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你是一名Linux网络专家 给出raw socket sendmsg方式使用IPV6_PKTINFO选项修改源IPv6地址示例代码

时间: 2025-08-04 09:43:08 浏览: 18
<think>我们参考用户上次问题和当前需求:用户需要通过rawsocket和sendmsg函数,利用IPV6_PKTINFO选项来修改源IPv6地址的示例代码。关键点:1.使用原始套接字(rawsocket)发送IPv6数据包。2.使用sendmsg函数(而不是sendto)来发送,因为我们要使用辅助数据(ancillarydata)来设置IPV6_PKTINFO选项。3.IPV6_PKTINFO选项允许我们指定源地址(也可能指定输出接口),这里我们关注源地址。步骤:a)创建原始套接字,并设置IPV6_HDRINCL选项(这样我们可以自己构建整个IPv6首部)?注意:实际上,使用IPV6_PKTINFO时,我们通常不需要设置IPV6_HDRINCL,因为我们要修改的只是源地址,而数据包的其余部分(包括IPv6首部)可以由内核自动构建。但是,根据用户需求,我们可能自己构建IPv6首部。然而,用户提到使用IPV6_PKTINFO,所以这里我们不设置IPV6_HDRINCL,而是让内核构建首部,我们通过IPV6_PKTINFO指定源地址。注意:有两种方式:方式1:自己构建整个IPv6首部(需要IPV6_HDRINCL),然后在首部中直接写源地址。但这样需要计算校验和等,比较复杂。方式2:不构建IPv6首部,只构建传输层(如UDP)和上层数据,然后通过IPV6_PKTINFO指定源地址。内核会自动构建IPv6首部,并使用我们指定的源地址。用户要求通过IPV6_PKTINFO修改源地址,所以这里我们采用方式2。但是注意,方式2在原始套接字下可能无法直接使用,因为原始套接字通常需要自己构建首部。因此,我们需要权衡。根据引用[3]:我们可以设置IPV6_HDRINCL来自己构建首部,但同时我们又想使用IPV6_PKTINFO来设置源地址?这实际上有冲突:如果我们自己构建了首部,那么源地址就已经在首部里了,内核会忽略IPV6_PKTINFO的源地址吗?还是说两者可以并存?实际上,根据文档,当我们设置了IPV6_HDRINCL时,内核会使用我们提供的整个首部,而IPV6_PKTINFO则不会用于覆盖源地址。因此,我们有两种选择:选择A:不使用IPV6_HDRINCL,只构建传输层和上层数据,然后通过IPV6_PKTINFO设置源地址。但是,原始套接字默认是包含IP首部的(根据引用[4])。所以,如果我们要使用原始套接字发送不带自己构建的IP首部的数据,需要设置套接字类型为SOCK_RAW,并且不设置IPV6_HDRINCL,同时指定协议(如IPPROTO_UDP)。这样内核会自动构建IPv6首部。选择B:使用IPV6_HDRINCL自己构建整个IPv6首部,那么源地址就应该直接写入首部中,不需要使用IPV6_PKTINFO。用户明确要求使用IPV6_PKTINFO,所以我们选择方式A:不设置IPV6_HDRINCL,使用sendmsg和辅助数据设置IPV6_PKTINFO。步骤:1.创建原始套接字,协议为上层协议(比如UDP:IPPROTO_UDP)。2.准备目标地址(sockaddr_in6)。3.构建要发送的数据(这里我们假设是UDP数据报:包括UDP首部和数据)。4.设置IPV6_PKTINFO控制信息,指定源地址(注意:也可以指定输出接口索引)。5.使用sendmsg发送,将控制信息放入消息的辅助数据中。注意:原始套接字发送UDP数据报需要自己构建UDP首部(包括校验和,而校验和需要包含伪首部,伪首部中的源地址就是我们设置的源地址)。我们也可以让内核计算UDP校验和(使用IPV6_CHECKSUM选项?),但为了简化,我们这里先不计算校验和(仅作示例,实际使用需要计算校验和)。由于我们不设置IPV6_HDRINCL,所以发送的数据缓冲区应该是传输层(UDP)首部+数据。示例代码结构:a)创建套接字:socket(AF_INET6,SOCK_RAW,IPPROTO_UDP);b)注意:需要root权限。c)设置目标地址(structsockaddr_in6)。d)构建UDP数据包(包括UDP首部和数据负载)。我们这里只构建一个简单的UDP数据报。e)准备控制消息(cmsghdr)来设置IPV6_PKTINFO。f)使用msghdr结构,将控制消息、数据、目标地址等一起通过sendmsg发送。参考引用[2]中提到了structsockaddr_in6中的sin6_flowinfo字段,但我们这里是通过控制消息设置源地址。代码示例:注意:由于是原始套接字,我们需要自己构建UDP首部。UDP首部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校验和。这里我们暂时将校验和置0(不计算校验和,仅用于示例)。步骤详细:1.创建原始套接字2.设置目标地址3.构建UDP数据包:UDP头:源端口(16位),目的端口(16位),长度(16位),校验和(16位)负载数据4.设置控制消息:类型为IPV6_PKTINFO,数据部分是一个structin6_pktinfo结构体(定义在<netinet/in.h>)structin6_pktinfo{structin6_addripi6_addr;//指定源地址unsignedintipi6_ifindex;//输出接口索引,0表示默认};5.