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URP14中rendererfeature中在_BlitTexture中写入指定layer的深度

时间: 2025-07-28 10:00:35 浏览: 15
<think>我们正在使用Unity URP 14(版本14.x)来编写一个自定义的Renderer Feature,目的是将_BlitTexture(通常是通过Blit操作得到的纹理)写入到特定Layer的深度缓冲区中。 步骤分解: 1. 理解需求:我们希望在渲染过程中,将一张纹理(_BlitTexture)的内容写入到深度缓冲区,但只针对特定的Layer(即只影响特定Layer的物体)。 2. URP中的深度写入:通常,深度缓冲区是在不透明物体渲染时写入的。我们想要在某个Pass中修改深度值,这需要谨慎操作,因为深度测试和写入会影响后续渲染。 实现思路: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Renderer Feature在渲染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例如,在不透明物体之后,但在透明物体之前)执行一个Pass,这个Pass将读取_BlitTexture的深度值(或从颜色值转换)并写入深度缓冲区。但是,注意: - 深度缓冲区是只写的吗?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Shader来写入深度,但需要确保我们写入的深度值是正确的,并且只对特定Layer的物体生效。 然而,URP默认情况下并不支持直接写入深度缓冲区(除了在深度预通道中),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Pass来写入深度。在URP中,我们可以使用"DepthOnly" Pass来写入深度,但是这里我们不是从网格中获取深度,而是从纹理中采样。 因此,我们需要: - 创建一个自定义的Shader,这个Shader能够根据给定的纹理(_BlitTexture)来输出深度值。 - 在Renderer Feature中,我们使用这个Shader,通过Blit到一个中间目标(或者直接写入深度缓冲区)来修改深度。 但是,直接写入深度缓冲区可能会覆盖之前写入的深度,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在什么时机执行。另外,我们只希望影响特定Layer的物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写入深度时使用该Layer的物体来限制写入区域(通过Stencil或通过绘制该Layer的物体作为遮罩?)。 另一种思路:我们可以绘制特定Layer的物体,但使用我们的自定义Shader,该Shader从_BlitTexture中采样深度值,然后输出这个深度值(而不是物体本身的深度)。这样,我们就可以覆盖这些物体的深度值。 具体步骤: 1. 创建自定义Shader: - 这个Shader应该有一个Pass,用于写入深度。我们可以使用"DepthOnly" Pass,并修改顶点和片段着色器。 - 在顶点着色器中,我们需要将顶点变换到裁剪空间。 - 在片段着色器中,我们需要从_BlitTexture中采样(使用屏幕空间UV)得到深度值,然后将其转换为线性深度(如果需要的话),并输出到深度缓冲区。 注意:深度缓冲区的值通常是非线性的(尤其是在透视投影中),所以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写入的深度值符合当前深度缓冲区的格式(通常是01深度,反向Z也可能存在)。但是,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的投影变换,我们可以将采样的深度值直接输出。 2. 在Renderer Feature中: - 我们需要在渲染的某个阶段(例如,在渲染不透明物体之后)执行这个Pass。 - 我们需要设置一个FilteringSettings,只渲染我们指定的Layer。 -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自定义的绘制命令来绘制这些物体,但使用我们的Shader,这样就会用_BlitTexture中的深度值覆盖这些物体的深度。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保我们绘制的物体覆盖整个屏幕区域?实际上,我们可能希望绘制一个全屏的四边形,但只针对特定Layer的物体,这听起来矛盾。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另一种方法:我们绘制特定Layer的物体,但使用一个特殊的Shader,这个Shader会忽略物体本身的几何形状,而是根据当前像素位置从_BlitTexture中获取深度值,然后写入深度缓冲区。但是,这样只会覆盖这些物体所覆盖的像素,而不是整个纹理区域。 如果我们希望整个屏幕区域都被写入,那么我们可以绘制一个全屏四边形,但使用Stencil或Layer来控制写入的区域?但是Layer不能直接用于全屏四边形。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使用Stencil缓冲区来标记特定Layer的区域。步骤可能如下: a. 首先,在渲染不透明物体时,将特定Layer的物体写入Stencil缓冲区(例如,标记为1)。 b. 然后,在我们的Renderer Feature中,我们绘制一个全屏四边形,但设置Stencil测试,只通过标记为1的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中,从_BlitTexture中采样深度并写入深度缓冲区。 这样,我们就只修改了特定Layer区域的深度值。 但是,URP默认的Stencil设置可能没有开启,我们需要在Shader中处理。 考虑到复杂度,我们可以简化:如果我们不需要严格限制在特定Layer的物体形状内,而是只要在特定Layer的物体所在的屏幕位置(不管形状)都写入,那么我们可以先绘制这些物体(作为遮罩)到Stencil缓冲区,然后再绘制全屏四边形(使用Stencil测试)来写入深度。 具体实现步骤: 1. 在Renderer Feature中,我们可能需要两个Pass: - 第一个Pass:绘制指定Layer的物体到Stencil缓冲区(不写入颜色和深度,只写Stencil)。 - 第二个Pass:绘制一个全屏四边形,进行Stencil测试(只通过刚才写入的Stencil值),然后在这个Pass中,使用一个Shader从_BlitTexture中采样深度值,并写入深度缓冲区。 2. 创建两个Shader(或者一个Shader的两个Pass): - 第一个Shader(或Pass):用于写入Stencil。这是一个简单的Pass,只写入Stencil,不写入颜色和深度。 - 第二个Shader:用于深度写入。这个Shader的片段着色器采样_BlitTexture,并输出深度值。 3. 在Renderer Feature中,我们需要在RenderPass中安排这两个步骤。 但是,URP的Renderer Feature允许我们插入多个Pass,我们可以分别实现这两个Pass。 考虑到URP 14的版本,我们可以使用ScriptableRenderPass来实现。 详细步骤: 第一步:创建用于写入Stencil的Pass(标记特定Layer的物体区域) - 在RenderPass中,我们使用一个DrawingSettings和FilteringSettings来绘制指定Layer的物体,使用一个只写Stencil的Shader。 - 这个Shader的Pass可以这样写: Stencil { Ref 1 Comp Always Pass Replace } 并且关闭颜色写入和深度写入(ColorMask 0, ZWrite Off)。 第二步:创建全屏深度写入Pass - 绘制一个全屏四边形,使用一个Shader,这个Shader开启Stencil测试(Comp Equal, Ref 1),然后片段着色器从_BlitTexture中采样深度值,并输出深度(使用SV_Depth)。 注意:在第二步中,我们需要将_BlitTexture传递给Shader。另外,全屏四边形可以通过CommandBuffer.DrawProcedural来绘制。 但是,写入深度值需要谨慎,因为深度值的范围以及非线性。通常,深度纹理中的深度值已经是0到1的范围(或者根据平台不同),而SV_Depth输出的也是0到1的线性深度(在透视投影中,这个深度是非线性的,因为Z缓冲使用非线性分布)。然而,我们的_BlitTexture可能存储的是深度值,也可能是其他值。如果_BlitTexture是深度纹理,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是颜色纹理,那么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深度值。 假设_BlitTexture是一张深度纹理(例如,通过_CameraDepthTexture获取),那么我们可以直接采样。但是,我们这里的需求是写入_BlitTexture(可能是一张深度纹理,也可能是一张颜色纹理,但我们需要将其解释为深度值)。因此,我们需要明确:_BlitTexture应该是一张深度纹理,或者我们通过某种方式将其转换为深度值。 