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对于代码段:class FaceTracker: def __init__(self): self.known_encodings, self.known_names = load_face_data("face_data.json") self.current_faces = [] self.frame_queue = Queue(maxsize=5) self.running = True self.last_process_time = 0 # 新增:记录上次处理时间 def recognition_thread(self): while self.running: frame = self.frame_queue.get() if frame is None: continue rgb_frame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RGB) face_locations = face_recognition.face_locations(rgb_frame) face_encodings = face_recognition.face_encodings(rgb_frame, face_locations) current = [] for (top, right, bottom, left), face_encoding in zip(face_locations, face_encodings): matches = face_recognition.compare_faces( np.array(self.known_encodings), face_encoding, tolerance=0.4 ) name = "Unknown" if True in matches: index = matches.index(True) name = self.known_names[index] center = ((left + right) // 2, (top + bottom) // 2) current.append((n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center)) # with self.lock: self.current_faces = current def run(self): cap = cv2.VideoCapture(0) cap.set(cv2.CAP_PROP_FPS, 30) # 启动识别线程 threading.Thread(target=self.recognition_thread, daemon=True).start()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更新识别线程 current_time = time.time() # 时间未到1秒则等待 if current_time - self.last_process_time >= 1.0: if self.frame_queue.empty(): self.last_process_time = time.time() self.frame_queue.put(frame.copy()) # 绘制人脸框和轨迹 # with self.lock: for n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center in self.current_faces: # 绘制中文姓名(需要PIL支持) cv2.rectangle(fr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0, 0, 255), 2) cv2.putText(frame, name, (left + 6, bottom - 6),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0.5, (255, 255, 255), 1) cv2.imshow('Face Tracking', frame) print(time.time())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self.running = False break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每次执行到face_encodings = face_recognition.face_encodings(rgb_frame, face_locations),视频都会卡顿以下大概0.3秒左右,什么原因,有没有方法避免。

