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高级分析——MongoDB

本文介绍MongoDB中使用Explain()和Hint()方法进行查询性能分析和索引优化的技巧,包括如何评估索引的有效性及提高查询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当集合文档记录建立索引后,MongoDB 查询分析可以确保我们所建立的索引是否有效,是查询语句性能分析的重要工具。
find()提供了Explain()、Hint()等方法来进行检查和测试。

Explain()分析

explain()通过对find()、aggregate()、count()、distinct()、group()、remove()、update()命令执行结果的分析,提供了索引是否可靠等性能的判断依据。

Explain()命令格式
db. Collection.Command().explain(modes).explain
mode参数为 “queryPlanner”,“executionStats”,“allPlansExecution”

  • queryPlanner:默认的运行模式,通过运行查询优化器对当前查询进行评估,并选择一个最佳的查询计划,返回查询评估相关信息。
  • executionStats:运行查询优化器对当前查询进行评估并选择一个最佳的查询计划执行,在执行完毕后返回相关统计信息。
  • allPlansExecution:该模式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特点,返回统计数据,描述获胜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在计划选择期间捕获的其他候选计划的统计数据。

db.books.find().explain(“executionSta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int( )分析

Hint()可以为查询临时指定需要索引的字段,其主要用法有两种:
方法一,强制指定一个索引Key,如db.collection.find().hint( “age_1” );
方法二,强制对集合做正向扫描或反向扫描,如:
db.users.find().hint( { $natural : 1 } )//强制执行正向扫描;
db.users.find().hint( { $natural : -1 } ) //强制执行反向扫描;

>db.books.find({"summary.kind": "少儿"}).hint({_id:1}).explain("executionStats")
>db.books.find({"summary.kind": "少儿"}).explain("executionStats")

通过利用hint()临时指定索引对象,进行explain分析;
然后,再通过不指定临时索引对象,进行explain分析
最后把两种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采用哪种方法,可以获得更佳的查询性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唐樽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