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准备好一个标定板,确认标定板的宽边和长边的角点数量,还有角点的间距。 (2) 拍摄 5 组标定在不同角度下的图片,每组图片需要符合以下特点: 1 激光线需要打在标定板角点边缘以内; 2 标定板所有角点在图像内清晰可见; 3 每组照片的激光点都需要发生图像坐标 y 方向上的变化; 4 每组照片需要两张图,一张是没有激光的标定板图),一张是只有激光的 激光点图,两张图只是有无激光点区别,标定板的位置不能变; (3) 每组组照片中,根据标定板图的最外围角点位置(如图 3.4),在激光图中截取出只 在标定板范围内的激光点。 (4) 第(3)步中得到的标定板范围内的激光点,因为每组图片中的激光点与标定板共面, 可以根据标定板建立世界坐标系,并求出每组激光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 (5) 利用最小二乘法,将第(4)步得到的所有在相机坐标系下的激光点坐标拟合出最终的 光平面方程。写一段代码,这是jpg图片的地址

时间: 2025-07-11 11:48:59 浏览: 50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如何通过拍摄标定板图片来提取角点信息,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光平面方程的问题。用户还希望得到代码示例。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和他们提到的技术背景。 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光平面标定的流程包括标定相机内参、获取外参、提取激光点坐标,然后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最后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用户已经了解这些步骤,现在需要具体的代码实现。 首先,我需要分解问题。标定过程分为几个步骤:相机标定(内参和外参)、激光点提取、坐标转换、平面拟合。代码示例需要涵盖这些步骤吗?或者用户可能已经有了部分代码,比如相机标定的部分?用户的问题提到“拍摄多组标定板图片(含激光点和无激光点)”,所以可能需要处理两种图片:带激光的和不带激光的。不带激光的可能用于标定板角点检测,而带激光的用于提取激光点。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如何提取角点信息。使用OpenCV的findChessboardCorners函数应该是标准做法。对于激光点的提取,可能需要图像处理技术,比如阈值分割、形态学操作,或者更高级的方法如Steger算法提取光条中心线。但用户提到的是标定板上的激光点,可能是在标定板上照射的线激光,因此需要从图像中提取激光线的中心点。 然后,坐标转换部分。用户提到需要将激光点的世界坐标转换到相机坐标系,这需要外参(即旋转和平移矩阵)。这部分涉及到标定板的世界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转换,可以通过solvePnP函数获取外参。 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 By + Cz + D = 0,或者可以表示为z = ax + by + c。通过收集多个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构建方程组,求解系数。 现在考虑代码结构。可能需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相机内参标定:使用标定板的图片(无激光)计算相机的内参矩阵和畸变系数。 2. 外参估计:对于每张带激光的图片,使用标定板的角点坐标和已知的世界坐标,通过solvePnP获取旋转和平移向量。 3. 激光点提取:从带激光的图片中提取激光线的中心点,获取其像素坐标。 4. 坐标转换: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相机坐标系下的3D坐标。这里可能需要使用外参,但具体如何转换?可能需要将像素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基于标定板),然后通过外参转换到相机坐标系,或者直接使用逆投影?这部分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思考。 根据引用内容,提到“提取到的激光点的世界坐标通过像素坐标的相对位置计算得到,再使用对应的外参将激光点的世界坐标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中”。所以步骤可能是:已知标定板的角点世界坐标,检测激光点在图像中的像素坐标,然后通过标定板的外参(即标定板到相机的变换)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相机坐标系下的3D点。具体来说,可能需要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3D坐标,然后通过外参(旋转和平移)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这里可能有一个问题:标定板是平面的,通常其世界坐标假设为Z=0。因此,对于标定板上的点,世界坐标是(X, Y, 0)。当激光线照射在标定板上时,激光点的Z坐标在标定板坐标系下为0,所以其3D坐标在标定板坐标系下是(X, Y, 0)。然后通过外参(旋转矩阵R和平移向量t)转换到相机坐标系:P_cam = R * [X; Y; 0] + t。 但如何从激光点的像素坐标(u, v)得到其在标定板上的世界坐标(X, Y, 0)呢?这可能需要知道标定板的棋盘格每个角点的位置,而激光点可能位于棋盘格的某个位置,比如在两个角点之间。或者,可能需要将激光点视为在标定板平面上,因此可以通过逆投影得到其在标定板平面上的3D坐标。 这里可能需要使用undistortPoints函数来校正图像中的激光点,然后使用solvePnP得到的rvec和tvec,将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3D点。或者使用projectPoints的逆过程?这部分可能需要查阅OpenCV的文档。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激光点的像素坐标(u, v),我们需要找到它在标定板平面上的对应3D坐标。因为标定板平面是Z=0,所以可以通过逆投影来求解。已知相机的内参矩阵K,外参R和t(从solvePnP得到),可以将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点,或者直接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的点。 或者,更简单的方法是:对于每个激光点,假设它位于标定板平面上,因此其世界坐标为(X, Y, 0),然后通过solvePnP得到的外参,将这些点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但如何确定X和Y?这可能涉及到在标定板平面上的位置,比如激光点可能位于标定板的某个已知位置,但实际中激光线可能覆盖多个角点之间的区域,所以需要插值或者其他方法来确定X和Y。 这里可能存在误解。正确的步骤可能是:首先检测标定板的角点,获得其在图像中的像素坐标,然后通过solvePnP得到标定板相对于相机的位置(外参)。然后,对于激光点,其位于标定板平面上,因此它们的3D坐标在标定板坐标系下是(X, Y, 0)。然后,将这些点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使用外参的R和t:P_cam = R * [X, Y, 0]^T + t。但是如何确定X和Y的值?因为激光点可能不在角点上,所以它们的X和Y需要根据图像中的位置来确定。 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通过逆透视变换映射到标定板平面上,得到对应的X和 Y。例如,使用cv2.undistortPoints和 cv2.projectPoints的逆过程。或者,更简单的方法是,假设标定板平面上的点可以通过单应性矩阵将像素坐标映射到世界坐标。单应性矩阵H可以将标定板平面上的点从像素坐标转换到世界坐标(X, Y, 0)。单应性矩阵可以通过cv2.findHomography获得,基于标定板的角点检测。 例如,假设标定板的世界坐标是已知的(比如每个角点的位置是已知的,比如棋盘格,间隔为某个尺寸),那么通过检测角点的像素坐标,可以计算单应性矩阵H。然后,对于激光点的像素坐标(u, v),应用H的逆变换可以得到其在标定板平面上的世界坐标(X, Y, 0)。