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不排除停辦收生欠佳課程

2025-05-23 00:00

教大公布新一份《策略發展計劃》,確定未來6年的發展藍圖。左起為陳智軒、李子建、鄭美紅、副校長(行政)方永豪。
教大公布新一份《策略發展計劃》,確定未來6年的發展藍圖。左起為陳智軒、李子建、鄭美紅、副校長(行政)方永豪。

本港學齡人口持續下跌,香港教育大學昨日公布新一份《策略發展計劃》,其中提及管理層已將「財政可持續性」定為6個主要風險之一,並會考慮終止效果欠佳的項目、計劃或措施。教大校長李子建表示,大學秉持「應使得使」的原則運用資源,至於未來會否停辦收生欠佳的課程,他不排除其可能性。對於中小學界近日面臨被削減「擴大/營辦津貼」津貼額,他指教大會與學界「共渡時艱」。

教大最新公布的《策略發展計劃2025-2031》以「教育未來」為主題,4個關鍵範疇包括培育面向未來、具正面價值觀和未來所需技能的教育工作者和人才;通過研究突破及知識分享轉移,達成實質影響,造福世界;為可持續發展出力;以及通過國際化及與持份者更廣泛互動,推動大學發展。
「教育未來」涉4關鍵範疇

策略發展計劃中提到,鑑於本港出生率持續低迷,導致人力資源規劃的資金壓力與日俱增,管理層已將「財政可持續性」定為6個主要風險之一,將持續進行財政預測及壓力測試,以評估大學應對未來潛在撥款挑戰的財務韌力,並會考慮終止效果欠佳的項目、計劃或措施,以便將資源用於更具策略意義的優先領域。

校長李子建表示,大學要持續發展,「一定會重整優先次序」,優先領域包括學生學習與才能發展、教育與社會發展,以及開源節流。與這些領域相關的項目、計劃或措施,大學會優先給予資源,並秉持「應使得使」的原則運用資源。

至於未來會否停辦收生欠佳的課程,李子建不排除其可能性。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陳智軒表示,若自資修課式碩士課程不合時宜或入不敷支,而且兩年均未能達到既定指標,便有機會面臨停辦或課程重整。至於教資會資助課程,副校長(學術)鄭美紅表示,大學會按每三年期整合及更新課程,與時並進。
大學與中小學界「共渡時艱」

近日教育局向中小學界代表交代下學年一系列新安排,包括擬於下學年削減公營中小學的「擴大/營辦津貼」總津貼額10%,被問到如何回應削資,李子建指教大視辦學團體為重要合作夥伴,大學會與學界「共渡時艱」。

根據教育局數字,居於本港的12歲及6歲學齡人口推算數字,分別將由今年的5.88萬人跌至2030年的5.15萬人,以及4.86萬人跌至3.41萬人。對於學齡人口持續下跌,鄭美紅表示,學界「對教師的需求會隨社會的改變,有高有低」,教大會確保課程具備質素,「暫時在中小學仍見到有需要(教師)」。

至於近期有教師自殺引起關注,對於如何提升學生的精神健康,鄭美紅回應指,在大學的必修課中包括通識課,期望培養學生的正向態度。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