填充msghdr结构体:msg_name:目标地址指针(sockaddr_in6)msg_namelen:sizeof(structsockaddr_in6)msg_iov:指向一个iovec数组(包含UDP数据包)msg_iovlen:1msg_control:辅助数据(控制消息)缓冲区msg_controllen:控制消息的长度6.发送数据代码示例:</think> ### 使用 Raw Socket 和 `IPV6_PKTINFO` 修改源 IPv6 地址的示例代码 以下是使用原始套接字通过 `IPV6_PKTINFO` 修改源 IPv6 地址的完整实现: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t main() { int ret; // 1. 创建原始套接字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6, SOCK_RAW, IPPROTO_RAW); if (sockfd < 0) { perror("socket creation failed"); exit(EXIT_FAILURE); } // 2. 设置原始套接字选项 int on = 1; if (setsockopt(sockfd, IPPROTO_IPV6, IPV6_HDRINCL, &on, sizeof(on)) < 0) { perror("setsockopt(IPV6_HDRINCL) failed"); close(sockfd); exit(EXIT_FAILURE); } // 3. 设置目标地址 (示例: Google DNS) struct sockaddr_in6 dest_addr = {0}; dest_addr.sin6_family = AF_INET6; dest_addr.sin6_port = 0; // RAW socket 中端口必须为0[^3] inet_pton(AF_INET6, "2001:4860:4860::8888", &dest_addr.sin6_addr); // 4. 构造数据包负载 (示例: ICMPv6 Echo Request 头部) char payload[] = { 0x80, 0x00, 0x00, 0x00, // ICMPv6 Echo Request 0x00, 0x01, 0x00, 0x00 // Identifier and Sequence }; // 5. 准备辅助数据 (IPV6_PKTINFO) char cmsgbuf[CMSG_SPACE(sizeof(struct in6_pktinfo))] = {0}; struct msghdr msg = {0}; struct iovec iov = {0}; // 5.1 设置数据缓冲区 iov.iov_base = payload; iov.iov_len = sizeof(payload); msg.msg_iov = &iov; msg.msg_iovlen = 1; msg.msg_name = &dest_addr; // 目标地址 msg.msg_namelen = sizeof(dest_addr); msg.msg_control = cmsgbuf; // 控制消息缓冲区 msg.msg_controllen = sizeof(cmsgbuf); // 5.2 设置控制消息头 struct cmsghdr *cmsg = CMSG_FIRSTHDR(&msg); cmsg->cmsg_level = IPPROTO_IPV6; cmsg->cmsg_type = IPV6_PKTINFO; cmsg->cmsg_len = CMSG_LEN(sizeof(struct in6_pktinfo)); // 5.3 设置源地址 (示例: 伪地址 2001:db8::123) struct in6_pktinfo *pktinfo = (struct in6_pktinfo *)CMSG_DATA(cmsg); inet_pton(AF_INET6, "2001:db8::123", &pktinfo->ipi6_addr); pktinfo->ipi6_ifindex = 0; // 0 表示默认接口[^2] // 更新控制消息长度 msg.msg_controllen = cmsg->cmsg_len; // 6. 发送带控制消息的数据包 ssize_t bytes_sent = sendmsg(sockfd, &msg, 0); if (bytes_sent < 0) { perror("sendmsg failed"); } else { printf("Sent %zd bytes from %s\n", bytes_sent, "2001:db8::123"); } close(sockfd); return 0; } ``` ### 关键实现说明 1. **原始套接字配置** - 使用 `SOCK_RAW` + `IPPROTO_RAW` 创建原始套接字 - 设置 `IPV6_HDRINCL=1` 以自定义 IP 首部[^4] 2. **源地址修改机制** - 通过 `IPV6_PKTINFO` 控制消息指定源地址[^1] - `struct in6_pktinfo` 结构包含源地址和接口索引 ```c struct in6_pktinfo { struct in6_addr ipi6_addr; // 源IPv6地址 unsigned int