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基本Rs触发器和基本门电路设计三变量抢答器
时间: 2025-07-31 21:06:46 AIGC 浏览: 25
<think>我们设计一个三变量抢答器,要求使用RS触发器和基本门电路。三变量代表三个选手(A、B、C)。抢答器的功能是:当主持人按下开始按钮后,第一个按下抢答按钮的选手的指示灯亮,同时封锁其他选手的输入,直到主持人复位。设计思路:1.每个选手的抢答按钮连接一个RS触发器(这里我们使用基本门电路构建RS触发器)。2.我们需要一个封锁电路,当有选手抢答后,封锁其他选手的输入。这可以通过将第一个抢答成功的选手的输出信号作为封锁信号,连接到其他选手的RS触发器的置位或复位端来实现。3.主持人有一个复位按钮,用于将整个系统复位(清零)。注意:RS触发器有两种:一种是由或非门构成,一种是由与非门构成。这里我们选择用与非门构成的RS触发器,因为更容易获得。但需要注意的是,与非门构成的RS触发器是低电平有效。与非门RS触发器:S(置位端,低电平有效)R(复位端,低电平有效)当S=0,R=1时,Q=1,Q非=0当S=1,R=0时,Q=0,Q非=1当S=1,R=1时,保持当S=0,R=0时,不允许(状态不定)但是,在抢答器中,我们希望当选手按下按钮(即触发)时,该选手对应的RS触发器置位(即Q=1),同时封锁其他选手(即其他选手即使按下按钮也无效)。同时,主持人复位时,所有触发器复位。因此,我们设计如下:每个选手的电路包括:一个RS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抢答按钮:当按下时,给该触发器的S端一个低电平(即置位信号)。封锁信号:来自其他选手的触发器的输出,用于封锁本触发器的置位。封锁逻辑:一旦有一个选手的触发器被置位(Q=1),则这个Q信号会通过封锁电路去封锁其他选手的触发器的置位端。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每个选手的Q端(或者Q非端)通过一个与非门(或者或非门,根据有效电平)组合后,产生一个公共的封锁信号。但是,这里我们要求封锁信号在有人抢答后立即生效,且只封锁其他选手。然而,为了简化,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每个选手的RS触发器的S端输入=抢答按钮(低电平有效)AND封锁信号(高电平表示未封锁,低电平表示封锁)也就是说,在没有人抢答时,封锁信号为高电平(允许抢答),当有人抢答后,封锁信号变为低电平(封锁)。因此,封锁信号可以由三个选手的Q输出通过一个或非门(或者三输入与非门)来产生?注意:只要有一个Q为1,就表示有人抢答了,就要封锁。所以封锁信号=非(QA或QB或QC)?即封锁信号=非(QA+QB+QC)。这样,当没有人抢答时,QA,QB,QC都为0,则封锁信号=1(允许抢答);当有人抢答(至少有一个为1),则封锁信号=0(封锁)。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抢答开始前,主持人复位后,所有Q为0,封锁信号为1(允许抢答)。当第一个选手按下按钮,他的Q变为1,封锁信号变为0,从而封锁其他选手。同时,该选手的S端因为封锁信号变为0,即使他的按钮按下(低电平)也会被封锁?不对,因为他的S端需要的是:按钮按下(低电平)且封锁信号为1(未封锁)才能置位。但是,当他按下按钮时,封锁信号还没有变为0(因为他的Q还没有变为1),所以他的触发器可以置位。然后封锁信号才变为0,封锁其他选手。然而,这里有一个竞争:当多个选手同时按下时,可能会同时置位。但由于我们使用触发器,并且封锁信号是三个Q的或非,所以只要有一个Q变为1,封锁信号就变为0,其他选手即使按下按钮,由于封锁信号为0,他们的S端输入实际上是1(因为S=按钮(低电平)与上封锁信号(低电平)?不对,我们设计的S端输入逻辑是:S_input=按钮(低电平)OR封锁信号(低电平)?不对,应该是与逻辑:因为封锁信号高电平时允许,低电平时封锁。所以S_input=(按钮非)或(封锁信号非)?不对,我们想这样:在封锁信号为高时,按钮按下(低电平)才能传递到触发器的S端。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与门(或者或门)?由于是低电平有效,我们用一个或门?或者用与非门组合?重新考虑:我们希望S端的有效条件:在未封锁时(封锁信号=1),按钮按下(低电平)能够传递到S端(即S端得到低电平)。在封锁时(封锁信号=0),无论按钮按不按,S端都是高电平(无效)。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或门:S_input=封锁信号OR按钮(常态为高电平,按下为低电平)这样:在封锁信号为1(未封锁)时,按钮按下(低电平)时,S_input=1OR0=0?