然后,使用solvePnP得到的外参(或者通过单应性矩阵分解得到R和 t)将这些世界坐标转换为相机坐标系下的点。 这个过程可能比较复杂,需要分步骤处理。例如,标定内参后,对于每张带激光的图片: 1. 检测标定板角点,得到对应的像素坐标和世界坐标(已知棋盘格尺寸)。 2. 使用solvePnP得到该图片的外参R和t。 3. 提取激光点的像素坐标(u, v)。 4. 将这些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平面上的世界坐标(X, Y, 0)。这可以通过求解平面上的点的逆投影,或者使用单应性矩阵。 5. 使用外参将(X, Y, 0)转换为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P_cam = R * [X; Y; 0] + t。 6. 收集多个这样的P_cam点,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 现在,我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步骤的代码。例如,使用OpenCV的函数来实现角点检测、solvePnP、坐标转换等。 对于激光点的提取,可能需要图像处理步骤,比如: - 对带激光的图片,减去无激光的图片,得到差异图像,突出显示激光区域。 - 应用二值化、形态学操作来提取激光线。 - 使用骨架化或中心线提取算法获取激光线的中心点坐标。 这可能涉及到图像处理的具体参数调整,比如阈值的选择,可能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在代码示例中,可能需要模拟或实际处理这些步骤。但用户可能希望看到具体的代码框架,即使某些部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总结步骤: 1. 标定相机内参:使用无激光的标定板图片,进行相机标定,得到内参矩阵和畸变系数。 2. 对于每张带激光的图片: a. 检测标定板角点,获取其像素坐标。 b. 使用solvePnP得到该图片的外参(R, t)。 c. 提取激光点的像素坐标。 d. 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3D坐标(X, Y, 0)。 e. 使用外参将3D坐标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的点。 3. 收集所有转换后的相机坐标系下的点。 4. 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 现在,针对这些步骤,我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示例。例如: 相机内参标定部分可能需要使用cv2.calibrateCamera,但用户可能已经完成了这部分,所以代码示例可能从处理带激光的图片开始。 对于激光点提取,假设已经得到了二值化的激光线,可以通过寻找轮廓或者逐行扫描找到中心点。 坐标转换部分,需要将激光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3D点。这里可能需要使用cv2.undistortPoints来校正畸变,然后使用逆投影。或者,更简单的方法是利用solvePnP得到的外参,将像素坐标投影到标定板平面上。 此外,平面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可以通过构建一个超定方程组,求解Ax + By + Cz + D = 0的参数,通常可以设定D=1或者另一个约束,然后使用SVD分解求解。 现在,我需要考虑代码的具体实现。例如: 假设已经获得了内参矩阵K和畸变系数dist,对于一张带激光的图片: 1. 检测角点,得到objpoints(世界坐标)和 imgpoints(像素坐标)。 2. 使用cv2.solvePnP得到rvec和 tvec(外参)。 3. 提取激光线的中心点像素坐标,保存为laser_pts。 4. 对于每个激光点(u, v),将其转换为标定板坐标系下的3D点(X, Y, 0)。这可能需要知道该点在标定板平面上的位置。这里可能需要使用逆透视映射,或者假设该点位于标定板平面上,通过解方程得到X和 Y。 这里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计算。例如,给定像素坐标(u, v),如何得到对应的标定板平面上的点? 一种方法是:使用cv2.undistortPoints对激光点进行去畸变,得到归一化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x', y'),然后利用外参(R, t)将其投影到标定板平面上。或者,可以考虑构造一个射线,从相机原点经过去畸变的点,与标定板平面相交的点即为3D坐标。 标定板平面的方程在相机坐标系下可以由外参确定。因为标定板的世界坐标系是Z=0的平面,其到相机坐标系的变换由R和 t 决定。因此,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可以通过变换后的点来确定。 或者,可以使用投影矩阵。将像素坐标转换为射线,然后找到该射线与标定板平面的交点。 这可能需要一些数学推导。例如,相机坐标系下的点P满足: s * [u; v; 1] = K * (R * [X; Y; 0] + t) 其中,s是尺度因子。因为标定板上的点世界坐标是(X, Y, 0),将其带入: s * [u; v; 1] = K * (R * [X Y 0]^T + t) 这可以重写为: s * K^{-1} * [u; v; 1] = R * [X; Y; 0] + t 令左边为 [x; y; z],右边为 R * [X; Y; 0] + t。由于右边是标定板坐标系到相机坐标系的变换,我们可以解这个方程来找到X和 Y。 这可能比较复杂,或许更简单的方法是使用cv2.projectPoints的逆过程,但OpenCV没有直接提供这个函数。因此,可能需要手动计算。 另一种思路是:对于标定板平面上的点,其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可以表示为: P_cam = R * [X, Y, 0]^T + t = R[:, 0:2] * [X, Y]^T + t 因此,给定P_cam,可以解出[X, Y]。但这里的问题是如何从像素坐标得到P_cam。 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分析。例如,已知像素坐标(u, v),经过去畸变后得到归一化坐标(x, y),则射线方向为 (x, y, 1)。这个射线与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的交点即为P_cam。 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可以由其法向量和距离表示。例如,标定板平面的法向量n和距离d满足n·P_cam + d = 0。但如何得到n和d? 因为标定板的世界坐标系是Z=0,经过R和 t 变换后,标定板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平面方程可以通过变换后的三个点来确定。或者,更简单的方式是,标定板的原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是t,而标定板的X和Y轴方向由R的第一和第二列给出。因此,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可以表示为所有点 P = t + X*R[:,0] + Y*R[:,1],其中X和Y是标定板坐标系下的坐标。因此,标定板平面的法向量是 R[:,0] 和 R[:,1] 的叉乘,即 n = R[:,0] × R[:,1],然后单位化。 不过,这可能比较复杂。或许更简单的方式是,对于每个激光点,找到其对应的射线与标定板平面的交点。 射线方程:P = lambda * (x, y, 1),其中lambda是深度,x和 y 是归一化后的坐标(去畸变后的)。 标定板平面方程:n·(P - Q) = 0,其中Q是平面上的一点,n是法向量。这里,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可以表示为由外参R和t确定的位置。例如,标定板原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是t,而标定板的X和Y轴由R的列向量给出。因此,标定板平面的方程可以表示为: (P - t) · (R[:,2]) = 0 因为标定板的世界坐标系是Z=0平面,其法向量在标定板坐标系下是(0,0,1),转换到相机坐标系下是R*[0;0;1] = R[:,2]。所以,标定板平面在相机坐标系下的方程是R[:,2]·(P - t) = 0,即 R[:,2]·P = R[:,2]·t。 