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获取时间戳到ms
时间: 2024-05-05 21:19:13 浏览: 467
在Lua中获取时间戳到毫秒的方法是使用os.time()函数获取当前时间的整数表示,然后再结合os.clock()获取当前时间的毫秒部分,如下代码所示:
```lua
function getTimestamp()
local t = os.time()
local ms = os.clock() * 1000
return t * 1000 + ms
end
```
这个函数会返回当前时间的时间戳,精确到毫秒。
相关问题
lua获取当前时间戳毫秒
可以使用lua的os.time()函数获取当前时间戳,但是只能精确到秒,如果需要精确到毫秒,可以使用lua的socket库中的gettime()函数,代码如下:
```lua
local socket = require("socket")
local current_time_ms = socket.gettime()*1000
```
freeswicth lua 获取拨打后返回数据
<think>我们正在处理关于FreeSWITCH中使用Lua脚本获取呼叫拨号结果数据的问题。根据提供的引用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 引用[2]和[5]中提到了使用Lua脚本处理呼叫会话(Session)的方法,包括发起呼叫(session:execute("bridge", ...))和桥接(freeswitch.bridge)等操作。
2. 引用[3]和[4]提到了在Lua脚本中与外部系统(如Redis、HTTP服务)交互的方法,这可以用于获取或存储呼叫相关数据。
3. 引用[5]中的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Lua脚本控制呼叫流程,包括播放语音、桥接两个会话等。
在FreeSWITCH中,当我们使用Lua脚本发起一个呼叫(例如使用`session:execute("bridge", target)`)后,我们可能需要获取这次拨号的结果(例如:是否接通、通话时长、挂机原因等)。
获取呼叫拨号结果的方法通常包括:
1. **使用会话变量**:在拨号操作后,可以通过检查会话变量(如`hangup_cause`)来获取挂机原因。
2. **事件监听**:通过监听FreeSWITCH的事件(如`CHANNEL_HANGUP`)来获取呼叫的详细结果。
3. **使用API返回值**:某些API调用会返回结果,但`session:execute`方法返回的是执行命令的成功与否,而不是拨号结果。
具体到Lua脚本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 在拨号(bridge)后,通过检查会话变量来获取结果。例如:
```lua
session:execute("bridge", "user/1000")
-- 获取挂机原因
local hangup_cause = session:getVariable("hangup_cause")
```
常见的挂机原因变量包括:
- `hangup_cause`:挂机原因代码,如`NORMAL_CLEARING`(正常挂机)、`USER_BUSY`(用户忙)等。
- `originate_disposition`:发起呼叫时的状态,常用于`originate`命令,但在桥接后也可以尝试获取。
此外,还可以获取其他呼叫结果信息,如:
- `billsec`:通话时长(秒)
- `duration`:通话持续时间(包括振铃等)
示例代码:
```lua
-- 发起桥接
local result = session:execute("bridge", "sofia/external/[email protected]")
-- 获取挂机原因
local hangup_cause = session:getVariable("hangup_cause")
-- 获取计费时长(实际通话时长)
local billsec = session:getVariable("billsec")
-- 记录日志
freeswitch.consoleLog("INFO", "Bridge result: " .. tostring(result) .. "\n")
freeswitch.consoleLog("INFO", "Hangup Cause: " .. hangup_cause .. "\n")
freeswitch.consoleLog("INFO", "Billsec: " .. billsec .. "\n")
```
注意:`session:execute("bridge", ...)`返回的是命令执行是否成功(true/false),而不是桥接是否成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检查变量来获取实际结果。
另外,如果我们需要在呼叫结束后获取更详细的数据,可以考虑监听事件。但是,在同一个会话的拨号计划脚本中,我们通常可以直接使用上述变量。
如果我们在同一个脚本中处理呼叫,那么上述方法就足够了。如果我们需要在呼叫结束后进行一些异步处理,可能需要使用事件系统,这通常需要更复杂的设置(如事件套接字或内置的Lua事件处理)。
根据引用[5],我们还可以看到桥接两个会话的示例(使用`freeswitch.bridge`),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分别检查两个会话的变量。
总结:在FreeSWITCH的Lua脚本中,获取呼叫拨号结果的主要方法是检查会话变量,特别是`hangup_cause`、`billsec`等。
现在,根据用户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出如下回答:</think>### FreeSWITCH Lua 获取呼叫拨号结果数据
在 FreeSWITCH 中,可以通过 Lua 脚本获取呼叫拨号结果数据。核心方法是使用 `session:execute("bridge", ...)` 发起呼叫后,通过会话变量(session variables)获取状态信息。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
#### 1. **基本拨号与结果获取**
```lua
local target = "user/1000" -- 呼叫目标
local result = session:execute("bridge", target) -- 发起呼叫
-- 获取关键状态变量
local hangup_cause = session:getVariable("hangup_cause") -- 挂机原因
local billsec = session:getVariable("billsec") -- 通话时长(秒)
local answer_epoch = session:getVariable("answer_epoch") -- 接通时间戳
```
#### 2. **完整拨号结果处理**
```lua
-- 发起呼叫
session:execute("bridge", "sofia/gateway/provider/123456")
-- 检查拨号结果
if session:ready() then
local status = {
hangup_cause = session:getVariable("hangup_cause"),
billsec = session:getVariable("billsec"),
duration = session:getVariable("duration"),
answer_state = session:getVariable("answer_state")
}
-- 记录日志(包含呼叫ID)
freeswitch.consoleLog("INFO", "Call " .. session:get_uuid() .. " result: "
.. "Hangup Cause=" .. status.hangup_cause
.. ", Duration=" .. status.billsec .. "s\n")
end
```
#### 3. **关键会话变量说明**
| 变量名 | 说明 | 示例值 |
|------------------|-------------------------------|---------------------|
| `hangup_cause` | 挂机原因代码 | `NORMAL_CLEARING` |
| `billsec` | 实际通话时长(秒) | `58` |
| `duration` | 总呼叫时长(含振铃) | `65` |
| `answer_state` | 接通状态 | `answered` |
| `originate_disposition` | 初始呼叫结果 | `SUCCESS` |
#### 4. **挂机原因代码解析**
常见挂机原因:
- `NORMAL_CLEARING` : 正常挂机
- `USER_BUSY` : 用户忙
- `NO_ANSWER` : 无应答
- `ORIGINATOR_CANCEL` : 主叫方取消
- `INVALID_NUMBER` : 无效号码
#### 5. **高级应用:异步结果获取**
对于需要等待呼叫完成的场景:
```lua
session:setAutoHangup(false) -- 禁用自动挂机
session:execute("bridge", target)
-- 等待呼叫结束
while session:ready() do
session:sleep(500) -- 每500ms检查一次
end
-- 呼叫结束后获取最终状态
local final_status = session:getVariable("last_bridge_hangup_cause")
```
### 注意事项
1. **变量作用域**:呼叫结果变量需在呼叫操作**后**立即获取
2. **日志定位**:使用 `session:get_uuid()` 关联呼叫ID便于追踪[^2][^5]
3. **错误处理**:检查 `session:ready()` 避免无效会话操作
4. **性能影响**:高频呼叫场景建议用事件系统替代轮询
> 示例中的日志输出方法 `freeswitch.consoleLog()` 可将结果写入FreeSWITCH日志文件,实际应用中也可通过HTTP请求将结果推送到外部系统[^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