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变量测试功能可以用来灵活控制脚本的运行。变量测试的动作命令为“test”,含有四个 参数:variable,value,assign_to,compare。variable 是 value 和 assig_to 比较后的结果,variable 是一个布尔值。test 的比较支持 6 种操作,分别为: equal, not_equal, greater_than, less_than,greater_than_equal, 或 less_than_equal。 例:如果$1 比 10 小则设置$2 为真 <nop> <action> <test assign_to="2" variable="1" compare="less_than" value="10" /> </action> </nop> 按照上面sipp文档里所说,下面这样变量测试为什么不对 <recv response="200"> <action> <ereg regexp="sip:[^@]+@([0-9]{1,3}\.[0-9]{1,3}\.[0-9]{1,3}\.[0-9]{1,3}|\[[0-9a-fA-F:]+\]|[a-zA-Z0-9.-]+):[0-9]+" search_in="hdr" header="From:" check_it="true" assign_to="ip"/> <log message="[$ip]"/> </action> </recv> <nop> <action> <test assign_to="ip" variable="1" compare="equal" value="172.28.80.101:5060" /> </action> <next state="success"/> </nop>

时间: 2025-08-01 08:32:47 浏览: 11
<think>根据SIPp文档中的描述,`test`动作用于比较两个值并将比较结果(布尔值)赋值给另一个变量。但是,您提供的示例中存在几个问题:1.**变量命名问题**:`test`动作中的`variable`参数应该是一个变量名(如`$1`),但在您的代码中写的是`variable="1"`,这会被解释为字面字符串"1",而不是变量`$1`。如果要引用变量,应该使用`$`前缀。2.**比较对象类型**:`test`动作比较的是`variable`参数指定的变量和`value`参数指定的值。在您的例子中,`variable="1"`表示将字符串"1"与`value="172.28.80.101:5060"`进行比较,这显然不是您想要的。3.**赋值目标**:`assign_to`参数指定一个变量名来存储比较结果(布尔值)。您将结果赋给了`ip`,这会覆盖之前从正则表达式中提取的`ip`变量的值。4.**比较操作**:您使用的是`equal`比较,但`$ip`(假设是提取的IP地址)和`"172.28.80.101:5060"`是否相等?注意,提取的`ip`变量可能只包含IP地址(不含端口),而您比较的是IP地址和端口。###修正后的思路假设您想检查提取的`ip`变量是否等于`172.28.80.101`(注意:端口在正则中未被提取,所以`$ip`只包含IP地址),那么您应该:1.修改正则表达式以同时提取IP和端口(如果需要比较整个字符串,则提取整个字符串)。2.在`test`动作中,`variable`参数应该是`$ip`(注意使用`$`前缀)。3.比较的值`value`应该是您期望的IP地址(不含端口,因为您只提取了IP)。但是,从您的正则表达式来看,您试图匹配整个`sip:user@host:port`格式,但只将匹配到的第一个组(即host)赋值给了`ip`。因此,`$ip`中只有主机部分(可能是IP地址或域名),没有端口。###正确示例如果您想同时提取IP和端口,并分别存储,可以修改正则表达式和`assign_to`:```xml<recvresponse="200"><action><!--同时提取host和port--><eregregexp="sip:[^@]+@([^:]+):([0-9]+)"search_in="hdr"header="From:"assign_to="host,port"/><logmessage="Host:[$host],Port:[$port]"/></action></recv>```然后,如果您想检查主机是否为`172.28.80.101`且端口为`5060`,可以使用两个`test`动作(因为`test`一次只能比较一个条件):```xml<nop><action><!--检查主机--><testassign_to="host_ok"variable="$host"compare="equal"value="172.28.80.101"/><!--检查端口--><testassign_to="port_ok"variable="$port"compare="equal"value="5060"/></action></nop>```然后,再根据`$host_ok`和`$port_ok`的值决定分支:```xml<!--如果两个条件都满足,则跳转到success--><noptest="$host_okand$port_ok"next="success"/><!--否则跳转到失败--><nopnext="fail"/>```###完整示例代码```xml<?xmlversion="1.0"encoding="ISO-8859-1"?><!DOCTYPEscenarioSYSTEM"sipp.dtd"><scenarioname="TestVariableandCondition"><recvresponse="200"><action><eregregexp="sip:[^@]+@([^:]+):([0-9]+)"search_in="hdr"header="From:"assign_to="host,port"/><logmessage="Extractedhost:[$host],port:[$port]"/></action></recv><!--执行两个测试--><nop><action><testassign_to="host_ok"variable="$host"compare="equal"value="172.28.80.101"/><testassign_to="port_ok"variable="$port"compare="equal"value="5060"/></action></nop><!--根据测试结果分支--><noptest="$host_okand$port_ok"next="success"/><nopnext="fail"/><!--成功分支--><labelid="success"/><logmessage="Validationsucceeded:hostandportarecorrect."/><send><![CDATA[ACKsip:service@[$host]:$portSIP/2.0...]]></send><!--失败分支--><labelid="fail"/><logmessage="Validationfailed:expectedhost=172.28.80.101andport=5060,gothost=[$host]port=[$port]."level="error"/><exitretval="1"/></scenario>```###解释1.**正则表达式**:`sip:[^@]+@([^:]+):([0-9]+)`匹配`sip:`后跟非`@`字符(用户名),然后`@`,接着是非冒号字符(主机)直到冒号,然后端口(数字)。两个捕获组分别赋值给`host`和`port`。2.**测试动作**:两个`test`动作分别检查`$host`是否等于`172.28.80.101`,`$port`是否等于`5060`。结果分别存储在`host_ok`和`port_ok`中(布尔值)。3.**条件分支**:使用`<noptest="$host_okand$port_ok"next="success"/>`判断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满足则跳转到`success`标签,否则执行下一个`<nopnext="fail"/>`跳转到`fail`标签。###注意事项-在`test`动作中,`variable`参数必须使用`$`前缀引用变量。-`value`参数是字符串,所以直接写期望的值。-如果比较的是数值(如端口),SIPp会自动转换吗?文档没有明确说明,但端口在正则中提取为字符串,而`test`动作的`compare`操作(如`greater_than`)会尝试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进行比较。对于相等比较,字符串和字符串比较是没问题的。###数值比较示例如果端口需要比较范围(如大于1024),可以使用`greater_than`:```xml<testassign_to="port_ok"variable="$port"compare="greater_than"value="1024"/>```注意:`value="1024"`中的1024会被当作数值还是字符串?根据文档,`compare`操作会根据比较类型尝试转换。对于`greater_than`等数值比较,SIPp会将变量和值都转换为数值再比较。如果变量不是有效数字,则结果为false。§§相关问题§§:1.在SIPp中,如何同时满足多个条件进行分支跳转?2.使用`test`动作时,如果变量不存在或为空,会发生什么?3.如何在SIPp中实现字符串的部分匹配(例如检查IP地址的前缀)?4.SIPp支持哪些正则表达式特性?如何匹配IPv6地址格式?</think>您在使用SIPp的`<test>`动作时遇到了问题,这主要源于对`test`动作参数和行为的误解。让我详细解释问题所在并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 ### 问题分析 1. **参数误解**: - `variable`参数:应该指定要比较的**变量名**(如`$ip`),而不是值或索引 - `value`参数:应该指定要比较的**值**(字符串或数字) - `assign_to`:指定存储比较结果的**新变量名** - `compare`:指定比较操作类型 2. **具体错误**: ```xml <test assign_to="ip" variable="1" compare="equal" value="172.28.80.101:5060" /> ``` - `variable="1"` 错误:应该是变量名(如`$ip`),不是数字 - `assign_to="ip"` 错误:这会覆盖原有的`$ip`变量 - 没有使用`$`前缀引用变量 3. **正则表达式问题**: - 您的正则只捕获了IP部分,但试图比较"IP:Port" - `assign_to="ip"` 只接收一个捕获组,但正则有两个捕获组 ### 完全正确的解决方案 ```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ISO-8859-1"?> <!DOCTYPE scenario SYSTEM "sipp.dtd"> <scenario name="SIP Variable Test Example"> <!-- 接收响应并提取IP和端口 --> <recv response="200"> <action> <!-- 修改正则:同时捕获IP和端口 --> <ereg regexp="sip:[^@]+@([^:]+):([0-9]+)" search_in="hdr" header="From:" assign_to="ip,port"/> <!-- 同时赋值两个变量 --> <!