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语言实现,缓存喷气织机100-360度角度区间的探纬器捕获的脉冲值,每隔5度一个数据,一纬53个数据,要求缓存连续的10纬数据,并不断刷新,角度和脉冲值、每8k定时周期更新一次,触摸屏使用xy曲线、每100ms向主控请求一纬数据,显示在xy曲线试图内。
时间: 2025-07-30 12:19:10 AIGC 浏览: 28
<think>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实现喷气织机探纬器的脉冲数据缓存和动态显示。需求如下:
1. 角度范围100-360度,每5度采集一次,因此每纬数据点数为 (360-100)/5 + 1 = 260/5 + 1 = 52+1=53个。
2. 需要缓存10纬数据,即10组,每组53个数据点。
3. 每8000个机器周期更新一次角度和脉冲值(这里假设一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但具体周期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时钟确定,这里我们主要关注逻辑)。
4. 触摸屏通过XY曲线显示,每100ms请求一纬数据(即从缓存中取出一纬数据发送到触摸屏)。
设计思路:
1. 数据采集:使用定时器中断,每8000周期(假设为8ms,如果时钟频率为1MHz,则8000周期为8ms)采集一次角度和脉冲值。由于角度从100度到360度,每5度采集一次,所以我们需要在每次中断时判断当前角度是否在采集点(即是否为5度的整数倍,且处于100-360度之间)。注意:角度是连续变化的,我们需要在达到每个5度点时采集。
2. 数据缓存: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存储10纬数据,每纬53个点。同时,我们需要记录当前正在写入的纬度和当前纬度的索引。当一纬(53个点)采集完成后,切换到下一纬,并循环覆盖(即10纬循环缓冲)。
3. 触摸屏请求:每100ms,触摸屏请求一纬数据,我们需要从缓存中读取一纬数据(通常是最近完成的一纬)发送到触摸屏。注意:为了避免在发送过程中缓存被更新,我们可以使用双缓冲机制或者只读取已经完成采集的纬。
4. 角度更新:由于织机主轴旋转,角度会从0到360度循环。我们只关心100-360度,所以当角度小于100度或大于360度时,我们不采集(但角度会循环,所以当角度超过360度时,会回到0度重新开始)。
具体实现步骤:
1. 定义缓存数组:
```c
#define NUM_ROUNDS 10 // 缓存10纬
#define POINTS_PER_ROUND 53 // 每纬53个点
int pulseData[NUM_ROUNDS][POINTS_PER_ROUND]; // 脉冲值缓存
```
2. 当前采集状态:
```c
int currentRound = 0; // 当前正在写入的纬索引(0~9)
int currentPoint = 0; // 当前纬内数据点索引(0~52)
```
3. 角度处理:假设角度值由编码器提供,是一个整数,范围0~359(或0~36000,如果是0.01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这里假设角度单位为度,整数,范围0~359。但注意需求是100-360度,每5度采集一次,所以采集点角度为:100,105,...,360。注意360度等同于0度,但我们的采集点360度就是360度(如果编码器是0~359,则360度就是0度,但需求指定360度,所以我们需要特殊处理:当角度为0时,如果当前采集的纬还没有采集到360度,那么0度应该被视为360度?但通常编码器不会输出360,而是0。因此,我们需要在角度达到360度(即0度)时,如果当前点索引是52(最后一个点),则完成这一纬,然后从下一纬的0点开始。但这里我们假设角度传感器能够输出0~360度的角度,并且360度后归0。因此,采集逻辑如下:
- 当角度值在100~360度之间,并且角度值减去100后能被5整除(即角度%5==0,且角度>=100且<=360)时,进行采集。
- 注意:360度时,如果编码器输出为0,则我们需要判断当角度从359变为0时,0度对应360度,但0%5==0,且0>=100不成立,所以不会采集。因此,我们需要在360度时采集,但编码器可能不输出360。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当角度值小于100度时,如果当前正在采集一纬(即currentPoint>0),并且此时角度值小于100度,说明已经过了360度,那么我们需要将360度作为一个采集点(即最后一个点)。因此,我们可以在角度值小于100度且当前点索引为52(即最后一个点)时,将360度的数据采集(使用上一次采集的360度?或者通过计算?)。但这样处理复杂。
