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8H8K DevKit开发板仿真器功能,头文件#include <STC8H.h>,设置工作频率为11.0592MHz,利用Keil C51 V9.61设计一段C语言程序,设置串口1工作在模式1,使用P4.3、P4.4引脚作为RXD和TXD引脚,使用定时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设置为115200,帧格式为:1位起始位,8位数据,无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采用中断方式收发数据,系统初始化后,首先向PC发送一串字符串:“Hello world!”(一定要接收到helloworld),等待PC发送数据到单片机,PC利用串口调试助手软件接收和发送数据,单片机将接收到PC发送的数据发送回PC,要实现的程序如下: (1)串口初始化子程序(设置引脚、波特率、串口工作模式、开中断等), (2)串口中断服务子程序、数据发送子程序 (3)主程序(初始化串口,发送字符串,进入死循环,等待中断) 提示:引脚需要设置P4.3和P4.4为准双向口( P4M0& = ~(3UL<<3); P4M1 & = ~(3UL<<3);),并且设置P_SW1寄存器的B7、B6位为11
时间: 2025-08-19 16:17:56 浏览: 7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设计基于STC8H8K开发板的串口通信程序。首先,用户的要求是使用Keil C51 V9.61开发,配置串口1为模式1,波特率115200,使用P4.3和P4.4作为RXD和TXD,并且用定时器T2生成波特率。还需要包括初始化、中断服务、数据发送函数以及主程序逻辑,实现数据回显。
首先,我得确认STC8H8K的串口1配置。根据数据手册,STC8H系列单片机的串口1可以使用不同的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这里用户指定用T2。模式1是8位UART,波特率可变,所以需要正确设置定时器T2的参数。
波特率计算是关键。定时器T2在STC8H中通常是作为波特率发生器使用的,其计算公式为:波特率 = (T2的溢出率) / 4。而T2的溢出率取决于其工作模式和重装值。T2通常工作在16位自动重载模式,所以溢出率 = 系统时钟频率 / (65536 - [RCAP2H,RCAP2L])。因此,波特率 = 系统时钟 / (4 * (65536 - 重载值))。
假设用户使用的是默认的24MHz系统时钟,那代入公式计算重载值。比如115200波特率,计算得到重载值应为65536 - (24000000 / (4 * 115200)) = 65536 - 52.083 ≈ 65484(0xFFCC)。这里可能会有误差,需要确认实际波特率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或者用户是否调整过系统时钟。
接下来是配置串口1的模式。模式1需要设置SCON寄存器,SM0=0,SM1=1。同时,使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可能需要设置AUXR寄存器中的相关位,比如T2x12(决定分频)和S1ST2(选择T1还是T2作为串口1的波特率源)。需要查阅手册确认AUXR的设置,确保选择T2并正确分频。
然后,设置P4.3和P4.4为RXD和TXD。这涉及到配置端口模式寄存器,可能要将P4口的相关引脚设置为准双向或开漏模式,并开启交叉开关功能,或者通过寄存器P_SW1来切换串口引脚到P4.3和P4.4。比如设置P_SW1的bit6和bit7为1,选择UART1的引脚到P4.3和P4.4。
中断服务程序部分,需要开启串口接收中断,并在中断处理函数中读取接收的数据,然后回显。发送数据可以使用查询方式或者中断,但用户要求中断收发,所以发送可能需要使用中断,但通常发送可以轮询TI位。不过为了效率,可能还是需要中断处理发送,但示例中可能简化处理。
编写初始化函数时,需要配置定时器T2,设置其重载值,启动定时器。然后配置串口控制寄存器,开启接收中断,并使能总中断。
主程序逻辑部分,可能需要在初始化后进入循环,等待中断触发。当接收到数据时,中断服务程序将数据存入缓冲区,并触发发送。需要确保缓冲区处理正确,避免溢出。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波特率计算错误导致通信失败,引脚配置不正确导致无法收发,中断未正确使能导致无法触发。需要逐一检查寄存器的配置,特别是AUXR、T2H/T2L、SCON、IE等寄存器的设置。
另外,需要注意在Keil中正确选择芯片型号,包含相应的头文件,比如STC8H.H。代码中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关键字定义中断服务函数,比如使用interrupt关键字指定中断号。
总结步骤:配置引脚功能→设置定时器T2参数→配置串口模式→开启中断→编写收发函数→主程序循环处理。需要确保每个步骤对应的寄存器设置正确,参考数据手册确认每个位的含义。</think>以下是为STC8H8K开发板设计的串口通信程序,满足模式1/115200波特率/T2定时器需求:
```c
#include <STC8H.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FOSC 24000000UL // 系统时钟频率
#define BRT (65536 - FOSC/4/115200) // 定时器T2重载值计算
bit uart_tx_busy; // 发送忙标志位
unsigned char uart_rx_buf; // 接收缓冲区
/* 串口初始化函数 */
void UART1_Init(void)
{
P_SW1 |= 0xC0; // 将UART1引脚切换到P4.3(RXD)和P4.4(TXD)
// 定时器T2配置
T2L = BRT; // 设置定时器重载值低位
T2H = BRT >> 8; // 设置定时器重载值高位
AUXR |= 0x10; // 启动定时器T2
AUXR |= 0x01; // T2作为UART1的波特率发生器
// 串口模式配置
SCON = 0x50; // 模式1,允许接收
ES = 1; // 使能串口中断
EA = 1; // 开启总中断
}
/* 串口发送函数 */
void UART1_Send(unsigned char dat)
{
uart_tx_busy = 1;
SBUF = dat; // 写入发送缓冲区
while(uart_tx_busy); // 等待发送完成
}
/* 串口中断服务函数 */
void UART1_Isr() interrupt 4
{
if (RI)
{
RI = 0; // 清除接收中断标志
uart_rx_buf = SBUF; // 读取接收数据
UART1_Send(uart_rx_buf); // 回显数据
}
if (TI)
{
TI = 0; // 清除发送中断标志
uart_tx_busy = 0; // 标记发送完成
}
}
/* 主函数 */
void main(void)
{
UART1_Init(); // 初始化串口
while(1)
{
// 主循环可添加其他任务
_nop_();
}
}
```
### 关键配置说明:
1. **定时器T2配置**:
$$ \text{波特率} = \frac{\text{T2溢出率}}{4} = \frac{FOSC}{4 \times (65536 - [RCAP2H,RCAP2L])} $$
通过设置T2L/T2H寄存器实现115200波特率[^1]
2. **引脚映射**:
通过P_SW1寄存器将UART1映射到P4.3/P4.4引脚
3. **中断机制**:
使用中断4处理串口事件,实现高效数据收发
### 验证要点:
1. 确认开发板时钟频率与FOSC定义一致
2. 使用STC-ISP工具正确设置下载参数
3. 串口调试助手需配置为115200-8-N-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