因此,射线 P = lambda*(x, y, 1) 代入平面方程: R[:,2]·(lambda*(x, y, 1)) = R[:,2]·t 解得 lambda = (R[:,2]·t) / (R[:,2]·[x, y, 1]^T ) 然后,P_cam = lambda * [x, y, 1] 这样就能得到激光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坐标。 所以,步骤总结: 1. 对激光点进行去畸变,得到归一化坐标(x, y)。 2. 计算射线方向向量 [x, y, 1]。 3. 计算lambda = (R[:,2]·t) / (R[:,2]·[x, y, 1]) 4. P_cam = lambda * [x, y, 1] 这将给出激光点在相机坐标系下的3D坐标。 现在,将这些步骤转化为代码: 首先,去畸变激光点: undistorted_points = cv2.undistortPoints(laser_pts, K, dist, P=K) 这里,laser_pts是Nx1x2的数组,undistorted_points得到的是归一化坐标(在相机坐标系下,去除了畸变)。 然后,对于每个去畸变的点 (x, y),构造射线方向向量 [x, y, 1]。 然后,计算lambda: R的第三列是 R[:,2],即 R[2] 的转置。在代码中,R是旋转向量,需要通过cv2.Rodrigues转换为旋转矩阵。 例如: rvec, tvec = cv2.solvePnP(objpoints, imgpoints, K, dist)[1:3] R, _ = cv2.Rodrigues(rvec) 然后,计算分子:np.dot(R[:,2], tvec) 分母:np.dot(R[:,2], [x, y, 1]) lambda_val = (np.dot(R[:,2], tvec)) / np.dot(R[:,2], [x, y, 1]) 然后,P_cam = lambda_val * np.array([x, y, 1]) 这样,每个激光点对应的相机坐标系下的3D坐标就可以得到。 收集所有这些点后,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 平面方程可以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为了简化,通常设d= -1,或者其他约束,例如使用奇异值分解(SVD)来求解。 具体来说,构建矩阵A,其中每行是点的坐标(x, y, z, 1),然后求解A * [a; b; c; d] = 0。通过SVD分解,取最小奇异值对应的右奇异向量作为解。 或者,可以将平面方程表示为z = Ax + By + C,这样构建方程组: 对于每个点 (x_i, y_i, z_i),有 z_i = A x_i + B y_i + C 对应的矩阵形式是: [x_i y_i 1] * [A; B; C] = z_i 构建超定方程组,使用np.linalg.lstsq求解。 这可能更简单,因为这样可以直接用线性最小二乘法。 例如: points = np.array([...]) # Nx3的数组,每行是x, y, z A = np.hstack([points[:,0:2], np.ones((len(points),1))]) b = points[:,2] coeffs, residuals, _, _ = np.linalg.lstsq(A, b, rcond=None) # 平面方程:z = coeffs[0]*x + coeffs[1]*y + coeffs[2] 对应的平面方程可以转换为ax + by - z + d = 0,其中a = coeffs[0], b=coeffs[1], d=coeffs[2]. 现在,将这些步骤整合到代码中: 示例代码的大致结构可能如下: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已经标定好相机内参K和畸变系数dist K = np.array([[fx, 0, cx], [0, fy, cy], [0, 0, 1]]) dist = np.array([k1, k2, p1, p2, k3]) # 标定板参数 pattern_size = (9, 6) # 棋盘格角点数 square_size = 0.025 # 单位:米 # 准备标定板的世界坐标(假设Z=0) objp = np.zeros((pattern_size[0]*pattern_size[1], 3), np.float32) objp[:,:2] = np.mgrid[0:pattern_size[0], 0:pattern_size[1]].T.reshape(-1,2) * square_size # 存储所有相机坐标系下的激光点 all_cam_points = [] # 处理每张带激光的图片 for img_path in laser_images: # 读取图片 img = cv2.imread(img_path)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检测标定板角点 ret, corners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 pattern_size, None) if not ret: continue # 优化角点坐标 corners_refined = cv2.cornerSubPix(gray, corners, (11,11), (-1,-1),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30, 0.001)) # 计算外参 ret, rvec, tvec = cv2.solvePnP(objp, corners_refined, K, dist) # 提取激光点(假设已经提取到laser_pts的像素坐标) # 这里需要激光点提取的代码,例如: # 假设mask是二值化的激光区域 # contours = cv2.findContours(mask,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 # 提取中心线,例如逐行取中点 # 这里简化处理,假设laser_pts是Nx2的数组 laser_pts = extract_laser_points(img) # 需要用户自行实现 # 去畸变激光点,得到归一化坐标 undistorted_pts = cv2.undistortPoints(laser_pts.reshape(-1,1,2), K, dist, P=K) # 转换到相机坐标系 R, _ = cv2.Rodrigues(rvec) n = R[:,2] # 标定板法向量 t = tvec.flatten() cam_points = [] for pt in undistorted_pts: x, y = pt[0] # 构造射线方向向量 ray_dir = np.array([x, y, 1]) # 计算lambda numerator = np.dot(n, t) denominator = np.dot(n, ray_dir) if denominator == 0: continue # 避免除以零 lambda_val = numerator / denominator # 计算相机坐标系下的3D点 P_cam = lambda_val * ray_dir cam_points.append(P_cam) all_cam_points.extend(cam_points) # 转换为numpy数组 all_cam_points = np.array(all_cam_points) # 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平面方程 z = Ax + By + C A = np.hstack([all_cam_points[:,:2], np.ones((len(all_cam_points),1))]) b = all_cam_points[:,2] coeffs, residuals, rank, singular_values = np.linalg.lstsq(A, b, rcond=None) plane_equation = f"z = {coeffs[0]:.4f}x + {coeffs[1]:.4f}y + {coeffs[2]:.4f}" print("拟合的平面方程:", plane_equation) # 或者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形式 # 这里将z = ax + by + c 转换为 ax + by - z + c =0 a, b, c = coeffs plane_eq = np.array([a, b, -1, c]) plane_eq_normalized = plane_eq / np.linalg.norm(plane_eq[:3]) print(f"平面方程: {plane_eq_normalized[0]:.4f}x + {plane_eq_normalized[1]:.4f}y + {plane_eq_normalized[2]:.4f}z + {plane_eq_normalized[3]:.4f} = 0") 这段代码假设已经完成了相机内参标定,并且能够提取激光点的像素坐标。