时间: 2025-07-08 09:33:11 浏览: 22
<think>嗯,用户的问题是关于他们的人脸追踪代码在运行到face_encodings = face_recognition.face_encodings(rgb_frame, face_locations)时,视频会卡顿大约0.3秒。需要找出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法。首先,我得回忆一下face_recognition库的工作原理。这个库中的face_encodings函数是用来生成人脸编码的,也就是将检测到的人脸转换为128维的特征向量,用于后续的比对。这个过程涉及到深度学习模型的前向传播,计算量应该比较大,尤其是在CPU上运行的话会更慢。 用户提到每次执行到这里都会卡顿,说明这一步的计算耗时较高。可能的原因有几个:首先,模型本身的计算复杂度高,尤其是在处理每一帧时都要进行人脸编码,这需要大量的矩阵运算;其次,可能是在主线程中处理,导致UI线程被阻塞,但根据代码来看,用户已经将识别部分放在单独的线程中了,不过主线程中的其他操作可能还是有影响。 看用户的代码结构,FaceTracker类有一个recognition_thread线程,负责从frame_queue中获取帧并进行处理。主循环中,每秒钟向队列中添加一帧,这样可以减少处理的频率。不过,当队列处理的时候,特别是face_encodings这一步,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导致队列堆积或者处理延迟,进而导致画面卡顿。因为即使处理线程在后台运行,主线程在绘制时可能需要等待当前_faces的数据,不过代码中用了注释掉的锁,可能没有实际加锁,所以可能这里的数据竞争不严重。 但是,问题可能出在face_encodings的计算时间本身。尤其是在没有GPU加速的情况下,使用CPU处理会较慢。此外,可能每帧处理的人脸数量较多,或者图片分辨率过高,导致计算时间增加。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可以尝试降低输入帧的分辨率,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例如,将捕获的视频帧缩小,再进行人脸检测和编码,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其次,调整人脸识别的参数,比如使用更快的模型(如果库支持的话)。例如,face_recognition库的face_locations函数有一个model参数,可以设置为"hog"而不是"cnn",以加快速度,但可能牺牲一些准确度。 另外,用户目前是每秒钟处理一帧,这可能是通过检查时间差实现的。但如果在1秒内处理时间超过1秒,可能会导致队列堆积。可能需要进一步降低处理频率,或者确保处理线程不会处理过多的帧。例如,使用队列的maxsize限制,避免堆积太多未处理的帧,但用户已经设置了maxsize=5,可能已经足够。 此外,检查是否在每次循环中都进行了不必要的计算。例如,是否每次都在主线程中进行绘制,或者是否有其他阻塞操作。但根据代码,绘制部分看起来没问题,只是在循环中遍历current_faces并绘制框和文字。 还有,可能考虑使用更高效的硬件,比如启用GPU加速,如果环境支持的话。不过,这需要用户有兼容的GPU和配置相应的库,比如dlib支持CUDA加速,但安装起来可能比较复杂。 另一个可能性是face_encodings函数在处理时没有批量处理,而是逐个处理,导致效率低下。如果能够批量处理多个人脸,可能会提高效率,但需要看库是否支持。 另外,可以考虑异步处理,将人脸编码的任务进一步分解,或者使用更轻量级的人脸识别模型。或者,预加载已知的人脸编码到内存中,避免每次比较时都进行转换,但代码中已经将known_encodings加载为np.array,应该没问题。 总结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1. face_encodings计算耗时高,尤其是在CPU上。 - 解决方案:使用GPU加速,降低输入分辨率,使用更快的模型参数。 2. 处理频率过高,尽管用户设置了每秒处理一次,但可能处理时间超过1秒。 - 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处理频率,或者优化处理逻辑,确保处理时间不超过间隔。 3. 队列处理可能存在阻塞,尽管使用了线程,但队列满时put操作可能会阻塞。 - 解决方案:使用非阻塞的put,或者调整队列大小,但用户队列maxsize=5,可能已经合理。 4. 主线程在绘制时可能因为current_faces的更新而等待锁,但代码中锁被注释掉了,可能导致数据竞争,但用户没有提到错误,可能问题不在此处。 5. 其他因素,如摄像头读取的延迟,但用户指出卡顿在face_encodings行,所以更可能与该函数相关。 因此,主要的优化点应该在face_encodings的计算上。建议用户尝试以下步骤: - 检查是否使用了GPU,如果没有,尝试配置环境以启用GPU加速。 - 降低摄像头捕获的分辨率,例如使用cap.set(cv2.CAP_PROP_FRAME_WIDTH, 640)和cap.set(cv2.CAP_PROP_FRAME_HEIGHT, 480)。 - 在face_locations和face_encodings中使用更快的模型参数,例如设置model='hog'。 - 减少需要处理的人脸数量,比如限制只处理最大数目的人脸。 - 如果可能,将人脸编码的计算移到子进程而非线程,以避免GIL的限制,但需要处理进程间通信。</think>针对人脸编码计算导致的卡顿问题,以下是分步解决方案: $$t_{\text{process}} = t_{\text{detect}} + t_{\text{encode}} + t_{\text{match}}$$ 其中$t_{\text{encode}}$是主要性能瓶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优化: 1. **输入尺寸优化** ```python # 修改run方法中的视频捕获参数 cap.set(cv2.CAP_PROP_FRAME_WIDTH, 640) # 降低分辨率到640x480 cap.set(cv2.CAP_PROP_FRAME_HEIGHT, 480) ``` 2. **模型参数优化** ```python # 修改recognition_thread中的检测参数 face_locations = face_recognition.face_locations( rgb_frame, model="hog" # 使用HOG替代默认的CNN模型 ) ``` 3. **异步处理优化** ```python # 修改帧处理逻辑 def run(self): # ...原有代码...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直接传递缩小后的帧 small_frame = cv2.resize(frame, (0,0), fx=0.5, fy=0.5) # 使用非阻塞方式放入队列 if not self.frame_queue.full(): self.frame_queue.put(small_frame.copy(), block=False) ``` 4. **GPU加速(需要环境支持)** ```python # 安装支持GPU的dlib版本后,在代码开头添加: import dlib dlib.DLIB_USE_CUDA = True # 启用CUDA加速 ``` 5. **频率控制优化** ```python # 修改时间判断逻辑为动态调整 processing_interval = max(1.0, 0.5 * len(self.current_faces)) # 根据人脸数量动态调整 if current_time - self.last_process_time >= processing_interval: # ...处理逻辑... ``` **优化原理说明:** 1. 分辨率降低使计算量减少为原来的: $$ \text{计算量} \propto \frac{1}{(2)^2} = 25\% $$ 2. HOG模型相比CNN模型速度提升约: $$ \frac{t_{\text{CNN}}}{t_{\text{HOG}}} \approx 5 \sim 10 $$ 3. 使用GPU加速可将编码速度提升: $$ \frac{t_{\text{CPU}}}{t_{\text{GPU}}} \approx 10 \sim 20 $$ **效果预期:** | 优化措施 | 单帧处理时间 | 内存占用 | |---------|-------------|---------| | 原方案 | 300ms | 高 | | 优化方案 | <50ms | 低 | 建议按照以下顺序实施优化: 1. 降低分辨率 ➔ 2. 切换HOG模型 ➔ 3. 动态频率控制 ➔ 4. GPU加速 如果仍然存在卡顿,可以尝试: - 使用多进程代替多线程(需处理进程间通信) - 采用人脸跟踪算法减少全帧检测次数 - 使用更轻量级的人脸识别模型(如MobileNet变体)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我希望他能保留上个点点位并连线class FaceTracker: def __init__(self): self.known_encodings, self.known_names = load_face_data("face_data.json") self.current_faces = [] self.lock = threading.Lock() self.frame_queue = Queue(maxsize=1) self.running = True def recognition_thread(self): while self.running: frame = self.frame_queue.get() if frame is None: continue rgb_frame = 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RGB) face_locations = face_recognition.face_locations(rgb_frame) face_encodings = face_recognition.face_encodings(rgb_frame, face_locations) current = [] for (top, right, bottom, left), face_encoding in zip(face_locations, face_encodings): matches = face_recognition.compare_faces( np.array(self.known_encodings), face_encoding, tolerance=0.4 ) name = "未知" if True in matches: index = matches.index(True) name = self.known_names[index] center = ((left + right) // 2, (top + bottom) // 2) current.append((n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center)) with self.lock: self.current_faces = current def run(self): cap = cv2.VideoCapture(0) cap.set(cv2.CAP_PROP_FPS, 30) # 启动识别线程 threading.Thread(target=self.recognition_thread, daemon=True).start() tracked_positions = {}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frame = draw_edges(frame) # 更新识别线程 if self.frame_queue.empty(): self.frame_queue.put(frame.copy()) # 绘制人脸框和轨迹 with self.lock: for n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center in self.current_faces: # 绘制中文姓名(需要PIL支持) cv2.rectangle(fr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0, 0, 255), 2) cv2.putText(frame, name, (left + 6, bottom - 6),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0.5, (255, 255, 255), 1) # 运动轨迹跟踪 if name in tracked_positions: cv2.line(frame, tracked_positions[name], center, (255, 0, 0), 2) tracked_positions[name] = center # 边缘检测 direction = check_edge_crossing(center, frame.shape) if direction: save_record(name, direction) if name in tracked_positions: del tracked_positions[name] cv2.imshow('Face Tracking', frame)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self.running = False break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

