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找完数 分数 20 作者 陈建海 单位 浙江大学 所谓完数就是该数恰好等于除自身外的因子之和。例如:6=1+2+3,其中1、2、3为6的因子。本题要求编写程序,找出任意两正整数m和n之间的所有完数。python
时间: 2024-10-16 15:16:35 AIGC 浏览: 468
在Python中,找寻两个正整数m和n之间所有的完数,可以利用数学原理和循环结构实现。首先,我们需要遍历从m到n的所有数字,然后计算每个数的因子之和,如果这个和等于原数本身,那么这个数就是一个完数。下面是简单的代码示例:
```python
def find_perfect_numbers(m, n):
def factors(num):
result = []
for i in range(1, num):
if num % i == 0:
result.append(i)
return result
perfects = []
for num in range(m, n + 1):
if sum(factors(num)) == num:
perfects.append(num)
return perfects
# 使用示例
m = int(input("请输入起始范围的下限 (m): "))
n = int(input("请输入结束范围的上限 (n): "))
perfect_numbers = find_perfect_numbers(m, n)
print("在{}和{}之间的完数有:{}".format(m, n, perfect_numbers))
相关问题
习题6-3 使用函数输出指定范围内的完数 分数 20 作者 陈建海 单位 浙江大学 本题要求实现一个计算整数因子和的简单函数,并利用其实现另一个函数,输出两正整数m和n(0<m≤n≤10000)之间的所有完数。所谓完数就是该数恰好等于除自身外的因子之和。例如:6=1 2 3,其中1、2、3为6的因子。 函数接口定义: int factorsum( int number ); void PrintPN( int m, int n ); 其中函数factorsum须返回int number的因子和;函数PrintPN要逐行输出给定范围[m, n]内每个完数的因子累加形式的分解式,每个完数占一行,格式为“完数 = 因子1 因子2 ... 因子k”,其中完数和因子均按递增顺序给出。如果给定区间内没有完数,则输出一行“No perfect number”。 裁判测试程序样例:
<think>我们有两个函数需要实现:factorsum和PrintPN。1.factorsum(intnumber):计算并返回number的因子和(不包括自身)。2.PrintPN(intm,intn):输出在区间[m,n]内的所有完数的因子分解式,如果没有完数则输出"Noperfectnumber"。完数定义:一个数等于它的所有因子(不包括自身)之和,例如6=1+2+3。根据引用[5]提供的代码,我们可以参考其思路,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factorsum函数:遍历从1到number-1,将能整除number的数累加,返回累加和。-PrintPN函数:a.遍历区间[m,n]中的每一个数。b.对每个数,用factorsum函数判断是否为完数。c.如果是完数,则再次获取该数的所有因子(为了输出分解式),并按格式输出。d.注意:输出格式为“完数=因子1+因子2+...+因子k”,因子按递增顺序。e.需要记录区间内是否有完数,如果没有则输出“Noperfectnumber”。但是,引用[5]的代码在PrintPN函数中重新计算因子并存入数组,这样虽然可以,但注意在输出格式上要严格按照样例(注意空格)。另外,注意裁判测试程序样例中,在调用PrintPN之前,会先判断m和n本身是否为完数并输出一行(例如输出“6isaperfectnumber”),但这部分已经在main函数中实现,我们只需要完成两个函数。我们重新实现这两个函数,并注意以下细节:-factorsum函数:注意效率,可以只遍历到number/2(因为大于number/2的因子只有number本身,但题目要求不包括自身,所以因子最大不超过number/2)。-但是,实际上因子可能包括大于number/2吗?例如,number=9,因子有1,3(没有大于9/2=4.5的因子,除了9本身)。所以我们可以循环到number/2即可,但要注意,这样不会漏掉因子吗?实际上,因子都是成对出现,一个小于等于sqrt(number),一个大于等于sqrt(number)。但这里我们为了简单,可以遍历1到number-1,但这样效率较低。不过题目中完数本身很少(如6,28,496等),所以区间不会太大,可以接受。根据引用[4]的样例,输入样例1中,先输出“6isaperfectnumber”(这是main函数中判断m=6时输出的),然后PrintPN函数输出分解式。注意,在输出分解式时,完数6被再次输出,所以PrintPN函数中也会输出6的分解式。但是,注意输入样例1的输出:6isaperfectnumber6=1+2+328=1+2+4+7+14所以,PrintPN函数应该输出区间[m,n]内所有完数的分解式(包括m和n)。