用户需要自行实现激光点提取的部分,比如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激光线的中心点。 在激光点提取部分,可能需要更详细的代码,比如: def extract_laser_points(img): # 转换为灰度图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使用阈值法提取激光区域 _, thresh = cv2.threshold(gray, 200, 255, cv2.THRESH_BINARY) # 形态学操作去除噪声 kernel = np.ones((5,5), np.uint8) cleaned = cv2.morphologyEx(thresh, cv2.MORPH_OPEN, kernel) # 提取轮廓 contours, _ = cv2.findContours(cleaned,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 laser_pts = [] for contour in contours: # 对每个轮廓,按行提取中心点 for y in range(img.shape[0]): # 找到当前行的所有点 row_points = contour[contour[:,0,1] == y] if len(row_points) > 0: # 取x坐标的中值 x = np.median(row_points[:,0,0]) laser_pts.append([x, y]) return np.array(laser_pts)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鲁棒的方法,比如Steger算法来提取光条中心线。 最后,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的事项,比如标定过程中相机和激光器的相对位置必须固定,标定板需要充分覆盖激光平面等。 可能还需要验证平面拟合的效果,比如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均方误差。 总结,用户的代码需求涉及多个步骤,需要综合使用OpenCV进行标定、坐标转换和平面拟合,同时需要处理图像以提取激光点。代码示例需要涵盖主要步骤,但某些部分(如激光点提取)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think>以下是基于标定板的光平面标定实现方案和代码示例,包含关键步骤说明和数学推导: ### 一、标定流程及原理 1. **相机内参标定** 通过多角度棋盘格图像标定得到相机内参矩阵$K$和畸变系数$D$[^1] 2. **激光点三维重建** 对于每张激光标定板图像: - 检测棋盘格角点并计算外参$R|t$ - 提取激光条纹中心像素坐标$(u,v)$ - 通过逆投影将像素坐标转换为相机坐标系三维点$(x,y,z)$ 3. **平面方程拟合** 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三维点集得到光平面方程: $$Ax + By + Cz + D = 0$$ ### 二、核心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标定板参数 pattern_size = (8, 6) # 内角点数量 square_size = 0.025 # 标定板方格尺寸(m) # 生成标定板三维坐标(世界坐标系) obj_points = np.zeros((pattern_size[0]*pattern_size[1],3), np.float32) obj_points[:,:2] = np.mgrid[0:pattern_size[0],0:pattern_size[1]].T.reshape(-1,2) * square_size def calibrate_laser_plane(laser_images, normal_images, pattern_size): # 1. 相机内参标定 all_obj_points = [] all_img_points = [] for img_path in normal_images: img = cv2.imread(img_path)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检测棋盘格角点 ret, corners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 pattern_size, None) if ret: corners_refined = cv2.cornerSubPix(gray, corners, (11,11), (-1,-1), (cv2.TERM_CRITERIA_EPS + cv2.TERM_CRITERIA_MAX_ITER, 30, 0.001)) all_obj_points.append(obj_points) all_img_points.append(corners_refined) # 执行相机标定 ret, K, D, _, _ = cv2.calibrateCamera(all_obj_points, all_img_points, gray.shape[::-1], None, None) # 2. 激光平面标定 all_3d_points = [] for img_path in laser_images: img = cv2.imread(img_path) 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 检测棋盘格获取外参 ret, corners = cv2.findChessboardCorners(gray, pattern_size, None) if not ret: continue # 计算外参R|t _, rvec, tvec = cv2.solvePnP(obj_points, corners, K, D) R = cv2.Rodrigues(rvec)[0] # 提取激光条纹中心点 laser_mask = extract_laser_line(img) points = cv2.findNonZero(laser_mask) # 三维重建 for pt in points: u, v = pt[0] # 逆投影计算三维坐标 ray = np.linalg.inv(K) @ np.array([u, v, 1]) lambda_val = - (R[:,2] @ tvec) / (R[:,2] @ ray) P_cam = lambda_val * ray.flatten() all_3d_points.append(P_cam) # 3. 平面拟合 A = np.array(all_3d_points) centroid = A.mean(axis=0) U, S, Vt = np.linalg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设定参数: BJ-100波导管宽边水平放置,其参数为:a = 22.86mm; b = 10.16mm; 以下参数可灵活设定,以方便、合理、直观地描绘电磁场的分布为目的,可以先尝试以下数据,根据机器设备的具体特性进行调整:取点间隔d = 15; 初始磁场强度H0 = 1; 频率f = 9.375*10^9HZ; 时间范围t=0:0.00001:0.0001。初始时间点序号可以设为i=0. 切片显示:在某一时刻t(i)(i为时间点序号,可设为0),固定x=0(窄边)下,不同y层(宽边)和 不同z(传播方向)组成的和大地平行的平面上电场的大小、方向。(注意,此处x,y的约定可能和教材或参考书中的不一致,下同) 在(1)的基础上,改变x的取值,x依次取窄边边长的1/4,1/2,3/4,1的倍数,重绘(1)。 切片显示:在某一时刻t(i)(i为时间点序号,可设为0),某一固定y=0(宽边)下,不同x层(窄边)和 不同z(传播方向)组成的和大地垂直的平面上电场的大小、方向。 在(3)的基础上,改变y的取值,y依次取宽边边长的1/4,1/2,3/4,1的倍数,重绘(3)。 用切片显示:显示在某一时刻t(i)(i为时间点序号,可设为0),某一固定z=0(传播方向)下,不同x和不同y组成的和大地垂直的平面上电场的大小、方向。 在(5)的基础上,改变z的取值,z依次取宽边边长的1/4,1/2,3/4,1的倍数,重绘(5)。 以上所有情况下,改变时间点序号i的值,观察电磁场的变化。总结波导管内的电磁场分布情况。