另外,全屏四边形的深度值:我们通常希望写入的深度值覆盖掉之前的深度值,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写入的深度值是正确的。 在片段着色器中,我们这样写: float depth = tex2D(_BlitTexture, uv).r; // 如果是深度纹理,通常只有一个通道 output.depth = depth; // 直接写入深度 但是,注意:深度比较是非线性的,如果我们的_BlitTexture是线性深度(例如,从世界空间线性转换到0-1),那么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非线性的深度值?实际上,深度纹理(_CameraDepthTexture)存储的就是非线性的深度(0-1,符合深度缓冲区的格式)。所以,如果我们采样的深度值已经是非线性深度,那么直接写入即可。 实现步骤: 1. 创建两个Shader: - StencilWrite.shader:用于写入Stencil标记。 - DepthWrite.shader:用于写入深度。 2. 创建一个Renderer Feature,包含两个RenderPass: - StencilMaskPass:在渲染不透明物体之后执行,绘制指定Layer的物体,写入Stencil。 - DepthWritePass:在StencilMaskPass之后执行,绘制全屏四边形,进行Stencil测试,并写入深度。 3. 在DepthWritePass中,我们需要获取_BlitTexture(通过材质属性传递),并设置全屏绘制。 4. 注意:在DepthWritePass中,我们需要设置渲染目标为当前激活的深度纹理(因为颜色缓冲区可能不需要修改)。在URP中,我们可以使用`ConfigureTarget`来设置深度目标(同时可能还需要颜色目标,但我们可以保留颜色目标不变,只写入深度)。 但是,在URP中,我们如何同时绑定深度缓冲区作为渲染目标?实际上,在ScriptableRenderPass中,我们可以通过`ConfigureTarget`设置颜色附件和深度附件。默认情况下,我们使用当前渲染目标的深度缓冲区。 因此,在DepthWritePass中,我们可以这样设置: ConfigureTarget(BuiltinRenderTextureType.CameraTarget); // 这样会同时绑定颜色和深度 // 但我们只希望写入深度,所以我们在Shader中关闭颜色写入(ColorMask 0),并开启深度写入(ZWrite On)。 5. 在DepthWritePass的Shader中,我们需要: - 设置Stencil测试(读取Ref 1,Comp Equal) - 关闭颜色写入(ColorMask 0) - 开启深度写入(ZWrite On) - 片段着色器输出深度值(SV_Depth) 6. 全屏四边形的绘制:我们可以使用CommandBuffer.DrawProcedural,使用一个三角形(或两个三角形)覆盖整个屏幕。 7. 注意:在URP中,我们可能需要设置视口和投影矩阵。全屏四边形的顶点着色器可以这样写: float4 vertex = float4(0,0,0,1); // 使用全屏三角形 // 顶点ID方式 // 或者使用一个简单的四边形,但使用正交投影 通常,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覆盖近裁剪面的四边形,使用投影矩阵为GL.ortho? 但是,在URP中,我们可以使用Blitter库(如果存在)来绘制全屏四边形。不过,在RenderPass中,我们可以自己构建顶点。 一个简单的全屏顶点着色器(使用顶点ID): // 顶点着色器 void vert(uint vertexID : SV_VertexID, out float4 position : SV_POSITION, out float2 uv : TEXCOORD0) { // 生成一个三角形覆盖整个屏幕 float4 pos = 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vertexID); float2 uv0 = 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vertexID); position = pos; uv = uv0; } 其中,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和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是URP中常用的工具函数,我们可以复制过来。 但是,由于我们是在自定义Pass中,我们可以自己计算: // 四个顶点 // 或者使用两个三角形(6个顶点)通过三角形条带(用3个顶点)?通常使用3个顶点绘制一个三角形(覆盖两个三角形需要6个顶点,但我们可以用4个顶点绘制两个三角形?) 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个三角形覆盖整个屏幕(用三个顶点,但需要两个三角形,所以通常用6个顶点)。但有一个更高效的方法:用四个顶点绘制一个四边形(使用两个三角形),但使用三角形条带(4个顶点)。 不过,URP Core库中提供了全屏四边形的工具,我们可以参考: 在URP 14中,我们可以使用`Blitter`类(在`UnityEngine.Rendering.Universal`命名空间下)来绘制全屏四边形,但注意Blitter可能会改变渲染状态。或者,我们可以自己实现。 这里,我们选择自己实现一个简单的全屏四边形绘制。 由于实现较为复杂,我们逐步实现代码。 代码结构: 1. 创建两个Shader文件: - StencilWrite.shader - DepthWrite.shader 2. 创建两个RenderPass类: - StencilMaskPass - DepthWritePass 3. 创建Renderer Feature类,用于添加这两个Pass。 由于代码量较大,我将分别给出关键部分的代码。 第一步:StencilWrite.shader 这个Shader只写入Stencil,不写入颜色和深度。 ```shader Shader "Hidden/StencilWrite" { SubShader { Tags { "RenderType"="Opaque" "RenderPipeline" = "UniversalPipeline"} Pass { Name "StencilWrite" ColorMask 0 // 不写入颜色 ZWrite Off // 不写入深度 ZTest Always // 总是通过深度测试(但我们不写深度,所以无所谓) Stencil { Ref 1 Comp Always Pass Replace } HLSLPROGRAM #pragma vertex vert #pragma fragment frag #include "Packages/com.unity.render-pipelines.universal/ShaderLibrary/Core.hlsl" struct Attributes { float4 positionOS : POSITION; }; struct Varyings { float4 positionHCS : SV_POSITION; }; Varyings vert(Attributes IN) { Varyings OUT; OUT.positionHCS = TransformObjectToHClip(IN.positionOS.xyz); return OUT; } half4 frag(Varyings IN) : SV_Target { return 0; } ENDHLSL } } } ``` 第二步:DepthWrite.shader 这个Shader用于写入深度,从_BlitTexture中采样深度值。 ```shader Shader "Hidden/DepthWrite" { Properties { _BlitTexture("Blit Texture", 2D) = "white" {} } SubShader { Tags { "RenderType"="Opaque" "RenderPipeline" = "UniversalPipeline"} Pass { Name "DepthWrite" ColorMask 0 // 不写入颜色 ZWrite On // 开启深度写入 ZTest Always // 绕过深度测试(总是写入,因为我们是覆盖) Stencil { Ref 1 Comp Equal // 只通过Stencil值为1的区域 } HLSLPROGRAM #pragma vertex vert #pragma fragment frag #include "Packages/com.unity.render-pipelines.universal/ShaderLibrary/Core.hlsl" struct Attributes { uint vertexID : SV_VertexID; }; struct Varyings { float4 positionHCS : SV_POSITION; float2 uv : TEXCOORD0; }; 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sampler_BlitTexture); Varyings