请详细解释下这段代码void FaceTracker::OnNewFaceData( const std::vector<human_sensing::CrosFace>& faces) { // Given |f1| and |f2| from two different (usually consecutive) frames, treat // the two rectangles as the same face if their position delta is less than // kFaceDistanceThresholdSquare. // // This is just a heuristic and is not accurate in some corner cases, but we // don't have face tracking. auto is_same_face = [&](const Rect<float>& f1, const Rect<float>& f2) -> bool { const float center_f1_x = f1.left + f1.width / 2; const float center_f1_y = f1.top + f1.height / 2; const float center_f2_x = f2.left + f2.width / 2; const float center_f2_y = f2.top + f2.height / 2; constexpr float kFaceDistanceThresholdSquare = 0.1 * 0.1; const float dist_square = std::pow(center_f1_x - center_f2_x, 2.0f) + std::pow(center_f1_y - center_f2_y, 2.0f); return dist_square < kFaceDistanceThresholdSquare; }; for (const auto& f : faces) { FaceState s = { .normalized_bounding_box = Rect<float>( f.bounding_box.x1 / 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width, f.bounding_box.y1 / 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height, (f.bounding_box.x2 - f.bounding_box.x1) / 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width, (f.bounding_box.y2 - f.bounding_box.y1) / 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height), .last_detected_ticks = base::TimeTicks::Now(), .has_attention = std::fabs(f.pan_angle) < options_.pan_angle_range}; bool found_matching_face = false; for (auto& known_face : faces_) { if (is_same_face(s.normalized_bounding_box, known_face.normalized_bounding_box)) { found_matching_face = true; if (!s.has_attention) { // If the face isn't looking at the camera, reset the timer. s.first_detected_ticks = base::TimeTicks::Max(); } else if (!known_face.has_attention && s.has_attention) { // If the face starts looking at the camera, start the timer. s.first_detected_ticks = base::TimeTicks::Now(); } else { s.first_detected_ticks = known_face.first_detected_ticks; } known_face = s; break; } } if (!found_matching_face) { s.first_detected_ticks = base::TimeTicks::Now(); faces_.push_back(s); } } // Flush expired face states. for (auto it = faces_.begin(); it != faces_.end();) { if (ElapsedTimeMs(it->last_detected_ticks) > options_.face_phase_out_threshold_ms) { it = faces_.erase(it); } else { ++it; } } }

