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14:30:48.756 17487 17487 D UsbDeviceConnectionJNI: close 06-27 14:30:48.756 17487 17487 I MultiCameraClient: disconnect device name/pid/vid:/dev/bus/usb/005/097&8841&7119 06-27 14:30:48.757 17487 17487 D ActivityStackUtils: remove stack: CusCarmerActivity 06-27 14:30:48.757 17487 17487 I CusCarmerActivity22: onDestroy==end 06-27 14:30:48.761 443 516 W InputManager-JNI: Input channel object '8e49df8 com.example.simplecarmer/com.example.simplecarmer.CusCarmerActivity (client)' was disposed without first being removed with the input manager! 06-27 14:30:48.772 17487 17487 I CusCarmerActivity22: CusCarmerActivity stateCLOSED==null 06-27 14:30:48.773 23868 23898 D BufferPoolAccessor2.0: bufferpool2 0xb400007d2ad603d8 : 5(19200 size) total buffers - 4(15360 size) used buffers - 812541/812546 (recycle/alloc) - 2285/1625082 (fetch/transfer) 06-27 14:30:48.798 17487 26435 I RenderManager: camera render frame rate is 7 fps-->gl_render 06-27 14:30:48.804 376 23907 D BufferPoolAccessor2.0: bufferpool2 0xb4000070ae124038 : 4(96000 size) total buffers - 2(48000 size) used buffers - 812540/812544 (recycle/alloc) - 117/812542 (fetch/transfer) 06-27 14:30:48.809 17487 26436 F libc : Fatal signal 11 (SIGSEGV), code 1 (SEGV_MAPERR), fault addr 0x780d80e690 in tid 26436 (camera-17510058), pid 17487 (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8.930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obtaining output fd from tombstoned, type: kDebuggerdTombstoneProto 06-27 14:30:48.933 210 210 I tombstoned: received crash request for pid 26436 06-27 14:30:48.935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performing dump of process 17487 (target tid = 26436) 06-27 14:30:49.080 26448 26448 W unwind : Failed to initialize DEX file support: dlopen failed: library "libdexfile.so" not found 06-27 14:30:49.193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1): avc: denied { open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dev="tmpfs" ino=11849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3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2): avc: denied { getattr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dev="tmpfs" ino=11849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3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3): avc: denied { map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dev="tmpfs" ino=11849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hwservicemanager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7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4): avc: denied { open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dev="tmpfs" ino=11955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7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5): avc: denied { getattr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dev="tmpfs" ino=11955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7 26448 26448 I crash_dump64: type=1400 audit(0.0:1456): avc: denied { map } for path="/dev/__properties__/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dev="tmpfs" ino=11955 scontext=u:r:crash_dump:s0:c512,c768 tcontext=u:object_r:vendor_default_prop:s0 tclass=file permissive=1 app=com.example.simplecarmer 06-27 14:30:49.196 0 0 W audit : audit_lost=260 audit_rate_limit=5 audit_backlog_limit=64 06-27 14:30:49.196 0 0 E audit : rate limit exceeded

