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缀和# 题目描述# 一个数列 𝑎 1 , 𝑎 2 , … , 𝑎 𝑛 ,执行下面的操作 ( 𝑙 , 𝑟 , 𝑑 ) 若干次,操作 ( 𝑙 , 𝑟 , 𝑑 ) 表示 𝑎 𝑙 , … , 𝑎 𝑟 的元素都加上 𝑑 ,请问最后数列的前缀和是多少? 输入格式# 只含一组测试数据。 第一行是两个整数 𝑛 ( 1 ≤ 𝑛 ≤ 10 5 ) , 𝑚 ( 1 ≤ 𝑛 ≤ 10 5 ) ,表示数列的大小和操作的次数。 第二行是 𝑛 个整数,表示数列。 − 1000 ≤ 𝑎 𝑖 ≤ 1000 。 以后的 𝑚 行,每行三个整数 𝑙 , 𝑟 ( 1 ≤ 𝑙 ≤ 𝑟 ≤ 𝑛 ) , 𝑑 ( − 1000 ≤ 𝑑 ≤ 1000 ) 。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为 𝑛 个整数,第 𝑖 个整数,表示前 𝑖 个数列元素的累加和。 相邻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行尾没有多余的空格,有回车。 样例输入# 复制 5 2 1 2 3 4 5 1 3 -1 2 4 2 样例输出# 复制 0 3 7 13 18 使用c语言
时间: 2025-07-11 17:37:50 浏览: 15
<think>嗯,用户让我用C语言解决这个问题,关于前缀和和多次区间操作后的结果。首先,我得仔细理解题目要求。题目是说,给定一个数列,然后进行m次操作,每次操作给区间[l,r]里的每个元素加上d。最后要输出处理完所有操作后的前缀和数组。输出的每个元素是前i个数的累加和。例如样例输入中的操作,两次修改之后,得到最终的数组,然后计算前缀和输出。
那问题来了,如果直接按照每次操作去遍历区间[l,r]逐个加上d,这样的时间复杂度会是O(m*n),当n和m都是1e5的时候,这样的复杂度会达到1e10,显然会超时。所以必须找到更高效的方法。
这时候应该想到差分数组的技巧。差分数组通常用于处理区间增减操作,然后快速得到最终的数组。差分数组diff的定义是diff[i] = a[i] - a[i-1],其中a是原数组,这里假设a从1开始索引。这样,当我们要给区间[l,r]加上d时,只需要在差分数组的diff[l]加上d,并在diff[r+1]减去d。这样处理后,通过差分数组恢复原数组的时间是线性的,非常高效。
但是这里的问题不是直接求最终的数组,而是求最终的前缀和数组。那如何将差分数组和前缀和结合起来呢?
或许可以先通过差分数组计算出最终的数组,然后再计算前缀和。但这样的话,计算前缀和需要O(n)的时间,整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 + m),应该可以通过。但有没有更优化的方法呢?
假设最终的数组经过处理后是a',我们需要求的是s'[i] = a'[1] + a'[2] + ... + a'[i]。而原来的数组是a,每个操作是对区间[l,r]加上d。那么每个操作对s'的影响是什么呢?
例如,某个操作(l,r,d),在最终的数组a'中,每个位置k在[l,r]内的a'[k]都增加了d。那么s'[i]等于原来的前缀和加上所有操作中在位置k<=i的那些增加的d的总和乘以该操作覆盖k的次数。或者换个思路,每个操作(l,r,d)对前缀和s'[i]的影响是:对于i >= l,该操作会增加d的贡献,直到i >= r。例如,当i >= r时,该操作贡献了d*(r - l + 1)。对于i在l到r-1之间,贡献是d*(i - l + 1)。这样,直接计算每个操作对所有s'[i]的影响可能比较复杂。
那有没有办法直接计算最终前缀和的差分呢?或者通过两次前缀和?
或者,先计算最终的数组,然后求前缀和。这个过程可能更直接。那如何高效计算最终的数组?
是的,用差分数组的方法处理每个操作,得到最终的数组,然后计算前缀和。这样整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 + m),对于n和m都是1e5来说,是可以接受的。那这样可行吗?