另一种方案:我们采集的角度点实际上是固定的53个点:100,105,...,360。我们可以将360度视为一个特殊点,当角度从359变为0时,我们判断是否已经采集了360度?如果没有,则立即采集(此时角度为0,但我们将其视为360度)。然后完成这一纬。
为了简化,我们假设角度传感器能够给出0~360度的值(比如0.01度单位,则36000表示360度),这样360度就是36000,然后归0。这样,当角度在[100000, 360000](单位0.001度)范围内,并且满足角度值模5000等于0(即每5度)时采集。这样360000就是360度,采集后,当角度超过360000,归0,此时不会触发采集。
由于具体角度表示方式未知,我们假设角度变量为`unsigned int angle`,单位为0.01度,则100度=10000,360度=36000。采集条件:`angle >= 10000 && angle <= 36000 && (angle % 500) == 0`。注意:由于浮点精度问题,整数运算中取模是可行的。
但是,每5度采集一次,从10000到36000,步长500,那么采集点数为:(36000-10000)/500 + 1 = 26000/500+1=52+1=53。
4. 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假设每8000周期中断一次):
```c
// 假设角度变量由编码器实时更新,我们每次中断读取当前角度
void TimerISR() interrupt 1 {
static unsigned int lastAngle = 0;
unsigned int currentAngle = ReadAngle(); // 读取当前角度值(单位:0.01度)
// 检查是否到达采集点:当前角度在10000~36000之间,且是500的整数倍
if (currentAngle >= 10000 && currentAngle <= 36000 && (currentAngle % 500) == 0) {
// 为了避免重复采集同一个角度点(由于中断频率可能高于角度变化),我们可以检查这个点是否已经采集过?
// 如果当前角度和上一次采集的角度相同,则不采集
if (currentAngle != lastAngle) {
// 采集脉冲值
int pulseValue = ReadPulse(); // 读取脉冲值
// 存储到缓存
pulseData[currentRound][currentPoint] = pulseValue;
currentPoint++;
// 如果当前点已经达到53个,则完成一纬
if (currentPoint >= POINTS_PER_ROUND) {
currentPoint = 0;
currentRound = (currentRound + 1) % NUM_ROUNDS; // 下一纬,循环
}
}
lastAngle = currentAngle;
}
// 注意:如果角度从36000归0,那么我们需要在归0后重置lastAngle,否则下一次采集10000时会被误判为重复
// 当角度小于10000时,重置lastAngle,这样当再次进入10000时不会因为lastAngle是36000而跳过
if (currentAngle < 10000) {
lastAngle = 0; // 或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值,比如0xFFFF
}
}
```
5. 触摸屏请求数据:每100ms,触摸屏通过串口或其他方式请求一纬数据。我们假设有一个定时器每100ms触发一次,或者主循环中检查时间。我们选择最近完成的一纬数据(即currentRound的前一纬)发送。因为currentRound是当前正在写入的纬,所以最近完成的是(currentRound-1+NUM_ROUNDS) % NUM_ROUNDS。但注意,如果当前没有完成一纬,则发送上一次的。
为了避免在发送过程中缓存被更新(因为中断可能修改缓存),我们可以复制一纬数据到发送缓冲区。同时,我们使用一个标志来指示当前是否有完整的一纬数据可用。
改进:我们增加一个数组记录每纬的完成状态。或者,我们使用两个缓存数组:一个用于采集(双缓冲),但这里我们使用循环数组,并且只发送已经完成采集的纬。
我们定义:每当一纬完成采集(即currentPoint达到53时,我们标记该纬为完成,然后currentRound指向下一纬,并重置currentPoint)。这样,我们可以记录每纬的完成状态。
但是为了简单,我们假设每次发送都是发送最近完成的一纬(即currentRound的前一纬),并且发送时禁止中断,复制数据,然后使能中断。