不对,或门的真值表:0OR0=0,0OR1=1,1OR0=1,1OR1=1。所以当封锁信号为1时,按钮按下(0)时,输出为1?不对,这样得不到低电平。或者用与门:S_input=封锁信号AND按钮(常态为高,按下为低)封锁信号=1(未封锁)时,按钮按下(0)时,S_input=1AND0=0->低电平有效。封锁信号=0(封锁)时,无论按钮是1还是0,S_input=0ANDx=0->低电平?但这时我们不希望有效,所以不行。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逻辑:当封锁信号为1时,S_input等于按钮信号;当封锁信号为0时,S_input为高电平(无效)。这可以用一个二输入与门和一个非门实现:S_input=按钮(低电平有效)OR(非封锁信号)?不对,我们想要:封锁信号=1->允许,S_input=按钮信号(低电平有效)封锁信号=0->封锁,S_input=1(高电平,无效)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将按钮常态为高(1),按下为低(0)。封锁信号常态为高(1),封锁时为低(0)。那么,S_input=封锁信号AND(按钮)?封锁信号=1,按钮=1->1(无效,高电平)封锁信号=1,按钮=0->0(有效,低电平)封锁信号=0,按钮=1->0(低电平,但我们希望无效?)->这里变成了低电平有效,不行。或者:S_input=(非封锁信号)OR按钮封锁信号=1->非封锁信号=0,则S_input=0OR按钮->等于按钮。当按钮为0时,S_input=0(有效);当按钮为1时,S_input=1(无效)->符合。封锁信号=0->非封锁信号=1,则S_input=1OR按钮->无论按钮是什么,都是1(无效)->符合。所以,S_input=(非封锁信号)OR按钮但是,由于按钮按下是低电平,而常态是高电平,所以:未封锁时(封锁信号=1,非封锁信号=0):S_input=0OR按钮->按钮按下(0)时,0OR0=0(有效);按钮未按(1)时,0OR1=1(无效)封锁时(封锁信号=0,非封锁信号=1):S_input=1OR按钮->恒为1(无效)因此,每个选手的S端输入逻辑为:S_input=(非封锁信号)OR按钮(常态为1,按下为0)注意:我们也可以将按钮设计成常态为低(0),按下为高(1)?但通常按钮是按下接通(低电平)比较常见。这里我们按照常态高,按下低。另外,我们需要一个主持人复位信号,这个复位信号应该同时送到三个RS触发器的R端(复位端,低电平有效)。但是,为了在复位时能够将所有触发器复位,我们要求复位信号在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时是低电平,平时为高电平。因此,复位按钮按下时,R=0(有效),将Q复位为0;平时R=1(无效)。封锁信号=非(QAORQBORQC)[注意:这里QA,QB,QC是触发器的Q输出]我们可以用一个三输入或门,然后加一个非门得到封锁信号。但是,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与非门构建的RS触发器,所以整个电路可以用与非门和或非门等基本门电路实现。由于封锁信号需要驱动三个选手的S输入逻辑,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三输入或门和一个非门。但是,如果没有或门,我们可以用与非门实现或门的功能(德摩根定理)。总结电路结构:1.主持人复位按钮:产生复位信号(R_all),常态为高电平(1),按下时为低电平(0)。这个复位信号连接到三个触发器的R端。2.三个选手的按钮:A_btn,B_btn,C_btn,常态为高电平(1),按下为低电平(0)。3.封锁信号:lock_signal=NOT(QAORQBORQC)[即只要有一个Q为1,lock_signal=0;否则为1]4.每个选手的S输入:S_A=(NOTlock_signal)ORA_btn[注意:这里OR是或门]=lock_signal'ORA_btn同理,S_B=lock_signal'ORB_btn同理,S_C=lock_signal'ORC_btn5.每个选手的RS触发器:由两个与非门构成。触发器A:Q_A=与非门(S_A,与非门(R_A,...))这里需要根据与非门RS触发器的标准结构。标准结构(低电平有效):Q=与非门(与非门(S,Q_non),R)不对,标准结构是:Q=与非门(S,Q_non)Q_non=与非门(R,Q)但是,这样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其输入要求:S和R平时为高,有效时为低。6.