那具体步骤应该是:
1. 初始化原数组的差分数组diff。这里可能需要从1到n的索引,所以原数组为a[1..n]。差分数组diff[1..n],其中diff[1] = a[1] - a[0],这里a[0]假设为0。或者原数组的差分处理可能需要调整。
或者更简单来说,初始差分数组diff的构造方式为diff[i] = a[i] - a[i-1],i从1到n。这里a[0]初始化为0,或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这可能要根据原数组的初始化方式。比如,原数组输入是a[1],a[2],...,a[n],那么diff[1] = a[1],因为a[0]视为0?或者可能我搞错了。
比如,原数组输入是a[1], a[2], ...,a[n]。那么差分数组的构造应该是:
diff[1] = a[1] - a[0](假设a[0]=0)
diff[2] = a[2] - a[1]
...
diff[n] = a[n] - a[n-1]
这样,当对原数组进行区间操作时,比如给a[l..r]加上d,那么差分数组的变化是:diff[l] +=d,而diff[r+1] -=d(如果r+1<=n的话)。
这样,通过处理完所有操作后,可以通过diff数组恢复最终的a数组:
a[1] = diff[1]
a[2] = diff[1] + diff[2]
...
a[i] = sum_{k=1 to i} diff[k]
这似乎有问题,因为原数组的初始差分数组可能不是这样。比如原数组的初始值可能不是由差分数组构造出来的。或者可能我在这里搞反了顺序?
哦,是的,差分数组的正确构造方式应该是:原数组a的差分数组d,其中d[1] = a[1](假设原数组从1开始,且初始时a[0]是0),然后d[i] = a[i] - a[i-1](对于i >=2)。
或者可能原数组的构造应该是:a[i] = sum_{k=1 to i} d[k]。所以,差分数组的初始构造应该是d[1] = a[1],然后对于i >=2,d[i] = a[i] - a[i-1]。这样,当处理完所有操作后,通过差分数组可以恢复a数组。
不管怎样,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正确构造初始的差分数组,并处理每个操作,然后恢复最终的数组。接着计算前缀和。
那么具体到代码实现:
首先,输入n和m,然后输入初始数组a。然后构造差分数组diff。比如:
diff[1] = a[1]
对于i从2到n:
diff[i] = a[i] - a[i-1]
或者可能初始的构造应该更正确?
或者,差分数组的正确构造应该是:diff[1] = a[1], diff[2] = a[2] - a[1], ..., diff[i] = a[i] - a[i-1]。这样,当应用操作时,对l到r加d,那么diff[l] +=d,diff[r+1] -=d(如果r+1 <=n)。
例如,假设原数组是[1,2,3,4,5]。初始差分数组是1(diff[1]=1),然后diff[2] =2-1=1,diff[3]=3-2=1,依此类推。
如果有一个操作是l=1,r=3,d=-1。那么修改差分数组:diff[1] +=-1 →0,diff[4] -= -1 →+1。此时,新的diff数组是0,1,1, 1+1=2?或者可能我搞错了?
抱歉,可能我需要重新理清楚差分数组的处理方式。正确的做法是,当对原数组的区间[l, r]加上d时,差分数组的变化是:
diff[l] +=d →因为a[l]增加了d,而a[l-1]不变,所以差分数组的diff[l]会增加d。
而对于r+1的位置,如果r+1 <=n,则diff[r+1] -=d,因为a[r]增加了d,而a[r+1]如果没有被操作的话,它的值没有变化。所以原来的diff[r+1] = a[r+1] - a[r]。现在a[r]增加了d,所以新的diff[r+1] = a[r+1] - (a[r] +d) = diff[r+1] -d →所以需要减去d。
例如,初始数组是1、2、3、4、5。差分数组是1,1,1,1,1。然后操作是1-3加-1。那么diff[1] +=-1 →0,diff[4] -= -1 →+1。这样,新的差分数组是0,1,1,2,1。然后恢复原数组:
a[1] =0 →0
a[2] =0 +1=1 →1
a[3] =0+1+1=2 →2
a[4] =0+1+1+2=4 →4
a[5]=0+1+1+2+1=5 →5?这似乎和样例输入中的第一次操作后的结果不符。
原样例输入中的第一次操作是1-3加上-1,初始数组是1、2、3、4、5。操作后,数组变为0、1、2、4、5。此时前缀和是0、1、3、7、12。但样例的输出经过两次操作后的前缀和是0 3 7 13 18。所以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或者,可能我的差分数组的处理是否正确?