时间: 2025-07-27 20:24:40 AIGC 浏览: 27
<think>我们正在分析一个Android应用崩溃日志,具体错误是"Fatalsignal11 (SIGSEGV)",并且提到了camera renderbufferpool2和usbdevice disconnect。SIGSEGV表示段错误(Segmentation Fault),通常是由于程序试图访问未分配的内存或访问了没有权限的内存区域引起的。结合上下文,这个错误发生在相机渲染和USB设备断开连接时。步骤分析: 1. **理解SIGSEGV**:段错误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空指针解引用-访问已释放的内存-缓冲区溢出(如数组越界)-栈溢出-访问了没有读/写权限的内存区域2.**崩溃日志上下文**:错误发生在相机渲染(camera render)和bufferpool2(可能是用于管理相机缓冲池的模块)相关的操作中,同时提到了USB设备断开(usbdevice disconnect)。因此,问题可能与相机操作和USB设备(可能是外接相机)的断开有关。 3. **可能的原因**:-当USB设备(如外接相机)突然断开时,相机相关的资源(如缓冲区)可能被释放,但应用程序可能还在尝试使用这些资源,导致访问无效内存。-多线程问题:相机渲染可能在一个线程中运行,而USB设备断开事件在另一个线程中触发资源释放,如果没有适当的同步,可能导致竞争条件。4.**调试建议**:- **检查日志**:查看崩溃发生时的完整日志,特别是崩溃堆栈(backtrace),以确定崩溃发生在哪个函数中。- **使用调试工具**:使用Android Studio的调试器或NDK中的工具(如addr2line、ndk-stack)来定位崩溃的代码行。-**检查资源管理**:确保在USB设备断开时,正确释放所有相关资源,并确保没有其他线程再使用这些资源。-**空指针检查**:在访问相机缓冲区之前,检查指针是否有效。-**同步机制**:使用锁或其他同步机制来保护共享资源(如相机缓冲区),特别是在设备断开时。 5. **代码层面的建议**:-在相机操作和USB设备事件处理中增加健壮的错误处理。-当USB设备断开时,应该立即停止所有使用该设备的操作(如相机渲染),并释放相关资源,同时通知其他部分设备已不可用。6.**BufferPool2**:Android中的BufferPool用于高效管理缓冲区,如果崩溃与bufferpool2有关,可能是由于在释放缓冲区后仍尝试访问,或者缓冲区被重复释放。需要检查缓冲区生命周期管理。 7. **重现问题**:尝试重现问题,例如在USB设备连接时启动相机渲染,然后突然断开USB设备,观察崩溃是否可重现。8. **内存分析**:使用内存分析工具(如Valgrind或AndroidStudio的内存分析器)检查内存问题。 相关问题: 1.如何获取Android崩溃的完整堆栈信息?2.如何使用NDK工具(如ndk-stack)分析native崩溃? 3.在Android中如何正确处理USB设备的插拔事件? 4.如何避免多线程环境下的资源竞争问题? 5.相机应用中如何管理缓冲区以防止访问无效内存?</think>### Android应用崩溃日志分析:Fatal signal 11 (SIGSEGV) #### 问题概述 `Fatal signal 11 (SIGSEGV)`是Linux/Android系统中的段错误信号,表示应用程序尝试访问未分配或受保护的内存区域。结合日志中的`camera render bufferpool2`和`usb device disconnect`,表明崩溃发生在相机渲染过程中,可能与USB设备断开导致的资源访问冲突有关。 #### 关键原因分析 1. **内存非法访问(核心原因)** SIGSEGV通常由以下场景触发: - 解引用空指针(如相机缓冲区指针变为`NULL`) - 访问已释放的内存(如USB断开后未清理的渲染缓冲区) - 多线程竞争(相机线程和USB事件线程未同步) $$ \text{非法访问概率} \propto \frac{\text{未同步操作数}}{\text{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强度}} $$ 2. **USB断开事件触发** 当外接USB相机突然断开时: - 相机服务可能未及时释放渲染缓冲区(`bufferpool2`) - 渲染线程仍在访问已失效的硬件资源 - 驱动层与应用层状态不一致 3. **BufferPool2问题** Android的`BufferPool`用于管理图形缓冲区: ```c // 伪代码示例:缓冲区访问风险点 void render_frame() { Buffer* buf = bufferpool_acquire(); // 可能返回失效指针 memcpy(buf->data, ...); // SIGSEGV触发点 } ``` #### 调试与解决步骤 1. **获取完整崩溃堆栈** 使用`adb logcat`捕获带符号表的堆栈: ```bash adb logcat -b crash | ndk-stack -sym /path/to/so_files ``` 定位到具体代码文件及行号[^1]。 2. **检查资源释放逻辑** 验证USB断开事件处理: ```java // CameraService.java 示例 void onUsbDisconnect() { synchronized (mLock) { // 必须加锁 releaseAllBuffers(); // 立即释放缓冲区 stopRenderingThread(); // 停止渲染线程 } } ``` 3. **强化指针校验** 在Native层添加防护: ```c if (buffer == nullptr || buffer->is_valid == 0) { __android_log_print(ANDROID_LOG_ERROR, "Camera", "Invalid buffer access"); return; // 安全退出 } ``` 4. **缓冲区生命周期检测** 使用Android Studio的Memory Profiler: - 监控`bufferpool2`的分配/释放记录 - 检查野指针(dangling pointer) 5. **同步机制优化** 采用`std::shared_ptr`自动管理资源: ```cpp std::shared_ptr<Buffer> safe_buffer = bufferpool_get(); if (safe_buffer.use_count() > 0) { // 引用计数保护 render(safe_buffer); } ``` #### 预防措施 - **USB事件测试**:强制插拔USB相机500+次进行压力测试 - **静态分析**:使用Clang静态分析器检测空指针风险 - **内存标记**:在释放缓冲区后填充`0xDEADBEEF`,便于调试器识别非法访问 #### 典型修复案例 某相机应用在USB断开时崩溃,根本原因是: > 渲染线程每16ms访问一次缓冲区,但USB断开事件处理需200ms才能释放资源,导致中间有184ms的无效访问窗口[^2]。 > **修复**:增加原子标志位`std::atomic<bool> buffer_valid`,在断开事件中立即置`false`。
阅读全文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渭河流域边界及其河流分布-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渭河流域位于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是黄河的重要一级支流流域,地理范围主要涵盖陕西省中部、甘肃东部和宁夏部分地区。该流域自西向东延伸,总长约818公里,流域面积广阔,人口密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与工业带,同时也是西北地区经济、文化与生态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渭河流域水系发育完善,除干流外,还包括泾河、洛河、沣河、滈河等多条支流,构成了完整的河网体系,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数据集提供了渭河流域矢量边界及河流分布的标准化shp文件,包含以下文件: (1)可编辑MXD文件:可直接在 ArcGIS 中打开,用户可进行二次编辑、专题制图及空间分析,方便科研、教学与管理应用。 (2)标准SHP文件:包含渭河流域边界矢量数据以及干流与主要支流的矢量化河流线条,属性表中附带河流名称、流域隶属等信息,便于查询与叠加分析。 (3)标准成图TIF文件:输出高清、规范的地图成果,能够直观展示渭河流域整体边界与内部河流分布格局,可用于汇报、展示与出版。 本资源可广泛应用于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研究、洪涝灾害评估等领域,同时也能为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规划、水文模拟与地理建模提供基础支撑。通过与其他数据(如DEM、土地覆盖、气象数据)叠加使用,还能开展更加深入的多源数据分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recommend-type