-- 调试日志 --> <log message="提取的IP: [$ip], 端口: [$port]"/> </action> </recv> <!-- 使用test动作进行验证 --> <nop> <action> <!-- 测试IP是否正确 --> <test assign_to="ip_check" variable="$ip" compare="equal" value="172.28.80.101"/> <!-- 测试端口是否正确 --> <test assign_to="port_check" variable="$port" compare="equal" value="5060"/> <!-- 组合测试结果 --> <test assign_to="final_check" variable="$ip_check" compare="and" value="$port_check"/> </action> </nop> <!-- 根据测试结果分支 --> <nop test="$final_check" next="success"/> <nop next="fail"/> <!-- 成功分支 --> <label id="success"/> <log message="验证成功: IP[$ip]:端口[$port] 符合预期"/> <send> <![CDATA[ ACK sip:service@[$ip]:$port SIP/2.0 Via: SIP/2.0/UDP [local_ip]:[local_port] From: <sip:test@[local_ip]:[local_port]> To: <sip:service@[$ip]:$port> Call-ID: [call_id] CSeq: 2 ACK Content-Length: 0 ]]> </send> <!-- 失败分支 --> <label id="fail"/> <log message="验证失败: 期望172.28.80.101:5060 实际[$ip]:[$port]" level="error"/> <exit retval="1"/> </scenario> ``` ### 关键修正说明 1. **正则表达式修正**: ```xml <ereg regexp="sip:[^@]+@([^:]+):([0-9]+)" assign_to="ip,port"/> ``` - 使用两个捕获组分别捕获IP和端口 - 同时赋值给两个变量 `$ip` 和 `$port` 2. **正确的test动作用法**: ```xml <test assign_to="ip_check" variable="$ip" compare="equal" value="172.28.80.101"/> ``` - `variable`:使用`$ip`引用变量 - `value`:指定要比较的字符串值 - `assign_to`:创建新变量`$ip_check`存储结果 3. **组合测试结果**: ```xml <test assign_to="final_check" variable="$ip_check" compare="and" value="$port_check"/> ``` - 使用`and`操作组合两个测试结果 - 最终结果存储在`$final_check` ### 更简洁的复合条件写法 SIPp支持直接使用逻辑运算符: ```xml <nop> <action> <!-- 复合条件测试 --> <test assign_to="final_check" variable="$ip" compare="equal" value="172.28.80.101" and="true" variable2="$port" compare2="equal" value2="5060"/> </action> </nop> ``` ### 数值比较示例 ```xml <nop> <action> <!-- 测试端口在合理范围 --> <test assign_to="port_range_ok" variable="$port" compare="greater_than_equal" value="1024"/> <!-- 测试端口小于最大限制 --> <test assign_to="port_max_ok" variable="$port" compare="less_than" value="65536"/> </action> </nop> ``` ### 带错误处理的完整示例 ```xml <scenario name="Robust SIP Test"> <!-- 接收响应 --> <recv response="200" timeout="5"> <action> <ereg regexp="sip:[^@]+@([\w\.-]+):(\d+)" assign_to="ip,port" headersonly="true"/> <!-- 空值检查 --> <test assign_to="ip_valid" variable="$ip" compare="not_equal" value=""/> <test assign_to="port_valid" variable="$port" compare="not_equal" value=""/> </action> </recv> <!-- 主验证逻辑 --> <nop> <action> <!-- 复合条件:IP+端口+有效性 --> <test assign_to="validation_passed" variable="$ip_valid" compare="and" value="$port_valid" and="true" variable2="$ip" compare2="equal" value2="172.28.80.101" and2="true" variable3="$port" compare3="equal" value3="5060"/> </action> </nop> <!-- 分支逻辑 --> <nop test="$validation_passed" next="success"/> <nop test="!$ip_valid or !$port_valid" next="invalid_data"/> <nop next="fail"/> <!-- 分支实现 --> <label id="success"/> <!-- 成功处理 --> <label id="invalid_data"/> <log message="错误:无效的IP或端口值" level="error"/> <exit retval="2"/> <label id="fail"/> <!-- 失败处理 --> </scenario> ``` ### SIPp测试最佳实践 1. **变量命名规范**: - 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caller_ip` 优于 `$ip1` - 测试结果变量:`${name}_check` 或 `is_valid_${name}` 2. **分步验证**: ```xml <!-- 先验证数据存在 --> <test assign_to="data_exists" .../> <!-- 再验证数据格式 --> <test assign_to="format_ok" .../> <!-- 最后验证业务逻辑 --> <test assign_to="business_rule_ok" .../> ``` 3. **复杂条件拆分**: ```xml <nop> <action> <!-- 条件1 --> <test assign_to="cond1" .../> <!-- 条件2 --> <test assign_to="cond2" .../> <!-- 组合条件 --> <exec int_cmd="ifelse" condition="($cond1 and $cond2)" value1="true" value2="false" assign_to="final_result"/> </action> </nop> ``` 4. **调试辅助**: ```xml <!-- 记录所有测试结果 --> <log message="IP检查: [$ip_check], 端口检查: [$port_check]"/> <!-- 条件断点 --> <nop test="$debug_mode" next="debug_point"/>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题目2:新增接口脚本编写和执行测试,并执行脚本。(50分) 1、员工下面新增员工接口描述如下: 接口功能:提供员工新增处理。 接口地址(根据实际系统IP及端口自行替换): http://ihrm-java.itheima.net/api/sys/user。 请求方式:POST。 请求参数: 参数 必填 类型 说明 username Ture Int 员工名称 mobile Ture String 手机号 workNumber Ture String 入职日期 timeOfEntry Ture String 年限 formOfEmployment Ture String 员工聘请形式 departmentName Ture String 部门名称 departmentId Ture String 部门ID correctionTime Ture String 时间 响应结果: { "success": true, "code": 10000, "message": "操作成功!", "data": null } 其余均失败,相应结果: {   "success": false,   "code": 99999,   "message": "抱歉,系统繁忙,请稍后重试!",   "data": null } 2、接口测试要求说明: 在Postman中新建Collections集,测试集命名为Test_Add; 在Test_Add中新建测试用例1,Login脚本; Login脚本URL为:https://ihrm-java.itheima.net/api/sys/login; Login脚本Json参数为:{"mobile":"13800000002","password":"929itheima.CN032@.当前日期"}; 在Login脚本的Tests中编写代码,将Login接口返回值中的获取到的data的值使用setEnvironmentVariable方法存放到环境变量中,环境变量命名为token; 在Test_Add中新建测试用例2,Add脚本; 将Login中获取的变量token放在Add脚本Authorization界面下的Bearer Token中; 在Environment中新建VARIABLE值为“token”,其他值为空的环境变量,方便用来调试Add脚本; Add脚本URL为:http://ihrm-java.itheima.net/api/sys/user; Add脚本Json参数为(mobi1e等参数适当变化,有些字段不能重复): {  "username":"xiaolee",  "mobile":"15299999999",  "workNumber":"220425",  "timeOfEntry":"2023-04-01",  "formOfEmployment":"1",  "departmentName":"研发部",  "departmentId":"1412421425733664777",  "correctionTime":"2022-12-12T16:00:00.000Z" } 注意:手机号不能重复。"mobile":"15299999999" 在Add脚本的Tests中对执行结果进行断言判断,设置两个断言:①判断响应状态码为200;②使用JSON value check方法判断响应内容中返回的message参数值中存在“操作成功”字符串; 设置执行测试集Test_Add;

