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段python,从ANU量子随机数API接口获取单次最大的容量——1024×32=32,768bits的随机数(不要覆盖原有内容,不要换行紧跟原内容)。如请求成功应返回类似于{"type":"uint8","length":2,"data":[232,152],"success":true},我只需要data里面的内容,并且去除间隔符号“,”合并为一组数据,再将数据转化为纯二进制写入文件test.bin。在写入的过程中注意接着原有内容写入不要覆盖原有内容不要换行不要添加间隔符号
时间: 2025-08-26 08:22:36 AIGC 浏览: 26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如何使用Python从ANU量子随机数API接口获取最大容量的随机数,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以二进制格式追加写入文件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用户的问题和之前的对话,确保理解正确。
用户之前询问了ANU API一次最多能获取多少bit的随机数,我回答是32,768 bits,即1024个32位的随机数。现在用户想用Python获取这个最大量的数据,并将返回的data字段转换为二进制,追加写入test.bin文件,不覆盖、不换行、不加间隔符号。
首先,我需要确认API的具体参数和响应格式。根据之前的回答,API的type参数可以设置为hex16,返回的是十六进制字符串,每个十六进制字符代表4位,所以每个32位数对应8个十六进制字符。用户需要将data字段的数据转换为二进制,去掉逗号,拼接后写入文件。
接下来,用户提到的引用中有关于ProjectQ和Python中str与bytes的处理,但主要相关的是引用4中的ANU API使用示例。用户提供的示例代码使用了requests库,返回response.text,但需要处理的是JSON响应中的data字段。
可能需要注意的步骤:
1. 构造API请求,参数设置为length=1024,type=hex16,确保获取最大容量。
2. 解析返回的JSON数据,提取data字段,该字段可能是一个包含多个十六进制字符串的列表。
3. 将每个十六进制字符串转换为二进制,注意填充前导零以确保每个32位数的正确转换。
4. 去除所有逗号或其他分隔符,将二进制字符串拼接成一个连续的字符串。
5. 将二进制字符串转换为bytes对象,以便写入二进制文件。
6. 以追加模式打开文件,写入二进制数据,避免换行或添加分隔符。
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
- 正确的十六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每个hex16字符串对应32位,即8个hex字符,转换为4字节(32位)。
- 处理可能的API响应结构变化,确保data字段的正确提取。
- 文件写入时使用二进制追加模式,避免字符串编码问题。
- 确保转换后的二进制数据没有多余的分隔符或换行符。
可能的错误点:
- 没有正确拼接或转换十六进制字符串,导致二进制数据错误。
- 文件以文本模式打开,导致自动添加换行或编码错误。
- 没有处理API的响应状态码,导致程序在错误时继续运行。
现在需要验证这些步骤,并编写相应的Python代码。例如,使用requests.get发送请求,检查响应状态,提取data字段,处理每个hex字符串,转换为二进制bytes,然后写入文件。同时,要确保多次运行脚本不会覆盖原有文件内容,而是追加写入。
此外,用户提到要处理逗号,可能data字段中的元素是用逗号分隔的,需要先去除逗号,再合并字符串。或者,data字段可能是一个数组,需要将每个元素转换为二进制后拼接。
最后,测试代码是否能正确生成test.bin文件,并验证其内容是否符合预期,比如文件大小每次增加32,768 bits(即4,096字节)。</think>根据ANU量子随机数API接口特性和Python数据处理需求,实现步骤如下:
### 一、完整解决方案代码
```python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from binascii import unhexlify
def fetch_and_save_quantum_random():
api_url = 'https://api.quantumnumbers.anu.edu.au'
params = {
'length': 1024, # 获取最大数量
'type': 'hex16', # 32位二进制数的十六进制表示
'size': 1 # 每个随机数的字节长度
}
# 发送API请求
response = requests.get(api_url, params=params)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raise Exception(f'API请求失败,状态码:{response.status_code}')
# 解析JSON并提取data字段
json_data = json.loads(response.text)
hex_str = ''.join(json_data['data']).replace(',', '') # 移除逗号分隔符
# 将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字节流
binary_data = unhexlify(hex_str) # 自动处理每字节的补零对齐
# 追加写入二进制文件
with open('test.bin', 'ab') as f: # 'ab'模式表示二进制追加
f.write(binary_data)
```
### 二、关键技术解析
1. **API参数优化**
- `length=1024` 确保单次获取最大数量的32位随机数
- `type=hex16` 返回的每个随机数是8字符十六进制字符串,对应32位二进制数据
- 组合参数实现 $1024 \times 32 = 32,\!768\,\text{bits}$ 的满载请求[^1]
2. **数据转换流程**
$$ \text{hex字符串} \xrightarrow{\text{unhexlify}} \text{bytes对象} $$
- `unhexlify` 直接生成二进制字节流,避免手动处理前导零
- 示例转换:`'1a3f'` → `b'\x1a\x3f'` (二进制值: `00011010 00111111`)
3. **文件写入保障**
- `'ab'` 模式确保追加写入不覆盖原内容
- 二进制模式避免自动添加换行符(`\n`)或字符编码转换
- 直接写入bytes对象保证无间隔符号
### 三、验证方法
1. **文件大小校验**
```bash
# 首次运行后
du -b test.bin # 应显示4096字节(32768 bits)
# 第二次运行后
du -b test.bin # 应显示8192字节
```
2. **数据完整性检查**
```python
with open('test.bin', 'rb') as f:
print(f.read(4).hex()) # 打印前4字节的十六进制,应与API返回的首个随机数匹配
```
### 四、性能优化建议
1. **批量请求优化**
```python
for _ in range(10): # 遵守每秒10次请求限制
fetch_and_save_quantum_random()
```
2. **错误重试机制**
```python
from time import sleep
retry = 3
while retry > 0:
try:
fetch_and_save_quantum_random()
break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错误: {e}, 剩余重试次数: {retry-1}')
retry -= 1
sleep(5)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