def run(self): cap = cv2.VideoCapture(self.capTarget) cap.set(cv2.CAP_PROP_FPS, 30) if self.save_video: fourcc = cv2.VideoWriter_fourcc(*'XVID') out = cv2.VideoWriter('output.avi', fourcc, 20.0, (640, 480)) # 启动识别线程 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self.recognition_thread, daemon=True) print(f'[主线程] 启动子线程 | 线程ID: {thread.ident} | 名称: {thread.name} | 存活状态: {thread.is_alive()}') thread.start() while True: ret, frame = cap.read() if not ret: break # 更新识别线程 current_time = time.time() # 时间未到1秒则等待 if current_time - self.last_process_time >= 0.5 and self.frame_queue.empty(): self.last_process_time = time.time() self.frame_queue.put(frame.copy(), block=False) # 绘制人脸框和轨迹 for n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center in self.current_faces: # 添加记录 if name != "未知": self.record_list.append({ "name": name, "time": datetime.now().strftime("%Y-%m-%d %H:%M:%S"), }) cv2.rectangle(frame, (left, top), (right, bottom), (0, 0, 255), 2) # 绘制姓名 # cv2.putText(frame, name, (left + 6, bottom - 6), # cv2.FONT_HERSHEY_SIMPLEX, 0.5, (255, 255, 255), 1) # 绘制中文姓名 # 转换BGR到RGB(PIL使用RGB) frame_pil = Image.fromarray(cv2.cvtColor(frame, cv2.COLOR_BGR2RGB)) draw = ImageDraw.Draw(frame_pil) # 加载中文字体(需提供字体文件路径) font = ImageFont.truetype("simhei.ttf", 20) # 例如使用黑体 # 计算文字位置(调整坐标) text_position = (left + 6, top + 6) # 建议顶部显示而非底部 # 绘制中文 draw.text(text_position, name, font=font, fill=(255, 255, 255)) # 转换回OpenCV格式 frame = cv2.cvtColor(np.array(frame_pil), cv2.COLOR_RGB2BGR) # 图片保存逻辑 if self.save_img and len(self.current_faces) > 0: save_flag = False update_names = [] check_time = time.time() # 检查所有人脸状态 for face in self.current_faces: name = face[0] if name == "未知": save_flag = True break else: last_time = self.face_last_save_time.get(name, 0) if check_time - last_time >= 60: save_flag = True update_names.append(name) # 更新已知人脸时间戳 for name in update_names: self.face_last_save_time[name] = check_time # 执行保存操作 if save_flag: os.makedirs(self.save_dir, exist_ok=True) filename = f"{datetime.now().strftime('%Y%m%d%H%M')}_{uuid.uuid4().hex[:3]}.jpg" cv2.imwrite(os.path.join(self.save_dir, filename), frame) cv2.imshow('Face Tracking', frame) if self.save_video: out.write(frame)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 self.running = False saveRecordsNow(self.record_list) break if self.save_video: out.release() cap.release() cv2.destroyAllWindows()。如果我想要吧多线程改为并行,把识别功能单独拆猪来独立运行,然后当前程序调用识别服务功能并返回输入该如何实现

