营结束后,还想跟着深度去学习,当时我们也没有这个深度陪跑的服务,想着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

当然了,还有一个考虑。

2021年业绩翻倍后,2022 年明显感觉接广告这条路好像走不通了,因为给我们投广告的很多甲方倒闭了。

但后面实在没想到下降速度会这么快,从巅峰到2年后这条业务线直接下滑 80% 以上....

既然要扩展新项目,那么就肯定要扩展团队,于是从一起搞事情的队长中,找了feng一起来合作。

起了一个新 IP 叫做六爷,也是公司第二个 IP 合伙人,后来六爷这个IP就一直在专研各种电商项目,最近在研究跨境。

同时,线上合作 2 年的实习生甜甜也毕业了,也邀请来我们这个小团队,甜甜是我们公司招聘的第一位正式员工。

这样团队一下子从最初的 2 个人,就变成了 4 个人。

我的羽毛球技术,就是从这个小区练出来的。

因为是新小区,人也不是很多,有一个羽毛球场地环境超级好,公司的集体活动于是从乒乓球改成羽毛球。

每天下午的3点-4点,我们四个人都会在这个场地厮杀一个小时,比赛失败的一方做俯卧撑买饮料。

这一打又是1年...

10

2023年,大变革!

时间一晃就到了2023年。

2023年,对我们团队来说,算是正在意义上面临转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

第一件大事,GPT3.0发布了。

AI 突然以这么迅猛的方式冲击了过来,把所有人都给震惊了,自然也包含了我们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

深度体验后就只有一个感觉,未来 10-20 年一定是 AI 的时代,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更加彻底。

于是,我们决定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全部转向 AI,以后公司做的业务必须和 AI 相关,毕竟在大浪中找机遇,比在小河中找金子容易多了。

那么,第一步,我们创建了 AI 俱乐部社群,希望把一群对 AI 感兴趣的朋友聚集在了一起。

AI俱乐部用户已高达1.2万人,AI俱乐部社群的推出

代表公司全部转向AI创业,后面的业务都和AI有关系。

2023年,我们也算是国内第一批最早的 AI 社群了。

当然了,现在能生存下来的也没几个了,因为做一个社群真的是很苦的模式,成本巨高难度也很大。

说实话,不太适合普通人涉及,只有能做到头部还有聚焦效应。

第二件大事,公司搬家了。

2023年7月,公司从西安东北角搬到了西南角的高新区,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正式的办公室。

2023年,第一次搬到写字楼办公,在这个小办公室里面,加了N多次班。

搬家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不会笑青年当时住高新,来回通勤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想找一个办公楼方便后续招聘扩张。

搬家1个月后(2023年9月),掩体带着女朋友来西安旅游。

掩体是就聊挣钱第一期一起搞事情的队员,也是每次一起搞事情团队出去团建的组织管。

带着女朋友来西安旅游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对接好几个月了,他跑通了一个 AI +行业落地的项目,希望一起合作放大。

先是在就聊挣钱招募了一批学员,我们当时测试了一下,一个月的时间80%的人可以月入过万。

掩体来了之后,我在后台看了他的数据,以及内测学员的相关数据后,决定 All IN 来干这个项目。

当天下午,就给全公司的人说,现在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可以把手上的工作停下来了,我们全力干这个!

掩体赶紧给女朋友打电话,旅游放弃了,当天晚上就被我留在了西安,成为公司第三个IP合伙人。

当天晚上加班到凌晨,拍照留念

搬到高新之后,租的第一个写字楼是共享办公司,只有 6 个工位,当时鸽子也来公司工作,我们又招聘了一名实习生。

办公司就一下子坐满了,我们一边做自营团队,一边做知识服务,团队一下子就扩到了 8 人。

于是在同层又租了一个 6 人间办公司。

2023年,是团队成立以来,加班最多的一年。

当时处于行业的红利期,国内几乎没有几个玩家在做这个领域,所以很容易拿到好的结果。

为了把业务做大,团队也在不断的快速成长中,比如群发售、朋友圈营销、直播等等。

很多个第一次都在2023年诞生。

11

2024年,迷茫

2024年,其实我们过得很痛苦。

创业并不是一场励志的故事,也不是大家表面看到的那种,感觉永远激情满满一帆风顺。

常常会自我怀疑,每一年都会有几个时刻,感觉这个团队要活不下去了。

2024年,公司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不赚钱的,也就是说给大家发完工资,核算相关支出后,公司是亏钱的。