vert(Attributes IN) { Varyings OUT; // 使用顶点ID生成全屏四边形 // 参考:https://docs.unity3d.com/Manual/SL-VertexProgramInputs.html // 使用顶点ID生成一个覆盖整个屏幕的三角形 OUT.positionHCS = 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IN.vertexID); OUT.uv = 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IN.vertexID); return OUT; } float4 frag(Varyings IN) : SV_Target { // 采样深度纹理 float depth = SAMPLE_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_BlitTexture, IN.uv).r; // 输出深度 // 注意:SV_Depth是片段着色器中用于写入深度的语义 // 但是,在HLSL中,我们无法同时返回SV_Target和SV_Depth,所以我们需要修改输出结构 // 因此,我们修改片段着色器返回void,并使用SV_Depth语义输出深度 // 所以,我们需要修改片段着色器: // void frag(Varyings IN, out float depth : SV_Depth) // 但是,上面的结构已经定义了SV_Target,所以我们需要修改。 // 由于我们关闭了颜色写入(ColorMask 0),所以我们可以不输出颜色,只输出深度。 // 因此,我们修改片段着色器的输出结构: // 修改为:void frag(Varyings IN, out float outDepth : SV_Depth) // 但是,这样就需要修改pragma,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的片段函数。 } ENDHLSL } } } ``` 但是,上面的DepthWrite.shader的片段着色器部分还没有完成,我们需要输出深度值。所以修改如下: 修改片段着色器部分: ```hlsl // 修改片段着色器以输出深度 void frag(Varyings IN, out float outDepth : SV_Depth) { float depth = SAMPLE_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_BlitTexture, IN.uv).r; outDepth = depth; } ``` 同时,修改HLSLPROGRAM部分: ```hlsl #pragma vertex vert #pragma fragment frag #include "Packages/com.unity.render-pipelines.universal/ShaderLibrary/Core.hlsl" // 定义全屏三角形的辅助函数 float4 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uint vertexID) { // 生成覆盖近裁剪面的三角形 float2 uv = float2((vertexID << 1) & 2, vertexID & 2); float4 pos = float4(uv * 2.0 - 1.0, 0.0, 1.0); #if UNITY_UV_STARTS_AT_TOP pos.y = -pos.y; #endif return pos; } float2 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uint vertexID) { float2 uv = float2((vertexID << 1) & 2, vertexID & 2); uv.y = 1.0 - uv.y; // 翻转Y轴,因为纹理坐标通常从下到上,但屏幕空间从上到下 #if UNITY_UV_STARTS_AT_TOP uv.y = 1.0 - uv.y; #endif return uv; } struct Attributes { uint vertexID : SV_VertexID; }; struct Varyings { float4 positionHCS : SV_POSITION; float2 uv : TEXCOORD0; UNITY_VERTEX_OUTPUT_STEREO }; Varyings vert(Attributes IN) { Varyings OUT; UNITY_SETUP_INSTANCE_ID(IN); UNITY_INITIALIZE_VERTEX_OUTPUT_STEREO(OUT); OUT.positionHCS = 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IN.vertexID); OUT.uv = 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IN.vertexID); return OUT; } void frag(Varyings IN, out float outDepth : SV_Depth) { float depth = SAMPLE_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_BlitTexture, IN.uv).r; outDepth = depth; } ``` 注意:上面的辅助函数`GetFullScreenTriangleVertexPosition`和`GetFullScreenTriangleTexCoord`是我们自己实现的,用于生成全屏三角形。 第三步:创建两个RenderPass 我们先创建StencilMaskPass: ```csharp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Universal; public class StencilMaskPass : ScriptableRenderPass { private FilteringSettings m_FilteringSettings; private ShaderTagId m_ShaderTagId = new ShaderTagId("UniversalForward"); private ProfilingSampler m_ProfilingSampler = new ProfilingSampler("StencilMask"); public StencilMaskPass(LayerMask layerMask) { m_FilteringSettings = new FilteringSettings(RenderQueueRange.opaque, layerMask); renderPassEvent = RenderPassEvent.AfterRenderingOpaques; // 在不透明物体之后 } public override void Execute(ScriptableRenderContext context, ref RenderingData renderingData) { CommandBuffer cmd = CommandBufferPool.Get(); using (new ProfilingScope(cmd, m_ProfilingSampler)) { context.ExecuteCommandBuffer(cmd); cmd.Clear(); var drawSettings = CreateDrawingSettings(m_ShaderTagId, ref renderingData, SortingCriteria.CommonOpaque); context.DrawRenderers(renderingData.cullResults, ref drawSettings, ref m_FilteringSettings); } context.ExecuteCommandBuffer(cmd); CommandBufferPool.Release(cmd); } } ``` 注意:这个Pass使用指定的LayerMask绘制不透明物体,使用默认的"UniversalForward"的LightMode。但是,我们的StencilWrite.shader中并没有指定LightMode,所以我们需要在Shader中指定一个LightMode,或者在绘制设置中指定ShaderTagId。 修改:在StencilWrite.shader的Pass中,添加Tags { "LightMode"="UniversalForward" },这样它就会被绘制。 或者,我们可以修改绘制设置,使用一个特定的LightMode。这里,我们在Shader中指定: ```shader Pass { Tags { "LightMode"="StencilWrite" } // 自定义LightMode ... } ``` 然后,在StencilMaskPass中,我们使用这个LightMode: ```csharp private ShaderTagId m_ShaderTagId = new ShaderTagId("StencilWrite"); ``` 这样,只有使用这个LightMode的Shader才会被绘制。 