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定义一个 X 数列: a1=1 a2=2 a3=3 ... an=2∗an−1+an−3(n>3) 给出一个正整数 k ,请输出 X 数列的第 k 项 ak 除以 32767 的余数。
时间: 2024-10-28 08:08:10 浏览: 80
为了计算给定序列 `X` 的第 `k` 项 `ak` 除以 `32767` 的余数,我们可以采用一种叫做“滚动数组”的策略。这个方法通常用于处理线性递推数列的问题,因为它可以避免重复计算,降低时间复杂度。
步骤如下:
1. 初始化一个长度为 `k+2` 的数组 `dp`,其中 `dp[i]` 表示 `X` 数列的第 `i` 项对 `32767` 的余数。初始化前两项 `dp[1] = 1`, `dp[2] = 2`。
2. 然后从 `dp[3]` 开始遍历,根据数列定义 `a_n = 2*a_{n-1} + a_{n-3}`,更新每个 `dp[n]` 的值。对于每个 `n > 3`,计算 `dp[n]` 为 `dp[n-1]*2 + dp[n-3]` 的余数。
3. 当计算到 `dp[k]` 时,你已经得到了 `X` 数列的第 `k` 项对 `32767` 的余数。
下面是一个伪代码形式的例子:
```python
def findRemainder(k):
dp = [0] * (k + 2)
dp[1] = 1
dp[2] = 2
for i in range(3, k + 1):
dp[i] = (2 * dp[i - 1] + dp[i - 3]) % 32767
return dp[k]
```
相关问题
使用C语言 我们定义一个 X 数列: a1=1 a2=2 a3=3 … an=2∗an−1+an−3(n>3)
在C语言中,要定义这个X数列,我们通常会使用递归或者循环结构。这里是一个基本的使用循环实现的例子:
```c
#include <stdio.h>
// 定义数列元素的初始值
int x[4] = {1, 2, 3}; // 只有前三项,因为n>3从第四项开始计算
// 动态计算并存储数列的前n项
void calculate_sequence(int n) {
if (n > 3) {
int a_n = 2 * x[n - 1] + x[n - 3]; // 根据给定的递推公式计算第n项
x[n] = a_n;
calculate_sequence(n - 1); // 继续递归计算剩下的项
}
}
int main() {
int n = 5; // 我们想要计算前五项
calculate_sequence(n);
for (int i = 0; i <= n; i++) {
printf("a%d = %d\n", i + 1, x[i]); // 输出数列的每一项
}
return 0;
}
```
在这个程序中,`calculate_sequence`函数负责递归地计算数列的每个新项,然后`main`函数通过调用它并打印结果来展示整个数列。
定义一个 X 数列: a1=1 a2=2 a3=3 … an=2∗an−1+an−3(n>3)使用C语言输出上面数列的第k项
定义的X数列是一个典型的动态规划问题,每一项都是由前两项按照特定规则计算得出的。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数组和循环结构来存储并计算数列的值,防止重复计算。下面是一个实现的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需要这个头文件来分配内存
#define SIZE 100 // 可视化数列最大长度,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int main() {
int a[SIZE] = {1, 2, 3}; // 初始化前三项
int n = sizeof(a)/sizeof(a[0]); // 计算数组元素数量
int k;
printf("请输入想要查询的项数 k: ");
scanf("%d", &k);
// 检查 k 是否超出数组范围
if (k > n) {
printf("k 大于数列长度,请重新输入。\n");
return 1;
}
// 动态计算第 k 项
for (int i = 4; i <= k; ++i) {
a[i] = 2*a[i-1] + a[i-3];
}
printf("X数列的第 %d 项是: %d\n", k, a[k]);
return 0;
}
```
上述代码首先初始化了前三个数,然后从第四项开始,使用循环逐步计算并存储数列的值直到第k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