private List<Mask> DrawSegmentationOnYoloCanvas(SKBitmap bitmap, List<Segmentation> results) { List<Mask> maskList = new List<Mask>(); // 生成新的SKImage var newImage = SKImage.FromBitmap(bitmap); // 创建一个新的 Bitmap 来绘制所有轮廓 using (var surface = SKSurface.Create(new SKImageInfo(bitmap.Width, bitmap.Height))) { var canvas = surface.Canvas; // 绘制 newImage 到画布 canvas.DrawImage(newImage, new SKRect(0, 0, bitmap.Width, bitmap.Height)); // 设置画笔 using (var paint = new SKPaint()) { paint.Style = SKPaintStyle.Stroke; paint.StrokeWidth = 1; // 遍历所有结果并绘制轮廓 foreach (var result in results) { Pixel[] pixels = result.SegmentedPixels; // 创建一个与原图相同大小的透明图层 Mat overlay = new Mat(new OpenCvSharp.Size(bitmap.Width, bitmap.Height), MatType.CV_8UC4, Scalar.All(0)); // 在透明图层上绘制掩码 foreach (var pixel in pixels) { paint.Color = new SKColor(1, 1, 1, 66); // 绘制每个像素的轮廓到 SkiaSharp 的 canvas canvas.DrawPoint(pixel.X, pixel.Y, paint); overlay.Circle(new OpenCvSharp.Point(pixel.X, pixel.Y), 1, new Scalar(0, 0, 255, 127), -1); } // 用梯度算法计算梯度 Mat laplacian = overlay.CvtColor(ColorConversionCodes.BGRA2GRAY).Laplacian(overlay.Type(), 1, 5).ConvertScaleAbs(); // 从梯度图查找轮廓 var contours = laplacian.FindContoursAsArray(RetrievalModes.External, ContourApproximationModes.ApproxSimple); laplacian.Dispose(); // 最小外接矩形的宽度和高度和最大内接圆的半径 float width = 0; float height = 0; float rectWidth = 0; float rectHeight = 0; float radius = 0; RotatedRect minRect = new RotatedRect(); SKPoint centerMask = new SKPoint(0, 0); // 画最大内接圆和最小外接矩形 if (contours.Length > 0) { // 计算最小外接矩形 minRect = Cv2.MinAreaRect(contours[0]); // 绘制外接矩形到 SkiaSharp 的 canvas Point2f[] rectPoints = minRect.Points(); foreach (var point in rectPoints) { paint.Color = SKColors.Red; // 绘制矩形的边界 canvas.DrawLine(point.X, point.Y, rectPoints[(Array.IndexOf(rectPoints, point) + 1) % 4].X, rectPoints[(Array.IndexOf(rectPoints, point) + 1) % 4].Y, paint); } // 获取矩形的宽度和高度 width = minRect.Size.Width; height = minRect.Size.Height; // 如果宽度大于高度,交换值以确保 width 是较小的边,height 是较大的边 if (width > height) { float temp = width; width = height; height = temp; } if (null != skglControlColor.Tag) { // 从画布 Tag 属性中取出深度相机数据帧 var skgData = skglControlColor.Tag as SkgData; if (skgData != null) { // 获取深度数据值 var point0 = pxToImgMatrix.MapPoint(new SKPoint(rectPoints[0].X, rectPoints[0].Y)); int depthValue0 = GetDepthValueAtXY(skgData, (int)point0.X, (int)point0.Y); var point1 = pxToImgMatrix.MapPoint(new SKPoint(rectPoints[1].X, rectPoints[1].Y)); int depthValue1 = GetDepthValueAtXY(skgData, (int)point1.X, (int)point1.Y); var point2 = pxToImgMatrix.MapPoint(new SKPoint(rectPoints[2].X, rectPoints[2].Y)); int depthValue2 = GetDepthValueAtXY(skgData, (int)point2.X, (int)point2.Y); double widthD = CalculateDistance(point0, depthValue0, point1, depthValue1); double heightD = CalculateDistance(point1, depthValue1, point2, depthValue2); // 判断小的值为w,大的值为h if (widthD < heightD) { rectWidth = (float)widthD; rectHeight = (float)heightD; } else { rectWidth = (float)heightD; rectHeight = (float)widthD; } } else { LogError("深度数据为空,无法计算掩码的长宽。"); } } // 计算轮廓的质心(几何中心) Moments moments = Cv2.Moments(contours[0]); OpenCvSharp.Point2f center = new OpenCvSharp.Point2f( (float)(moments.M10 / moments.M00), (float)(moments.M01 / moments.M00) ); // 计算最大内接圆的半径 float minDistance = float.MaxValue; foreach (var point in contours[0]) { // 确保 point 是 Point2f 类型 OpenCvSharp.Point2f contourPoint = new OpenCvSharp.Point2f(point.X, point.Y); // 手动计算点到质心的距离 float distance = (float)Math.Sqrt(Math.Pow(contourPoint.X - center.X, 2) + Math.Pow(contourPoint.Y - center.Y, 2)); if (distance < minDistance) { minDistance = distance; } } // 限制最大内接圆的半径,确保圆完全位于最小外接矩形内 float maxRadius = width / 2; minDistance = Math.Min(minDistance, maxRadius); // 绘制最大内接圆到 SkiaSharp 的 canvas paint.Color = SKColors.LightBlue; canvas.DrawCircle(center.X, center.Y, minDistance, paint); if (null != skglControlColor.Tag) { // 从画布 Tag 属性中取出深度相机数据帧 var skgData = skglControlColor.Tag as SkgData; if (skgData != null) { // 和外接矩形同理,计算圆的半径 var pointCenter = pxToImgMatrix.MapPoint(new SKPoint(center.X, center.Y)); int depthValueCenter = GetDepthValueAtXY(skgData, (int)pointCenter.X, (int)pointCenter.Y); // 算一个圆心正上方的一个圆上坐标 var pointC = pxToImgMatrix.MapPoint(new SKPoint(center.X, center.Y + minDistance)); int depthValueC = GetDepthValueAtXY(skgData, (int)pointC.X, (int)pointC.Y); // 计算圆的半径 radius = (float)CalculateDistance(pointCenter, depthValueCenter, pointC, depthValueC); } else { LogError("深度数据为空,无法计算掩码的圆半径。"); } } // 在圆心处画上 分数result.Confidence paint.Color = SKColors.Blue; canvas.DrawText($"{result.Confidence * 100 :F0}", center.X + 5, center.Y - 5, paint); centerMask = new SKPoint(center.X, center.Y); } // 画掩码轮廓 if (contours.Length > 0) { // 绘制轮廓边缘 foreach (var contour in contours) { // 创建一个完整的封闭轮廓 OpenCvSharp.Point[] contourAll = new OpenCvSharp.Point[contour.Length + 1]; // 遍历轮廓点并添加到 contourAll for (int i = 0; i < contour.Length; i++) { contourAll[i] = new OpenCvSharp.Point(contour[i].X, contour[i].Y); } // 闭合轮廓,添加最后一个点到第一个点的连接 contourAll[contour.Length] = new OpenCvSharp.Point(contour[0].X, contour[0].Y); // 绘制封闭轮廓 paint.Color = SKColors.LightGray; for (int i = 0; i < contourAll.Length - 1; i++) { canvas.DrawLine(new SKPoint(contourAll[i].X, contourAll[i].Y), new SKPoint(contourAll[i + 1].X, contourAll[i + 1].Y), paint); } RotatedRect maxInscribedRect = GetMaxInscribedRectangle(contourAll); //绘制最大内接矩形 Point2f[] maxRectPoints = maxInscribedRect.Points(); for (int j = 0; j < 4; j++) { paint.Color = SKColors.Yellow; canvas.DrawLine( maxRectPoints[j].X, maxRectPoints[j].Y, maxRectPoints[(j + 1) % 4].X, maxRectPoints[(j + 1) % 4].Y, paint ); } } } // 获取圆心,判断圆半径是否满足14mm以上的要求 吸嘴的圆半径是14mm if (radius > fixedTempRadius) { // 创建一个新的Mask对象 var mask = new Mask { Name = result.Label.Name, Iou = result.Confidence, Cx = centerMask.X, Cy = centerMask.Y, X = 0, Y = 0, Area = 0, Deep = 0, // 深度信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MaskImage = null, // 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对应的Mask图像 BoxArea = 0, RectCenterX = 0, RectCenterY = 0, RectWidth = rectWidth, RectHeight = rectHeight, RectAngle = 0, RectPoints = null }; var (widthRatio, heightRatio) = GetMaskAspectRatios(mask, fixedTemplateWidth, fixedTemplateHeight); // 判断尺寸范围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if (widthRatio >= ratioMin && widthRatio <= ratioMax && heightRatio >= ratioMin && heightRatio <= ratioMax) { maskList.Add(mask); } else { // 在圆心画一个“x” paint.Color = SKColors.Red; canvas.DrawLine(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paint); canvas.DrawLine(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paint); } } else { // 在圆心画一个“x” paint.Color = SKColors.Red; canvas.DrawLine(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paint); canvas.DrawLine(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centerMask.X + 5, centerMask.Y - 5, paint); } } } // 获取绘制后的图像作为 SKImage var outlinedImage = surface.Snapshot(); newImage = outlinedImage; } // 绘制检测框和置信度 var resultImage = newImage.Draw(results); // 生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置入到skglControlYolo的Tag中,调用Invalidate()方法来刷新画面 skglControlYolo.Tag = newImage; skglControlYolo.Invalidate(); return maskList; } public RotatedRect GetMaxInscribedRectangle(OpenCvSharp.Point[] contour) { // 获取轮廓的最小外接矩形 RotatedRect minRect = Cv2.MinAreaRect(contour); // 初始化最大内接矩形 RotatedRect maxInscribedRect = minRect; // 获取最小外接矩形的中心点、角度和尺寸 Point2f center = minRect.Center; float angle = minRect.Angle; Size2f size = minRect.Size; // 确保最长边是 height,最短边是 width float width = Math.Min(size.Width, size.Height); float height = Math.Max(size.Width, size.Height); // 检查宽边(最短边)的两个角点是否都在轮廓内 Point2f left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 width / 2, center.Y), center, angle); Point2f right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 width / 2, center.Y), center, angle); bool isWidthFixed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leftEdge, false) >= 0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rightEdge, false) >= 0; // 检查长边(最长边)的两个角点是否都在轮廓内 Point2f top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center.Y - height / 2), center, angle); Point2f bottom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center.Y + height / 2), center, angle); bool isHeightFixed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topEdge, false) >= 0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bottomEdge, false) >= 0; // 如果宽边不固定,调整宽度 if (!isWidthFixed) { while (true) { left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 width / 2, center.Y), center, angle); right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 width / 2, center.Y), center, angle); if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leftEdge, false) >= 0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rightEdge, false) >= 0) { break; // 宽边已经在轮廓内 } // 如果不在轮廓内,缩小宽度 width -= 0.5f; if (width <= 0) break; // 防止宽度变为负数 } } // 如果长边不固定,调整高度 if (!isHeightFixed) { while (true) { top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center.Y - height / 2), center, angle); bottomEdge = RotatePoint(new Point2f(center.X, center.Y + height / 2), center, angle); if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topEdge, false) >= 0 &&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bottomEdge, false) >= 0) { break; // 长边已经在轮廓内 } // 如果不在轮廓内,缩小高度 height -= 0.5f; if (height <= 0) break; // 防止高度变为负数 } } // 返回最大内接矩形 return new RotatedRect(center, new Size2f(width, height), angle); }在我的代码中,我绘制了一个最小外接矩形,然后基于给出的mask绘制出轮廓,还有我想要这个轮廓的最大内接矩形。但是我的代码中我绘制了这个最大内接矩形,效果不是很好。请你帮我查阅资料帮我修改,我看到网上很多使用python已经实现了,你帮我转成C#写入我的代码