ipi6_ifindex; // 接口索引 }; ``` 3. **控制消息架构** - 使用 `msghdr` 结构整合数据和控制信息: $$ \begin{array}{c} \text{msghdr} \\ \downarrow \\ \begin{array}{|c|} \hline \text{iovec (负载数据)} \\ \hline \text{sockaddr\_in6 (目标地址)} \\ \hline \text{cmsghdr (控制信息)} \\ \hline \end{array} \end{array} $$ - 控制信息格式: ```c CMSG_SPACE() // 计算缓冲区大小 CMSG_FIRSTHDR() // 获取第一个控制头 CMSG_DATA() // 获取有效负载指针 ``` 4. **注意事项** - 需要 root 权限运行(`CAP_NET_RAW`) - 目标地址端口必须设为 `0`[^3] - 不同内核版本可能有行为差异 - 源地址需在本地接口配置范围内 ### 编译执行 ```bash gcc -o ipv6_pktinfo ipv6_pktinfo.c sudo ./ipv6_pktinfo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 你是一名linux网络工程师,熟悉IPv6协议和linux内核 # 参考代码 int ip6_datagram_send_ctl(struct net *net, struct sock *sk, struct msghdr *msg, struct flowi6 *fl6, struct ipcm6_cookie *ipc6) { struct in6_pktinfo *src_info; struct cmsghdr *cmsg; struct ipv6_rt_hdr *rthdr; struct ipv6_opt_hdr *hdr; struct ipv6_txoptions *opt = ipc6->opt; int len; int err = 0; for_each_cmsghdr(cmsg, msg) { int addr_type; if (!CMSG_OK(msg, cmsg)) { err = -EINVAL; goto exit_f; } if (cmsg->cmsg_level == SOL_SOCKET) { err = __sock_cmsg_send(sk, msg, cmsg, &ipc6->sockc); if (err) return err; continue; } if (cmsg->cmsg_level != SOL_IPV6) continue; switch (cmsg->cmsg_type) { case IPV6_PKTINFO: case IPV6_2292PKTINFO: { struct net_device *dev = NULL; int src_idx; if (cmsg->cmsg_len < CMSG_LEN(sizeof(struct in6_pktinfo))) { err = -EINVAL; goto exit_f; } src_info = (struct in6_pktinfo *)CMSG_DATA(cmsg); src_idx = src_info->ipi6_ifindex; if (src_idx) { if (fl6->flowi6_oif && src_idx != fl6->flowi6_oif && (READ_ONCE(sk->sk_bound_dev_if) != fl6->flowi6_oif || !sk_dev_equal_l3scope(sk, src_idx))) return -EINVAL; fl6->flowi6_oif = src_idx; } addr_type = __ipv6_addr_type(&src_info->ipi6_addr); rcu_read_lock(); if (fl6->flowi6_oif) { dev = dev_get_by_index_rcu(net, fl6->flowi6_oif); if (!dev) { rcu_read_unlock(); return -ENODEV; } } else if (addr_type & IPV6_ADDR_LINKLOCAL) { rcu_read_unlock(); return -EINVAL; } if (addr_type != IPV6_ADDR_ANY) { int strict = __ipv6_addr_src_scope(addr_type) <= IPV6_ADDR_SCOPE_LINKLOCAL; if (!ipv6_can_nonlocal_bind(net, inet_sk(sk)) && !ipv6_chk_addr_and_flags(net, &src_info->ipi6_addr, dev, !strict, 0, IFA_F_TENTATIVE) && !ipv6_chk_acast_addr_src(net, dev, &src_info->ipi6_addr)) err = -EINVAL; else fl6->saddr = src_info->ipi6_addr; } ... } # 问题描述 分析上述ip6_datagram_send_ctl校验失败返回err = -EINVAL判断逻辑失败原因,给出用户态radvd进程合理解决建议