请详细解释下这段代码Rect<float> FaceTracker::GetActiveBoundingRectangleOnActiveStream() const { std::vector<Rect<float>> faces = GetActiveFaceRectangles(); if (faces.empty()) { return Rect<float>(); } float min_x0 = 1.0f, min_y0 = 1.0f, max_x1 = 0.0f, max_y1 = 0.0f; for (const auto& f : faces) { min_x0 = std::min(f.left, min_x0); min_y0 = std::min(f.top, min_y0); max_x1 = std::max(f.right(), max_x1); max_y1 = std::max(f.bottom(), max_y1); } Rect<float> bounding_rect(min_x0, min_y0, max_x1 - min_x0, max_y1 - min_y0); VLOGF(2) << "Active bounding rect w.r.t active array: " << bounding_rect; // Transform the normalized rectangle in the active sensor array space to the // active stream space. const float active_array_aspect_ratio = static_cast<float>(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width) / static_cast<float>(options_.active_array_dimension.height); const float active_stream_aspect_ratio = static_cast<float>(options_.active_stream_dimension.width) / static_cast<float>(options_.active_stream_dimension.height); if (active_array_aspect_ratio < active_stream_aspect_ratio) { // The active stream is cropped into letterbox with smaller height than the // active sensor array. Adjust the y coordinates accordingly. const float height_ratio = active_array_aspect_ratio / active_stream_aspect_ratio; bounding_rect.height = std::min(bounding_rect.height / height_ratio, 1.0f); const float y_offset = (1.0f - height_ratio) / 2; bounding_rect.top = std::max(bounding_rect.top - y_offset, 0.0f) / height_ratio; } else { // The active stream is cropped into pillarbox with smaller width than the // active sensor array. Adjust the x coordinates accordingly. const float width_ratio = active_stream_aspect_ratio / active_array_aspect_ratio; bounding_rect.width = std::min(bounding_rect.width / width_ratio, 1.0f); const float x_offset = (1.0f - width_ratio) / 2; bounding_rect.left = std::max(bounding_rect.left - x_offset, 0.0f) / width_ratio; } VLOGF(2) << "Active bounding rect w.r.t active stream: " << bounding_rect; return bounding_rect; }

请解释下这段代码namespace cros { // FaceTracker takes a set of face data produced by FaceDetector as input, // filters the input, and produces the bounding rectangle that encloses the // filtered input. class FaceTracker { public: struct Options { // The dimension of the active sensory array in pixels. Used for normalizing // the input face coordinates. Size active_array_dimension; // The dimension of the active stream that will be cropped. Used for // translating the ROI coordinates in the active array space. Size active_stream_dimension; // The threshold in ms for including a newly detected face for tracking. int face_phase_in_threshold_ms = 3000; // The threshold in ms for excluding a face that's no longer detected for // tracking. int face_phase_out_threshold_ms = 2000; // The angle range [|pan_angle_range|, -|pan_angle_range|] in degrees used // to determine if a face is looking at the camera. float pan_angle_range = 30.0f; }; explicit FaceTracker(const Options& options); ~FaceTracker() = default; FaceTracker(FaceTracker& other) = delete; FaceTracker& operator=(FaceTracker& other) = delete; // Callback for when new face data are ready. void OnNewFaceData(const std::vector<human_sensing::CrosFace>& faces); // The all the rectangles of all the detected faces. std::vector<Rect<float>> GetActiveFaceRectangles() const; // Gets the rectangle than encloses all the detected faces. Returns a // normalized rectangle in [0.0, 1.0] x [0.0, 1.0] with respect to the active // stream dimension. Rect<float> GetActiveBoundingRectangleOnActiveStream() const; void OnOptionsUpdated(const base::Value& json_values); private: struct FaceState { Rect<float> normalized_bounding_box = {0.0f, 0.0f, 0.0f, 0.0f}; base::TimeTicks first_detected_ticks; base::TimeTicks last_detected_ticks; bool has_attention = false; }; Options options_; std::vector<FaceState> faces_; }; } // namespace cros

zip
1. 用户与身体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 注册登录:支持手机号 / 邮箱注册,密码加密存储,提供第三方快捷登录(模拟) 个人资料:记录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 健康目标:用户设置目标(如 “减重 5kg”“增肌”“维持健康”)及期望周期 身体状态跟踪: 体重记录:定期录入体重数据,生成体重变化曲线(折线图) 身体指标:记录 BMI(自动计算)、体脂率(可选)、基础代谢率(根据身高体重估算) 健康状况:用户可填写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过敏食物、素食偏好),系统据此调整推荐 2. 膳食记录与食物数据库模块 食物数据库: 基础信息:包含常见食物(如米饭、鸡蛋、牛肉)的名称、类别(主食 / 肉类 / 蔬菜等)、每份重量 营养成分:记录每 100g 食物的热量(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数据库维护:管理员可添加新食物、更新营养数据,支持按名称 / 类别检索 膳食记录功能: 快速记录:用户选择食物、输入食用量(克 / 份),系统自动计算摄入的营养成分 餐次分类:按早餐 / 午餐 / 晚餐 / 加餐分类记录,支持上传餐食照片(可选) 批量操作:提供常见套餐模板(如 “三明治 + 牛奶”),一键添加到记录 历史记录:按日期查看过往膳食记录,支持编辑 / 删除错误记录 3. 营养分析模块 每日营养摄入分析: 核心指标计算:统计当日摄入的总热量、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占比(按每日推荐量对比) 微量营养素分析:检查维生素(如维生素 C、钙、铁)的摄入是否达标 平衡评估:生成 “营养平衡度” 评分(0-100 分),指出摄入过剩或不足的营养素 趋势分析: 周 / 月营养趋势:用折线图展示近 7 天 / 30 天的热量、三大营养素摄入变化 对比分析:将实际摄入与推荐量对比(如 “蛋白质摄入仅达到推荐量的 70%”) 目标达成率:针对健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组合代码.zip

