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is 交叉编译
时间: 2024-06-26 13:00:33 AIGC 浏览: 418
Vitis是Xilinx公司推出的一款开源工具套件,主要用于加速器和SoC的设计、优化和部署。Vitis跨平台编译器(Vitis HLS)是其中的一个核心组件,它允许用户使用高级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SystemC)编写高性能的FPGA加速器算法,然后将这些算法转换为适合特定目标架构的可执行流片级网表(bitstream)。
Vitis跨编译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高级设计:使用HLS语言编写算法模块,这种语言更接近软件编程,开发者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细节。
2. 编译:将HLS代码编译成中间的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同时生成相应的数据流动图(Data Flow Graph, DFG)表示性能模型。
3. 集成:将编译后的模块与系统级设计集成,可能涉及到IP核的连接和配置。
4. 优化:Vitis提供了各种优化选项,如并行化、流水线等,以提升设计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5. 仿真和验证:在虚拟原型平台上进行功能和性能验证。
6. 制造:生成最终的FPGA或ASIC设计文件,并下载到硬件中。
相关问题
vitis编译NE10
### 如何使用 Vitis 编译 NE10 库
为了成功编译 NE10 库并将其集成到 Vitis 工具链中,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操作:
#### 准备工作
NE10 是由 ARM 官方发布的开源库,主要用于优化 ARM 平台上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从其官方网站下载完整的项目工程以及相关文档[^2]。
在准备阶段,需确认开发环境已安装必要的工具链,例如 GCC 高版本支持 C++11 的特性[^4]。对于 Windows 用户,推荐通过虚拟机或者 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来设置基于 Ubuntu 或其他兼容发行版的操作系统。
#### 下载与配置 NE10 源码
访问 NE10 的官网地址 (http://projectne10.github.io/Ne10/) 获取最新版本的源代码包,并解压至本地目录。阅读随附的 `README` 文件了解构建需求和依赖项[^3]。
#### 设置交叉编译器路径
Vitis 提供了针对不同目标平台预定义好的工具链集合。假设当前的目标设备架构为 ARM Cortex-A 系列处理器,则需要指定相应的交叉编译前缀给 Makefile 中的相关变量。通常情况下,默认名称类似于 `arm-linux-gnueabihf-`.
编辑顶层 Makefile 添加如下内容:
```makefile
CROSS_COMPILE ?= /path/to/vitis/toolchain/bin/arm-linux-gnueabihf-
CC := $(CROSS_COMPILE)gcc
AR := $(CROSS_COMPILE)ar
RANLIB := $(CROSS_COMPILE)ranlib
```
#### 修改编译选项适应硬件特点
由于 NE10 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了多种 CPU 扩展指令集的支持情况(比如 NEON),因此务必开启这些功能开关以便充分发挥性能优势:
```bash
export CFLAGS="-march=armv7-a -mfpu=neon-vfpv4 -O3"
```
上述命令设置了目标体系结构(`armv7-a`) 和浮点单元类型 (`neon-vfpv4`) 同时启用了最高级别的优化级别(-O3)[^2].
#### 构建静态链接库(.a)
运行标准 GNU 自动化构建流程完成最终产物生成过程:
```bash
./configure --host=arm-linux-gnueabihf && make clean all
```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 ne10/lib 子目录下应该能够找到名为 libNe10.a 的文件表示已经成功创建了一个可供分发使用的静态库实例。
#### 测试验证环节
编写简单的测试程序调用任意一个公开接口函数来进行基本的功能性校验。下面给出了一段示范性的例子用于演示如何加载该第三方组件并与之交互: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ne10_types.h"
#include "ne10_fft.h"
int main() {
printf("Testing NE10 FFT function...\n");
/* Initialize input/output buffers */
float *input = malloc(sizeof(float)*N);
complex_float_t *output = malloc(sizeof(complex_float_t)*N);
/* Perform forward transform */
ne10_fft_cpx_f32(input, output, N, FORWARD_TRANSFORM);
free(input);free(output);
return 0;
}
```
利用之前提到过的相同参数组合重新执行一次完整编联动作即可获得独立可移植的应用二进制镜像形式的结果物[^1]:
```bash
$(CC) test_ne10.c -o test_ne10.out ./ne10/lib/libNe10.a -lm
```
---
###
vitisIDE的编译工具链和googletest的不同,理论上可以在vitis上编译Google test的单元测试例程吗?
