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sm离散数学模型
时间: 2023-10-29 08:19:24 浏览: 487
PMSM(永磁同步电机)的离散数学模型可以通过离散空间矢量控制方法来描述。在离散时间域下,PMSM的动态行为可以通过以下状态空间方程来表示:
x(k+1) = Ax(k) + Bu(k)
y(k) = Cx(k)
其中,x(k) 是系统的状态矢量,u(k) 是输入矢量,y(k) 是输出矢量。A、B、C 是系统的系数矩阵。
具体来说,PMSM离散数学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可以表示为:
x(k+1) = [Φ Ψ] * x(k) + [Tm Id] * u(k)
y(k) = [Iq]
其中,Φ 和 Ψ 是表示电机磁链和转子位置的系数矩阵,Tm 是电机的输出转矩,Id 是直轴电流,Iq 是交轴电流。
根据具体的系统参数和控制策略,可以确定离散空间矢量控制方法中的系数矩阵,并利用这些方程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
相关问题
PMSM离散仿真模型
### PMSM离散仿真模型概述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其离散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环境允许工程师们构建复杂的控制系统,特别是针对高速实时应用场合下的控制逻辑验证[^1]。
#### MATLAB环境下PMSM离散仿真的特点
- **高频率运算支持**:速度环可以设置为每秒一千次迭代(1kHz),而其他部分则可以在更高频度上执行(比如10kHz)。
- **MCU兼容性测试**:此方法不仅能够模拟实际硬件(MCU)的工作条件,而且还能评估不同工况下系统的响应特性,如突加载荷的影响。
#### 构建离散化PMSM模型的关键要素
为了创建一个有效的离散时间版本的PMSM模型,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使用状态空间表达来定义系统动力学行为,这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内部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输入对整个体系的作用机制[^2]。
- 对于某些特定应用场景而言,可能还需要加入额外的功能模块,例如用于处理非线性因素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或是前馈补偿网络等结构改进措施[^4]。
#### 实际案例分析
在一个具体的实例中,研究者采用了基于有限集合(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方法来进行电流调节,并结合了PI矢量控制技术以增强整体性能表现。此外,还特别加入了龙贝格负载观察器用来改善转矩调控的效果,最终实现了更高的精度水平和更好的鲁棒性特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涉及到具体实现细节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如果选择了有限集MPC方案,则需要注意它对电机参数变动较为敏感这一缺点;相反地,虽然连续集MPC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但它难以应对那些缺乏精确数学描述的小幅波动现象[^5]。
```matlab
% 创建简单的S函数框架作为起点
function sys = mdlOutputs(t,x,u)
% 定义输出计算规则...
end
function [sys,x0,str,ts]=mdlInitializeSizes()
sizes = simsizes;
sizes.NumContStates = 0; %#ok<NASGU>
sizes.NumDiscStates = 3; %#ok<BDATA>
...
end
```
上述故障下的离散的PMSM数学模型中的短路电流if 、以及角度离散化处理中的对电角速度we的时间微分 该如何得到和处理?
<think>我们正在处理PMSM在A相匝间短路故障下的离散d-q轴数学模型。用户特别关注两个关键点:
1. 短路电流i_f的获取方法(离散形式)
2. 电角速度ω_e的时间微分处理(在离散模型中如何计算dω_e/dt)
根据之前建立的模型,我们有以下信息:
1. 短路电流i_f的连续时间方程:
$$ \frac{di_f}{dt} = \frac{1}{L_f} \left[ \mu e_a - (R_s + R_f) i_f \right] $$
其中,$e_a = -\omega_e \psi_f \sin \theta_e$ 是A相的反电动势。
2. 在离散模型中,我们需要将上述微分方程离散化。通常采用后向欧拉法(隐式欧拉)或前向欧拉法(显式欧拉)。根据之前给出的离散化步骤,我们使用了前向欧拉法(显式):