任务描述 本关任务: 编写两个程序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clinet.c为客户端,server.c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能够读取客户端发送的信息。 相关知识 为了完成本关任务,你需要掌握:1.socket编程,2.数据通信过程。 1、Socket 网络中进程可以通过socket通信,socket起源于Unix,满足“一切皆文件”原理,即操作为“打开open->读写write/read->关闭close”。 ①socket的调用函数主要有: socket()/*创建描述符,设定协议域和socket类型*/ bind()/*绑定地址*/ listen()/*监听*/ connect()/*连接*/ read()/*I/O读操作*/ write()/*I/O写操作*/ close()/*断开连接*/ shutdown()/*部分断连*/ ②socket操作主要有三类: 1)三次握手:让客户端与服务端双方都能明确自己和对方的收、发能力是正常的。 2)数据传输:socket使用的是TCP连接,为双向传输的对等模式,双方都可以同时向对方发送或接收数据。 3)四次挥手: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每个方向都必须单独进行关闭。 2、socket函数 int socket(int domain,int type,int protocol) sockfd=socket(); socket()创建一个socket描述符,标识唯一一个socket domain:协议域->AF_INET、AF_INET6、AF_LOCAL(AF_UNIX)、AF_ROUTE。协议族决定socket地址类型,通信中必须采用对应的地址,AF_INET决定要用ipv4地址(32位)与端口号(16位)组合看,AF_UNIX决定用一个绝对路径作为地址。 type:socket->指定socket类型。常用SOCK_STREAM(TCP)、SOCK_RAW、SOCK_PACKET、SOCK_SEQPACKET、SOCK_DGRAM(UDP)等 protocol:协议->常用协议IPPROTO_TCP、IPPROTO_UDP、IPPROTO_STCP、IPPROTO_TIPC等,分别对应TCP传输、UDP传输、STCP传输、TIPC传输 注:type和protocol不可用随意组合,SOCKET_STREAM和IPPROTO_UDP不可用组合。当protocol为0,会自动选择type类型对应默认协议。 socket函数创建一个socket时,返回的socket描述符存在于协议族address family中,没有具体地址,赋值一个地址必须调用bind()或者调用connect()、listen()系统自动随机分配端口。 3、bind函数 bind()函数把一个地址族中特定地址赋值给socket,AF_INET、AF_INET6就是一个ipv4或ipv6地址和端口号组合,赋值给socket。 int bind(int sockfd,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sockfd:socket描述符,通过socket()创建,唯一标识一个socket。bind()将这个描述符绑定一个名字。 addr:const struct sockaddr*指针,指向sockfd的协议地址。地址结构根据创建socket时的地址协议族不同而变化。 addrlen:地址长度 注:①服务器启动时会绑定地址(ip+端口号)。提供服务时,服务端通过地址连接服务器。客户端不用绑定,系统自动分配端口号和自身iP地址组合。所以通常服务端listen前会调用bind(),客户端不会调用,在connect()时系统随机生成一个。 ②主机字节序(大端小端模式):不同CPU有不同字节序类型,这些字节序指整数在内存中保存的顺序。 1)little-endian,低位字节放内存低地址段,高位字节排放内存高地址端。 2)big-endian,高位字节放内存低地址段,低位字节放内存高地址端。 网络字节序:4个字节的32bit值以下次序传输,0-7、8-15、16-23、24-31。大端字节序。由于TCP/IP首部中所有二进制整数在网络中传输时都要求以这种次序,因此又称作网络字节序。字节序,发育一个字节类型数据在内存中存放顺序,一个字节的数据没有顺序问题。 在绑定地址到socket时候,必须将主机字节序转换成网络字节序,不能让主机字节序跟网络字节序一样使用big-endian。 4、listen、connetct函数 服务器调用socket()、bind()后就会调用listen()监听socket,如果客户端这时候调用connect()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就会接受这个请求。 int listen(int sockfd,int backlog); int connect(int sockfd,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listen中sockfd为要监听的socket描述符,backlog为相应socket可以排队的最大连接个数。 socket()函数创建的socket是一个主动类型,listen()将socket变为被动类型等待客户连接请求。 connect中sockfd为客户端socket描述符,addr为服务器socket地址,addrlen为socket地址长度。客户端调用connect函数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 5、accept函数 TCP服务器调用socket()、bind()、listen()后,监听socket地址。TCP客户端调用socket()、connect()后,给TCP服务器发送一个连接请求。TCP服务器监听到请求,调用accept()接收请求,连接建立好开始I/O操作。 int accept(int sockfd,struct sockaddr *addr,socklen_t addrlen) sockfd服务器socket描述符 addr返回客户端协议地址 addrlen协议地址长度 accept成功,返回值由内核自动生成的全新描述符,表示已与返回客户的TCP连接。 注:sockfd是服务器的socket描述符,服务器开始调用socket()生成的,即监听socket描述符,accept返回的是已连接socket描述符,一个服务器通常只创建一个监听socket描述符,在服务器生命周期内会一直存在,内核为每个服务器进程接收的客户连接创建一个已连接socket描述符,当服务器完成客户服务,相应已连接socket描述符会被关闭。 6、read、write函数 服务器与客户建立好连接,调用网络I/O进行读写操作,网络中不同进程之间通信。 网络I/O操作 read()/write() recv()/send() readv()/writev() recvmsg()/sendmsg() recvfrom/sendto() 7、close、shutdown函数 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连接后,读写操作完,需要关闭相应的socket描述符。 #include<unistd.h> int close(int fd); sockfd不能在作为read或者write的第一个参数。 注:close操作只是将相应的sockfd描述字引用计数-1,只有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才会触发TCP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终止连接请求。 shutdown()函数,可以关闭socket一端或者全部。 int shutdown(int _fd,int _how) TCP连接是双向的(可读可写),使用close读写通道都关闭,使用shutdown有三种: ①howto=0,关闭读通道,可以继续写。 ②howto=1,关闭写通道,只可以读。 ③howto=2,关闭读写通道,和close一样,全部关闭。 8、三次握手 tcp建立连接进行“三次握手”: ①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x。 ②服务器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 y,并对SYN x进行ACK x+1。 ③客户端再向服务器发一个ACK y+1。 ①客户端调用connect触发连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SYN x包,connect进入阻塞状态; ②服务器listen监听到连接请求(收到SYN x),调用accept接受请求,向客户端发送SYN y和ACK x+1,accept进入阻塞状态; ③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 y和ACK x+1,对SYN y确认,connect返回ACK y+1; ④服务器收到ACK y+1,accept返回,三次握手完毕,连接建立。 注:客户端的connect在三次握手的第二次握手返回,服务端的accept在三次握手的第三次握手返回。 9、数据传输 ①建立完连接后,进行数据传输,read和write。 ②客户端发起给服务端写入,并发送SYN x+1和ACK y+1给服务端(xy未发生变化)。 ③服务端发起给客户端读取,并发送ACK x+2。 10、四次挥手 ①客户端应用进程调用close主动关闭连接,客户端TCP发送FIN x+2和ACK y+1。 ②服务端接受到FIN x+2,执行被动关闭,对FIN确认。即当服务端收到FIN后停止数据的操作并发出一个ACK x+3客户端表示数据操作结束。 ③一段时间后,服务端应用接收到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调用close关闭服务端socket,发送一个FIN。(表示socket已经关闭) ④客户端接收到FIN,关闭客户端的socket,发送ACK y+2高速服务端。 编程要求及注意事项 根据client.c代码及提示,在右侧编辑器中选中server.c注释处补充代码。 client.c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define MAXLINE 4096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n; // sockfd是客户端创建的socket描述字,客户端不需要区分监听listenfd和连接connfd。n为发送长度 char recvline[MAXLINE], sendline[MAXLINE]; // recvline暂时没用,sendline为即将发送的数据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创建需要连接的服务端地址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client <ipaddress>"); exit(0); } //设置运行时候需要输入的格式,执行文件+服务端ip地址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 { printf("create socket error:%s(errno:%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创建socket描述字,因为客户端,只需要一次连接 memset(&servaddr, 0, sizeof(servaddr)); //先把当前连接的服务端地址全填充0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目的服务端地址协议簇为ipv4 servaddr.sin_port = htons(6666); //设置端口号6666 if (inet_pton(AF_INET, argv[1], &servaddr.sin_addr) <= 0) { printf("inet_pton error for %s\n", argv[1]); exit(0); } //将目的服务端的地址,转换成网络地址,必须转换成网络地址!!argv[0]是./client,argv[1]是服务端的地址 if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0) { printf("connect socket error:%s(errno:%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创建连接,本机的socket通过服务端地址连接服务端,强转指针格式 printf("send msg to server:\n"); //连接上后输出发送信息到服务端 fgets(sendline, 4096, stdin); //标准输入流中获取需要发送的信息,存储到sendline字符数组中 if (send(sockfd, sendline, strlen(sendline), 0) < 0) { printf("send msg error:%s(errno:%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发送信息,sendline buff中的信息 close(sockfd); //信息发送完关闭自己的sockfd,第一次挥手 exit(0); } server.c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MAXLINE 4096 #define PORT 6666 // 与客户端端口一致 int main() { int listenfd, connfd; // 监听socket和连接socke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 服务端地址结构 char buffer[MAXLINE]; // 接收缓冲区 // 1. 创建监听socket if ((listen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1) { printf("Create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 2. 配置服务端地址 memset(&servaddr, 0, 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 监听所有网络接口 servaddr.sin_port = htons(PORT); // 端口号6666 // 3. 绑定socket到地址 if (bind(listenfd, (struct sockaddr*)&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1) { printf("Bind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 4. 开始监听连接 if (listen(listenfd, 10) == -1) { // 等待队列最大10 printf("Listen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exit(0); } printf("====== Server running on port %d ======\n", PORT); printf("Waiting for client connection...\n"); // 5. 接受客户端连接 if ((connfd = accept(listenfd, (struct sockaddr*)NULL, NULL)) == -1) { printf("Accept socket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 else { printf("Client connected!\n"); } // 6. 读取客户端数据 int n = recv(connfd, buffer, MAXLINE, 0); if (n > 0) { buffer[n] = '\0'; // 确保字符串终止 printf("Received message from client: %s\n", buffer); } else if (n == 0) { printf("Client closed connection\n"); } else { printf("Recv error: %s(errno: %d)\n", strerror(errno), errno); } // 7. 关闭连接 close(connfd); close(listenfd); printf("Server shutdown\n"); return 0; }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Xilinx ISE rs_decoder_ipcore and encoder License

