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S中如何触发 流控帧的 FC.wait
时间: 2024-08-12 20:10:29 AIGC 浏览: 417
在Unidirectional Submission Channel (UDS)协议中,流控帧(FC)是用来控制数据传输速率和流量的,特别是在串行通信中,当设备需要暂停接收数据或者请求发送者减慢速度时。`FC.wait`通常用于请求暂停接收操作,其触发过程如下:
1. **发送者行为**:当发送数据的速度超过接收者的处理能力时,发送端会选择发送一个`FC.wait`流控帧。这个帧包含一个等待计数值,指示接收方需要暂停多久。
2. **接收者响应**:接收到`FC.wait`帧后,接收端会暂时停止接收数据,并计算剩余的数据量。如果剩余的数据不足以填满`FC.wait`帧指定的时间,那么接收端会在帧中附带实际等待时间,然后返回给发送端。
3. **通信循环**:发送端接收到带有实际等待时间的`FC.wait`帧后,会调整自己的发送速率以匹配接收方的要求。一旦发送完当前的数据包或达到新的等待时间,发送端就会发送下一个数据包继续通信。
相关问题
UDS中,流控帧的作用
<think>嗯,用户这次询问的是UDS协议中流控帧的具体作用和功能。从引用内容来看,用户可能正在研究车载诊断通信的实现细节,特别是数据流控制机制。用户提供的两段引用很有价值:第一段展示了首帧接收后状态机的转变过程,第二段则演示了实际代码中流控帧的处理逻辑。这说明用户需要的是将协议规范与实际工程实现结合起来理解的解释。不过用户特意强调“上述引用仅供参考”,说明ta更希望获得通用性的原理说明而非针对特定代码的分析。注意到用户前一个问题是关于CANTP层的接收处理流程,这次聚焦在流控帧这个子模块上,说明ta正在层层深入理解多帧传输机制。用户应该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工程师或学生,需要精准的技术细节而非泛泛而谈。准备从三个维度构建回答框架:第一是协议层面的流控帧结构定义,重点讲清FS/BS/STmin三个核心参数;第二是运行时的工作流程,结合用户引用的状态机转换概念;最后补充实际应用时需注意的超时处理和错误状态。针对用户之前提到的代码片段,考虑在解释STmin时关联实际计算案例。技术难点在于把ISO15765-2标准文档中的抽象描述转化成可操作的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FS状态值的解释必须准确(0允许传输/1等待/2溢出),避免将overflow解释成“错误”而应是“暂停”状态。对于用户可能存在的疑问点,比如BS=0的特殊含义,准备单独说明无限流控模式的应用场景。用户提供的第二个引用提到Flowstatuserror的异常处理,这点很有价值,应该加入安全机制设计的说明来呼应。在最后考虑列出FC帧与其他帧的关系,这样既能体现知识系统性,也方便用户后续继续追问CF帧处理等关联问题。</think>
在UDS协议中,流控帧(Flow Control Frame)是多帧传输的核心控制机制,主要作用于**确保大数据量传输时的时序控制和流量管理**。其具体作用和功能如下:
---
### **核心功能解析**
1. **速率调控(BS与STmin参数)**
- **BS(Block Size)**:接收方通过该值声明 **「连续接收CF帧(连续帧)的最大数量」**。
例如:`BS=5` 表示发送方需每发5个CF帧后**暂停**,等待新流控帧指令。
- **STmin(Separation Time min)**:定义 **「CF帧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单位毫秒(ms)。
发送方必须满足 `发送间隔 ≥ STmin`,避免接收方因处理不及时导致数据溢出。
2. **传输状态指示(FS字段)**
- **FS(Flow Status)** 的3种状态值:
- `0(Continue)`:允许继续发送CF帧(需遵循BS/STmin)。
- `1(Wait)`:要求发送方**暂停发送**,等待下一流控帧。
- `2(Overflow)`:接收缓冲区满,需中止当前传输(触发错误处理)[^1][^2]。
3. **触发条件**
流控帧**仅在接收端收到首帧(FF)后主动发出**,实现对后续CF帧传输的动态控制。
---
### **工作流程示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发送方->>接收方: 发送首帧(FF,数据总长)
接收方-->>发送方: 响应流控帧(FS=0, BS=8, STmin=10ms)
发送方->>接收方: 连续发送8个CF帧(间隔≥10ms)
发送方->>接收方: 暂停发送,等待新流控帧
接收方-->>发送方: 新流控帧(FS=0, BS=3, STmin=20ms)
发送方->>接收方: 再发送3个CF帧
```
---
### **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点**
- **超时控制**:发送方需在**规定时间内等待流控帧响应**(如用户代码中设置的1000ms [^2]),超时则触发错误码 `0x24`(等待超时)。
- **缓冲区管理**:当 `FS=2(Overflow)` 时,需中止传输并释放缓冲区资源。
- **动态调整能力**:可根据总线负载实时调整BS/STmin值(如拥堵时增大STmin)。
---
### **与其他帧的协作关系**
| 帧类型 | 作用 | 触发流控帧 |
|----------|-------------------------------|------------|
| 首帧(FF) | 告知数据总长,启动多帧传输 | ✅ 立即触发 |
| 流控(FC) | 控制后续CF帧速率 | ❌ 不触发 |
| 连续(CF) | 携带数据分片 | ❌ 不触发 |
UDS tp 流控帧
### UDS TP 层流控帧机制
在统一诊断服务 (UDS) 协议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为了管理多帧数据包的可靠传输,引入了流控帧 (Flow Control Frame, FC) 的概念。当接收方准备好接受来自发送方的数据时,会向发送方发出流控帧来控制后续连续帧 (Consecutive Frames, CF) 的发送速率。
#### 流控帧结构
流控帧由四个字节组成:
1. **优先级保留位**:第一个字节中的高三位用于未来扩展或网络管理系统使用,通常设置为零。
2. **STmin参数**:表示最小分隔时间(单位为毫秒),即两个连续帧之间的时间间隔。该字段占用第一个字节低五位以及第二个字节全部八位共十三位二进制数[^1]。
- 如果 STmin 设置小于等于 127,则直接指定等待时间为多少 ms;
- 若大于 127 则采用特定算法计算实际等待时间。
3. **Block Size 参数**:定义了一次可以接收到的最大连续帧数量,在第三个字节中给出。如果 BlockSize 被设为0,则意味着无限制地继续接收直到整个消息被传送完毕。
4. **FS 字段**:第四个字节指明当前流状态,有三种可能取值:
- `ContinueToSend` (0x00): 表示允许按照之前协商好的条件继续发送下一个块;
- `Wait` (0x01): 请求暂停一段时间后再恢复传输;
- `Overflow` (0x02): 报告缓冲区溢出错误并终止本次通信过程.
```c++
// C++ code example to create a flow control frame
uint8_t CreateFCFrame(uint8_t fs, uint8_t blockSize, uint16_t stMinMs){
uint8_t fcFrame[4];
// Set priority bits and reserved bit as zero
fcFrame[0] = ((stMinMs & 0x1F) << 3);
// Assign remaining part of STmin value into second byte
fcFrame[1] = static_cast<uint8_t>(stMinMs >> 5);
// Define block size parameter
fcFrame[2] = blockSize;
// Specify Flow Status field
fcFrame[3] = fs;
return *fcFrame;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