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点
- (1)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Resolved(已完成,又称 Fulfilled)和 Rejected(以失败)。
- (2)一旦状态改版,就不会再变。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版,只有两种可能:从 Peding 变为 Resolved 和从 Peding 变为 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你再对 Promise 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2. 原型函数
-
(1)Promise.prototype.then()
它的作用是为 Promise 实例添加状态改变时的回调函数。then 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 Resolved 状态的回调函数,第二个参数(可选)是 Rejected 状态的回调函数。 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 -
(2)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sie.prototype.catch 方法是 .then(null, rejection)的别名,用于指定错误时的回调函数。如果异步操作抛出错误,状态就会变为 Rejected,就会调用 catch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处理这个错误。另外,then 方法指定的回调函数,如果运行中抛出错误,也会被 catch 方法捕获。 -
(3)Promise.all()
Promise.all 方法用于将多个 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如:
var p = Promise.all([p1, p2, p3]);
只有 p1、 p2、 p3 状态都变成 fulfilled,p 的状态才会变成 fulfilled,此时p1、p2、p3 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 p1、p2、p3 之中又一个被 rejected ,p 的状态就变成rejected。
-
(4)Promise.race()
Promise.race 方法的参数与 Promsie.all 方法一样,但是,对于 Promise.race 只要p1、p2、p3之中有一个实例率先改变状态,p 的状态就跟着改变。 -
(5)Promise.resolve()
Promise.resolve 方法将现有对象转为 Promise对象。
a. 参数是一个 Promise 实例 :不做任何修改,直接返回这个实例
b. 参数是一个 thenable 对象:thenable对象指的是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如:
let thenable = {
then: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resolve(42);
}
};
Promise.resolve方法会将这个对象转为Promise对象,然后就立即执行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
c. 参数不是具有 then 方法的对象,或根本就不是对象: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对象,状态为 Resolved。
d. 不带有任何参数:直接返回一个 Resolved 状态的 Promise对象。
-
(6)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 Promise 实例,该实例的状态为 rejected。 -
(7)Promise.try()
Promise.try 就是模拟 try 代码块,就像 promise.catch 模拟的是 catch 代码块。由于Promise.try为所有操作提供了统一的处理机制,所以如果想用then方法管理流程,最好都用Promise.try包装一下。
Promise.try(database.users.get({id: userId}))
.then(...)
.c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