$$ i_f(k) = i_f(k-1) + \frac{T_s}{L_f} \left[ \mu e_a(k-1) - (R_s + R_f) i_f(k-1) \right] $$
注意:这里e_a(k-1)是使用k-1时刻的角度和速度计算的,即:
$$ e_a(k-1) = -\omega_e(k-1) \psi_f \sin \theta_e(k-1) $$
但是,我们也可以采用后向欧拉法(隐式):
$$ i_f(k) = i_f(k-1) + \frac{T_s}{L_f} \left[ \mu e_a(k) - (R_s + R_f) i_f(k) \right] $$
然而,这个方程是隐式的,因为等式右边包含i_f(k)本身。因此,需要解方程:
$$ i_f(k) = \frac{ i_f(k-1) + \frac{T_s}{L_f} \mu e_a(k) }{ 1 + \frac{T_s}{L_f} (R_s+R_f) } $$
这里e_a(k)需要当前时刻的角度θ_e(k)和速度ω_e(k)。由于θ_e(k)和ω_e(k)在k时刻是已知的(通过传感器或观测器得到),因此可以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显式欧拉法,因为计算简单,但稳定性可能不如隐式欧拉法。而隐式欧拉法需要解方程,但稳定性更好。
3. 关于电角速度ω_e的时间微分处理:
在连续时间模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dω_e/dt项(例如在机械运动方程中)。但在d-q轴电压方程中,我们并没有直接出现dω_e/dt项,而是在角度更新时可能需要用到加速度(即dω_e/dt)。
在离散模型中,我们通常需要处理两个与速度相关的量:
a) 角度θ_e的更新:需要ω_e
b) 速度ω_e的更新:需要dω_e/dt(即加速度)
机械运动方程(连续时间)为:
$$ J \frac{d\omega_m}{dt} = T_e - T_L - B\omega_m $$
其中,ω_m是机械角速度,ω_e = P * ω_m(P为极对数),T_e为电磁转矩,T_L为负载转矩,B为摩擦系数。
因此,电角速度的导数可以表示为:
$$ \frac{d\omega_e}{dt} = P \cdot \frac{d\omega_m}{dt} = \frac{P}{J} (T_e - T_L) - \frac{B}{J} \omega_e $$
在离散模型中,我们同样需要离散化这个方程。同样可以使用欧拉法(显式或隐式)。例如,显式欧拉法:
$$ \omega_e(k) = \omega_e(k-1) + T_s \cdot \left[ \frac{P}{J} (T_e(k-1) - T_L(k-1)) - \frac{B}{J} \omega_e(k-1) \right] $$
其中,T_e(k-1)是k-1时刻的电磁转矩,可以通过k-1时刻的电流计算:
$$ T_e(k-1) = \frac{3}{2} P \left[ \psi_f i_q(k-1) + (L_d - L_q) i_d(k-1) i_q(k-1) \right] $$
注意:在故障情况下,转矩计算是否要修正?在匝间短路故障中,由于出现了短路电流,导致实际产生的转矩会有所变化。但是,通常我们仍然使用上述公式计算电磁转矩,因为短路电流不产生有效转矩(它只在定子内部循环,不参与机电能量转换)。因此,我们仍然用d-q轴电流来计算转矩。
4. 总结:
**短路电流i_f的离散获取方法**:
我们推荐使用显式欧拉法(前向欧拉):
$$ i_f(k) = i_f(k-1) + \frac{T_s}{L_f} \left[ \mu e_a(k-1) - (R_s + R_f) i_f(k-1) \right] $$
其中:
$$ e_a(k-1) = -\omega_e(k-1) \psi_f \sin \theta_e(k-1) $$
**电角速度ω_e的时间微分处理**:
通过机械运动方程离散化得到:
$$ \omega_e(k) = \omega_e(k-1) + T_s \cdot \frac{d\omega_e}{dt}(k-1) $$
其中:
$$ \frac{d\omega_e}{dt}(k-1) = \frac{P}{J} (T_e(k-1) - T_L(k-1)) - \frac{B}{J} \omega_e(k-1) $$
而电磁转矩$T_e(k-1)$由k-1时刻的电流计算。
5. 注意:在每一步计算中,我们需要按照以下顺序更新:
- 已知k-1时刻的状态:i_d(k-1), i_q(k-1), i_f(k-1), θ_e(k-1), ω_e(k-1)
- 计算k-1时刻的电磁转矩:T_e(k-1)
- 计算k-1时刻的加速度:dω_e/dt(k-1)
- 更新k时刻的电角速度:ω_e(k) = ω_e(k-1) + T_s * dω_e/dt(k-1)
- 更新k时刻的角度:θ_e(k) = θ_e(k-1) + T_s * ω_e(k) [或者使用梯形积分等更精确的方法]