rect = cv2.minAreaRect(mask) center, size, angle = rect # 中心点坐标(px,py)、尺寸(w,h)、旋转角度(度) box = cv2.boxPoints(rect) # 获取矩形的四个顶点坐标 box = np.int0(box) cv2.drawContours(image, [box], -1, (0, 0, 255), 10) # 绘制旋转矩形 width, height = size if width < height: # OpenCV可能将长边作为height angle -= 90 # 调整角度到实际长边方向 main_axis = height # 长边长度 secondary_axis = width # 宽边长度 theta = np.deg2rad(angle) # 转为弧度 long_dir = np.array([np.cos(theta), np.sin(theta)]) # 长边方向单位向量 wide_dir = np.array([-np.sin(theta), np.cos(theta)]) # 宽边方向单位向量 def find_intersection(contour, center, direction): max_length = max(image.shape) * 2 # 最大扫描长度 step = 1 # 步长 pts = [] # 正负两个方向扫描 for sign in [1, -1]: t = 0 while t < max_length: x = int(center[0] + sign * t * direction[0]) y = int(center[1] + sign * t * direction[1]) # 判断点(x,y)是否在轮廓内 if cv2.pointPolygonTest(contour, (x, y), False) < 0: break t += step pts.append((x, y)) # 计算两点间距离 return np.linalg.norm(np.array(pts[0]) - np.array(pts[1])) length_long = find_intersection(mask, center, long_dir) # 平行长边方向线长 length_wide = find_intersection(mask, center, wide_dir) # 平行宽边方向线长 # 提取矩形的尺寸 size = rect[1] # (width, height) min_edge = min(size) * 0.04 # 最小边 max_edge = max(size) * 0.04 # 最大边 if index == 0: self.textBrowser_7.setText(str(min_edge)) # 菌柄宽 self.textBrowser_6.setText(str(max_edge)) # 菌柄高 elif index == 1: self.textBrowser_2.setText(str(min_edge)) # 菌盖宽 self.textBrowser_3.setText(str(max_edge)) # 菌盖高 return image理顺本代码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Fortune Teller (霄占)_ A Python-based divination platform that