接下来,创建DepthWritePass: ```csharp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Universal; public class DepthWritePass : ScriptableRenderPass { private Material m_DepthWriteMaterial; private int m_BlitTextureID = Shader.PropertyToID("_BlitTexture"); private ProfilingSampler m_ProfilingSampler = new ProfilingSampler("DepthWrite"); public DepthWritePass(Material depthWriteMaterial) { m_DepthWriteMaterial = depthWriteMaterial; renderPassEvent = RenderPassEvent.AfterRenderingOpaques + 1; // 在StencilMaskPass之后 } public override void Configure(CommandBuffer cmd, RenderTextureDescriptor cameraTextureDescriptor) { // 确保我们写入深度 ConfigureTarget(BuiltinRenderTextureType.CameraTarget); } public override void Execute(ScriptableRenderContext context, ref RenderingData renderingData) { CommandBuffer cmd = CommandBufferPool.Get(); using (new ProfilingScope(cmd, m_ProfilingSampler)) { // 设置材质纹理 // 假设_BlitTexture已经设置到全局属性中,或者我们需要传递 // 这里假设我们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将_BlitTexture设置到了全局属性_BlitTexture // 如果还没有,我们需要在这里设置 // 例如,cmd.SetGlobalTexture(m_BlitTextureID, ...); // 绘制全屏三角形 cmd.DrawProcedural(Matrix4x4.identity, m_DepthWriteMaterial, 0, MeshTopology.Triangles, 3, 1); context.ExecuteCommandBuffer(cmd); } CommandBufferPool.Release(cmd); } } ``` 注意:在DepthWritePass中,我们假设_BlitTexture已经通过材质属性设置。我们可以在外部设置材质的纹理。 但是,我们如何传递_BlitTexture?我们可以在RendererFeature中设置。 第四步:创建RendererFeature ```csharp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Universal; public class DepthOverwriteFeature : ScriptableRendererFeature { [System.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Settings { public LayerMask layerMask; public Texture blitTexture; } public Settings settings = new Settings(); private StencilMaskPass m_StencilMaskPass; private DepthWritePass m_DepthWritePass; private Material m_DepthWriteMaterial; public override void Create() { // 创建材质 Shader depthWriteShader = Shader.Find("Hidden/DepthWrite"); if (depthWriteShader != null) { m_DepthWriteMaterial = new Material(depthWriteShader); } m_StencilMaskPass = new StencilMaskPass(settings.layerMask); m_DepthWritePass = new DepthWritePass(m_DepthWriteMaterial); // 设置Pass的执行顺序 m_StencilMaskPass.renderPassEvent = RenderPassEvent.AfterRenderingOpaques; m_DepthWritePass.renderPassEvent = RenderPassEvent.AfterRenderingOpaques + 1; } public override void AddRenderPasses(ScriptableRenderer renderer, ref RenderingData renderingData) { if (m_DepthWriteMaterial != null) { // 传递纹理 m_DepthWriteMaterial.SetTexture("_BlitTexture", settings.blitTexture); renderer.EnqueuePass(m_StencilMaskPass); renderer.EnqueuePass(m_DepthWritePass); } } } ``` 注意:这里我们假设settings.blitTexture已经由外部设置。例如,我们可以在其他RendererFeature中通过Blit操作生成这个纹理,或者使用_CameraDepthTexture。 但是,如何获取_CameraDepthTexture?在URP中,我们可以通过`RendererUtils.SetupDepthTexture`来获取,但通常深度纹理已经存在,我们可以通过`renderingData.cameraData.renderer.cameraDepthTarget`来获取。不过,在我们的RendererFeature中,我们可能需要在其他Pass之后执行,所以我们可以将深度纹理复制到一张RT中,然后作为_BlitTexture。 另外,我们这里直接将blitTexture设置为材质的_BlitTexture属性。 使用注意事项: - 这个Renderer Feature需要添加到URP Renderer中。 - 需要设置LayerMask和blitTexture(例如,_CameraDepthTexture)。 但是,直接使用_CameraDepthTexture可能不行,因为我们的深度写入Pass会修改深度缓冲区,而_CameraDepthTexture可能是深度缓冲区的副本,这会导致循环依赖。因此,我们可能需要先复制深度纹理。 因此,我们可以添加一个额外的Pass来复制深度纹理到一个临时RT,然后将这个临时RT作为_BlitTexture。这可以通过另一个RendererFeature或者扩展这个Feature来实现。 由于这个需求可能超出范围,我们这里不展开。 总结:我们通过两个Pass,先标记特定Layer的物体区域到Stencil缓冲区,然后使用全屏四边形(受Stencil测试限制)将_BlitTexture中的深度值写入深度缓冲区,从而实现将_BlitTexture写入指定Layer的深度。 注意:这个实现可能因为URP版本和平台差异而需要调整,例如Stencil缓冲区的使用、深度纹理的格式等。 相关问题: 1. 如何获取深度纹理(_CameraDepthTexture)? 2. 如何避免在写入深度时造成循环依赖(例如,深度纹理在写入前被读取)? 3. 如何优化这个Renderer Feature的性能? 4. 除了使用Stencil缓冲区,还有其他方法限制写入区域吗? 5. 如果_BlitTexture不是深度纹理,而是颜色纹理,如何将其转换为深度值?</think>在 URP 14 中实现将 `_BlitTexture` 写入指定 Layer 的深度缓冲区,需要创建自定义的 Renderer Feature。