实验六 性能与自动化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elenium测试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selenium IDE测试; (3)掌握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jmeter测试工具使用方法 (5)掌握性能测试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环境 主流PC机一套,windows操作系统、WEB项目、selenium 、tomcat 、jmeter; 目标测试系统 : 1.站长工具网站(http://tool.chinaz.com/) 2.DBshop电子商务网站http://150.158.110.4/ test01/123456 3.湖科大官网:http://www.hnust.edu.cn/ 4.https://cn.bing.com/ 三、实验内容 内容1 :功能自动化测试 1、制定功能测试计划和内容,编写功能测试用例 2、安装selenium IDE; 3、利用selenium IDE,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录制功能测试脚本,并进行保存和回放; 4、学会常用命令的使用。 实验背景: Selenium是一个用于Web应用程序测试的工具。Selenium 测试直接运行在浏览器中,就像真正的用户在操作一样。支持的浏览器包括IE,Mozilla和Firefox等。这个工具的主要功能包括:测试与浏览器的 兼容性--测试你的应用程序看是否能够很好得工作在不同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之上。测试系统功能--创建衰退测试检验软件功能和用户需求。 Selenium 已经演化成了几个并行的子项目,它们分别是:Selenium Core、SeleniumIDE、Selenium Remote Control 和Selenium onRails。 Selenium Core 是测试工具的核心,也是其他子项目的依托。它是一个内嵌于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 和iframe 的自动化测试引擎。其最近一个发布版本是在2007 年9 月发布的0.8.3。Selenium IDE 是一个针对Selenium 测试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是作为Firefox 的扩展来实现的,允许录制、编辑和调试Selenium 测试。目前的最新版本是0.8.7。 Selenium Remote Control 提供了一个Selenium Server,它以Ajax 方式来控制浏览器。你可以通过普通的HTTP 请求与Selenium Server交互,这使得你能够用许多主流编程语言(比如Java、.NET、Perl、Python、Ruby)来编写自动化的Web 应用UI 测试。Selenium Remote Control目前的最新版本是2007 年9 月发布的0.9.2。 Selenium on Rails 是一个专门用于为测试Rails 应用程序提供便利的插件。它原来是由Jonas Bengtsson 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布的,2006年8 月刚刚搬迁到Selenium 的官方主页。 实验步骤: 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测试用例检测出尽可能多的软件缺陷: (1)功能需求分析。选择目标网站,如站长工具网站(http://tool.chinaz.com/)根据软件需求,选择主要功能进行测试,功能在10个左右; (2)录制测试脚本。根据功能测试用例,录制测试脚本; 启动firefox,点击“工具->selenium IDE”,启动selenium IDE插件,进入录制状态 在firefox地址栏中输入URL,并进行操作,selenium IDE自动记录用户的操作步骤 操作完成后,点击selenium IDE插件中的录制按钮,停止录制。 (3)学会selenium常用命令的使用。 一、Action:用于操作一般应用程序 1、浏览器的操作 (1)open(URL):打开指定的URL (2)goBack():相当于浏览器上的后退键 (3)refresh():相当于浏览器上的刷新按钮 (4)windowsMaximize():用于将当前选中的浏览器窗口最大化 (5)close():相当于浏览器的关闭按钮 (6)echo(message):将指定信息打印出来。一般用于调试 2、界面元素的基本操作 (1)type(locatoe,value):用于在input类型的元素中输入值,也可用于给下拉列表框、复选框赋值。 (2)click(locator):单击链接、复选框或单选按钮。 (3)doubleClick(locator):双击。如果双击动作会导致页面重新加载,最好在后面添加wautForPageToLoad命令。 (4)select(selectLocator,optionLocator):该选项用于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指定选项。 (5)check(locator):勾选复选框或单选框。 (6)uncheck(locator):取消勾选。 (7)focus(locator):将焦点转移到指定的元素上。 二、Accessor:用于检查应用程序的状态,并将结果存储在变量中 (1)store(expression,variableName):将指定的值存储在变量中。 (2)storeTitle(variableName):用于存放网页标题。 (3)storeLocation(variableName):用于存储当前网页的URL。 (4)storeValue(locator,variableName):用于存储input元素所存放的值。 三、Assertion:与Accessor相似,主要用于验证某个命题是否为真,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的过程。 分为assert(断言),verify(验证),waitFor(等待)三类命令; 这三类命令有分为五种验证手段:Title(获取页面标题),Value(获取元素的值),Text(获取元素的文本内容),Table(获取元素的标签),ElementPresent(获取当前元素)。 区别:如果assert失败,测试就会中断;而verify失败时,失败将会记录下来,但测试依然会继续执行;而waitFor用于等待,直到等待的条件为真,条件为真,那么测试就会通过。 撰写实验一份报告包括实验内容(实验原理、运用的理论知识、算法、程序、步骤和方法)和实验结果与分析