原因有很多,但肯定都是我的问题。

23年-24年,团队每周三下午打羽毛球

失眠了很多很多晚上之后,决定启动大改革,把之前公司全部糊在一起干活的模式拆分成了独立小团队。

也就是说,把账算得更明白一点,而不是一笔糊涂账。

同时,我们也尝试了更多的项目,对标了一线同行的各种打法,比如投放、体验营、打粉等等。

到了最困难的时候,第一个办公室到期了。

当时2个办公司,到时候团队沟通很割裂,于是想合并成一个办公司,看了很多很多。

甚至已经定了一个办公室的前提下,还是又重新选择了其中一个相对环境最好,也是最贵的办公室。

当时想的是,大不了1年后团队解散。

在星球,写过当时的心路历程

上面帖子里面有一句,一直在激励着我:

主持人问女子成鉴创始人一句话,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创业成功?  她回答: 

坚定的相信自己可以创业成功的人,才会创业成功!

我相信,我们可以!

但创业不是电影,也不是看电视连续剧。

换了新办公室、换了新模式,并没有赢来峰回路转,公司的业务还是慢慢往下走。

虽然中间带着团队打过几场小胜仗,但影响不了大的趋势。

2024年放弃羽毛球,开始在健身房游泳和撸铁

于是,我常常去健身调节压力,不断飞到别的城市出差学习,付费寻找一些新的方法或者项目。

但整个 2024 年,仍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

我甚至再想,等2025年还这样的话,直接把公司关门了吧,不然不挣钱还搞得人心累。

12

2025,重启

大家可能还很难想象。

我们公司创业已经 6 年了,前 5 年竟然都没有考核过,也就是说不打卡、请假随便批不扣钱。

公司说是9点上班,往往10点人还凑不齐。

最开始想的是大家自觉,但任何事情不要背着人性去做事情,在这样的文化制度中对遵守时间的人是一种变相打击。

比如大家都是10点到,往往9点到公司(正常上班)的那个人反而成了异类,一个员工离职的时候才点醒了我。

2025年3月,团队开始执行考勤

一番深思后,觉得很多东西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还没有强到可以违逆人性的地步。

2025年3月,正式开始考勤。

之后又因各种原因,团队几乎流失了一半以上的人员,同时又招聘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又经历了一段动荡时间。

2个月后,公司业务,竟然开始恢复增长了。

不管是老的自营业务,还是新开发扩展的项目,都迎来了比较大的发展,团队人员还扩张了。

从最初的 8-10 人,一下子到了 14 人。

大家还记得最初线上的实习生甜甜吗?从最开始的线上实习生到第一个员工,到了2025年正式升级为合伙人。

她带的项目,到目前为止也是公司持续最久,效果最好的一个项目,算是真正跟着我们成长了起来。

同时,公司又迎来了新的合伙人何老师,也是一名老程序员在AI爆文领域拿到了大结果。

何老师曾经是做AI大模型研发的,对于AI的理解超过了很多人,于是把何老师邀请过来加入了团队。

何老师,甜甜,我

我们一起把公司的业务,带到了另外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同时。

之前一直和大家聊过,我们团队每年都会拿出来十几万去学习,报名去参加各种项目探索。

到了今年。

刚好把AI+小红书,AI+出海跑通了,目前在这两个赛道也都慢慢拿到了不错的结果。

好像局面一下子就打开了。

我一直坚信,对于普通人来讲,AI 的机遇过于庞大,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普通人。

什么大模型研发、什么 AI 大风口都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涉及的,那么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答案是,AI+细分行业落地。