实现步骤:1.factorsum函数:intfactorsum(intnumber){if(number==1)return0;//1没有真因子(因子和0),不是完数intsum=0;for(inti=1;i<=number/2;i++){//优化:因子最大不超过number/2if(number%i==0){sum+=i;}}returnsum;}2.PrintPN函数:voidPrintPN(intm,intn){intflag=0;//标记区间内是否有完数for(inti=m;i<=n;i++){if(factorsum(i)==i){//是完数flag++;//输出完数分解式printf("%d=",i);//获取因子并输出if(i==1){//1没有真因子,但1不是完数(因为因子和为0),所以不会进入这里,但为了安全可以不管printf("1");}else{//对于大于1的数,重新获取因子for(intj=1;j<=i/2;j++){if(i%j==0){//第一个因子前面不加空格,但后面都加“+”,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除了第一个因子,其他因子输出前加空格和加号,但这样不好处理。//实际上,样例输出是:6=1+2+3//我们可以先输出第一个因子,然后后面的因子输出“+因子”//所以我们可以先输出第一个因子(1),然后从第二个因子开始输出“+%d”}}//更好的方法:先记录因子,然后按格式输出//但题目要求因子按递增顺序,我们遍历j从1到i/2就是递增的。//我们可以先不输出第一个因子,而是从第一个因子开始,每个因子输出“%d”,并在非最后一个因子后面加“+”//但是,我们不知道当前因子是不是最后一个,所以可以先收集因子,然后输出。//由于因子个数不会很多,我们可以先计算因子个数,或者边输出边计数(但需要知道总个数,或者我们最后输出时去掉最后一个加号?)//这里我们采用:先输出第一个因子(不包含加号),然后后面的因子输出“+%d”intcount=0;//记录因子的个数//先输出第一个因子1,但注意,1一定是第一个因子吗?是的,因为从1开始遍历。//所以我们可以://先输出"1"//然后从2开始遍历,每遇到一个因子就输出"+%d"//但这样,我们需要跳过1,然后从2开始输出加号和因子。但是,如果只有因子1呢?那么就不需要输出加号。但完数至少有两个因子(6最小,有1,2,3)。//所以我们可以:printf("1");//第一个因子1for(intj=2;j<=i/2;j++){if(i%j==0){printf("+%d",j);}}}printf("\n");}}if(flag==0){printf("Noperfectnumber\n");}}但是,上面的PrintPN函数在输出因子时,我们假设了1一定是因子,并且从2开始遍历。这样是可行的,因为完数至少有两个因子(除了1,但1不是完数)。但是,我们这样写会漏掉因子1吗?不会,因为1已经单独输出。但是,我们考虑一下:如果一个完数只有因子1?实际上,因子1加上其他因子,但完数的定义是所有真因子之和等于自身。如果只有因子1,那么该数必须是1,但1的真因子只有0个(因为真因子不包括自身,1的真因子没有?实际上,1的真因子没有,因为1除以1等于1,但真因子通常不包括自身,所以1没有真因子,因子和为0,不等于1,所以1不是完数)。所以我们可以放心。然而,上面的输出方式在第一个因子1之后,从2开始遍历,这样会漏掉因子吗?不会,因为因子1已经输出,然后输出其他因子(从2开始到i/2)。但是,上面的方法没有考虑因子1是否一定存在?对于任何大于1的整数,因子1一定存在。所以安全。但是,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先收集所有因子,然后按顺序输出,这样可以避免格式错误。考虑到因子个数未知,我们可以用一个数组存储,然后循环输出。由于题目要求区间[m,n]内的每个完数都要输出,而完数很少,因子个数也不会很多,所以用数组存储是可行的。修改PrintPN函数(使用数组存储因子):voidPrintPN(intm,intn){intflag=0;//标记是否有完数for(intnum=m;num<=n;num++){if(num==1)continue;//1不是完数,跳过if(factorsum(num)==num){flag=1;//收集因子intfactors[1000];//假设因子个数不超过1000intcount=0;for(inti=1;i<=num/2;i++){if(num%i==0){factors[count++]=i;}}//输出完数和因子printf("%d=",num);for(inti=0;i<count;i++){if(i==0){printf("%d",factors[i]);}else{printf("+%d",factors[i]);}}printf("\n");}}if(!flag){printf("Noperfectnumber\n");}}注意:输出格式要求“完数=因子1+因子2+...+因子k”,注意空格。我们这里输出在等号后面有一个空格,每个因子之间用“+”(注意加号前后都有空格)连接。但是,引用[5]的代码中,输出格式为:printf("%d=",m);//这里等号后面没有空格,但样例输出是等号后面有空格吗?看样例输出:6=1+2+3->等号后面有空格。所以我们应该输出:printf("%d=",num);另外,因子按递增顺序,我们的循环就是按递增顺序收集的,所以没问题。但是,注意裁判测试程序样例中,在调用PrintPN之前,已经判断了m和n是否为完数,并输出一行(例如“6isaperfectnumber”)。这个输出是在PrintPN函数之外,所以PrintPN函数只需要负责输出分解式,不需要输出“...isaperfectnumber”。因此,我们按照上述思路编写代码。但是,注意引用[5]的代码中,在PrintPN函数中,当没有完数时输出“Noperfectnumber”,注意样例输出是没有换行?实际上,样例输出是单独一行。所以输出后要加换行符。另外,考虑边界情况:例如m>n,但题目输入是m和n,假设m<=n,但裁判测试程序没有明确,所以我们按照m<=n处理(因为输入是scanf("%d%d",&m,&n),通常认为m<=n)。