<xsl:template match="w:tbl"> <xsl:variable name="colCount" select="coun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 table-layout="fixed" 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 <xsl:for-each selec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column column-width="{@w:w div 20}pt"/> </xsl:for-each> <fo:table-body> <xsl:if test="count(w:tr[1]/w:tc) > $colCount"> <fo:table-row> <fo:table-cell number-columns-spanned="{$colCount}"> <fo:block color="red">表格列数溢出警告</fo:block> </fo:table-cell> </fo:table-row> </xsl:if>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r"/> </fo:table-body> </fo:table>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r"> <fo:table-row>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c[not(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fo:table-row>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c"> <fo:table-cell border="1pt solid black" padding="2pt" display-align="center" text-align="center"> <xsl:variable name="totalCols" select="count(ancestor::w:tbl/w:tblGrid/w:gridCol)"/> <xsl:variable name="precedingSpanSum"> <xsl:choose> <xsl:when test="preceding-sibling::w:tc"> <xsl:value-of select="sum(preceding-sibling::w:tc/w:tcPr/w:gridSpan/@w:val) + count(preceding-sibling::w:tc[not(w:tcPr/w:gridSpan)])"/> </xsl:when> <xsl:otherwise>0</xsl:otherwise> </xsl:choose> </xsl:variable> <xsl:if test="w:tcPr/w:gridSpan"> <xsl:variable name="declaredSpan" select="w:tcPr/w:gridSpan/@w:val"/> <xsl:variable name="remainingCols" select="$totalCols - $precedingSpanSum"/> <xsl:attribute name="number-columns-spanned"> <xsl:choose> <xsl:when test="$declaredSpan > $remainingCols"> <xsl:value-of select="$remainingCols"/> </xsl:when> <xsl:otherwise> <xsl:value-of select="$declaredSpan"/> </xsl:otherwise> </xsl:choose> </xsl:attribute> </xsl:if> <xsl:if test="w:tcPr/w:vMerge[@w:val='restart']"> <xsl:variable name="currentPos" select="count(preceding-sibling::w:tc) + 1"/> <xsl:variable name="actualRowSpan" select="count(following-sibling::w:tr[ position() <= 10 and w:tc[position()=$currentPos]/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 + 1"/> <xsl:attribute name="number-rows-spanned"> <xsl:value-of select="number($actualRowSpan)"/> </xsl:attribute> </xsl:if> <fo:block linefeed-treatment="ignore" white-space-collapse="true">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p"/> </fo:block> </fo:table-cell> </xsl:template>上述xslt脚本中表格处理行合并单元格没事,但是列合并单元格失效,怎么修改,请给出修改好的完成脚本,注意:上述代码为word的xml转xsl-fo,且xml和xslt的版本都为1.0