Xilinx ISE RS编码解码IP核的License
recommend-type

毕业设计&课设-一个基于Matlab的PET仿真和重建框架,具有系统矩阵的分析建模,能够结合各种数据….zip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时与博主沟通,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matlab算法,工具源码,适合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作业,所有源码均经过严格测试,可以直接运行,可以放心下载使用。有任何使用问题欢迎随
recommend-type

MATLAB机械臂简单控制仿真(Simulink篇-总).zip

MATLAB下机器人可视化与控制---simulink篇中的简单例子,在Simulink中做了预定义轨迹的运动和Slider Gain控制的运动,用GUI控制的关节代码在MATLAB下机器人可视化与控制
recommend-type

使用 GCC 构建 STM23F0 ARM 项目的模板源码

使用 GCC 构建 STM23F0 ARM 项目的模板源码,具体请看 README
recommend-type

详细说明 VC++的MFC开发串口调试助手源代码,包括数据发送,接收,显示制式等29782183com

详细说明 VC++的MFC开发串口调试助手源代码,包括数据发送,接收,显示制式等29782183com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计算机网络学习中学员常见问题与改进方法

计算机网络学习中学员常见问题与改进方法+
recommend-type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和主成分分析(PCA)的疲劳语音识别.zip

1.版本:matlab2014a/2019b/2024b 2.附赠案例数据可直接运行。 3.代码特点:参数化编程、参数可方便更改、代码编程思路清晰、注释明细。 4.适用对象: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和毕业设计。
recommend-type

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

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个人大四的毕业设计、经导师指导并认可通过的高分设计项目,评审分99分,代码完整确保可以运行,小白也可以亲自搞定,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正在做毕设的学生和需要项目实战练习的学习者,也可作为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 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Java毕业设计基于SpringBoot+Vue开发的智慧农业系统源码+数据库(高分项目)Java毕业设计个人大四的毕业设计、经导师指导并认可通过的高分设计项目,评审分99分,代码完整确保可以运行,小白也可以亲自搞定,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正在做毕设的学生和需要项目实战练习的学习者,也可作为课程设计、期末大作业。个人大四的毕业设计 收起
recommend-type

用bp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82cb66f4d6b4 用bp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最新、最全版本!打开链接下载即可用!)
recommend-type