<think>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关于在VitisIDE中配置和编译GoogleTest(gtest)单元测试例程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VitisIDE的环境和gtest的要求。VitisIDE是Xilinx推出的用于FPGA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集成环境,基于Eclipse,支持C/C++开发。它通常使用GCC工具链(如arm-none-eabi-gcc)进行交叉编译。GoogleTest是一个C++单元测试框架,需要C++标准库支持,并且通常使用主机(如x86)上的编译器进行编译,但嵌入式环境下需要交叉编译。步骤分析:1.可行性:在VitisIDE中编译gtest是可行的,但需要正确配置工具链和库依赖。2.工具链差异:VitisIDE默认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针对目标处理器,如ARMCortex-A9等),而gtest通常在主机的本地工具链(如g++)上编译。因此,我们需要为gtest进行交叉编译。具体步骤:1.获取gtest源代码:从官方仓库下载或使用包管理器获取。2.创建一个新的VitisIDE工程(或使用现有工程),选择正确的平台(如Zynq-7000)和处理器。3.在工程中配置gtest:-将gtest源代码添加到工程中(例如,放在一个单独的目录)。-配置包含路径:添加gtest的include目录。-配置交叉编译:确保使用VitisIDE提供的交叉编译器(如arm-none-eabi-g++)编译gtest。4.注意依赖:gtest需要C++标准库(如libstdc++),在交叉编译环境中需要确保目标平台的标准库可用。VitisIDE的工具链通常已经包含了这些库,但需要链接。5.编写单元测试代码,并链接gtest库。可能的问题:-交叉编译gtest时可能会遇到平台特定的问题,例如某些头文件或函数在目标平台上不可用。-需要处理gtest的main函数:gtest提供了一个默认的main函数(gtest_main),但也可以自己编写main函数来初始化硬件(在嵌入式环境中通常需要)。工具链兼容性分析:-VitisIDE的工具链是针对特定硬件架构的,而gtest是平台无关的,但编译时需要适配目标架构。-确保gtest的编译选项与Vitis工程一致(如C++标准、异常支持等)。示例步骤(以Zynq-7000为例):1.创建新的ApplicationProject,选择Linux或裸机环境(这里以裸机为例)。2.在工程中,右键点击工程名,选择“Import”,导入gtest源代码(例如,将gtest作为一个文件夹导入)。3.配置工程属性:-C/C++Build->Settings->ToolSettings:*GCCC++Compiler:Includes->添加gtest的include路径(如"${workspace_loc:/${ProjName}/gtest/include}")*GCCC++Linker:Libraries->添加gtest库(如果先编译成库)和pthread(gtest需要线程库)以及标准库(如stdc++)-在Source目录下编写单元测试代码,并包含gtest头文件。4.编译gtest:由于gtest通常需要先编译成库,我们可以为gtest创建一个静态库目标,然后让主工程依赖这个库。或者,也可以将gtest的源文件直接加入工程(gtest-all.cc等)一起编译。注意:在裸机环境中,可能没有操作系统支持,因此gtest的某些功能(如多线程)可能受限。此时可以考虑使用gtest的替代配置或简化版本。另外,如果目标系统运行Linux,则可以在VitisIDE中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gtest,然后通过Linux应用程序运行测试。生成相关问题:根据用户的问题,我们可以生成以下相关问题:1.在VitisIDE中如何为嵌入式系统交叉编译第三方库(如gtest)?2.如何在VitisIDE中配置多文件工程(例如将gtest作为静态库)?3.在裸机环境下运行gtest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VitisIDE中的工具链与标准GCC工具链有哪些主要差异?5.如何解决交叉编译gtest时遇到的链接错误(如缺少pthread函数)?现在,我们按照用户要求的结构化格式进行回答,并添加相关问题。</think>### 在 Vitis IDE 中配置和编译 Google Test 单元测试的可行性及工具链分析
