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78歲董座無照暴衝!白衣女過馬路「1舉動」逃死 網狂讚:行人典範

台灣知名乾旦兆欣離世!好友溫宇航哀悼:到天上做神仙

想裸辭「要有多少存款」?網曝1關鍵數字:算安全範圍

我空品在亞洲僅次日本? 彭啓明:少用「用肺發電」這個詞

環境部長彭啓明。記者邱德祥/攝影
環境部長彭啓明。記者邱德祥/攝影

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天表示,台灣空氣品質在亞洲僅次日本,希望外界少用「用肺發電」這樣的論述。

彭啓明指出,去年台灣PM2.5降至十二點八微克,近年台灣移動汙染源已超過固定汙染源,未來想要持續下降,不能只靠台電或固定式汙染源,全民都要一起調整;他說,台灣空品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希望外界能少用「用肺發電」這個詞。

環工博士、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說,數據與指標不應用來合理化汙染衝擊,呼籲中央揭露完整資訊,「讓大家知道這樣的電,我們需要用多少肺來換」。

蘇俊賓說,彭啓明「台灣空品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論述有待討論,他查詢公開資訊,應該是將台灣今年最新的PM2.5當作唯一指標,跟各國目前可以掌握到的數據作比較,但相關數據年分不同,僅能做參考,也會失真。

至於彭啓明說台灣PM2.5已降至去年的十二點八微克,蘇俊賓查詢此資料是來自環境部去年的空氣品質監測年報,但PM2.5規定是用手動標準方法監測,不過環境部共設七十八個測站,其中僅卅一個測站有手動監測,這樣的數據平均不僅奇怪,拿去與國外某年數據相比,也沒有意義。

蘇俊賓直言,不曉得台灣哪一個指標在亞洲只輸日本,如果參考IQAIR的資料,去年的PM2.5數據,包括日本、俄羅斯、新加坡、菲律賓、香港與南韓均勝過台灣。

「火力發電環境衝擊是全面性的,即便只看空氣汙染,也不會只有PM2.5這項目」,蘇俊賓說,彭啓明不只一次強調火力發電的空氣汙染小於移動汙染源,但以硫氧化物(SOx)為例,火力發電廠的硫氧化物(SOx)排放就占所有排放源百分之四十點四,移動汙染源的硫氧化物(SOx)占百分之五點六六,在這個項目,火力發電的汙染是遠高於移動汙染源;火力發電氮氧化物(NOx)排放也占百分之十六點五,並不是比率不高的汙染。

蘇俊賓強調,這些汙染都是要全民共同承擔,尤其發電廠附近民眾承擔更高,環境部應完整資訊揭露。台灣現在超過八成的以火力發電為用電來源,入夜後甚至超過九成五仰賴火力發電,民眾擔心的是長期的環境衝擊和健康風險;在空氣環境不利的情況下,空汙濃度也會加成,建議環境部不要用簡化方式論述火力發電廠沒有衝擊,如此會讓中央部會的公信力愈來愈低。

逢甲大學環工系退休教授梁正中昨也對於彭啓明的說法深不以為然,認為是企圖降低民眾對空汙重視的不當說法。

梁正中說,通霄電廠未來會是台灣最大的燃氣電廠,它的燃燒排放物正好沿大安、大甲和大肚溪的隘口灌進台中盆地,而台中北有后里丘陵、東有大雪山和南有集集大山屏障,汙染的空氣不易消散,氮氧化物和水氣結合,約三天就轉化為硝酸鹽,形成PM2.5,危害健康。

梁正中說,五月還不是最熱的時候,但中火都已經火力全開,各機組發電都到八到九成,若加上颱風可能影響天然氣船航程,以及其他眾多變數,台電能應付嗎?台灣的能源政策不該檢討嗎?

蘇俊賓 空氣汙染 空氣品質 核三廠 日本 彭啓明 PM2.5

延伸閱讀

彭啓明盼少說「用肺發電」 蘇俊賓打臉:數據誤導

桃園大溪神農文化祭啟動 蘇俊賓秀順口溜推觀光雙引擎

郭智輝遭疑涉台東風電 黃建賓:彭啓明黑箱視察拆彈?

傳遭點名迎戰桃園市長選舉 彭啓明笑說:老婆會和他離婚

相關新聞

興達電廠2機組4月早已悄啟動 高雄市民全被蒙在鼓裡

台灣成為非核家園,興達電廠三、四號備用燃煤機組雖無操作許可,仍運轉支援供電,本報查出這兩部機組早在四月就曾兩度啟動發電,...

稱台電減煤卻挨轟 曾文生抱屈「不公平」

核三二號機停機後,巧遇林口一號機、大潭一號機、民營和平一號機故障,台中火力電廠九部可用機組全數運轉,連操作許可還在申請展...

百億資金投入淨零產業!總統解析減碳大戰略

環境部、國發會昨舉辦「台灣綠色成長啟動暨亞洲綠色成長論壇」,由賴清德總統親率國內企業啟動「綠色成長聯盟」,並為百億元台灣...

端午停電稱非限電 沙鹿民怨 台電緊急改期

核三廠二號機停役後,全台供電吃緊。台電原規畫五月卅日在台中沙鹿地區執行高壓線汰換工程,部分區域將停電八點五小時,當地居民...

冷眼集/賴政府談淨零卻火力全開 自證「非核家園不缺電」假訊息

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才短短不到一周,台電就被抓包「火力全開」,不僅台中火力發電廠發電增加,本已停機的高雄興達電廠,也被抓...

救援夜間供電 中部加大水力發電

核電歸零後,全台供電吃緊。中部各水力電廠扮演備載容量救援角色,大甲溪、日月潭等電廠近日夜間保持八成至九成的高備載發電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