或者,可能差分数组的处理需要另一种方式?
另一种思路是,原数组的初始差分数组为d,其中d[0] =a[0],d[i] =a[i] -a[i-1] for i>=1。这样,当对区间[l, r]加d时,d[l] +=d,d[r+1] -=d。然后,原数组可以通过前缀和得到。比如,初始数组是a = [a1,a2,a3,..., an],差分数组d的构造是d[1] =a1, d[2]=a2-a1,...,d[n] =a_n -a_{n-1}。所以,当对区间[l,r]加d,那么d[l] +=d,如果r+1 <=n,d[r+1] -=d。然后,恢复原数组的时候,a[i] =d[1]+d[2]+...+d[i]?或者可能原数组的前缀和是差分数组的前缀和?
例如,假设原数组的构造是:a[1] =d[1], a[2] =d[1]+d[2], a[3] =d[1]+d[2]+d[3],依此类推。这实际上是差分数组的前缀和。这样,当对差分数组的d[l]加d,会导致从l开始的所有a[i]都增加d。而如果r+1的位置存在,对d[r+1]减d,则从r+1开始的所有a[i]会减少d,从而抵消掉前面的增加。这样,整个区间[l, r]的每个元素都增加了d。
比如,原数组是1,2,3,4,5。初始差分数组d是1,1,1,1,1。当操作l=1, r=3, d=-1时,将d[1] +=-1 →0,d[4] -= -1 →1+1=2。此时差分数组变为0,1,1,2,1。恢复原数组:
a[1] =0 →0
a[2] =0+1=1 →1
a[3] =0+1+1=2 →2
a[4] =0+1+1+2=4 →4
a[5]=0+1+1+2+1=5 →5。这样,操作后的数组是0,1,2,4,5。这时候执行第二个操作,即l=2,r=4,加2。这时候修改差分数组:
d[2] +=2 →1+2=3
d[5] -=2 →1-2=-1。差分数组变为0,3,1,2,-1。恢复原数组:
a1=0 →0
a2=0+3=3 →3
a3=0+3+1=4 →4
a4=0+3+1+2=6 →6
a5=0+3+1+2-1=5 →5? 但此时最终的数组应该是0+3-1=2?或者我哪里弄错了?
或者可能,第二个操作是l=2,r=4,加2。那么原数组在第一次操作后的数组是0,1,2,4,5。此时应用第二个操作,即在位置2-4加2。数组变为0,3,4,6,5。此时,前缀和为0, 3, 7, 13, 18。与样例输出一致。所以差分数组的处理是否正确?
那第二个操作处理后的差分数组应该是怎样的?
原数组在第一次操作后的差分数组是0,1,1,2,1。然后第二个操作是l=2, r=4,加2。此时,差分数组d[2] +=2 →1+2=3,d[5] -=2 →1-2=-1。所以新的差分数组是0,3,1,2,-1。恢复原数组:
a1=0
a2=0+3=3
a3=3+1=4
a4=4+2=6
a5=6 + (-1) =5 →确实得到数组0,3,4,6,5。此时,前缀和是0, 0+3=3, 3+4=7,7+6=13, 13+5=18。符合样例的输出。
所以这说明,差分数组的处理是正确的。
那么,整个处理过程应该是:
1. 初始化差分数组,根据原始数组。
2. 对每个操作,修改差分数组。
3. 通过差分数组恢复原数组。
4. 计算原数组的前缀和,输出。
但问题在于,如何高效处理这些步骤?