#### **1. 可行性分析**
✅ **完全可行**:Vitis IDE(2020.1+版本)支持集成 Google Test 框架。其底层基于 GCC/G++ 工具链(默认为 `aarch64-xilinx-linux-g++` 或 `arm-xilinx-eabi-g++`),与 gtest 的 C++11 标准兼容[^1]。关键要求:
- Vitis 工程需启用 **C++11 或更高标准**(工程属性 → C/C++ Build → Settings → 添加 `-std=c++11`)
- 目标平台需支持 **POSIX 线程库**(gtest 依赖多线程)
#### **2. 配置步骤**
##### (1) 添加 gtest 源码
```bash
# 下载 gtest 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google/googletest.git
```
在 Vitis 工程中:
1. 右键工程 → **Import → General → File System**
2. 选择 `googletest/googletest/include` 和 `googletest/googletest/src` 目录
3. 勾选 **"Create links in workspace"**(避免源码拷贝)
##### (2) 配置编译选项
| 设置项 | 值 |
|-----------------------|-------------------------------------|
| Include Paths | `"${workspace_loc:/gtest/include}"` |
| 预处理器定义 | `GTEST_OS_LINUX=1` |
| 链接库 | `pthread` |
| 编译器标准 | `-std=c++11` |
##### (3) 编写测试用例示例
```cpp
#include <gtest/gtest.h>
TEST(MyTest, Addition) {
EXPECT_EQ(2 + 2, 4);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testing::InitGoogleTest(&argc, argv);
return RUN_ALL_TESTS();
}
```
#### **3. 工具链兼容性对比**
| 特性 | Vitis IDE 工具链 | 标准 Linux GCC | 解决方案 |
|---------------------|-----------------------------------|------------------------|------------------------------|
| 编译器路径 | `/opt/Xilinx/Vitis/2023.1/gnu/*` | `/usr/bin/g++` | 使用 Vitis 提供的交叉编译器 |
| C++ 标准库 | `libstdc++.a` (Bare Metal) | `libstdc++.so` | 链接静态库 |
| 线程支持 | 需手动链接 `-lpthread` | 自动链接 | 显式添加链接参数 |
| 目标平台 | ARM Cortex-A9/R5, AArch64 | x86_64 | 选择匹配的处理器型号 |
| 调试接口 | XSCT/JTAG | GDB | 使用 Vitis 内置调试器 |
#### **4. 常见问题解决**
- **链接错误:undefined reference to `pthread_create`**
解决方案:工程属性 → Linker → Libraries → 添加 `pthread`[^2]
- **C++11 特性未启用**
解决方案:编译器选项添加 `-std=c++11 -D_GLIBCXX_USE_CXX11_ABI=1`
- **嵌入式环境内存限制**
建议:使用 `-DGTEST_HAS_STD_WSTRING=0` 禁用宽字符支持减少内存占用
#### **5. 验证流程**
```bash
# 在 Vitis TCF 终端执行
xsct% connect
xsct% targets -set -filter {name =~ "Cortex-A*"}
xsct% run /path/to/your_gtest_binary
```
成功输出示例:
```
[==========] Running 1 test...
[ PASSED ] MyTest.Addition
```
> **关键提示**:对于 Zynq UltraScale+ MPSoC 等 Linux 目标,建议直接在 Vitis 中配置 **Yocto SDK 环境**,使用 `aarch64-xilinx-linux-g++` 编译原生 Linux 版 gtest[^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