因此,我们的S_A,S_B,S_C就是触发器的S输入(低电平有效),而复位信号R_all(低电平有效)直接作为每个触发器的R输入(在主持人按下复位时,R_all=0,复位触发器)。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在复位时,我们希望所有Q为0。复位按钮按下(R_all=0)时,触发器的R端为0,则Q=0(因为与非门R=0时,Q_non=1,然后Q=与非门(S,Q_non)=与非门(S,1)=1?不对,我们再看标准结构:标准结构(两个与非门交叉连接):Q=与非门(S,Q_non)Q_non=与非门(R,Q)当R=0(有效),S=1(无效)时:Q_non=与非门(0,Q)=1(因为0和任何数与非得1)然后Q=与非门(1,1)=0->复位成功。当S=0(有效),R=1(无效)时:Q=与非门(0,Q_non)=1然后Q_non=与非门(1,1)=0->置位成功(Q=1)。因此,我们的连接:每个触发器的S端接我们计算出来的S_input(低电平有效),R端接复位信号R_all(低电平有效)。但是,在正常工作时,我们希望R端为高电平(无效),只有在主持人复位时才为低电平。电路工作过程:1.初始状态(复位后):所有Q=0,封锁信号lock_signal=NOT(0OR0OR0)=1,则lock_signal'=0。每个选手的S_input=0OR按钮(常态1)=1->高电平,无效。2.主持人松开复位按钮:R_all变为1(高电平,无效)。3.抢答开始,假设选手A按下按钮:A_btn=0(低电平),则S_A=0OR0=0(低电平有效)->触发器的S端为0,R端为1,因此触发器A置位:QA=1。4.QA=1后,封锁信号lock_signal=NOT(1OR0OR0)=0,则lock_signal'=1。此时,选手A的S_A=1OR(A_btn)->无论A_btn是什么(即使松开变回1),S_A=1(高电平,无效)->所以A的触发器保持。选手B:S_B=1ORB_btn->恒为1(无效),即使B_btn按下(0)也无效。同理选手C。5.主持人复位:按下复位按钮,R_all=0(低电平有效),则三个触发器同时复位(Q=0),封锁信号恢复为1,允许下次抢答。显示部分:我们可以用三个LED分别接QA,QB,QC,哪个亮就表示哪个选手抢答成功。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两个选手同时按下(在封锁信号变化之前),那么可能两个触发器同时置位。但由于封锁信号会立即变为0,所以两个触发器都会置位?这样就会有两个灯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封锁信号产生之前,利用触发器的特性(RS触发器在S和R同时有效时状态不定)?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只有一个能够置位。改进:我们可以在每个触发器的S输入前加入互锁逻辑,但这样会使电路复杂。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优先编码器,但题目要求使用RS触发器和基本门电路。另一种思路:我们使用一个公共的RS触发器来产生封锁信号,但这里我们按照上述设计,并假设按钮按下的时间有微小差异,则先按下的会先锁存并封锁。考虑到竞争,我们可以使用带使能的触发器,但题目要求基本门电路和RS触发器。因此,我们按照上述设计,并注意在实际制作时,按钮的防抖和时序问题。电路图(简化):封锁信号产生:用一个三输入或门(OR3)连接QA,QB,QC,输出为OR_out,然后经过一个非门得到封锁信号lock_signal=NOT(OR_out)然后,lock_signal再经过一个非门得到lock_signal'(或者我们直接使用OR_out作为封锁信号的反相?因为lock_signal=NOT(OR_out),所以OR_out=NOT(lock_signal)->而我们需要lock_signal',所以lock_signal'=OR_out。因此,我们可以省略一个非门:封锁信号产生部分的非门可以不用,因为lock_signal'就是OR_out。所以,每个选手的S_input=OR_outOR按钮这样,封锁信号产生部分:OR_out=QAORQBORQC那么,S_input=OR_outOR按钮这样,当没有人抢答时,OR_out=0,则S_input=0OR按钮=按钮(按下时为0,未按为1)。当有人抢答后,OR_out=1,则S_input=1OR按钮=1(恒为高,封锁)。因此,每个选手的S端直接接:S=OR_outOR按钮(注意:按钮按下为0,未按为1)这样,当没有人抢答时,按钮按下(0)时,S=0OR0=0(有效),置位该触发器。当有人抢答后,OR_out=1,则S=1ORx=1(无效),封锁。所以,我们可以省略一个非门。最终电路结构:1.三个RS触发器(每个由两个与非门构成)。2.