在C语言中,处理大数组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限制。对于n是1e5的情况,数组的大小需要足够,而且操作必须是O(m)的时间。
那具体步骤:
输入n和m。
输入初始数组a[1..n]。
构造差分数组diff[1..n],其中diff[1] =a[1], diff[i] =a[i] -a[i-1],i从2到n。
然后处理每个m次操作:
每次读入l, r, d。然后:
diff[l] +=d;
如果 r+1 <=n,则 diff[r+1] -=d;
处理完所有操作后,恢复原数组:
a[1] =diff[1];
for i from 2 to n:
a[i] =a[i-1] + diff[i];
然后计算前缀和数组s,其中s[1] =a[1], s[i] =s[i-1] +a[i]。
然后输出s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用空格分隔,行尾没有空格。
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
比如,初始数组输入是1 2 3 4 5。那么diff数组初始化为1, 1,1,1,1。然后第一次操作1 3 -1:
diff[1] +=-1 →0。r+1=4,diff[4] -= -1 →diff[4] =1+1=2.
第二次操作是2 4 2:l=2,所以diff[2] +=2 →1+2=3. r=4,r+1=5 <=n,所以diff[5] -=2 →1-2= -1.
然后恢复原数组:
a[1] =0
a[2] =0 +3=3
a[3] =3 +1=4
a[4] =4 +2=6
a[5] =6 + (-1) =5 →数组是0,3,4,6,5。前缀和为0, 3,7,13,18。正确。
这说明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那现在需要处理的是,如何在C语言中高效处理这些数组。
需要注意的是,当n是1e5时,数组的大小要足够,例如,数组需要定义为100001的大小,或者动态分配。在C语言中,对于大数组,应该使用动态内存分配,或者在全局区定义。因为局部数组可能栈溢出。
所以,在代码中,应该动态分配数组。例如:
int n, m;
scanf("%d%d", &n, &m);
int *a = (int*)malloc((n+2)*sizeof(int)); // 因为数组从1到n,可能需要n+2的大小?
然后输入a[1]到a[n]。
构造diff数组:
int *diff = (int*)malloc((n+2)*sizeof(int));
diff[1] = a[1];
for (int i=2; i<=n; i++) {
diff[i] = a[i] - a[i-1];
}
然后处理每个操作:
for (int i=0; i<m; i++) {
int l, r, d;
scanf("%d%d%d", &l, &r, &d);
diff[l] +=d;
if (r+1 <=n) {
diff[r+1] -=d;
}
}
然后恢复原数组:
a[1] = diff[1];
for (int i=2; i<=n; i++) {
a[i] = a[i-1] + diff[i];
}
然后计算前缀和:
int *s = (int*)malloc((n+2)*sizeof(int));
s[1] = a[1];
for (int i=2; i<=n; i++) {
s[i] = s[i-1] + a[i];
}
然后输出s[1]到s[n],空格分隔,行末无空格。
例如,样例输入处理后,s数组是0,3,7,13,18。输出即为“0 3 7 13 18”。
这样处理的时间复杂度是O(n +m),符合题目要求。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初始数组的输入是否正确处理。例如,初始数组的a[1], a[2]等是否正确读入。例如,样例输入的第二行是“1 2 3 4 5”,所以a[1]=1,a[2]=2,依此类推。
那代码的大致结构应该如此。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构造diff数组时,是否应该让diff的大小为n+2,或者n+1?例如,当n是5时,r可以是5,r+1=6。如果diff的大小是n+2,那么需要处理到diff[6]。所以,diff数组应该至少是n+2的大小,否则当r+1超过n时,无需处理。例如,当r=5时,r+1=6,如果n=5的话,此时r+1> n,所以不需要处理diff[r+1]。所以,在代码中,当处理操作时,如果r+1<=n,才执行diff[r+1] -=d。这样,当r是n时,r+1=n+1,此时可能diff数组需要足够大。但根据前面的数组定义,diff的大小是n+2,所以没有问题。例如,在动态分配时,将diff数组的大小设置为n+2,这样即使r+1达到n+1,也不会越界。
例如,当n=5,r=5时,r+1=6。此时,是否要处理diff[6]?但原数组的长度是5,所以r+1=6>5,所以不需要处理。此时,即使diff数组有足够的空间,也不需要进行操作。
所以在代码中,处理每个操作时:
diff[l] +=d;
if (r <n) { // 或者r+1 <=n ?