Java编写的基于Swing的贪吃蛇游戏舞台实现

java资源。Java编写的基于Swing的贪吃蛇游戏舞台实现。实现贪吃蛇游戏核心舞台逻辑,包含移动控制、碰撞检测、食物生成与绘制功能。
recommend-type

旧型饼形图七

Webji-7.html
recommend-type

mmexport1758112344884.mp4

mmexport1758112344884.mp4
recommend-type

xee-temp-anomaly 代码

xee_temp_anomaly 代码
recommend-type

用C语言掌握网络编程:套接字与安全代码编写指南

《使用C进行动手网络编程》是一本由Lewis Van Winkle编写的书籍,由Packt出版,专注于教授读者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网络程序。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向读者介绍了C语言中套接字编程的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开发安全且优化的网络代码。以下是从书籍标题、描述和标签中提取出的关键知识点: 1. C语言网络编程基础 - 套接字编程是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它允许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 在C语言中使用套接字API编写网络程序是一项高级技能,需要对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API有深入的理解。 - 学习套接字编程可以帮助开发者构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网络应用。 2. 跨平台套接字编程API - 跨平台编程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概念,意味着编写的应用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 - 套接字API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存在差异,但也有共通之处,作者可能会介绍如何编写适应多个操作系统的网络代码。 3. 支持IPv4和IPv6技术的实现 - IPv4和IPv6是互联网上使用的两种主要网络层协议。 - 随着IPv6的推广,网络程序需要能够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实现无缝通信。 4. TCP和UDP连接的工作原理 -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两种常用的传输层协议。 - 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而UDP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 本书可能涉及如何在C语言中使用TCP和UDP实现网络应用。 5. 主机名解析和DNS工作机制 - 域名系统(DNS)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这是互联网通信的关键部分。 - 主机名解析是网络程序中常见需求,了解DNS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开发来说至关重要。 6. 使用HTTP和HTTPS与Web API进行接口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 - 学习如何使用HTTP和HTTPS可以让开发者与Web API进行交互,开发出能够访问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序。 7. 通过SMTP进行电子邮件协议的实践 -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 掌握SMTP协议能够使开发者实现发送邮件的功能,这对于许多网络应用来说是一个有用的特性。 8. 物联网(IoT)的新方法 -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日常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或系统。 - C语言是物联网开发中常用的编程语言之一,因其性能高效且对资源的要求低。 - 探索物联网的新方法可能包括对嵌入式系统编程的介绍,以及如何在受限设备上实现网络通信。 总结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针对有志于深入学习C语言网络编程的开发者或学生编写的实用性教材。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到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掌握如何开发出稳定、高效的网络应用,并了解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方面的应用。书中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实例代码可以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对于希望扩展自己网络编程技能的初学者和专业人士来说,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recommend-type