以下是实现步骤: ### 第一步:创建深度写入 Shader ```hlsl Shader "Hidden/DepthWrite" { Properties { _BlitTexture("Blit Texture", 2D) = "white" {} } SubShader { Tags { "RenderType"="Opaque" "RenderPipeline"="UniversalPipeline" } Pass { Name "DepthWrite" Tags { "LightMode"="DepthWrite" } HLSLPROGRAM #pragma vertex vert #pragma fragment frag #include "Packages/com.unity.render-pipelines.universal/ShaderLibrary/Core.hlsl" struct Attributes { float4 positionOS : POSITION; float2 uv : TEXCOORD0; }; struct Varyings { float4 positionCS : SV_POSITION; float2 uv : TEXCOORD0; }; 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sampler_BlitTexture); Varyings vert(Attributes IN) { Varyings OUT; OUT.positionCS = TransformObjectToHClip(IN.positionOS.xyz); OUT.uv = IN.uv; return OUT; } float4 frag(Varyings IN) : SV_Target { // 从_BlitTexture采样深度值(假设存储为R通道) float depth = SAMPLE_TEXTURE2D(_BlitTexture, sampler_BlitTexture, IN.uv).r; return float4(0, 0, 0, depth); // 将深度写入A通道 } ENDHLSL } } } ``` ### 第二步:创建 Renderer Feature 脚本 ```csharp using UnityEngine;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 using UnityEngine.Rendering.Universal; public class DepthWriteFeature : ScriptableRendererFeature { class DepthWritePass : ScriptableRenderPass { private Material _depthMaterial; private LayerMask _targetLayer; private FilteringSettings _filteringSettings; private RTHandle _blitTexture; public DepthWritePass(Material depthMaterial, LayerMask targetLayer) { _depthMaterial = depthMaterial; _targetLayer = targetLayer; _filteringSettings = new FilteringSettings(RenderQueueRange.opaque, targetLayer); renderPassEvent = RenderPassEvent.AfterRenderingOpaques; } public void SetBlitTexture(RTHandle blitTexture) { _blitTexture = blitTexture; } public override void Configure(CommandBuffer cmd, RenderTextureDescriptor cameraTextureDescriptor) { // 确保深度写入开启 ConfigureTarget(BuiltinRenderTextureType.Depth); } public override void Execute(ScriptableRenderContext context, ref RenderingData renderingData) { if (_depthMaterial == null || _blitTexture == null) return; CommandBuffer cmd = CommandBufferPool.Get("DepthWrite"); // 设置Blit纹理到Shader _depthMaterial.SetTexture("_BlitTexture", _blitTexture); // 绘制指定Layer的物体 var drawSettings = CreateDrawingSettings( new ShaderTagId("DepthWrite"), ref renderingData, SortingCriteria.CommonOpaque ); drawSettings.overrideMaterial = _depthMaterial; context.DrawRenderers( renderingData.cullResults, ref drawSettings, ref _filteringSettings ); context.ExecuteCommandBuffer(cmd); CommandBufferPool.Release(cmd); } } [System.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Settings { public LayerMask targetLayer = 1; // 默认Layer 0 public Material depthMaterial; } public Settings settings = new Settings(); private DepthWritePass _depthPass; private RTHandle _blitTextureHandle; public override void Create() { if (settings.depthMaterial == null) { Shader depthShader = Shader.Find("Hidden/DepthWrite"); if (depthShader != null) settings.depthMaterial = new Material(depthShader); } _depthPass = new DepthWritePass(settings.depthMaterial, settings.targetLayer); } public override void AddRenderPasses(ScriptableRenderer renderer, ref RenderingData renderingData) { if (settings.depthMaterial == null) return; // 获取_BlitTexture(假设已在其他Feature中设置) _blitTextureHandle = renderer.cameraDepthTargetHandle; _depthPass.SetBlitTexture(_blitTextureHandle); renderer.EnqueuePass(_depthPass); } protected override void Dispose(bool disposing) { if (_blitTextureHandle != null) _blitTextureHandle.Release(); } } ``` ### 第三步:配置 URP Renderer 1. 在 URP Asset 的 Renderer 列表中添加自定义 Renderer 2. 将创建的 DepthWriteFeature 添加到 Renderer Features 3. 配置目标 Layer: ```yaml Target Layer: 选择需要写入深度的层级 ``` ### 技术要点说明 1. **深度写入原理**: - 使用 `overrideMaterial` 强制指定层级的物体使用深度写入 Shader - 从 `_BlitTexture` 采样深度值并写入 A 通道 - 通过 `ConfigureTarget(BuiltinRenderTextureType.Depth)` 确保写入深度缓冲区 2. **性能优化**: - 使用 `CommandBufferPool` 减少 GC 压力 - 通过 `FilteringSettings` 限制仅渲染目标层级 - 使用 `RTHandle` 管理系统管理纹理内存[^1] 3. **纹理管理**: - `_BlitTexture` 应通过其他 RenderPass 预先渲染 - 使用 `cameraDepthTargetHandle` 直接访问深度缓冲区 - 通过 `Dispose` 方法确保纹理资源释放 ### 常见问题解决 1. **深度值不正确**: - 确保 `_BlitTexture` 的深度值在 [0,1] 范围 - 检查纹理格式(应使用 `RenderTextureFormat.Depth`) 2. **层级过滤失效**: - 验证 LayerMask 设置是否正确 - 确保物体在渲染队列中标记为 Opaque 3. **平台兼容性**: - 在移动端使用 `R16_UNORM` 格式优化带宽 - 使用 `CoreUtils.CreateEngineMaterial` 确保材质兼容性[^2] [^1]: URP 使用 `RTHandleSystem` 管理动态纹理,详见 Unity 官方文档。 [^2]: 使用 `CoreUtils` 创建材质可确保跨渲染管线兼容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三菱FX3U三轴伺服电机与威纶通触摸屏组合程序详解:轴点动、回零与定位控制及全流程解析