模型-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 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 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python的预测房价模型.zip
recommend-type

中国检查徽章背景的检察机关PPT模板

这是一套中国检查徽章背景的,检察机关PPT模板。第一PPT模板网提供精美军警类幻灯片模板免费下载; 关键词:蓝天白云、华表、彩带、中国检查徽章PPT背景图片,中国检查院工作汇报PPT模板,蓝色绿色搭配扁平化幻灯片图表,.PPTX格式;
recommend-type

opc转101_104_CDT软件(试用版)

电站或者泵站等大型发电或者用电用户的运行相关数据需要上传调度协调运行,现在上传调度的规约主要有串口101、串口的CDT、网口的104,而现在通用的组态软件如wincc、组态王、MCGS等都提供OPCServer数据发布。结合情况开发本软件实现opc客户端采集数据转发调度上送。 具体功能: 1、可连接多个opc服务器采集数据。 2、101规约、104规约、CDT规约三种可供选择。 3、自由设置相关规约的各项参数。 4、遥信、遥测量组态连接,设置相关系数、取反、添加描述等。 需要正式办或者源代码联系qq:327937566
recommend-type

IM1266交直流自适应测量智能家居物联网用电监测微型电能计量模块技术手册.pdf

IM1266交直流自适应电能计量模块 1:可采集监测交/直流电压、电流、有功功率、电能、温度等电参数 2:产品自带外壳,设计美观,集成度高,体积小,嵌入式安装。 3:支持MODbus-RTU和DL/T645-2007双协议,通讯及应用简单。 4:工业级产品,测量电路或交流或直流,均能准确测量各项电参数。
recommend-type

富士施乐s2220打印机驱动 含扫描驱动与打印驱动

富士施乐s2220打印机驱动是许多朋友都在寻找的驱动程序,小编在这里将其打印程序与驱动程序都进行了整理,你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进行下载,赶快下载s2220打印机驱动修复使用发生的状况吧。富士施乐S2220CPS详细参数基本参数 产品类型:数码复,欢迎下载体验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spring-webflux-5.0.0.M5.jar中文文档.zip

1、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jar包下载地址、Maven依赖、Gradle依赖、源代码下载地址。 2、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3、特殊说明: (1)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2)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3)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4、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5、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recommend-type

基于神经网络的法律智能问答系统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a69d5115dbe4 基于神经网络的法律智能问答系统(最新、最全版本!打开链接下载即可用!)
recommend-type

基于Python的膳食健康系统设计与实现+数据库文档

1. 用户与身体信息管理模块 用户信息管理: 注册登录:支持手机号 / 邮箱注册,密码加密存储,提供第三方快捷登录(模拟) 个人资料:记录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 健康目标:用户设置目标(如 “减重 5kg”“增肌”“维持健康”)及期望周期 身体状态跟踪: 体重记录:定期录入体重数据,生成体重变化曲线(折线图) 身体指标:记录 BMI(自动计算)、体脂率(可选)、基础代谢率(根据身高体重估算) 健康状况:用户可填写特殊情况(如糖尿病、过敏食物、素食偏好),系统据此调整推荐 2. 膳食记录与食物数据库模块 食物数据库: 基础信息:包含常见食物(如米饭、鸡蛋、牛肉)的名称、类别(主食 / 肉类 / 蔬菜等)、每份重量 营养成分:记录每 100g 食物的热量(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数据库维护:管理员可添加新食物、更新营养数据,支持按名称 / 类别检索 膳食记录功能: 快速记录:用户选择食物、输入食用量(克 / 份),系统自动计算摄入的营养成分 餐次分类:按早餐 / 午餐 / 晚餐 / 加餐分类记录,支持上传餐食照片(可选) 批量操作:提供常见套餐模板(如 “三明治 + 牛奶”),一键添加到记录 历史记录:按日期查看过往膳食记录,支持编辑 / 删除错误记录 3. 营养分析模块 每日营养摄入分析: 核心指标计算:统计当日摄入的总热量、蛋白质 / 脂肪 / 碳水化合物占比(按每日推荐量对比) 微量营养素分析:检查维生素(如维生素 C、钙、铁)的摄入是否达标 平衡评估:生成 “营养平衡度” 评分(0-100 分),指出摄入过剩或不足的营养素 趋势分析: 周 / 月营养趋势:用折线图展示近 7 天 / 30 天的热量、三大营养素摄入变化 对比分析:将实际摄入与推荐量对比(如 “蛋白质摄入仅达到推荐量的 70%”) 目标达成率:针对健
recommend-type

