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数组地址计算公式
时间: 2023-12-27 10:01:55 浏览: 636
二维数组的地址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 首先,确定二维数组的维度和每个维度的上下限。
2. 然后,根据每个维度的上下限,计算出每个维度的元素个数。
3. 接下来,计算每个维度的元素所占的字节数。
4. 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元素个数和每个元素所占的字节数,计算出二维数组的地址。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二维数组的维度为n行m列,每个元素占据的字节数为s。
1. 计算每个维度的元素个数:
- 第一维度的元素个数为n。
- 第二维度的元素个数为m。
2. 计算每个维度的元素所占的字节数:
- 第一维度的元素所占的字节数为n * m * s。
- 第二维度的元素所占的字节数为m * s。
3. 计算二维数组的地址:
- 假设二维数组的起始地址为base_address。
- 第一维度的索引为i,第二维度的索引为j。
- 则二维数组中元素的地址为base_address + i * (m * s) + j * s。
这样,就可以根据二维数组的维度和每个维度的上下限,计算出二维数组中每个元素的地址。
相关问题
四维数组地址计算公式
四维数组的地址计算公式为:a[i][j][k][l]的地址 = base + ((i * dim2 + j) * dim3 + k) * dim4 + l) * size,其中base为数组首地址,size为数组元素大小,dim2、dim3、dim4分别为第二、三、四维的长度,i、j、k、l分别为第一、二、三、四维的下标。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任意一个四维数组元素的地址。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个四维数组a[5],其中每个元素占两个存储单元,数组首地址为1000,要计算a的地址,那么根据公式,它的地址为1000 + ((1 * 4 + 2) * 5 + 3) * 6 + 4) * 2 = 1384。
二维数组存储地址计算
### 二维数组内存存储地址计算
#### 行优先存储方式下的地址计算
对于采用行优先存储的二维数组 \(b[i][j]\),其存储地址可以通过如下公式得出:
\[ \text{Address}(b[i][j]) = \text{Base Address} + ((i * N) + j) * \text{SizeOfElement} \]
这里,\(N\) 是每行中的元素数量(即列数),\(\text{SizeOfElement}\) 表示单个元素占用的空间大小[^3]。
例如,在一个具有 M 行和 N 列的二维数组中,如果已知首元素的基地址为 `base` 并且每个元素占据 4 字节空间,则第 i 行第 j 列位置上的元素的实际物理地址可通过上述公式来求得。
#### 列优先存储方式下的地址计算
当使用列优先的方式时,同样的逻辑适用但是维度被颠倒了。此时,针对同一个二维数组 \(a[i][j]\), 地址表达式变为:
\[ \text{Address}(a[i][j]) = \text{Base Address} + ((j * M) + i) * \text{SizeOfElement} \]
其中 \(M\) 是指总的行数而不再是列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正方形矩阵而言,交换索引并不会改变最终指向的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无论按照哪种顺序访问同一组坐标都会返回相同的值[^4]。
```cpp
// C++ code snippet demonstrating address calculation for a row-major array.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baseAddr = 1000; // Base address of the first element
const int elemSize = sizeof(int); // Size of each element
// Assuming we have an m x n matrix with m rows and n columns,
// Calculate the memory location of b[2][3]:
int m = 5, n = 7;
cout << "The address of b[2][3] is: "
<< (baseAddr + (((2*n)+3)*elemSize)) << endl;
return 0;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