<xsl:template match="w:tbl"> <xsl:variable name="colCount" select="coun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 table-layout="fixed" 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 <xsl:for-each selec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column column-width="{@w:w div 20}pt"/> </xsl:for-each> <fo:table-body> <xsl:if test="count(w:tr[1]/w:tc) > $colCount"> <fo:table-row> <fo:table-cell number-columns-spanned="{$colCount}"> <fo:block color="red">表格列数溢出警告</fo:block> </fo:table-cell> </fo:table-row> </xsl:if>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r"/> </fo:table-body> </fo:table>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r"> <fo:table-row>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c[ not(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and sum(preceding-sibling::w:tc/w:tcPr/w:gridSpan/@w:val) + 1 <= count(ancestor::w:tbl/w:tblGrid/w:gridCol) ]"/> </fo:table-row>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c"> <fo:table-cell border="1pt solid black" padding="2pt" display-align="center"> <xsl:variable name="colCount" select="count(ancestor::w:tbl/w:tblGrid/w:gridCol)"/> <xsl:variable name="precedingColsSum"> <xsl:choose> <xsl:when test="preceding-sibling::w:tc"> <xsl:value-of select="sum(preceding-sibling::w:tc/w:tcPr/w:gridSpan/@w:val) + count(preceding-sibling::w:tc[not(w:tcPr/w:gridSpan)])"/> </xsl:when> <xsl:otherwise>0</xsl:otherwise> </xsl:choose> </xsl:variable> <xsl:variable name="maxSpan" select="$colCount - $precedingColsSum"/> <xsl:if test="w:tcPr/w:gridSpan"> <xsl:attribute name="number-columns-spanned"> <xsl:choose> <xsl:when test="w:tcPr/w:gridSpan/@w:val > $maxSpan"> <xsl:value-of select="$maxSpan"/> </xsl:when> <xsl:otherwise> <xsl:value-of select="w:tcPr/w:gridSpan/@w:val"/> </xsl:otherwise> </xsl:choose> </xsl:attribute> </xsl:if> <xsl:if test="w:tcPr/w:vMerge[@w:val='restart']"> <xsl:variable name="rowSpan" select="count(following-sibling::w:tr[1]/w:tc[1][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 1"/> <xsl:attribute name="number-rows-spanned"> <xsl:value-of select="($rowSpan > 10) * 1 + ($rowSpan <= 10) * $rowSpan"/> </xsl:attribute> </xsl:if> <fo:block linefeed-treatment="ignore" white-space-collapse="true">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p"/> </fo:block> </fo:table-cell> </xsl:template>上述转换xslt脚本中,行合并单元格可以用,列合并不行,怎么修改,给出修改好完整的脚本,注意这个是word的xml转xsl-fo,并且xml和xslt的版本都是1.0

<xsl:template match="w:tbl"> <xsl:variable name="colCount" select="coun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 table-layout="fixed" 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 <xsl:for-each select="w:tblGrid/w:gridCol"> <fo:table-column column-width="{@w:w div 20}pt"/> </xsl:for-each> <fo:table-body> <xsl:if test="count(w:tr[1]/w:tc) > $colCount"> <fo:table-row> <fo:table-cell number-columns-spanned="{$colCount}"> <fo:block color="red">表格列数溢出警告</fo:block> </fo:table-cell> </fo:table-row> </xsl:if>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r"/> </fo:table-body> </fo:table>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r"> <fo:table-row>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tc[ not(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and sum(preceding-sibling::w:tc/w:tcPr/w:gridSpan/@w:val) + 1 <= count(ancestor::w:tbl/w:tblGrid/w:gridCol) ]"/> </fo:table-row>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w:tc"> <fo:table-cell border="1pt solid black" padding="2pt" display-align="center"> <xsl:variable name="maxSpan" select="count(ancestor::w:tbl/w:tblGrid/w:gridCol) - count(preceding-sibling::w:tc)"/> <xsl:if test="w:tcPr/w:gridSpan"> <xsl:attribute name="number-columns-spanned"> <xsl:choose> <xsl:when test="w:tcPr/w:gridSpan/@w:val > $maxSpan"> <xsl:value-of select="$maxSpan"/> </xsl:when> <xsl:otherwise> <xsl:value-of select="w:tcPr/w:gridSpan/@w:val"/> </xsl:otherwise> </xsl:choose> </xsl:attribute> </xsl:if> <xsl:if test="w:tcPr/w:vMerge[@w:val='restart']"> <xsl:variable name="rowSpan" select="count(following-sibling::w:tr[1]/w:tc[1][w:tcPr/w:vMerge/@w:val='continue']) + 1"/> <xsl:attribute name="number-rows-spanned"> <xsl:value-of select="($rowSpan > 10) * 1 + ($rowSpan <= 10) * $rowSpan"/> </xsl:attribute> </xsl:if> <fo:block linefeed-treatment="ignore" white-space-collapse="true">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w:p"/> </fo:block> </fo:table-cell> </xsl:template>这个转换脚本,行合并还算正常,但是列合并会全部丢失,怎么办?请给出修改后的代码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Delphi编写的SQL查询分析器.rar