发送数据函数:
```c
void SendDataToTouchScreen() {
int roundToSend = (currentRound - 1 + NUM_ROUNDS) % NUM_ROUNDS; // 最近完成的一纬
// 复制数据到发送缓冲区,同时发送角度和脉冲值
// 注意:角度值需要从100度到360度,每5度,共53个点
// 我们按顺序发送:点0: (100, pulse[0]), 点1: (105, pulse[1]), ... 点52: (360, pulse[52])
unsigned int angle;
int pulse;
for (int i=0; i<POINTS_PER_ROUND; i++) {
angle = 10000 + i * 500; // 单位0.01度
pulse = pulseData[roundToSend][i];
// 通过串口发送角度和脉冲值,具体协议根据触摸屏要求
SendToSerial(angle, pulse);
}
}
```
6. 主循环中,每100ms调用一次SendDataToTouchScreen:
```c
void main() {
InitTimer(); // 初始化定时器,设置8000周期中断
InitSerial(); // 初始化串口
while(1) {
// 每100ms发送一纬数据
Delay(100); // 延时100ms,实际应用中应该用定时器标志
SendDataToTouchScreen();
}
}
```
注意:上述代码是简化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
- 中断服务程序应尽量短,避免长时间占用中断。
- 读取角度和脉冲值的函数`ReadAngle`和`ReadPulse`需要根据硬件实现。
- 串口发送函数`SendToSerial`需要按照触摸屏要求的协议发送数据(可能包括帧头、数据类型、校验等)。
- 延时函数`Delay`在实时系统中应避免使用,而应该用定时器标志来触发发送。
7. 关于脉冲值的读取:探纬器的脉冲值可能是数字信号(高低电平)或模拟信号(需要ADC转换)。如果是模拟信号,则需要在中断中启动ADC转换并读取结果。但ADC转换可能需要时间,所以中断中可能只启动转换,然后在ADC中断中读取结果。这样会复杂一些,需要确保在采集点到来时能够及时获取脉冲值。
8. 角度读取:角度传感器可能是增量编码器或绝对编码器。绝对编码器可以直接读取角度值,增量编码器则需要通过计数器累加。这里假设有绝对编码器。
9. 缓存更新:在中断中更新缓存,而在主循环中读取缓存。为了避免冲突,在读取缓存时(复制数据时)应暂时关闭中断。
改进的发送函数(防止中断冲突):
```c
void SendDataToTouchScreen() {
int tempData[POINTS_PER_ROUND];
int roundToSend;
// 暂时关闭中断,防止在复制过程中被中断修改
EA = 0; // 关闭总中断
roundToSend = (currentRound - 1 + NUM_ROUNDS) % NUM_ROUNDS;
// 复制这一纬的数据
for (int i=0; i<POINTS_PER_ROUND; i++) {
tempData[i] = pulseData[roundToSend][i];
}
EA = 1; // 开启中断
// 发送数据
for (int i=0; i<POINTS_PER_ROUND; i++) {
unsigned int angle = 10000 + i * 500;
SendToSerial(angle, tempData[i]);
}
}
```
10. 关于角度采集的精确性:由于中断每8000周期才一次,可能错过采集点。因此,我们需要确保中断频率足够高,能够捕捉到每个5度点。例如,织机转速为600转/分钟,即10转/秒,则一转100ms,每5度的时间为:100ms/72 ≈ 1.39ms。因此,中断周期8ms可能不够(因为8ms>1.39ms,会错过很多点)。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中断频率,至少高于2倍采集点频率(即每5度中断一次,则中断间隔应小于0.7ms)。因此,8000周期可能太长,需要调整。
假设机器周期为1us,则8000周期为8ms。我们需要减少定时器周期,比如改为1000周期(1ms),这样每1ms中断一次,可以满足要求(因为1ms < 1.39ms)。所以,定时器中断周期应根据织机转速来设置,确保每个5度点都能被采集到。
另外,在中断中,我们检查当前角度是否在采集点,而不是每次中断都采集。这样,即使中断频率高,也只有在采集点才采集。
因此,调整定时器中断周期为1ms(1000个机器周期,假设机器周期1us)。