- 计算k-1时刻的A相反电势:e_a(k-1) = -ω_e(k-1) * ψ_f * sin(θ_e(k-1))
- 更新k时刻的短路电流:i_f(k) = 显式欧拉公式(如上)
- 然后,再根据电压方程计算k时刻的d-q轴电流(需要用到k时刻的电压和k-1时刻的电流等)
6. 关于角度更新:我们之前使用了带有加速度补偿的更新:
$$ \theta_e(k) = \theta_e(k-1) + T_s \cdot \omega_e(k-1) + \frac{T_s^2}{2} \frac{d\omega_e}{dt}(k-1) $$
这实际上是一种二阶更新(泰勒展开到二阶项),更精确。
7. 在仿真中,负载转矩T_L可能是已知的(作为输入)或者是通过负载模型给出的。
8. 最后,我们给出完整的离散时间更新步骤(使用显式欧拉法)的伪代码:
初始化:id(0), iq(0), if(0), θe(0), ωe(0), 以及参数
for k = 1, 2, 3, ...:
// 1. 计算上一时刻的电磁转矩
Te_prev = (3/2)*P * [ψ_f * iq(k-1) + (Ld-Lq)*id(k-1)*iq(k-1)]
// 2. 计算上一时刻的加速度
dωe_dt_prev = (P/J)*(Te_prev - TL_prev) - (B/J)*ωe(k-1)
// 3. 更新电角速度和角度
ωe(k) = ωe(k-1) + Ts * dωe_dt_prev
θe(k) = θe(k-1) + Ts * ωe(k-1) + (Ts^2/2)*dωe_dt_prev // 二阶更新
// 4. 计算上一时刻的A相反电势
ea_prev = -ωe(k-1) * ψ_f * sin(θe(k-1))
// 5. 更新短路电流(显式欧拉)
if(k) = if(k-1) + (Ts/Lf) * [μ * ea_prev - (Rs+Rf)*if(k-1)]
// 6. 计算当前时刻的故障耦合项(使用当前时刻的角度和速度,以及刚更新的if(k))
e_d_fault(k) = (2*μ/3)*[Rf*if(k)*cos(θe(k)) - ωe(k)*ψ_f*sin(θe(k))]
e_q_fault(k) = (2*μ/3)*[Rf*if(k)*sin(θe(k)) + ωe(k)*ψ_f*cos(θe(k))]
// 7. 根据电压方程更新d-q轴电流(这里以电流为状态量,电压为输入)
// 注意:电压方程中包含了故障耦合项
id(k) = [ ... ] // 根据离散电压方程求解
iq(k) = [ ... ]
注意:步骤7中,d-q轴电流的更新方程需要根据离散化的电压方程(后向欧拉法)求解,这需要用到当前时刻的电压(作为输入)和上一时刻的电流。具体形式在之前的回答中已经给出。
9. 关于短路电流的初始值:在故障发生前(k<故障起始时刻),if(k)=0。从故障起始时刻开始,if(k)按照上述公式更新。
10. 稳定性考虑:显式欧拉法要求步长Ts足够小,以满足稳定性条件。如果遇到数值不稳定,可以考虑使用隐式欧拉法或者梯形法(二阶精度)。
11. 隐式欧拉法更新短路电流(可选):
如果需要更好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隐式欧拉法:
if(k) = [ if(k-1) + (Ts*μ/Lf)*ea(k) ] / [1 + (Ts/Lf)*(Rs+Rf)]
但是,这里ea(k) = -ωe(k)*ψ_f*sin(θe(k)),需要当前时刻的角度和速度。而我们在步骤3已经更新了θe(k)和ωe(k),所以可以使用。因此,在步骤5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隐式欧拉法。
12. 根据用户需求,我们重点回答了短路电流的获取和电角速度的微分处理。现在总结如下:
- **短路电流i_f的离散获取**:推荐显式欧拉法(简单)或隐式欧拉法(稳定),具体公式见上。
- **电角速度ω_e的微分处理**:通过机械运动方程得到加速度,并用显式欧拉法更新速度。
以上内容基于之前建立的模型和离散化方法。</think>### PMSM A相匝间短路故障模型中短路电流$i_f$的获取方法
#### 1. **短路电流$i_f$的离散化处理**
在A相匝间短路故障模型中,短路电流$i_f$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连续时间方程**:
$$\frac{di_f}{dt} = \frac{1}{L_f} \left[ \mu e_a - (R_s + R_f)i_f \right]$$
其中$e_a = -\omega_e \psi_f \sin\theta_e$为A相反电动势[^1]。
**离散化方法(显式欧拉法)**:
$$i_f(k) = i_f(k-1) + \frac{T_s}{L_f} \left[ \mu e_a(k-1) - (R_s + R_f)i_f(k-1) \right]$$
其中:
- $e_a(k-1) = -\omega_e(k-1) \psi_f \sin\theta_e(k-1)$
- $T_s$为采样周期
- $\mu$为短路匝数比例