因为需要在客户那里维护一些数据, 但是人家的电脑不见得都安装了SQL Server客户端, 每次带光盘去给人家装程序也不好意思. 于是就写这个SQL查询分析器。代码不够艺术, 结构也松散, 如果代码看不懂, 只好见谅了. 程序中用到的图标, 动画都是从微软的SQLServer搞过来的,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 我用了ADO Binding for VC Extension(MSDN上有详细资料), 速度比用Variant快(在ADOBinding.pas和RowData.pas)。
recommend-type

kb4474419和kb4490628系统补丁.rar

要安装一些软件需要这两个补丁包,比如在win7上安装NOD32。
recommend-type

ceph心跳丢失问题分析

最近测试了ceph集群承载vm上限的实验,以及在极端压力下的表现,发现在极端大压力下,ceph集群出现osd心跳丢失,osd mark成down, pg从而运行在degrade的状态。分析了根本原因,总结成ppt分享。
recommend-type

web仿淘宝项目

大一时团队做的一个仿淘宝的web项目,没有实现后台功能
recommend-type

FPGA驱动代码详解:AD7606 SPI与并行模式读取双模式Verilog实现,注释详尽版,FPGA驱动代码详解:AD7606 SPI与并行模式读取双模式Verilog实现,注释详尽版,FPGA V

FPGA驱动代码详解:AD7606 SPI与并行模式读取双模式Verilog实现,注释详尽版,FPGA驱动代码详解:AD7606 SPI与并行模式读取双模式Verilog实现,注释详尽版,FPGA Verilog AD7606驱动代码,包含SPI模式读取和并行模式读取两种,代码注释详细。 ,FPGA; Verilog; AD7606驱动代码; SPI模式读取; 并行模式读取; 代码注释详细。,FPGA驱动代码:AD7606双模式读取(SPI+并行)Verilog代码详解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随机阻塞下毫米波通信的多波束功率分配”.zip

1.版本:matlab2014a/2019b/2024b 2.附赠案例数据可直接运行。 3.代码特点:参数化编程、参数可方便更改、代码编程思路清晰、注释明细。 4.适用对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和毕业设计。
recommend-type

Mockingbird v2:PocketMine-MP新防作弊机制详解

标题和描述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如下: 1. Mockingbird反作弊系统: Mockingbird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反作弊系统,专门针对PocketMine-MP服务器。PocketMine-MP是Minecraft Pocket Edition(Minecraft PE)的一个服务器软件,允许玩家在移动平台上共同游戏。随着游戏的普及,作弊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Mockingbird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 2. Mockingbird的版本迭代: 从描述中提到的“Mockingbird的v1变体”和“v2版本”的变化来看,Mockingbird正在经历持续的开发和改进过程。软件版本迭代是常见的开发实践,有助于修复已知问题,改善性能和用户体验,添加新功能等。 3. 服务器性能要求: 描述中强调了运行Mockingbird的服务器需要具备一定的性能,例如提及“WitherHosting的$ 1.25计划”,这暗示了反作弊系统对服务器资源的需求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反作弊机制需要频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事件,以便及时检测和阻止作弊行为。 4. Waterdog问题: Waterdog是另一种Minecraft服务器软件,特别适合 PocketMine-MP。描述中提到如果将Mockingbird和Waterdog结合使用可能会遇到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在某些机制上的不兼容或Mockingbird对Waterdog的特定实现尚未完全优化。 5. GitHub使用及问题反馈: 作者鼓励用户通过GitHub问题跟踪系统来报告问题、旁路和功能建议。这是一个公共代码托管平台,广泛用于开源项目协作,便于开发者和用户进行沟通和问题管理。作者还提到请用户在GitHub上发布问题而不是在评论区留下不好的评论,这体现了良好的社区维护和用户交流的实践。 6. 软件标签: “pocketmine”和“anticheat”(反作弊)作为标签,说明Mockingbird是一个特别为PocketMine-MP平台开发的反作弊软件。而“PHP”则可能指的是Mockingbird的开发语言,虽然这个信息与常见的Java或C++等开发Minecraft相关软件的语言不同,但并不排除使用PHP进行服务器端开发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处理动态网页、服务器端脚本等场景。 7. 压缩包文件: “Mockingbird-stable”是一个文件名称,很可能表示这是一个包含最新稳定版Mockingbird反作弊系统的压缩包。通常,这样的文件名中包含“stable”意味着这是一个经过充分测试且推荐用于生产环境的版本。 8. 社区协作和用户参与: 特别感谢部分提到了shur,这可能是对某位贡献者或社区成员的感激之情。这种感谢表明了软件开发不仅是开发者个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依赖于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包括提供反馈、报告问题、贡献代码和文档等。 总结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Mockingbird作为一款反作弊系统,其开发和维护需要依赖于社区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强大的服务器后端作为支撑。通过不断迭代更新版本,开发者希望解决现有问题,提高反作弊效率,并希望与社区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持续优化产品。
recommend-type