Fortune Teller (霄占)_ A Python-based divination platform that uses LLMs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fortune readings through multiple systems including BaZi, tarot, and zodiac astrology. 基于Python的多系统算命程序,使用LLM(大型语言模型)进行解读。.zip
recommend-type

破解dex2jar: Android应用反编译与分析指南

标题中的“dex2jar”指的是一个用于将Android应用程序中的DEX文件(Dalvik可执行文件)转换成Java JAR文件的工具。这个过程被称为“DEX转JAR”,是一个逆向工程的过程,它允许开发者查看和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的原始Java代码,这通常用于学习、测试和安全分析目的。破解一词在此上下文中可能用于描述不正当手段获取程序的源代码以进行修改或绕过安全机制等行为,但请注意,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和使用都可能违反法律和版权。 描述部分提供了使用dex2jar工具的基本步骤。dex2jar通常是一个批处理文件(dex2jar.bat),用于在Windows环境下执行操作。它将DEX文件(classes.dex)作为输入,并生成对应的JAR文件。这个过程需要用户已经下载并解压了dex2jar的压缩包,并将其中的dex2jar.bat文件放在一个可以访问的目录中。然后,用户需要将目标Android应用程序中的classes.dex文件复制到该目录下,并在命令行界面中运行以下命令: dex2jar.bat classes.dex 执行完毕后,会在同一目录下生成名为classes.dex.dex2jar.jar的文件。这个JAR文件实质上是将DEX文件中的类转换成了Java的.class文件,并打包成了JAR格式,供后续的分析或修改使用。 【标签】中的“Android 破解”可能被误解为破解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全机制,实际上,这个标签更准确的意义是分析和理解Android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而“jar dex”则是指JAR文件与DEX文件之间的转换关系。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列举了几个文件名,其中“使用说明.txt”很可能是该工具的官方使用指南,提供更详细的使用说明、安装步骤和常见问题的解答。“dex2jar最新版下载dex2jar下载 2.0官方版_ - pc6下载站.url”则是一个指向PC6下载站上dex2jar工具下载页面的网页链接。“dex2jar-2.0”可能是指特定版本号的dex2jar工具压缩包。 总结以上信息,dex2jar是一个专门用于Android应用安全分析和逆向工程的工具,它将DEX文件转换成Java的JAR文件以便进行代码的查看和分析。尽管这个过程在安全研究和教育目的下是合法且有价值的,但任何使用这一工具的非法破解、侵犯版权或进行恶意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recommend-type

共享内存与共识算法详解

### 共享内存与共识算法详解 在分布式系统中,共享内存和共识算法是两个核心的概念。共享内存涉及到多个进程对同一数据的读写操作,而共识算法则帮助多个进程在可能存在故障的情况下达成一致的决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知识。 ####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的寄存器规范由Lamport在多篇论文中引入,同时定义了安全、规则和原子三种语义。 - **安全寄存器**:在三种寄存器语义中,安全寄存器提供的保证最弱。当读操作与写操作并发时,安全寄存器可能返回任意值,甚至可能是从未被写入或尝试写入的值。在多处理器机器中,进程可能并发访问实现寄存器抽象的底层硬件位置,从而导致返回任意值。在任意故障模型中
recommend-type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薪资待遇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计算机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就业薪资对比的问题。首先,我得先看看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看看里面有没有相关的数据。 引用[4]提到,2019届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是6858元,而高职是4883元。这应该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参考数据。至于研究生,引用[1]指出重庆大学的计算机和软件硕士就业情况良好,薪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没有具体数字。不过引用[3]提到,前20名的高校多为985/211,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毕业生薪资更高。这里可能需要结合其他信息来推断研究生的薪资水平。 另外,引用[2]提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薪资一般在万元以上,但不确定这是否特指研究生还是包括
recommend-type

eWebEditor 10.3最新版特性与安全升级指南

从提供的信息来看,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探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eWebEditor最新版”这一主题上。eWebEditor是一款流行的在线HTML编辑器,它支持ASP和ASP.NET环境,并广泛用于Web内容管理。通过给出的标题和描述,以及标签和文件名称列表,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 ### 标题知识点解析 #### eWebEditor的定义与功能 “eWebEditor最新版”中提到的“eWebEditor”指的是在线HTML编辑器产品,它被广泛应用于需要在线编辑和发布网页内容的场合。编辑器通常包含许多功能,比如文本格式化、图像插入、链接管理等,提供用户友好和接近桌面程序的编辑体验。eWebEditor产品以ASP和ASP.NET作为其主要的技术平台。 #### “最新版”更新内容 “最新版”表明我们正在讨论的是eWebEditor的最新版本更新,该版本很可能是为了增加新功能、提升性能、修复已知问题或改善安全性能。一般来说,软件的更新也可能会引入对新操作系统或浏览器的兼容性,以及对现有API或开发环境的新支持。 ### 描述知识点解析 #### “亲测可用”的含义 从“亲测 可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发布者可能已经对“eWebEditor最新版”进行了测试,并验证了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稳定性。该短语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即该版本值得信赖,用户可以期待它将正常工作,无需担心兼容性或功能缺失的问题。 ### 标签知识点解析 #### eWebEditor的版本标识 “eWebEditor ASPX 10.3 最新版”中的标签指出我们讨论的版本号为10.3,这是一个具体的产品版本,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一些特定的更新或新增特性。通过版本号,我们可以推断产品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和改进。 #### ASPX技术框架 在标签中提到的“ASPX”,这表明eWebEditor最新版支持ASP.NET Web Forms技术,ASPX是ASP.NET网页的标准文件扩展名。这一信息指出编辑器适合使用.NET框架的网站开发环境。 ### 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解析 #### “升级说明.txt”文件 “升级说明.txt”是一个文本文件,它可能包含了eWebEditor从上一版本升级到最新版本时的变化说明,例如新增功能、改进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的变更。开发者或维护人员在升级时应该仔细阅读这些说明,以便于平滑过渡到新版本,并最大化地利用新功能。 #### “安全说明.txt”文件 “安全说明.txt”文件通常提供了关于软件安全性的相关信息,这可能包括了针对最新版的安全补丁、修复的安全漏洞列表以及安全最佳实践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在线编辑器这类直接参与网页内容生成的工具,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安全说明文件对于确保编辑器和整个网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 “ewebeditor”文件夹或组件 “ewebeditor”可能是实际包含eWebEditor编辑器文件的文件夹名称。通常,这类文件夹内会包含用于前端的JavaScript文件、用于后端处理的服务器端代码(ASP.NET或ASP代码),以及相关的样式文件和资源文件。对于开发者来说,了解这些文件和组件的组织结构对于集成和配置编辑器至关重要。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eWebEditor的最新版本更新了很多内容,可能包含性能和安全性的提升,并可能对特定的技术平台如ASP.NET提供了更好的支持。用户应该参考升级和安全说明文件,以便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更新。对于开发者而言,掌握如何在项目中部署和配置eWebEditor编辑器也是一个重要的技能点。
recommend-type