2_JFM7VX690T型SRAM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手册.pdf

JFM7VX690T型SRAM型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手册主要介绍的是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旦微电子)生产的高性能FPGA产品JFM7VX690T。该产品属于JFM7系列,具有现场可编程特性,集成了功能强大且可以灵活配置组合的可编程资源,适用于实现多种功能,如输入输出接口、通用数字逻辑、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和时钟管理等。JFM7VX690T型FPGA适用于复杂、高速的数字逻辑电路,广泛应用于通讯、信息处理、工业控制、数据中心、仪表测量、医疗仪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 产品特点包括: 1. 可配置逻辑资源(CLB),使用LUT6结构。 2. 包含CLB模块,可用于实现常规数字逻辑和分布式RAM。 3. 含有I/O、BlockRAM、DSP、MMCM、GTH等可编程模块。 4. 提供不同的封装规格和工作温度范围的产品,便于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JFM7VX690T产品系列中,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例如: - JFM7VX690T80采用FCBGA1927封装,尺寸为45x45mm,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40°C到+100°C。 - JFM7VX690T80-AS同样采用FCBGA1927封装,但工作温度范围更广,为-55°C到+125°C,同样使用锡银焊球。 - JFM7VX690T80-N采用FCBGA1927封装和铅锡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与JFM7VX690T80-AS相同。 - JFM7VX690T36的封装规格为FCBGA1761,尺寸为42.5x42.5mm,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40°C到+100°C。 - JFM7VX690T36-AS使用锡银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为-55°C到+125°C。 - JFM7VX690T36-N使用铅锡焊球,工作温度范围与JFM7VX690T36-AS相同。 技术手册中还包含了一系列详细的技术参数,包括极限参数、推荐工作条件、电特性参数、ESD等级、MSL等级、重量等。在产品参数章节中,还特别强调了封装类型,包括外形图和尺寸、引出端定义等。引出端定义是指对FPGA芯片上的各个引脚的功能和接线规则进行说明,这对于FPGA的正确应用和电路设计至关重要。 应用指南章节涉及了FPGA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推荐使用方法。其中差异说明部分可能涉及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关键性能对比可能包括功耗与速度对比、上电浪涌电流测试情况说明、GTH Channel Loss性能差异说明、GTH电源性能差异说明等。此外,手册可能还提供了其他推荐应用方案,例如不使用的BANK接法推荐、CCLK信号PCB布线推荐、JTAG级联PCB布线推荐、系统工作的复位方案推荐等,这些内容对于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作用。 焊接及注意事项章节则针对产品的焊接过程提供了指导,强调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产品在组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手册还明确指出,未经复旦微电子的许可,不得翻印或者复制全部或部分本资料的内容,且不承担采购方选择与使用本文描述的产品和服务的责任。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相关的商标和知识产权。该公司在中国发布的技术手册,版权为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复制或传播。 技术手册提供了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及服务网点的信息,方便用户在需要时能够联系到相应的服务机构,获取最新信息和必要的支持。同时,用户可以访问复旦微电子的官方网站(***以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和公司动态。
recommend-type

美国国际航空交通数据分析报告(1990-2020)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和分析以下知识点: 1. 数据集概述: 该数据集名为“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记录了美国与国际间航空客运和货运的详细统计信息。数据集涵盖的时间范围从1990年至2020年,这说明它包含了长达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于进行长期趋势分析非常有价值。 2. 数据来源及意义: 此数据来源于《美国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统计报告》,该报告是美国运输部(USDOT)所管理的T-100计划的一部分。T-100计划旨在收集和发布美国和国际航空公司在美国机场的出入境交通报告,这表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适用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等领域。 3. 数据内容及应用: 数据集包含两个主要的CSV文件,分别是“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和“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 a. 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离港航班信息:记录了各航空公司的航班号、起飞和到达时间、起飞和到达机场的代码以及国际地区等信息。 - 航空公司信息:可能包括航空公司代码、名称以及所属国家等。 - 飞机机型信息:如飞机类型、座位容量等,这有助于分析不同机型的使用频率和趋势。 - 航线信息:包括航线的起始和目的国家及城市,对于研究航线网络和优化航班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交通流量分析、机场运营效率评估、航空市场分析等。 b. 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航班乘客信息:可能包括乘客的国籍、年龄、性别等信息。 - 航班类型:如全客机、全货机或混合型航班,可以分析乘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比例。 - 乘客数量:记录了各航班或航线的乘客数量,对于分析航空市场容量和增长趋势很有帮助。 - 飞行里程信息:有助于了解国际间不同航线的长度和飞行距离,为票价设置和燃油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客运市场分析、需求预测、收益管理等方面。 4. 数据分析和应用实例: - 航空流量分析:通过分析离港航班数据,可以观察到哪些航线最为繁忙,哪些机场的国际航空流量最大,这有助于航空公司调整航班时刻表和运力分配。 - 市场研究:乘客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趋势,帮助航空公司和政府机构了解国际旅行市场的需求变化。 - 飞机利用率:结合飞机机型和飞行频率信息,可以对特定机型的使用率进行分析,评估飞机维护需求和燃油效率。 - 安全监管:通过对比不同航空公司和航班的安全记录,监管机构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能,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5. 技术和方法论: 分析此类数据通常涉及数据清洗、数据整合、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建模等数据科学方法。使用Excel、SQL、R、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常见的做法。例如,可以使用Python的Pandas库来清洗和准备数据,使用Matplotlib和Seaborn库来可视化数据,然后利用Scikit-learn或Statsmodels库来构建预测模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提取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数据集”的重要性,它不仅记录了跨越30年的航空交通数据,还为各种分析和应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对于航空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数据分析师来说,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
recommend-type