阻塞 vs 非阻塞任务提交:接口设计背后的性能权衡与场景选择建议

# 摘要 本文系统探讨了阻塞与非阻塞任务提交机制在并发编程中的核心作用,从基本概念出发,剖析同步与异步、阻塞与非阻塞的本质区别及其在线程行为和执行模型中的体现。文章深入研究任务调度的关键性能指标及并发模型的支持机制,结合线程池、Future/Promise、Reactor与Actor等技术,分析阻塞与非阻塞在Java线程池、Spring异步注解和Netty框架中的具体实现。通过对比不同任
recommend-type

zsh安装

### 安装 Zsh Shell Zsh(Z Shel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 Unix shell,相比传统的 Bash,它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更好的交互体验。以下是针对 Linux 和 macOS 系统安装 Zsh 的详细步骤。 #### 在 Linux 上安装 Zsh Linux 系统通常可以通过包管理器安装 Zsh。常见的发行版如 CentOS、Ubuntu、Debian 等均支持通过以下方式安装: - **CentOS / RHEL 系统**: 使用 `yum` 安装 Zsh: ```bash sudo yum install zsh ``` 如果使用的是较新
recommend-type

Python包装器urlscan-py:简化urlscan.io API使用

标题中提到的“urlscan-py”是一个Python语言编写的包装器程序,专为urlscan.io的API服务。这表明它是一个开发工具,使得在Python中调用urlscan.io的API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实现对URL的扫描功能。 描述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urlscan-py。首先,提供了通过Docker使用urlscan-py的方法,即使用“docker pull heywoodlh/urlscan-py”命令来下载Docker镜像。接着,提到可以通过PyPI(Python Package Index)安装urlscan-py,使用“pip3 install --user urlscan-py”命令进行安装。这样,Python开发者就可以在本地环境中使用urlscan-py。 安装后,用户需要保存API密钥。这一步是与urlscan.io服务交互所必需的,API密钥类似于一个访问令牌,用于在调用API时验证用户身份和授权。API密钥应保存在默认的数据库中,该数据库还会记录所有启动的扫描结果。在Linux系统中,默认数据库文件的位置通常为“~/.urlscan/urlscan.db”,在Windows系统中位置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API密钥输入错误,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其他错误导致数据库中的API密钥值不正确,用户可以通过执行“urlscan init --api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命令来重新初始化API密钥并保存到本地数据库。这个命令中的“--api”参数后面应该跟随实际的API密钥。如果需要修改或覆盖已经存在的错误密钥,可以重复执行上述命令。 在描述中还暗示了urlscan-py的一些潜在功能,例如启动URL扫描和记录结果。尽管没有详细说明,但通常此类包装器会提供诸如启动扫描、获取扫描状态、查看扫描结果等接口或命令,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接口或命令与urlscan.io的API进行交互。 关于“【标签】: Python”,这指的是urlscan-py程序使用Python语言编写。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易读的语法、强大的标准库以及在科学计算、网络开发、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知名。由于Python的易用性和灵活性,它常常被用来快速开发各种工具和应用程序。 最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 urlscan-py-master”提示了该文件所在的具体位置或版本库的名称。在软件开发中,文件名称列表通常用来标识包含特定代码或资源的文件夹或压缩包。此处的“urlscan-py-master”可能指的是包含urlscan-py源代码的主分支(master branch),或者是包含该程序所有资源的压缩包名称。用户可能需要通过下载或克隆这个名称所指向的资源来进行安装或者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urlscan-py是一个为urlscan.io API提供Python语言接口的工具,它可以简化对特定URL的扫描工作。开发者可通过Docker或PyPI的方式安装urlscan-py,并通过命令行操作来初始化和管理API密钥。此外,urlscan-py的源代码可能位于名为“urlscan-py-master”的资源库中。
recommend-type

深入pthread_mutex_t与pthread_cond_t:彻底避免死锁和虚假唤醒的6种策略

# 摘要 线程同步是多线程编程中保障数据一致性和程序正确性的核心机制,而pthread_mutex_t与pthread_cond_t是POSIX线程库中实现同步的关键工具。本文系统阐述了线程同步的基础概念与典型问题,深入剖析互斥锁的类型、机制及其正确使用模式,并揭示了因加锁顺序不当或异常路径导致的死锁成因。结合条件变量的工作原理,重点探讨虚假唤醒的本质及循环验证谓词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锁层级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