三菱FX3U三轴伺服电机与威纶通触摸屏的程序编写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涵盖伺服电机主控程序、触摸屏程序、轴点动、回零及定位程序、通讯模块程序以及威纶显示器程序的分析。通过对各个模块的深入探讨,帮助读者理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式,确保机械运动控制的准确性、高效性和稳定性。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程序编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三菱FX3U三轴伺服电机和威纶通触摸屏有实际操作需求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项目中,旨在提高对三菱FX3U三轴伺服电机和威纶通触摸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掌握模块化编程技巧,解决实际工程中的编程难题。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讲解了各模块的具体实现细节,还强调了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recommend-type

职业介绍与人才招聘综合管理系统-基于宏达数据库信息管理开发平台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软件-包含基本信息设置-用人单位管理-求职人员登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生成-打印输出-权限控制.zip

cursor免费次数用完职业介绍与人才招聘综合管理系统_基于宏达数据库信息管理开发平台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软件_包含基本信息设置_用人单位管理_求职人员登记_数据查询_统计分析_报表生成_打印输出_权限控制.zip
recommend-type

基于Spark2x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实时新闻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实现用户浏览日志采集与实时处理-新闻话题热度排名统计-时段流量峰值分析-新闻曝光量监控-数据可视化展示-采用Kaf.zip

