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V转-12V应该用1N5817还是1N5819
时间: 2025-08-08 20:07:53 浏览: 6
<think>嗯,用户现在明确询问在12V转-12V的电路中选择1N5817还是1N5819,这正好承接了我之前关于肖特基二极管对比的详细分析。用户应该是在设计电源转换电路,可能是反激式或反相拓扑结构。
从用户引用的资料看,ta参考了电平转换和稳压电源设计,特别是引用[3]提到LM317可调电源中使用了保护二极管,说明用户对电源设计有一定基础。不过当前问题更聚焦在负压生成时二极管的选择。
关键点在于反相拓扑中二极管承受的电压计算。根据之前的分析,二极管反向电压公式$V_{reverse} = V_{in} + |V_{out}|$,代入12V输入和-12V输出就是24V。而1N5817的20V耐压显然不够,1N5819的40V则留有安全裕度。这个计算必须强调,因为许多初学者会忽略拓扑带来的电压叠加效应。
用户可能没意识到的是瞬态电压风险。实际电路中开关噪声或电感尖峰可能使瞬时电压超过24V,1N5819的50A浪涌电流承受能力(比1N5817高一倍)在这里是重要保障。引用[1]提到的电压毛刺保护也佐证了这点。
另外注意到引用[3]中LM317电路使用1N4007,那是普通整流管,不适合这里的开关场景。需要向用户强调肖特基的优势:1N5819的<10ns恢复时间能减少开关损耗,这对高频工作的负压电路至关重要。
最后考虑封装兼容性,两者都是DO-41,替换方便。但绝不能因封装相同就混用——1N5817在24V下可能击穿,导致整个电路失效。这个警告要用显眼方式呈现。</think>在12V转-12V的负压生成电路中,**必须选用1N5819**。原因如下:
### 一、关键选型依据
1. **电压应力计算**
在反相拓扑(如MC33063电路)中,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V_{reverse} = V_{in} + |V_{out}| = 12V + 12V = 24V$$
**1N5817的20V耐压(VRRM)不足**(24V > 20V),而**1N5819的40V耐压留有60%安全裕度**(24V < 40V)[^1]。
2. **瞬态风险应对**
实际电路中存在开关噪声和电压尖峰(Spike),可能使瞬时电压超过24V。1N5819的40V耐压可吸收此类瞬态冲击,避免击穿风险[^1][^3]。
3. **效率与可靠性平衡**
| 参数 | 1N5817 (20V) | 1N5819 (40V) | 适用性判断 |
|--------------|--------------|--------------|--------------------|
| 正向压降(VF) | 0.45V@1A | 0.55V@1A | 1N5817损耗略低但非关键 |
| 浪涌电流 | 25A | **50A** | **1N5819抗冲击更强** |
| 反向漏电流 | 0.2mA | 0.5mA | 负压电路中影响微小 |
### 二、典型应用电路验证
在12V→-12V反相拓扑中(参考LM317保护设计思路[^3]):
```
Vin(12V)─┬─▶电感─┬─▶SW(IC)
│ │
◢ ◤ 1N5819 // 必须使用40V耐压型号
▼ │
GND Vout(-12V)
```
> ⚠️ **设计警示**:若错误选用1N5817:
> - 24V反向电压超过其20V极限 → **二极管击穿**
> - 负压输出异常 → **后级电路烧毁**
### 三、选型结论
1. **强制选择1N5819**:
- 满足24V反向电压需求
- 兼容12V系统的瞬态电压波动
- DO-41封装可直接替换1N5817
2. **禁止使用1N5817**:
- 20V耐压低于24V工作电压 → **存在击穿风险**
- 25A浪涌电流余量不足 → **降低系统可靠性**
> 💎 **扩展建议**:若需更高效率,可选用SS14(40V/1A,VF=0.5V@1A),但1N5819仍是性价比最优解。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