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抽象与故障处理

### 分布式系统中的时间抽象与故障处理 #### 1. 故障检测概述 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在三种不同的系统假设:异步系统假设、同步系统假设和部分同步系统假设。异步系统不包含任何时间假设,我们的进程和链路抽象直接体现了这一点。然而,这些抽象不足以定义同步和部分同步系统。 为了添加时间假设,一种方法是用时间保证来扩展进程和链路抽象,但这会导致规范过于复杂。因此,我们引入了故障检测器的抽象概念,它能提供关于哪些进程崩溃、哪些进程正常的信息,不过这些信息不一定准确。 故障检测器抽象相较于直接对进程和链路做时间假设具有以下两个优势: - 减轻了用时间假设扩展进程和链路抽象的需求,保留了这些抽象的简
recommend-type

我发一份参考课程设计目录

<think>好的,用户之前问过关于高校实验室安排系统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现在他需要一份参考的课程设计目录。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的对话,确保目录结构和他之前的问题相关,并且覆盖他提到的核心需求、ER模型、表结构、业务逻辑等内容。 用户现在要目录,可能是在进行课程设计的结构规划,需要明确的章节安排。我需要考虑课程设计通常包含的部分,比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实现、测试等。同时,结合之前给出的内容,比如ER图、表结构、冲突检测算法等,确保这些部分在目录中有体现。 还要注意用户可能希望目录足够详细,包含各个关键部分,比如摘要、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系统
recommend-type

惠普AMTBrand深度解析与技术特点

标题和描述中提到的“惠普AMTBrand”,可能是指惠普(Hewlett-Packard,简称HP)公司旗下的AMTBrand相关产品或技术。然而,由于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可以先从惠普公司以及AMT(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主动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展开。惠普是全球知名的IT企业,提供多种计算机硬件、软件、云服务和解决方案,而AMT是英特尔(Intel)研发的一种硬件级别的远程管理技术。 首先,我们来了解惠普公司: 惠普(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简称HPE),是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39年,由Bill Hewlett和David Packard在一间车库里创立,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提供广泛IT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惠普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C)、打印设备、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解决方案以及软件和服务。 惠普在IT服务管理、云计算、大数据和分析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从基础架构到应用管理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惠普也在不断地通过研发新技术和收购相关企业来拓展其产品和服务的范围。 接着,我们探索AMT技术: AMT是英特尔推出的一种基于硬件的管理解决方案,它允许IT部门远程管理企业中的个人计算机和其他设备。AMT是一种集成在商用英特尔处理器中的技术,能够在个人电脑关机或者操作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提供网络访问以及硬件级别的远程管理功能。这项技术最初由英特尔在2006年发布,历经数代更新,为IT运维人员提供了众多功能,如远程开机、远程维护、软件部署、系统监控等。 AMT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远程访问:即使目标设备没有开机或操作系统出现故障,AMT也可以实现远程访问和管理。 2. 安全性:它提供比传统软件解决方案更为深入的硬件级别安全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 3. 节约成本:通过减少现场支持的需要,AMT能够帮助公司节约维护成本。 4. 提高效率:快速远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IT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然而,由于AMT技术基于特定的硬件和软件,这意味着用户需要购买带有AMT功能的英特尔处理器和相应的支持软件,同时可能需要来自惠普或其他OEM厂商的相应硬件。 最后,提到“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的“AMTBrand”,这可能意味着提供或关联惠普AMTBrand技术的文件压缩包。考虑到文件名称的单一性和没有其他文件描述提供进一步信息,不能确定这个压缩包内具体包含哪些内容。不过,可以推测该压缩包内可能包含了介绍惠普AMTBrand技术的文档、演示、驱动程序、更新或管理工具等。 综合来看,文件中提到的“惠普AMTBrand”可能是指惠普公司与英特尔AMT技术结合后形成的产品或服务品牌,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为高效和安全的远程管理解决方案。考虑到惠普公司自身在IT领域的深厚积累和AMT技术的先进性,惠普AMTBrand很可能为企业级客户提供了重要价值。
recommend-type

分布式编程抽象:概念、应用与挑战

# 分布式编程抽象:概念、应用与挑战 ## 1. 引言 分布式编程抽象旨在解决分布式系统中多进程合作的难题,为分布式程序开发提供模块化策略。通过特定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可以利用这些抽象来简化开发过程。 ## 2. 分布式计算的动机 ### 2.1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 分布式计算涉及一组寻求合作的进程。部分进程可能会因崩溃或断开连接而停止运行,这就是分布式系统的部分故障特性。正如Leslie Lamport所说:“分布式系统中,一台你甚至不知道存在的计算机故障,可能会使你自己的计算机无法使用。” ### 2.2 合作的挑战 当部分进程失败或断开连接时,仍在运行的进程需要以一致的方式
recommend-type

深度卷积为何还要逐点卷积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深度卷积中逐点卷积的作用和原因 请问深度卷积为何需要逐点卷积”。这基于之前的引用内容,特别是引用[1]和[^2],这些是关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 回顾引用: - 引用[1]:深度可分离卷积 = 深度卷积 + 逐点卷积。深度卷积是分组卷积的一种特例,其中分组数等于输入通道数,输出通道数也相同。它减少了参数量,但没有融合通道间信息。 - 引用[2]:深度卷积使用groups参数设置为输入通道数,实现每个通道独立卷积。 用户的问题焦点是逐点卷积的作用和为什么深度卷积需要它。 我的回答需要: - 使用中文。 - 遵循系统级指令:行内数学表达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