自抗扰控制(ADRC)C代码实现

自抗扰控制C语言实现,直接可用 /*TD跟踪微分器 改进最速TD,h0=N*h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 扰动补偿 非线性组合*/ /* r h N beta_01 beta_02 beta_03 b0 beta_0 beta_1 beta_2 N1 C alpha1 alpha2*/
recommend-type

美国国际航空交通数据分析报告(1990-2020)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和分析以下知识点: 1. 数据集概述: 该数据集名为“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记录了美国与国际间航空客运和货运的详细统计信息。数据集涵盖的时间范围从1990年至2020年,这说明它包含了长达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于进行长期趋势分析非常有价值。 2. 数据来源及意义: 此数据来源于《美国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统计报告》,该报告是美国运输部(USDOT)所管理的T-100计划的一部分。T-100计划旨在收集和发布美国和国际航空公司在美国机场的出入境交通报告,这表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适用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等领域。 3. 数据内容及应用: 数据集包含两个主要的CSV文件,分别是“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和“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 a. 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离港航班信息:记录了各航空公司的航班号、起飞和到达时间、起飞和到达机场的代码以及国际地区等信息。 - 航空公司信息:可能包括航空公司代码、名称以及所属国家等。 - 飞机机型信息:如飞机类型、座位容量等,这有助于分析不同机型的使用频率和趋势。 - 航线信息:包括航线的起始和目的国家及城市,对于研究航线网络和优化航班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交通流量分析、机场运营效率评估、航空市场分析等。 b. 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航班乘客信息:可能包括乘客的国籍、年龄、性别等信息。 - 航班类型:如全客机、全货机或混合型航班,可以分析乘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比例。 - 乘客数量:记录了各航班或航线的乘客数量,对于分析航空市场容量和增长趋势很有帮助。 - 飞行里程信息:有助于了解国际间不同航线的长度和飞行距离,为票价设置和燃油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客运市场分析、需求预测、收益管理等方面。 4. 数据分析和应用实例: - 航空流量分析:通过分析离港航班数据,可以观察到哪些航线最为繁忙,哪些机场的国际航空流量最大,这有助于航空公司调整航班时刻表和运力分配。 - 市场研究:乘客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趋势,帮助航空公司和政府机构了解国际旅行市场的需求变化。 - 飞机利用率:结合飞机机型和飞行频率信息,可以对特定机型的使用率进行分析,评估飞机维护需求和燃油效率。 - 安全监管:通过对比不同航空公司和航班的安全记录,监管机构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能,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5. 技术和方法论: 分析此类数据通常涉及数据清洗、数据整合、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建模等数据科学方法。使用Excel、SQL、R、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常见的做法。例如,可以使用Python的Pandas库来清洗和准备数据,使用Matplotlib和Seaborn库来可视化数据,然后利用Scikit-learn或Statsmodels库来构建预测模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提取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数据集”的重要性,它不仅记录了跨越30年的航空交通数据,还为各种分析和应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对于航空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数据分析师来说,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
recommend-type

统计学视角:深入理解最小二乘法的概率论基础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概念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 LSM)是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这种方法最早由高斯提出,但在工程、物理、经济和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了
recommend-type

vscode中使用Codeium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如何在VSCode中使用Codeium插件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是否有相关信息。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了Codeium Chat可以解释代码中的问题,引用[2]提到了在IDEA中的一些问题,可能对VSCode的安装有帮助。用户还提到了安装步骤、基本功能、常见问题等。 首先,我应该分步骤说明安装过程,包括在VSCode扩展商店搜索Codeium并安装。然后,登录部分可能需要用户访问仪表板获取API密钥,引用[2]中提到登录问题,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网络或权限设置。 接下来是基本功能,比如代码自动补全和Chat功能。引用[1]提到C
recommend-type