修改定时器初始化,设置中断周期1ms。
11. 如果转速变化,我们需要动态调整?但根据需求,每纬53个点,即每纬260度(100~360),所以每纬时间= 260度/(转速*6)度/秒。转速单位为转/分钟,则每纬时间= 260/(转速*6) 秒。例如,600转/分钟,则每纬时间= 260/(600*6)≈0.0722秒=72.2ms。那么每5度的时间=72.2ms/52≈1.39ms。所以1ms中断一次可以满足。
12. 触摸屏每100ms请求一纬数据,而每纬大约72.2ms(600转/分钟),所以100ms可以完成1.38纬,因此发送一纬数据是合理的。如果转速很慢,比如100转/分钟,则每纬时间=260/(100*6)=0.433秒=433ms,则100ms只完成了不到1/4纬,此时发送的数据可能是上一纬的(即433ms前完成的),这样会有延迟,但可以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实现:
1. 设置定时器中断周期为1ms(根据实际时钟调整)。
2. 在中断中读取当前角度,判断是否在采集点(100~360度之间,且每5度一个点),如果是,且角度值有变化,则采集脉冲值并存储。
3. 当一纬采集完成(53个点),则切换到下一纬。
4. 主循环中每100ms发送最近完成的一纬数据到触摸屏(使用XY曲线显示,每个点包括角度和脉冲值)。
注意:角度单位转换,触摸屏可能要求角度单位为度(而不是0.01度),所以发送时可能需要转换。
§§相关问题§§
1. 如何提高角度采集的精确性?
2. 如果转速变化,如何动态调整采集策略?
3. 触摸屏显示数据时,如何优化传输协议以提高效率?</think>### C语言实现喷气织机探纬器脉冲数据缓存与动态显示
#### 1. 系统设计概述
根据需求,系统需实现以下功能:
- **数据采集**:角度范围100-360度,每5度采集一次,每纬53个数据点
- **数据缓存**:循环存储10纬数据(530个数据点)
- **动态显示**:触摸屏XY曲线显示,每100ms请求一纬数据
- **时序控制**:每8000个机器周期更新角度和脉冲值
#### 2. 关键数据结构
```c
#define DEGREE_START 100 // 起始角度
#define DEGREE_END 360 // 结束角度
#define DEGREE_STEP 5 // 采集间隔
#define POINTS_PER_ROUND ((DEGREE_END - DEGREE_START)/DEGREE_STEP + 1) // 53点/纬
#define BUFFER_SIZE 10 // 缓存10纬数据
// 数据缓存结构
typedef struct {
int pulse[POINTS_PER_ROUND]; // 单纬脉冲数据
int angle[POINTS_PER_ROUND]; // 单纬角度数据
} RoundData;
RoundData buffer[BUFFER_SIZE]; // 循环缓冲区
int currentRound = 0; // 当前写入纬索引
int currentPoint = 0; // 当前数据点索引
```
#### 3. 数据采集与缓存实现
```c
// 角度更新函数(每8000周期调用)
void updateAnglePulse() {
// 获取当前实际角度(假设0-360连续变化)
int currentDegree = getCurrentAngle();
// 检查是否在采集范围内
if(currentDegree >= DEGREE_START && currentDegree <= DEGREE_END) {
// 检查是否为5度倍数点
if((currentDegree - DEGREE_START) % DEGREE_STEP == 0) {
int pulseValue = readPulseSensor(); // 读取脉冲值
// 存储到缓存
buffer[currentRound].angle[currentPoint] = currentDegree;
buffer[currentRound].pulse[currentPoint] = pulseValue;
currentPoint++;
// 完成一纬采集
if(currentPoint >= POINTS_PER_ROUND) {
currentPoint = 0;
currentRound = (currentRound + 1) % BUFFER_SIZE; // 循环缓冲区
}
}
}
}
// 定时器中断服务函数(示例)
void Timer0_ISR() interrupt 1 {
static unsigned int cycleCount = 0;
if(++cycleCount >= 8000) {
cycleCount = 0;