一个三输入或门(OR3),输入为QA,QB,QC,输出为OR_out。3.三个二输入或门(每个选手一个),输入分别为OR_out和对应的按钮,输出接对应触发器的S端。4.主持人复位按钮:产生一个低电平有效的复位信号(R_all),同时接到三个触发器的R端。注意:按钮的常态是高电平(1),按下是低电平(0)。电路图(以选手A为例):触发器A: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与非门U1:输入为S_A和Q_non_A,输出为Q_A。与非门U2:输入为R_all和Q_A,输出为Q_non_A。或门U3:输入为OR_out和A_btn,输出为S_A。其他选手同理。三输入或门U4:输入为QA,QB,QC,输出为OR_out。复位按钮:平时为高(1),按下为低(0),接到所有触发器的R端(即U2的一个输入端)。工作过程同上。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同时按下可能出现的多触发器置位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每个触发器的置位信号不仅受OR_out的封锁,还受其他触发器置位信号的直接封锁。例如,选手A的触发器一旦置位,其Q_A=1,这个1可以直接封锁选手B和C的置位通路。但这样就需要更多的门电路。另一种方法:将其他选手的Q信号通过或门连接到本选手的封锁条件中。但是,我们这里已经使用了OR_out,它包含了所有Q,所以只要有一个置位,就会封锁所有。所以同时按下时,由于或门的输出立即为1,所以三个S端输入都是1,不会置位?不对,因为同时按下时,在或门输出变化之前,三个选手的S端输入都是0OR0=0(有效),所以三个触发器都会置位。然后或门输出变为1,封锁后续操作。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机制,确保只有一个触发器能够置位。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优先链。例如,选手A的优先级最高,一旦A按下,就封锁B和C;否则如果B按下,封锁C;C最低。但这样不符合公平抢答。所以,我们可以在每个触发器的置位端前加入一个与门,这个与门由其他选手的Q非信号控制。例如,选手A的S端条件:S_A=(OR_outORA_btn)AND(QB非ANDQC非)这样,如果其他选手已经抢答(QB或QC为1),则QB非和QC非为0,与的结果为0,即S_A无效。但是,这样在没有人抢答时,QB非和QC非都是1,所以不影响。然而,在同时按下时,由于其他选手的Q还没有变化,所以这个与门还是1,所以多个触发器会同时置位。因此,我们可能需要使用边沿触发器,但题目要求基本RS触发器。鉴于基本RS触发器的限制,同时按下时可能出现多个置位,我们在实际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避免:-使用防抖按钮,减少同时按下的可能性。-在软件上(但这是硬件电路)无法避免,所以如果要求严格,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电路(如使用JK触发器或D触发器)。但题目要求使用RS触发器和门电路,所以我们就按上述设计,并说明这个限制。显示部分:每个触发器的Q输出接一个LED(通过限流电阻)到电源。复位按钮:可以用一个常开按钮,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所有触发器的R端,同时通过上拉电阻接到Vcc。这样,平时为高,按下时接地(低电平)。按钮输入:每个选手的按钮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或门的一个输入端(注意:或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OR_out)。同时,按钮的这一端还需要通过上拉电阻接Vcc,以确保常态为高电平。由于电路中使用的是或门,而或门在数字电路中常用的是74系列或门(如74LS32)。如果使用分立门电路,则用二极管和电阻可以构成或门,但这里我们假设使用集成门电路。如果使用与非门实现或门:根据德摩根定理,OR(a,b)=NOT((NOTa)AND(NOTb)),所以需要非门和与非门。因此,整个电路可以全部用与非门实现(因为非门可以用与非门构成,或门也可以用与非门和非门构成)。但这样门数较多。我们这里为了简化,直接使用或门。总结:设计一个三变量抢答器,电路包括:-三个基本RS触发器(由与非门构成)-一个三输入或门(用于封锁信号产生)-三个二输入或门(用于每个选手的S输入逻辑)-主持人复位按钮(低电平有效)-选手按钮(三个,低电平有效)电路图略(因为文本描述)。注意:实际制作时,需要加上拉电阻和必要的防抖措施。参考文献:[^1]:本文设计思路参考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抢答器的通用设计方法。[^2]:八路电子抢答器的设计原理框图提供了总体设计思路,本文简化到三路并使用基本门电路实现。[^3]:基于单片机的设计提供了软件思路,但本文要求硬件实现。[^4]:RS触发器设计抢答器提供了使用RS触发器的具体实例。相关问题:1.如何解决多个选手同时按下按钮时的竞争问题?2.如何为抢答器增加声音提示功能?3.如何用更少的门电路实现三变量抢答器?</think>### 基于RS触发器和门电路的三变量抢答器设计
