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执行流程
mysql执行流程图:
当客户端向MySQL发送一个请求时,MySQL到底做了什么:
①、客户端发送一条查询给服务器。
②、服务器先检查查询缓存,如果命中了缓存,则立刻返回存储在缓存中的结果,跳过了解析、优化和执行阶段。否则进入下一阶段。
③、服务器端进行SQL解析、预处理。解析器通过关键字将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并生成对应的解析树。MySQL解析器将使用MySQL语法规则验证和解析查询。预处理器则根据一些MySQL规则进行进一步检查解析书是否合法,例如检查数据表和数据列是否存在,还会解析名字和别名,看看它们是否有歧义。
解析树:
④、查询优化器会将解析树转化成执行计划。一条查询可以有多种执行方法,最后都是返回相同结果。优化器的作用就是找到这其中最好的执行计划。生成执行计划的过程会消耗较多的时间,特别是存在许多可选的执行计划时。如果在一条SQL语句执行的过程中将该语句对应的最终执行计划进行缓存,当相似的语句再次被输入服务器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已缓存的执行计划,从而跳过SQL语句生成执行计划的整个过程,进而可以提高语句的执行速度。
⑤、MySQL根据优化器生成的执行计划,再调用存储引擎的API来执行查询。MySQL的查询执行引擎根据这个执行计划来完成整个查询。
⑥、如果查询可以被缓存,那么MySQL在这个阶段页会将结果存放到查询缓存中,并返回给客户端。
查询缓存机制是否打开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默认不打开缓存机制:
设置查询缓存机制
查询缓存机制可以设置为OFF(0)、ON(1)和DEMAND(2)。DEMAND表示只有在查询语句中明确写明SQL_CACHE的语句才会放入查询缓存。
设置方法:在 mysql配置文件的mysqld中设置,如: query_cache_type = 1
当设置查询缓存机制为 DEMAND 时,对于确定要使用查询缓存的语句:
select SQL_CACHE * from testdb where id = 1;
监控查询缓存的命中率
show status like '%Qcache%';
Qcache_free_blocks :表示查询缓存中还有多少剩余的blocks,如果该值显示较大,则说明查询缓存中的内存碎片过多了,可能在一定的时间进行整理。
Qcache_free_memory :查询缓存的内存大小,通过这个参数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当前系统的查询内存是否够用,是多了,还是不够用,DBA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Qcache_free_memory :查询缓存的内存大小,通过这个参数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当前系统的查询内存是否够用,是多了,还是不够用,DBA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Qcache_inserts:表示多少次未命中然后插入,意思是新来的SQL请求在缓存中未找到,不得不执行查询处理,执行查询处理后把结果insert到查询缓存中。这样的情况的次数越多,表示查询缓存应用到的比较少,效果也就不理想。当然系统刚启动后,查询缓存是空的,这很正常。
Qcache_lowmem_prunes :该参数记录有多少条查询因为内存不足而被移除出查询缓存。通过这个值,用户可以适当的调整缓存大小。
Qcache_not_cached :表示因为query_cache_type的设置而没有被缓存的查询数量。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当前缓存中缓存的查询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当前缓存的block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