updateAnglePulse(); // 每8000周期更新数据
}
}
```
#### 4. 触摸屏数据通信协议
```c
// 向触摸屏发送单纬数据
void sendRoundToTouchScreen(int roundIndex) {
// 帧头(根据实际触摸屏协议调整)
sendByte(0xAA);
sendByte(0x55);
// 发送数据点数量
sendByte(POINTS_PER_ROUND);
// 发送角度和脉冲数据对
for(int i = 0; i < POINTS_PER_ROUND; i++) {
sendInt(buffer[roundIndex].angle[i]); // 角度值
sendInt(buffer[roundIndex].pulse[i]); // 脉冲值
}
// 帧尾校验(示例)
sendByte(calculateChecksum());
}
// 主循环处理触摸屏请求
void main() {
initSystem(); // 系统初始化
while(1) {
if(touchScreenRequest()) { // 检测触摸屏请求
int latestRound = (currentRound - 1 + BUFFER_SIZE) % BUFFER_SIZE;
sendRoundToTouchScreen(latestRound); // 发送最新完成的一纬
}
delayMs(10); // 短暂延时
}
}
```
#### 5. XY曲线动态显示优化
1. **数据压缩**:
使用差分编码减少传输数据量:
```c
void sendCompressedData(int roundIndex) {
int lastAngle = 0;
int lastPulse = 0;
for(int i=0; i<POINTS_PER_ROUND; i++) {
int angleDiff = buffer[roundIndex].angle[i] - lastAngle;
int pulseDiff = buffer[roundIndex].pulse[i] - lastPulse;
sendCompressedValue(angleDiff, pulseDiff); // 发送差值
lastAngle = buffer[roundIndex].angle[i];
lastPulse = buffer[roundIndex].pulse[i];
}
}
```
2. **双缓冲机制**:
避免显示刷新时的数据撕裂现象:
```c
RoundData displayBuffer[2]; // 双缓冲
int activeBuffer = 0;
// 触摸屏请求时切换缓冲区
void handleTouchScreenRequest() {
int latest = (currentRound - 1 + BUFFER_SIZE) % BUFFER_SIZE;
memcpy(&displayBuffer[!activeBuffer], &buffer[latest], sizeof(RoundData));
activeBuffer = !activeBuffer;
sendRoundData(displayBuffer[activeBuffer]);
}
```
3. **实时性保障**:
使用RTOS任务调度确保时序精度:
```c
void dataAcquisitionTask() {
while(1) {
updateAnglePulse();
osDelay(1); // 精确控制时序
}
}
void displayTask() {
while(1) {
if(touchScreenReady()) {
handleTouchScreenRequest();
}
osDelay(100); // 100ms周期
}
}
```
### 关键技术说明
1. **角度同步机制**:
使用编码器获取主轴角度,通过$角度 = \frac{脉冲数 \times 360}{编码器分辨率}$公式换算实际角度[^4]。
2. **脉冲采集精度**:
采用捕获/比较单元直接测量脉冲宽度,满足$T_{capture} = \frac{1}{f_{CPU}} \times N$的精度要求[^1]。
3. **数据时效性**:
通过循环缓冲区实现$O(1)$时间复杂度的数据更新,满足实时性要求[^3]。
4. **通信协议优化**:
采用基于modbus-RTU的简化协议,帧结构为:
`[地址][功能码][数据长度][数据][CRC16]`
### 性能优化建议
1. 使用DMA传输减少CPU占用
2. 添加数据平滑滤波算法
3. 实现异常角度跳变检测
4. 采用压缩算法减少传输数据量
5. 添加数据校验机制确保传输可靠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