基于Spark2x分布式计算框架的实时新闻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系统_实现用户浏览日志采集与实时处理_新闻话题热度排名统计_时段流量峰值分析_新闻曝光量监控_数据可视化展示_采用Kaf.zip大数据实战项目
recommend-type

基于springboot小型哺乳类宠物诊所管理系统-4339s0c8【附万字论文+PPT+包部署+录制讲解视频】.zip

基于springboot小型哺乳类宠物诊所管理系统-4339s0c8【附万字论文+PPT+包部署+录制讲解视频】.zip
recommend-type

基于Simulink的风电永磁同步电机并网系统仿真模型与SVPWM控制机制探究

基于Simulink/Matlab构建的风电永磁同步电机并网系统的仿真模型。该模型主要涵盖了SVPWM控制、MPPT风能跟踪算法以及Crowbar电路的低压穿越功能。文中首先解释了机侧变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MPPT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采用了黄金分割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并提供了相应的Matlab函数代码。接着讨论了网侧变流器的电网电压定向控制和SVPWM模块的应用,强调了载波频率设置和死区补偿的重要性。对于Crowbar电路部分,则着重讲述了其触发逻辑和保护机制,确保在电网电压骤降时能够稳定运行。此外,还分享了一些仿真设置的小技巧,如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和优化参数的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风电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风电并网仿真提供可靠的模型支持;②深入理解SVPWM控制、MPPT算法和Crowbar电路的功能;③掌握风电系统关键组件的设计与优化方法。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析和技术细节,还附带了具体的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实际操作和验证。
recommend-type

Pansophica开源项目:智能Web搜索代理的探索

Pansophica开源项目是一个相对较新且具有创新性的智能Web搜索代理,它突破了传统搜索引擎的界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首先,我们来探讨“智能Web搜索代理”这一概念。智能Web搜索代理是一个软件程序或服务,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查询自动执行Web搜索,并尝试根据用户的兴趣、历史搜索记录或其他输入来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Pansophica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搜索结果的展示,它还强调了一个交互式的体验,在动态和交互式虚拟现实中呈现搜索结果。这种呈现方式与现有的搜索体验有着根本的不同。目前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和Baidu等,多以静态文本和链接列表的形式展示结果。而Pansophica通过提供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使得搜索者可以“扭转”视角,进行“飞行”探索,以及“弹网”来浏览不同的内容。这种多维度的交互方式使得信息的浏览变得更加快速和直观,有望改变用户与网络信息互动的方式。 接着,我们关注Pansophica的“开源”属性。所谓开源,指的是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被公众获取,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学习、修改和分发这些代码。开源软件通常由社区进行开发和维护,这样的模式鼓励了协作创新并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因为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Pansophica项目作为开源软件,意味着其他开发者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源代码,进一步改进和扩展其功能,甚至可以为Pansophica构建新的应用或服务。 最后,文件名称“Pansophica-src-1.3”表明了我们讨论的特定版本的Pansophica开源代码。数字“1.3”很可能指的是该版本号,表明这是Pansophica项目的第1.3个公开版本。这个版本号对于开发者来说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追踪更新的进度、比较版本间的差异以及选择最适合其项目的版本。 综合以上信息,Pansophica开源项目不仅在搜索代理领域引入了创新的交互方式,而且通过开源的方式,提供了技术共享和协作的可能性。对于IT行业来说,开源项目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激发了社区的活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进步。通过构建一个开源社区,Pansophica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共同探索如何将搜索技术与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有效的信息检索体验。同时,Pansophica的开源性质也使其更容易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随着社区的不断贡献和反馈,这一平台有望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持续的优化和增强。
recommend-type