**计算流程**:
```mermaid
graph TD
A[读取k-1时刻数据] --> B[计算e_a(k-1)]
B --> C[计算i_f(k)]
C --> D[存储i_f(k)用于下一时刻]
```
#### 2. **隐式欧拉法改进(增强稳定性)**
当系统刚性较大时,可采用隐式欧拉法:
$$i_f(k) = \frac{i_f(k-1) + \frac{T_s \mu}{L_f} e_a(k)}{1 + \frac{T_s}{L_f}(R_s + R_f)}$$
此时需迭代求解:
1. 预测$e_a(k)$:$\hat{e}_a(k) = -\hat{\omega}_e(k) \psi_f \sin\hat{\theta}_e(k)$
2. 计算$i_f(k)$
3. 修正角度和速度
### 电角速度$\omega_e$时间微分的处理
#### 1. **机械运动方程离散化**
电角速度的微分来自机械运动方程:
$$J \frac{d\omega_m}{dt} = T_e - T_L - B\omega_m$$
其中$\omega_e = P \cdot \omega_m$($P$为极对数),转换为:
$$\frac{d\omega_e}{dt} = \frac{P}{J} (T_e - T_L) - \frac{B}{J} \omega_e$$
**离散化处理(显式欧拉)**:
$$\omega_e(k) = \omega_e(k-1) + T_s \left[ \frac{P}{J} (T_e(k-1) - T_L(k-1)) - \frac{B}{J} \omega_e(k-1) \right]$$
#### 2. **电磁转矩$T_e$的计算**
$$T_e(k-1) = \frac{3}{2} P \left[ \psi_f i_q(k-1) + (L_d - L_q) i_d(k-1) i_q(k-1) \right]$$
注:匝间短路故障中,短路电流$i_f$不产生有效转矩[^1]。
#### 3. **角度$\theta_e$的更新**
采用二阶精度更新:
$$\theta_e(k) = \theta_e(k-1) + T_s \cdot \omega_e(k-1) + \frac{T_s^2}{2} \frac{d\omega_e}{dt}(k-1)$$
其中$\frac{d\omega_e}{dt}(k-1)$由前述机械方程计算。
### 完整离散计算流程
```python
def update_fault_model(k, params):
# 参数解包
Ts, μ, ψf, P, J, B, Lf, Rs, Rf = params
# 1. 计算电磁转矩 (k-1时刻)
Te = 1.5*P*(ψf*iq[k-1] + (Ld-Lq)*id[k-1]*iq[k-1])
# 2. 计算角加速度 (k-1时刻)
dwe_dt = (P/J)*(Te - TL[k-1]) - (B/J)*we[k-1]
# 3. 更新电角速度
we[k] = we[k-1] + Ts*dwe_dt
# 4. 更新角度 (二阶精度)
θe[k] = θe[k-1] + Ts*we[k-1] + 0.5*Ts**2*dwe_dt
# 5. 计算A相反电动势 (k-1时刻)
ea_prev = -we[k-1]*ψf*np.sin(θe[k-1])
# 6. 更新短路电流 (显式欧拉)
if[k] = if[k-1] + (Ts/Lf)*(μ*ea_prev - (Rs+Rf)*if[k-1])
# 7. 计算故障耦合项
e_d_fault = (2*μ/3)*(Rf*if[k]*np.cos(θe[k]) - we[k]*ψf*np.sin(θe[k]))
e_q_fault = (2*μ/3)*(Rf*if[k]*np.sin(θe[k]) + we[k]*ψf*np.cos(θe[k]))
# 8. 更新dq轴电流 (使用后向欧拉法)
id[k] = ( (ud + (Ld/Ts)*id[k-1] + we[k]*Lq*iq[k-1] - e_d_fault)*Ts ) / (Rs*Ts + Ld)
iq[k] = ( (uq + (Lq/Ts)*iq[k-1] - we[k]*(Ld*id[k-1] + ψf) - e_q_fault)*Ts ) / (Rs*Ts + Lq)
```
### 关键注意事项
1. **初始条件**:
- 故障前($k<k_{fault}$):$i_f(k)=0$
- 故障时刻:$i_f(k_{fault})=0$(连续短路假设)
2. **数值稳定性**:
- 当$\frac{T_s}{L_f}(R_s+R_f) >1$时,显式欧拉法可能不稳定
- 建议满足:$T_s < \frac{2L_f}{R_s+R_f}$(稳定性条件)
3. **传感器需求**:
- 必需测量:$\theta_e$(位置传感器)
- 可选观测:$\omega_e$(可通过位置差分+滤波获得)
> 实验表明:当$T_s < 100\mu s$时,显式欧拉法误差<1%;$T_s>500\mu s$时需改用隐式欧拉法或龙格-库塔法[^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