diff[r+1] -=d;
}
例如,当r=5时,r+1=6>5,所以不处理。所以条件应为r+1 <=n。所以,判断条件应该是 if (r+1 <=n) { ... }
所以在代码中:
if (r+1 <=n) {
diff[r+1] -=d;
}
这样,当r等于n时,不处理。
这样就正确了。
那现在,代码的各个部分是否处理正确?
例如,在样例输入中,第二次操作是r=4,那么r+1=5 <=5,所以处理diff[5] -=2 →原diff[5]是1,处理后是-1。这与之前的例子一致。
所以,这样的条件判断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代码的大致流程是正确的。现在需要编写C语言的代码,并确保没有错误。
另外,需要注意输出格式。输出的每个前缀和元素之间用空格分隔,行末没有空格。所以在输出时,需要先输出第一个元素,然后后面的每个元素前加空格。或者,可以用一个循环,第一个元素单独输出,后面的用空格前缀。
例如:
printf("%d", s[1]);
for (int i=2; i<=n; i++) {
printf(" %d", s[i]);
}
printf("\n");
这样可以确保行末没有多余空格。
另外,在计算前缀和的时候,是否需要用long long类型?因为每个a[i]的初始值是-1e3到1e3,每个操作最多加1e3,m是1e5次操作。那么每个a[i]的可能最大值是:
初始每个a[i]最多是1e3,每个操作最多给该元素加1e3。最多m次操作,每次覆盖该元素的话,那么每个元素最多可能增加1e3 *1e5=1e8。每个元素的值可能达到1e3 +1e8=1e8+1e3。前缀和的话,n是1e5,所以最大的前缀和可能是1e5*(1e8+1e3)=约1e13,这显然超过了int的范围(最大约2e9)。所以必须用long long类型。
因此,原数组a和前缀和数组s必须用long long类型。否则会导致溢出错误。
哦,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例如,在样例输入中,所有数字都是小的,不会溢出。但在大的测试用例中,当n是1e5,每个操作可能使某些元素变得很大,前缀和会超出int的范围。
因此,在代码中,必须将a、diff、s的类型改为long long。例如:
long long *a = (long long*)malloc((n+2)*sizeof(long long));
同样的,diff数组中的元素类型也应该是long long。因为当进行多次操作后,diff数组中的值可能会很大。
例如,当n=1e5,m=1e5次操作,每个操作都是对整个数组加1e3。那么最终的每个a[i]会是初始值(比如1e3)+1e5*1e3=1e8。前缀和为1e5*1e8=1e13,远远超过int的范围。
所以,必须使用long long类型。
那在代码中,所有数组的类型应该为long long。否则会出现溢出错误。这会导致测试数据中的某些case错误。
所以,修改代码中的数组类型:
输入时,a数组的初始元素可能用int读取,但存储为long long。
例如:
long long *a = (long long*)malloc((n+2)*sizeof(long long));
for (int i=1; i<=n; i++) {
int tmp;
scanf("%d", &tmp);
a[i] = tmp;
}
然后构造diff数组:
diff[1] = a[1];
for (i=2; i<=n; i++) {
diff[i] = a[i] -a[i-1];
}
然后处理操作,恢复原数组时,a的元素是long long,前缀和也是long long。
因此,在代码中,所有涉及的数组都应使用long long类型。
所以,正确的代码应该包括:
动态分配数组,使用long long类型。处理输入输出时,注意格式。
比如,在输出时,每个前缀和元素是long long类型,所以用%lld格式输出。
但在样例输出中,给出的输出是整数,没有小数,所以没有问题。
所以,现在代码的各个部分都正确吗?
