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和最大的长度为k的子序列力扣
时间: 2025-07-14 20:01:52 浏览: 18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解决LeetCode上关于寻找长度为k且和最大的子序列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忆相关的题目和解法。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特别是引用[2]和[5],LeetCode 2099题就是这个问题。用户提到需要算法或解题思路,所以我要先整理已有的信息。
首先,子序列和子数组不同,子序列不要求连续,但顺序必须保持。题目要求长度为k,且和最大。常见的思路可能是先排序然后取最大的k个数,但这样会破坏顺序,导致得到的子序列顺序与原数组不符。比如,如果数组是[3,1,4,2],k=2,排序后最大的两个数是4和3,但原数组中4在3之后,所以正确的子序列应该是[3,4],但直接排序选最大的两个可能得到[4,3],顺序不对。因此,直接排序不行,需要考虑其他方法。
引用[5]中提到了选择排序的方法,每次选出剩余元素中的最大值,并记录其索引,然后将该位置置为None,避免重复选择。最后根据记录的索引排序,得到正确顺序的子序列。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k),当k较小时比较高效。但若k接近n,则可能达到O(n²),不过题目可能数据规模不大,可以接受。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堆(优先队列),如引用[2]提到的堆解法。具体来说,可以维护一个大小为k的最大堆,或者使用堆来快速找到最大的k个元素及其索引。不过需要注意保持元素的顺序。可能的步骤是:遍历数组,将元素和索引存入堆中,按值从大到小排序。取出前k个元素后,根据索引排序,得到正确顺序的子序列。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 log n),因为堆的插入操作是O(log n),而最后对k个元素排序是O(k log k)。对于较大的n,这种方法可能更优。
然后,我需要考虑动态规划是否有适用的可能,但根据问题特点,子序列需要保持顺序,并且长度固定为k,和最大。动态规划的状态可能设计为dp[i][j],表示前i个元素中长度为j的子序列的最大和。状态转移方程需要考虑是否选择当前元素。但这样的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是O(nk),可能和选择排序方法相当,但实现起来稍微复杂。不过引用中没有提到动态规划解法,可能更推荐堆或选择方法。
现在需要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堆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更低,尤其是当k较大时。而选择排序方法在k较小时更优,实现简单。根据题目给出的示例代码,引用[5]中的解法就是选择排序的思路,每次选最大的元素,记录索引,最后按索引排序输出。这可能更适合快速实现,尤其是在编程比赛中。
另外,还需要注意重复元素的情况。例如,如果有多个相同的最大值,需要正确选择它们的索引,以保持子序列的顺序。例如数组[5,3,5,2],k=2,应选择第一个5和第二个5,子序列是[5,5],但它们的索引分别是0和2,所以最终输出应为[5,5]。
总结可能的解题步骤:
1. 遍历数组,找到最大的k个元素,并记录它们的值和原始索引。
2. 根据记录的索引进行排序,确保子序列的顺序与原数组一致。
3. 提取对应的值形成结果子序列。
在实现时,需要注意如何处理元素的选择,确保每次选的是当前剩余元素中的最大值,同时记录索引。引用[5]中的代码通过将已选元素置为None来避免重复选择,这可能有效,但修改原数组是否允许需要考虑题目要求。如果题目不允许修改原数组,可能需要复制数组或使用其他方式标记已选元素。
另外,堆方法如何实现?例如,可以将所有元素和索引一起存入堆中,按值从大到小排序。取出前k个元素后,根据索引排序,然后输出对应的值。这样可以避免修改原数组,并且时间复杂度为O(n + k log k),因为堆化需要O(n)时间(如果使用heapq.nlargest),然后对k个元素排序需要O(k log k)。这可能更高效,尤其是当n较大时。
因此,用户的问题需要给出这两种可能的解法,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同时,引用中的示例代码使用的是选择排序的方法,而引用[2]提到了堆解法,所以需要详细说明这两种方法,并给出代码示例。
另外,需要注意子序列和子数组的区别,确保解答中明确说明这一点。例如,子序列不需要连续,但顺序必须保持,而子数组是连续的。
最后,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特别是引用[2]和[5],需要将这两种方法整合到回答中,并正确引用对应的参考资料。</think>### LeetCode 2099. 找到和最大的长度为 K 的子序列
#### 问题分析
题目要求从整数数组 $nums$ 中选出长度为 $k$ 的子序列,使得其和为最大,且保持元素的原始顺序[^2]。由于子序列不要求连续,但必须保持顺序,直接排序会破坏索引关系,因此需要结合数值大小和索引顺序进行选择。
---
### 核心解法
#### 1. 选择排序法(贪心思想)
**思路**:每次选择当前剩余元素中的最大值,记录其索引,并将该位置标记为已选(例如置为 `None`),重复此过程直到选满 $k$ 个元素。最后根据索引顺序输出结果。
- **时间复杂度**:$O(nk)$,适用于 $k$ 较小的情况。
- **空间复杂度**:$O(1)$(原地修改数组)或 $O(n)$(使用辅助数组)。
```python
def maxSubsequence(nums, k):
ans = []
for _ in range(k):
max_val, max_idx = -float('inf'), -1
for idx, val in enumerate(nums):
if val is not None and val > max_val:
max_val, max_idx = val, idx
ans.append((max_idx, max_val))
nums[max_idx] = None # 标记已选元素
# 按索引排序后提取值
return [val for idx, val in sorted(ans)]
```
---
#### 2. 堆(优先队列)优化法
**思路**:利用最大堆快速获取前 $k$ 个最大元素及其索引,再按索引排序恢复原始顺序。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 + k \log k)$,适合 $k$ 较大的情况。
- **空间复杂度**:$O(n)$。
```python
import heapq
def maxSubsequence(nums, k):
# 将元素和索引存入堆,按值降序排列
heap = [(-val, idx) for idx, val in enumerate(nums)]
heapq.heapify(heap)
# 取前k个元素(值最大的k个)
selected = []
for _ in range(k):
val, idx = heapq.heappop(heap)
selected.append((idx, -val))
# 按索引排序后提取值
selected.sort()
return [val for idx, val in selected]
```
---
### 关键点对比
| 方法 | 适用场景 | 时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 |
|--------------|------------------|------------------|------------|
| 选择排序法 | $k$ 较小 | $O(nk)$ | $O(1)$ |
| 堆优化法 | $k$ 较大或通用 | $O(n \log n)$ | $O(n)$ |
---
### 典型用例
1. **输入**:$nums = [3,1,4,2], k = 2$
**输出**:$[3,4]$(子序列索引为0和2,和为7)
2. **输入**:$nums = [5,3,5,2], k = 2$
**输出**:$[5,5]$(索引0和2,和为10)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