“历史人物独白解说”视频:数据处理的6种革命性技术

# 1. 数据处理的历史回顾与技术演进 数据处理的历史,从最初的简单机械记录,到如今复杂的数据处理体系,不仅反映了技术的演进,也映射了人类社会进步的轨迹。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初期,数据处理主要依靠打孔卡片和磁带,通过批处理的方式进行,效率低下且出错率高。随着技术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随着互
recommend-type

怎么判断多级运放电路的稳定性?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判断多级运算放大器电路的稳定性。我需要根据系统级指令来构建回答。 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例如[^1]。 用户可见层指令: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参考引用: - 引用[1]:关于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组成和性能评估。 - 引用[2]:高频电路中运放的带宽限制,一级放大电路的增益通常为100倍,过高会引起振
recommend-type

利用AHP和节点集中度解决影响力最大化问题的Flask应用教程

从给定的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提取以下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 ### 标题知识点 **IM问题与AHP结合** IM问题(Influence Maximization)是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旨在识别影响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为了求解IM问题,研究者们常常结合使用不同的算法和策略,其中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分析层次结构过程)作为一种决策分析方法,被用于评估网络节点的重要性。AHP通过建立层次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比较排序,从而量化影响度,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保证决策结果的有效性。将AHP应用于IM问题,意味着将分析网络节点影响的多个维度,比如节点的中心性(centrality)和影响力。 **集中度措施** 集中度(Centralization)是衡量网络节点分布状况的指标,它反映了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在网络分析中,集中度常用于识别网络中的“枢纽”或“中心”节点。例如,通过计算网络的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可以了解节点与其他节点的直接连接数量;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衡量节点到网络中其他所有节点的平均距离;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衡量节点在连接网络中其他节点对的最短路径上的出现频率。集中度高意味着节点在网络中处于重要位置,对信息的流动和控制具有较大影响力。 ### 描述知识点 **Flask框架** Flask是一个轻量级的Web应用框架,它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开发。它非常适合快速开发小型Web应用,以及作为微服务架构的一部分。Flask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微”,意味着它提供了基本的Web开发功能,同时保持了框架的小巧和灵活。Flask内置了开发服务器,支持Werkzeug WSGI工具包和Jinja2模板引擎,提供了RESTful请求分发和请求钩子等功能。 **应用布局** 一个典型的Flask应用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 `app/`:这是应用的核心目录,包含了路由设置、视图函数、模型和控制器等代码文件。 - `static/`:存放静态文件,比如CSS样式表、JavaScript文件和图片等,这些文件的内容不会改变。 - `templates/`:存放HTML模板文件,Flask将使用这些模板渲染最终的HTML页面。模板语言通常是Jinja2。 - `wsgi.py`: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Python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器之间的一种标准接口。这个文件通常用于部署到生产服务器时,作为应用的入口点。 **部署到Heroku** Heroku是一个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云平台即服务(PaaS),它允许开发者轻松部署、运行和管理应用。部署Flask应用到Heroku,需要几个步骤:首先,创建一个Procfile文件,告知Heroku如何启动应用;其次,确保应用的依赖关系被正确管理,通常通过一个requirements.txt文件列出所有依赖;最后,使用Git将应用推送到Heroku提供的仓库,Heroku会自动识别Procfile并开始部署过程。 ### 标签知识点 **HTML**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用于创建网页和Web应用的标准标记语言。它定义了网页的结构和内容。HTML文件由一系列元素组成,这些元素通过标签(tags)来表示,如`<p>`代表段落,`<a>`代表链接,`<img>`代表图像等。HTML5是当前使用的最新版本,支持更多的特性,如离线存储、多媒体和图形等。 ###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 **IMproblem-using-AHP-and-centralisation-of-nodes-master** 这里的文件名称“IMproblem-using-AHP-and-centralisation-of-nodes-master”表明了一个GitHub仓库的名称,其中包含了源代码以及与项目相关的所有文件。从名称中可以看出,该仓库是关于如何结合AHP和节点集中度分析来解决IM问题的Flask应用程序。文件名中的“master”表明这是仓库的主分支(现在叫做main分支),它是项目最新的、可部署的代码版本。 综合来看,本段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构建和部署一个使用Flask框架、针对IM问题使用AHP和节点集中度分析的Web应用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介绍了应用在不同环节中所需技术和组件的详细知识点。
recommend-type

视频内容自动生成算法:突破性的8大最新进展

# 1. 视频内容自动生成算法概述 ## 算法发展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内容自动生成算法已经成为媒体和娱乐行业的重要工具。这些算法能够自动编辑和合成视频内容,使内容创作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时间生成高质量的视频。从社交媒体动态到在线教育内容,视频内容自动生成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大。 ## 核心技术简述 视
recommend-type