统计学视角:深入理解最小二乘法的概率论基础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概念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 LSM)是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这种方法最早由高斯提出,但在工程、物理、经济和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了
recommend-type

vscode中使用Codeium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如何在VSCode中使用Codeium插件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是否有相关信息。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了Codeium Chat可以解释代码中的问题,引用[2]提到了在IDEA中的一些问题,可能对VSCode的安装有帮助。用户还提到了安装步骤、基本功能、常见问题等。 首先,我应该分步骤说明安装过程,包括在VSCode扩展商店搜索Codeium并安装。然后,登录部分可能需要用户访问仪表板获取API密钥,引用[2]中提到登录问题,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网络或权限设置。 接下来是基本功能,比如代码自动补全和Chat功能。引用[1]提到C
recommend-type

UniMoCo:统一框架下的多监督视觉学习方法

在详细解析“unimoco”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unimoco”代表的是一种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它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文章作者通过这篇论文介绍了UniMoCo的全称,即“Unsupervised, Semi-Supervised and Full-Supervis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其背后的含义是在于UniMoCo框架整合了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全监督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策略。最后,该框架被官方用PyTorch库实现,并被提供给了研究者和开发者社区。 ### 1. 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 UniMoCo的概念根植于对比学习的思想,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范式。对比学习的核心在于让模型学会区分不同的样本,通过将相似的样本拉近,将不相似的样本推远,从而学习到有效的数据表示。对比学习与传统的分类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手动标注的标签来指导学习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从数据自身结构中挖掘信息。 ### 2. MoCo(Momentum Contrast) UniMoCo的实现基于MoCo框架,MoCo是一种基于队列(queue)的对比学习方法,它在训练过程中维持一个动态的队列,其中包含了成对的负样本。MoCo通过 Momentum Encoder(动量编码器)和一个队列来保持稳定和历史性的负样本信息,使得模型能够持续地进行对比学习,即使是在没有足够负样本的情况下。 ### 3.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在无监督学习场景中,数据样本没有被标记任何类别或标签,算法需自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UniMoCo框架中,无监督学习的关键在于使用没有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数据的基础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标注资源稀缺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4.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结合了无监督和有监督学习的优势,它使用少量的标注数据与大量的未标注数据进行训练。UniMoCo中实现半监督学习的方式,可能是通过将已标注的数据作为对比学习的一部分,以此来指导模型学习到更精准的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拥有少量标注数据的场景尤为有用。 ### 5. 全监督学习(Full-Supervised Learning) 在全监督学习中,所有的训练样本都有相应的标签,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映射关系,从输入到输出。在UniMoCo中,全监督学习用于训练阶段,让模型在有明确指示的学习目标下进行优化,学习到的任务相关的特征表示。这通常用于有充足标注数据的场景,比如图像分类任务。 ### 6. PyTorch PyTorch是一个开源机器学习库,由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主要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它被广泛用于研究和生产环境,并且因其易用性、灵活性和动态计算图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UniMoCo官方实现选择PyTorch作为开发平台,说明了其对科研社区的支持和对易于实现的重视。 ### 7. 可视化表示学习(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可视化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从原始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将它们转换为能够反映重要信息且更易于处理的形式。在UniMoCo中,无论是无监督、半监督还是全监督学习,最终的目标都是让模型学习到有效的视觉表示,这些表示可以用于下游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 ### 8. 标签队列(Label Queue) UniMoCo通过标签队列维护受监管的标签,这可能意味着对于那些半监督或全监督学习的任务,模型在进行对比学习时,会参考这些来自标签队列的数据。标签队列机制能帮助模型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标注数据,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 结论 UniMoCo的提出,以及其官方PyTorch实现的发布,将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对比学习框架,使得从无监督到全监督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而且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强力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探索和实现各种视觉任务。UniMoCo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
recommend-type

【MATLAB算法精讲】:最小二乘法的实现与案例深度分析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其核心思想是选择一条曲线,使得所有观察点到这条曲线的距离之和最小。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统计学、信号处理、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需要通过一组数据点来确定函数参数的情况。 ## 1.1 统计学视角下的最小二乘法 在统计学中,最小二乘法经常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