UniMoCo:统一框架下的多监督视觉学习方法

在详细解析“unimoco”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unimoco”代表的是一种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它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文章作者通过这篇论文介绍了UniMoCo的全称,即“Unsupervised, Semi-Supervised and Full-Supervis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其背后的含义是在于UniMoCo框架整合了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全监督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策略。最后,该框架被官方用PyTorch库实现,并被提供给了研究者和开发者社区。 ### 1. 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 UniMoCo的概念根植于对比学习的思想,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范式。对比学习的核心在于让模型学会区分不同的样本,通过将相似的样本拉近,将不相似的样本推远,从而学习到有效的数据表示。对比学习与传统的分类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手动标注的标签来指导学习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从数据自身结构中挖掘信息。 ### 2. MoCo(Momentum Contrast) UniMoCo的实现基于MoCo框架,MoCo是一种基于队列(queue)的对比学习方法,它在训练过程中维持一个动态的队列,其中包含了成对的负样本。MoCo通过 Momentum Encoder(动量编码器)和一个队列来保持稳定和历史性的负样本信息,使得模型能够持续地进行对比学习,即使是在没有足够负样本的情况下。 ### 3.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在无监督学习场景中,数据样本没有被标记任何类别或标签,算法需自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UniMoCo框架中,无监督学习的关键在于使用没有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数据的基础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标注资源稀缺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4.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结合了无监督和有监督学习的优势,它使用少量的标注数据与大量的未标注数据进行训练。UniMoCo中实现半监督学习的方式,可能是通过将已标注的数据作为对比学习的一部分,以此来指导模型学习到更精准的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拥有少量标注数据的场景尤为有用。 ### 5. 全监督学习(Full-Supervised Learning) 在全监督学习中,所有的训练样本都有相应的标签,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映射关系,从输入到输出。在UniMoCo中,全监督学习用于训练阶段,让模型在有明确指示的学习目标下进行优化,学习到的任务相关的特征表示。这通常用于有充足标注数据的场景,比如图像分类任务。 ### 6. PyTorch PyTorch是一个开源机器学习库,由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主要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它被广泛用于研究和生产环境,并且因其易用性、灵活性和动态计算图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UniMoCo官方实现选择PyTorch作为开发平台,说明了其对科研社区的支持和对易于实现的重视。 ### 7. 可视化表示学习(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可视化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从原始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将它们转换为能够反映重要信息且更易于处理的形式。在UniMoCo中,无论是无监督、半监督还是全监督学习,最终的目标都是让模型学习到有效的视觉表示,这些表示可以用于下游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 ### 8. 标签队列(Label Queue) UniMoCo通过标签队列维护受监管的标签,这可能意味着对于那些半监督或全监督学习的任务,模型在进行对比学习时,会参考这些来自标签队列的数据。标签队列机制能帮助模型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标注数据,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 结论 UniMoCo的提出,以及其官方PyTorch实现的发布,将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对比学习框架,使得从无监督到全监督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而且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强力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探索和实现各种视觉任务。UniMoCo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
recommend-type

【MATLAB算法精讲】:最小二乘法的实现与案例深度分析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其核心思想是选择一条曲线,使得所有观察点到这条曲线的距离之和最小。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统计学、信号处理、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需要通过一组数据点来确定函数参数的情况。 ## 1.1 统计学视角下的最小二乘法 在统计学中,最小二乘法经常用于
recommend-type

Idea使用教程+jdk配置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IntelliJ IDEA使用教程和JDK配置方法的问题。首先,用户明确提到了参考站内引用中的内容,引用[1]和引用[2]都涉及JDK的配置步骤,但看起来这些引用内容可能来自其他问题或文档,可能与当前问题不完全相关,但用户希望我利用这些信息来组织回答。 首先,我需要确认IntelliJ IDEA配置JDK的基本步骤,并整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选择JDK安装根目录,例如D:\develop\Java\jdk-17,这说明配置时需要定位到JDK的主目录。引用[2]则提到了通过New按钮选择JDK版本,并完成项目创建,这部分可能涉及到项目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