比如,最初的AI+代写,用 AI 重构了整个生意模型,对以往的传统代写就是降维打击。

比如,我们现在的 AI 爆文,从最初的选题、查数据、找对标,以及写作对原有的模式也是重构。

变化才会产生机会。

我们就是要寻找 AI 在细分行业重构后的机遇,这里面的每一个小的细分点,抓住了就是普通人的大机会。

AI小红书、AI出海均是如此。

如果仔细了解下来后,你就会明白,AI 重构后的模式,是怎么样去淘汰传统的生意模型。

我很期待,未来的AI世界。

特别是在今天,GPT-5 的发布,以后的世界就是会用AI的人,淘汰那些不会用AI的人。

AI不是工具,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13

最后

其实创业的每一年,都有那种要死的时刻。

心力不够的人,往往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让我想起来了一起搞事情团队在桂林旅游的故事。

2023年,一起搞事情团队,桂林团建

出发前1-2周,天气预报桂林特大暴雨。

我们甚至都做好预案,如果大暴雨没办法出现,就集体包个别墅大家在里面玩3天。

很多人因为暴雨取消了这次行程。

但没想到到桂林后,暴雨只是偶尔下个半小时,其它的时间都是阴天或者蒙蒙细雨。

雨水过后的桂林山水,反而又有仙气,同时因为下雨天气也不热人又少,体验了一场难得的旅游。

回来之后,我就对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悲观者永远正确,而乐观者往往成功。

我一直没有想过要做多大的一个公司,想的是怎么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有激情有奋斗有冲劲但又不是那么忙。

6年创业路,还在路上。

走了很多弯路,回过头来再看,好像又都是必经之路,不求有所大成,但求行路无悔。

人生很短,一切都是体验。

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我的贵人,包括那些已经离职的员工或者合伙人,永远保留着一份感恩。

没有人能够陪某个人一直走下去,能够相互陪伴走一段已经是莫大的缘分,相互成就然后各自在走向各自的江湖。

再次相忘于江湖。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痴于物,而成于心。

从09年毕业算起到现在,

眨眼间,已经过去了16年,最大的感慨就是,人如果真要做成一件事,是不容易的。

一切都是最开始的那个点,或者是大家所谓的那个初心。

回望2009年的我,我觉得我还挺勇敢的。

一个人跑就业,一个去深圳流水线工厂,一个人去探索自己所谓的未来,在一面迷雾中做选择。

没有人指引,没有人帮忙,但我慢慢找到了自己路。

做程序员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才是程序员最核心的能力,总结了很久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我就拼命解决各种各样程序的问题,自己的、同事的,测试的、生产的,只我要我遇上我都上。

慢慢地我成了公司最能解决问题的那个人,也从一个普通初级Java成员到了管理百人的研发副总。

我能解决程序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人的问题。

我想追逐自由。

于是我创业了,我自己干。

跑了几年后,才真正明白,没有谁的人生是真正自由的,哪怕你创业了,哪怕公司真正由你说了算。

那么创业是为了什么?

再次回到09年的原点,我的第一目必然是为了挣钱,还是可以自己独立的,不依附于别的组织的挣钱。

于是15年间,我做了很多很多尝试,这些不断的尝试铺就了一条路,让我走到了今天。

创业之后,我在想,什么才是创业者最核心的能力,总结了很久我认为是从0开始的能力。

哪怕所有资源原地消失,所有的团队一夜全离职,我一个人是不是可以从零开始起盘,3年内做到年入百万。

我想了一下,我觉得我可以。

我一直觉得,人一定要有一个目标。

哪怕这个目标很遥远,看起来好像那么遥不可及,但是只要有一个方向在哪里站着。

走的时候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很多年过去了。

可能有一天,你会突然地发现,哦,原来这个目标好像已经实现了呀。

新的目标是什么,现在我也不是那么笃定。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可以留言聊聊你的故事),也留给我,也许下一次再更新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许会找到答案。

特别喜欢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