跨平台内容提取无忧:coze工作流应对社交媒体挑战

# 1. 社交媒体内容提取的必要性与挑战 ## 1.1 内容提取的必要性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内容是信息与数据流动的主干道,公司、个人和研究者都在寻求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价值。无论是为了市场趋势分析、品牌监控、消费者洞察还是公共舆论监测,有效的社交媒体内容提取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也能使个人更好地理
recommend-type

vrrp主设备发送的免费arp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VRRP主设备发送免费ARP的目的和工作原理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VRR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机制。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主要用于在局域网中提供默认网关的冗余备份,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主设备(Master)负责转发流量,而备用设备(Backup)则在主设备故障时接管工作。 用户的问题集中在主设备发送免费ARP的目的和机制上。根据引用[2],免费ARP用于通知下游设备虚拟MAC地址的变更。当主设备被选举出来后,它需要让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知道虚拟IP对应的MAC地址已经指向自己,这样流量才会被正确路由到主设备。免费ARP的作用应该就是更新这些设备的
recommend-type

为Ghost博客平台打造的Meteor流星包装使用指南

从给定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IT知识点: ### 标题知识点:流星Ghost软件包 1. **流星Ghost软件包的用途**:流星Ghost软件包是专为Ghost博客平台设计的流星(Meteor)应用程序。流星是一个开源的全栈JavaScript平台,用于开发高性能和易于编写的Web应用程序。Ghost是一个开源博客平台,它提供了一个简单且专业的写作环境。 2. **软件包的作用**:流星Ghost软件包允许用户在流星平台上轻松集成Ghost博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流星的实时特性以及易于开发和部署的应用程序框架,同时还能享受到Ghost博客系统的便利和美观。 ### 描述知识点:流星Ghost软件包的使用方法 1. **软件包安装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流星的命令行工具添加名为`mrt:ghost`的软件包。`mrt`是流星的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添加、管理以及配置软件包。 2. **初始化Ghost服务器**:描述中提供了如何在服务器启动时运行Ghost的基本代码示例。这段代码使用了JavaScript的Promise异步操作,`ghost().then(function (ghostServer) {...})`这行代码表示当Ghost服务器初始化完成后,会在Promise的回调函数中提供一个Ghost服务器实例。 3. **配置Ghost博客**:在`then`方法中,首先会获取到Ghost服务器的配置对象`config`,用户可以在此处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修改主题、配置等。 4. **启动Ghost服务器**:在配置完成之后,通过调用`ghostServer.start()`来启动Ghost服务,使其能够处理博客相关的请求。 5. **Web浏览器导航**:一旦流星服务器启动并运行,用户便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Ghost博客平台。 ### 标签知识点:JavaScript 1. **JavaScript作为流星Ghost软件包的开发语言**:标签指出流星Ghost软件包是使用JavaScript语言开发的。JavaScript是一种在浏览器端广泛使用的脚本语言,它也是流星平台的基础编程语言。 2. **流星和Ghost共同使用的语言**:JavaScript同样也是Ghost博客平台的开发语言。这表明流星Ghost软件包可以无缝集成,因为底层技术栈相同。 ###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meteor-ghost-master 1. **版本控制和软件包结构**:文件名称`meteor-ghost-master`暗示了该软件包可能托管在像GitHub这样的版本控制系统上。文件名中的`master`通常指的是主分支或主版本。 2. **软件包的目录结构**:通过文件名称可以推断出该软件包可能拥有一个标准的流星软件包结构,包含了初始化、配置、运行等必要的模块和文件。 3. **软件包的维护状态**:由于文件名没有包含特定的版本号,我们无法直接得知软件包的最新更新情况。通常,软件包维护者会将最新的版本代码放在`master`分支上。 ### 总结 流星Ghost软件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流星平台的开发者能够在他们的应用中添加Ghost博客功能。软件包的使用简便,通过流星的命令行工具安装,并通过JavaScript代码配置和启动Ghost服务。通过流星Ghost软件包,开发者能够享受流星的实时特性以及Ghost博客系统的便利性。此外,软件包的命名和结构也暗示了其维护和版本控制的模式,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和维护这一软件包。
recommend-type

抖音标题生成自动化:用coze工作流释放创意

# 1. 抖音标题生成自动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内容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的创意与精准性。抖音作为一个日活亿级的短视频平台,高质量的标题能够有效提高视频的点击率,增加内容的传播。但是,人工撰写标题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难做到快速响应热点,自动化标题生成工具应运而生。coze工作流,作为一种实现自动化生成抖音标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标题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