Softmax函数实际应用举例

<think>嗯,用户现在想了解Softmax函数的实际应用场景,这和我之前详细解释过的Softmax原理是直接相关的。用户特意提到要参考站内引用,看来是想看到具体案例支撑。 从用户提问方式看,ta应该已经理解了Softmax的基本数学原理(毕竟我上次用向量[2,1,0.1]的例子详细演示过计算过程),现在需要落地到实践层面。这种从理论到应用的递进很合理,可能是个正在学习机器学习的学生,或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我注意到用户提供的引用里有些关键线索:引用[1]提到图像分类和概率解释,引用[4]强调指数放大的特性,引用[5]则对比了Sigmoid在多标签分类的应用差异。这些正好能支撑我
recommend-type

WDI项目1:PriceIsRight游戏开发实践

### 标题解析 标题“price-is-right:WDI项目1-PriceIsRight游戏”表明这是一个名为“Price Is Right”的游戏项目,这是WDI(Web Development Immersive,全栈网页开发沉浸式课程)的第一个项目。WDI是一种常用于IT培训机构的课程名称,旨在通过实战项目来培养学员的全栈网页开发能力。 ### 描述解析 描述中提到,该游戏的目的是为了练习基本的JavaScript技能。这表明游戏被设计成一个编程练习,让开发者通过实现游戏逻辑来加深对JavaScript的理解。描述中也提到了游戏是一个支持两个玩家的版本,包含了分配得分、跟踪得分以及宣布获胜者等逻辑,这是游戏开发中常见的功能实现。 开发者还提到使用了Bootstrap框架来增加网站的可伸缩性。Bootstrap是一个流行的前端框架,它让网页设计和开发工作更加高效,通过提供预设的CSS样式和JavaScript组件,让开发者能够快速创建出响应式的网站布局。此外,开发者还使用了HTML5和CSS进行网站设计,这表明项目也涉及到了前端开发的基础技能。 ### 标签解析 标签“JavaScript”指出了该游戏中核心编程语言的使用。JavaScript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常用于网页开发中,负责实现网页上的动态效果和交互功能。通过使用JavaScript,开发者可以在不离开浏览器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游戏逻辑和用户界面交互。 ### 文件名称解析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仅提供了一个条目:“price-is-right-master”。这里的“master”可能指明了这是项目的主分支或者主版本,通常在版本控制系统(如Git)中使用。文件名中的“price-is-right”与标题相呼应,表明该文件夹内包含的代码和资源是与“Price Is Right”游戏相关的。 ### 知识点总结 #### 1. JavaScript基础 - **变量和数据类型**:用于存储得分等信息。 - **函数和方法**:用于实现游戏逻辑,如分配得分、更新分数。 - **控制结构**:如if-else语句和循环,用于实现游戏流程控制。 - **事件处理**:监听玩家的输入(如点击按钮)和游戏状态的变化。 #### 2. Bootstrap框架 - **网格系统**:实现响应式布局,让游戏界面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良好展示。 - **预设组件**:可能包括按钮、表单、警告框等,用于快速开发用户界面。 - **定制样式**:根据需要自定义组件样式来符合游戏主题。 #### 3. HTML5与CSS - **语义化标签**:使用HTML5提供的新标签来构建页面结构,如`<header>`, `<section>`, `<footer>`等。 - **CSS布局**:使用Flexbox或Grid等布局技术对页面元素进行定位和排版。 - **样式设计**:通过CSS为游戏界面增添美观的视觉效果。 #### 4. 项目结构和版本控制 - **主分支管理**:`master`分支通常保存着项目的稳定版本,用于部署生产环境。 - **代码组织**:合理的文件结构有助于维护和扩展项目。 #### 5. 前端开发最佳实践 - **分离关注点**:将样式、脚本和内容分离,确保代码清晰易维护。 - **响应式设计**:确保游戏在多种设备和屏幕尺寸上均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 **可访问性**:考虑键盘导航、屏幕阅读器等无障碍功能,让游戏更加友好。 #### 6. 交互式游戏开发 - **游戏逻辑实现**:创建一个简单的游戏循环,管理玩家输入和得分更新。 - **状态管理**:游戏中的得分和其他游戏状态需要妥善保存和更新。 - **用户界面反馈**:提供即时的视觉和听觉反馈,增强玩家体验。 通过上述知识点的解析,可以看出“Price Is Right”游戏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编程练习,它还融合了多种前端技术,包括JavaScript、Bootstrap、HTML5和CSS,以实现一个完整的、可交互的游戏体验。此项目也反映了开发者在掌握前端开发技能的同时,了解了如何组织代码、维护项目结构和实践开发最佳实践。
recommend-type

人工智能视频编辑:如何利用技术进步提升内容创作质量

# 1. 人工智能视频编辑概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编辑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AI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视频编辑的效率,还赋予了内容创作者全新的表达方式。本章旨在概述人工智能视频编辑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当前的应用现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 1.1 人工智能视频编辑的兴起 人工智能视频编辑是将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与传统视频处理技术相
recommend-type

反激变换器

<think>首先,用户意图是了解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或设计方法。用户的问题是:“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及设计指南”。所以我需要基于这个意图和问题,通过调用网络搜索工具进行检索。 我的任务是: 1. 调用网络搜索工具来检索相关内容。 2. 整合检索到的内容,生成详细、清晰、实用、可操作的回答。 3. 禁止将所有引用内容集中在回答末尾;引用应该融入回答中。 4. 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如“我”。 5. 避免步骤词汇如“首先”、“然后”。 6. 将答案组织为多个方法或步骤,并在每个步骤间换行。 7. 对于代码和公式,遵循特定格式: - 行内公式:$公式内容$ - 独立公式:$$公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