综上,完整的C代码大致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n, m;
scanf("%d %d", &n, &m);
long long *a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 从1到n使用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tmp;
scanf("%d", &tmp);
a[i] = tmp;
}
// 构造差分数组diff
long long *diff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diff[1] = a[1];
for (int i = 2; i <= n; i++) {
diff[i] = a[i] - a[i - 1];
}
// 处理m次操作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l, r, d;
scanf("%d %d %d", &l, &r, &d);
diff[l] += d;
if (r + 1 <= n) {
diff[r + 1] -= d;
}
}
// 恢复原数组a
a[1] = diff[1];
for (int i = 2; i <= n; i++) {
a[i] = a[i - 1] + diff[i];
}
// 计算前缀和s
long long *s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s[1] = a[1];
for (int i = 2; i <= n; i++) {
s[i] = s[i - 1] + a[i];
}
// 输出s[1..n]
printf("%lld", s[1]);
for (int i = 2; i <= n; i++) {
printf(" %lld", s[i]);
}
printf("\n");
// 释放内存
free(a);
free(diff);
free(s);
return 0;
}
这样应该可以正确解决问题,并且处理大数据的情况,不会溢出。
测试一下样例输入:
样例输入:
5 2
1 2 3 4 5
1 3 -1
2 4 2
处理后的diff数组初始是1,1,1,1,1.
第一次操作后,diff[1] +=-1 →0,r+1=4,diff[4] -= -1 →1+1=2.
此时diff数组为0,1,1,2,1.
第二次操作,l=2,d=2 →diff[2] +=2 →1+2=3. r=4,r+1=5 <=5 →diff[5] -=2 →1-2=-1.
此时diff数组是0,3,1,2,-1.
恢复a数组:
a[1] =0
a[2] =0+3=3
a[3] =3+1=4
a[4] =4+2=6
a[5] =6 + (-1) =5.
前缀和:
s[1]=0
s[2]=0+3=3
s[3]=3+4=7
s[4]=7+6=13
s[5]=13+5=18 →输出0 3 7 13 18,正确。
这说明代码是正确的。
因此,最终的C代码应该如上述。</think>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高效处理多次区间加法操作,并计算最终数组的前缀和。直接遍历每个区间会导致超时,因此使用差分数组来优化。
### 方法思路
1. **差分数组**:差分数组用于快速处理区间加减操作。差分数组的定义是 `diff[i] = a[i] - a[i-1]`。对区间 `[l, r]` 加上 `d` 时,只需在 `diff[l]` 加 `d`,并在 `diff[r+1]` 减 `d`。
2. **恢复原数组**:通过差分数组恢复修改后的数组。
3. **计算前缀和**:根据修改后的数组计算前缀和。
### 解决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n, m;
scanf("%d %d", &n, &m);
long long *a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for (int i = 1; i <= n; i++) {
int tmp;
scanf("%d", &tmp);
a[i] = tmp;
}
long long *diff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diff[1] = a[1];
for (int i = 2; i <= n; i++) {
diff[i] = a[i] - a[i - 1];
}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l, r, d;
scanf("%d %d %d", &l, &r, &d);
diff[l] += d;
if (r + 1 <= n) {
diff[r + 1] -= d;
}
}
a[1] = diff[1];
for (int i = 2; i <= n; i++) {
a[i] = a[i - 1] + diff[i];
}
long long *s = (long long *)malloc((n + 2) * sizeof(long long));
s[1] = a[1];
for (int i = 2; i <= n; i++) {
s[i] = s[i - 1] + a[i];
}
printf("%lld", s[1]);
for (int i = 2; i <= n; i++) {
printf(" %lld", s[i]);
}
printf("\n");
free(a);
free(diff);
free(s);
return 0;
}
```
### 代码解释
1. **输入处理**:读取数组大小 `n` 和操作次数 `m`,并初始化原数组 `a`。
2. **构建差分数组**:根据原数组 `a` 构建差分数组 `diff`。
3. **处理操作**:对每个区间操作更新差分数组,时间复杂度为 O(1)。
4. **恢复原数组**:通过差分数组恢复修改后的数组 `a`。
5. **计算前缀和**:根据修改后的数组计算前缀和数组 `s`,并按要求输出。
这种方法确保时间复杂度为 O(n + m),能够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