但是,如果m>n,则循环不会执行,直接输出“Noperfectnumber”。但题目没有明确m和n的大小关系,所以为了安全,我们可以处理m>n的情况:if(m>n){printf("Noperfectnumber\n");return;}但是,裁判测试程序样例中,输入样例1:630,输入样例2:725,都是m<=n。所以我们可以按照m<=n来写循环,但若m>n,则循环不执行,然后判断flag为0,输出“Noperfectnumber”。所以不需要特别处理。因此,我们按上述方法实现。但是,引用[3]中提到:输出样例1中最后一行输出后就结束没有再换行。注意,我们每个完数的分解式后面都输出一个换行,包括最后一个分解式,然后如果没有完数,输出“Noperfectnumber”后面也换行。而样例输出中,分解式是每行一个,最后一行后面也有换行。所以符合要求。下面给出完整代码(仅两个函数):</think>### 完数函数实现方法
完数(Perfect Number)是指一个正整数等于其所有真因子(不包括自身)之和的数,例如 $6 = 1 + 2 + 3$。下面根据要求实现 `factorsum` 和 `PrintPN` 函数:
#### 1. **factorsum 函数**
```c
int factorsum(int number) {
if (number == 1) return 0; // 1 无真因子
int sum = 0;
for (int i = 1; i <= number/2; i++) { // 优化:因子最大不超过 number/2
if (number % i == 0) {
sum += i;
}
}
return sum;
}
```
**功能**:计算 `number` 的真因子和
**数学原理**:
- 真因子满足 $i \mid number$ 且 $i < number$
- 遍历范围优化为 $[1, \lfloor number/2 \rfloor]$
#### 2. **PrintPN 函数**
```c
void PrintPN(int m, int n) {
int found = 0; // 标记是否找到完数
for (int num = m; num <= n; num++) {
if (num == factorsum(num)) { // 判断完数
found = 1;
printf("%d = ", num);
// 收集并输出因子
int first = 1; // 标记首个因子
for (int i = 1; i <= num/2; i++) {
if (num % i == 0) {
if (first) {
printf("%d", i); // 首个因子不加 "+"
first = 0;
} else {
printf(" + %d", i); // 后续因子加 "+"
}
}
}
printf("\n"); // 当前完数结束
}
}
if (!found) {
printf("No perfect number\n");
}
}
```
**功能**:输出 $[m, n]$ 区间内的完数分解式
**关键逻辑**:
1. 遍历区间内每个数,用 `factorsum` 验证完数
2. **因子分解格式**:
- 格式:`完数 = 因子1 + 因子2 + ... + 因子k`
- 因子按递增顺序输出(遍历自然保证有序)
- 首个因子前不加 `+`,后续因子前加 `+ `(含空格)
3. **无完数处理**:输出 `No perfect number`
---
### 测试样例分析
#### 输入样例 1:`6 30`
```text
6 is a perfect number // 主函数输出
6 = 1 + 2 + 3 // PrintPN 输出
28 = 1 + 2 + 4 + 7 + 14
```
#### 输入样例 2:`7 25`
```text
No perfect number
```
---
### 数学背景
完数有重要数学性质:
- 欧几里得-欧拉定理:偶完数可表示为 $2^{p-1}(2^p-1)$,其中 $2^p-1$ 是梅森素数
- 已知完数均与梅森素数相关,如:
- $6 = 2^1(2^2-1)$
- $28 = 2^2(2^3-1)$
---
### 注意事项
1. **边界处理**:
- $m > n$ 时循环自动跳过,输出 `No perfect number`
- 数字 1 单独处理(无真因子)
2. **效率优化**:
- 因子判断仅需遍历到 $\lfloor \sqrt{number} \rfloor$,但为简化代码此处用 $\lfloor number/2 \rfloor$
- 完数稀疏,实际性能可接受[^3][^5]
3. **格式严格性**:
- 输出末尾无多余空格或换行
- 因子严格按升序排列
---
习题2-2阶梯电价 分数15 1172全屏浏览题目 切换布局 作者 陈建海单位浙江大学
阶梯电价是指电力公司根据用户用电量的不同,将电价分为不同的阶梯,以鼓励用户节约用电。一般来说,低用电量的用户电价较低,高用电量的用户电价较高。在某省电力公司的阶梯电价中,月用电量50千瓦时(含50千瓦时)以内的,电价为0.53元/千瓦时;超过50千瓦时的,超出部分的用电量,电价上调0.05元/千瓦时。如果你想计算你的电费,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输入你的月用电量n。
2. 如果n<=50,则电费为n*0.53元/千瓦时。
3. 如果n>50,则电费为50*0.53元/千瓦时+(n-50)*0.58元/千瓦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