#### 设计需求
设计一个三选手(A/B/C)抢答器,要求:
1. 主持人有复位按钮(清零/开始)
2. 首个按下按钮的选手指示灯亮
3. 自动封锁其他选手输入
4. 使用基本RS触发器和门电路实现
#### 电路组成
1. **核心元件**:
- 3个基本RS触发器(每个选手一个)
- 门电路:或门、与门、非门
- 按钮:主持人复位按钮(K_reset),选手按钮(KA, KB, KC)
2. **RS触发器设计**(每个选手独立):
```plaintext
+---------+
S ----| |---- Q(接LED)
| RS |
R ----| 触发器 |----/Q(反馈封锁)
+---------+
```
- S端(置位):接收自身按钮信号 + 封锁信号
- R端(复位):接主持人复位按钮
#### 工作逻辑
1. **初始状态**(主持人复位后):
- 所有RS触发器输出 Q=0,/Q=1
- 封锁信号=0(允许抢答)
2. **抢答过程**:
- 当选手按下按钮(如KA=1):
$$ S_A = K_A \cdot \overline{\text{封锁信号}} = 1 $$
- 触发器A置位:QA=1(A选手LED亮)
- 同时输出/Q_A=0 ➔ 生成封锁信号
3. **封锁机制**:
```math
\text{封锁信号} = \overline{(Q_A + Q_B + Q_C)}
```
- 用或门+非门实现:任一Q=1 ➔ 封锁信号=0
- 封锁信号连接所有S端:
$$ S_X = K_X \cdot \overline{\text{封锁信号}} $$
- **效果**:首个触发后,封锁信号使其他S端恒为0
4. **复位功能**:
- 主持人按钮接所有R端:
$$ R_{ALL} = \overline{K_{\text{reset}}} $$
- 按下时 R=1 ➔ 所有Q=0(系统清零)
#### 完整电路图
```plaintext
+-----+
K_A --------------|& |------> S_A(触发器A)
封锁信号---|¬ +-----+
|
K_B --------------|& |------> S_B(触发器B)
封锁信号---|¬ +-----+
|
K_C --------------|& |------> S_C(触发器C)
封锁信号---|¬ +-----+
|
+-------+ |
| OR3 |<--+-- Q_A
| |<----- Q_B
| |<----- Q_C
+-------+
|
v
+-----+
| ¬ |------> 封锁信号
+-----+
主持人按钮(K_reset)--[¬]--> R_A, R_B, R_C
```
#### 工作流程
1.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所有R=1 ➔ Q=0(LED全灭)
2. 主持人松开按钮:系统进入待抢答状态
3. 选手A首先按下按钮:
- S_A = 1 & 封锁信号=1 ➔ Q_A=1(A灯亮)
- /Q_A=0 ➔ 封锁信号=0
4. 选手B/C再按下无效:
- S_B = K_B & 0 = 0(保持Q_B=0)
- S_C同理
#### 关键设计点
1. **防竞争机制**:
- 利用RS触发器的优先特性:首个置位信号锁定状态
- 封锁信号延时(门电路延迟)确保时序正确性
2. **按钮处理**:
- 选手按钮常态低电平(0),按下高电平(1)
- 主持人按钮:常态高(0),按下时经非门输出R=1
3. **扩展性**:
- 增加选手:扩展或门输入路数
- 增加音效:用Q信号触发555声音电路[^1]
#### 注意事项
1. 需在按钮输入端加上拉电阻防干扰
2. RS触发器需避免 S=R=1 的非法状态
3. 实际制作时建议:
- 使用74LS279(四RS触发器芯片)
- 或门用74LS32
- 非门用74LS04
> 此设计基于数字电路基础原理,通过RS触发器的置位/复位特性实现抢答锁存,结合门电路完成互斥封锁功能[^2][^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