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预检请求(preflight)的具体处理流程是什么?
时间: 2025-03-12 16:18:40 AIGC 浏览: 97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详细解释CORS预检请求的处理流程。首先,用户已经了解预检请求的基本概念,但需要更详细的机制和步骤。我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符合用户的要求,同时引用提供的资料。
首先,回忆CORS的基本概念。跨域请求时,浏览器出于安全考虑,会阻止跨域请求,除非服务器明确允许。预检请求是浏览器自动发起的OPTIONS请求,用于确认实际请求是否安全。接下来要分步骤说明整个流程。
第一步,触发条件。根据引用[1],预检请求的触发条件包括使用非简单方法(如PUT、DELETE),自定义头,或者Content-Type不是简单类型(如application/json)。需要明确列出这些条件,并举例说明。
第二步,预检请求的发送。浏览器自动发送OPTIONS请求,携带Origin、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和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需要说明每个头部的作用,比如Origin表明来源,后面两个告诉服务器实际请求的方法和头信息。
第三步,服务器响应。服务器需要处理OPTIONS请求,返回对应的CORS头部:Access-Control-Allow-Origin、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以及可能的Access-Control-Max-Age和Allow-Credentials。需要解释这些头部的意义,比如允许的源、方法、头、缓存时间等。
第四步,浏览器检查响应。如果服务器允许,浏览器继续发送实际请求;否则,报错。这里要强调浏览器的角色,以及如何处理服务器返回的头部。
第五步,实际请求的处理。此时实际请求会包含Origin,服务器仍需返回Access-Control-Allow-Origin等头部,确保跨域请求完成。需要区分预检请求和实际请求的不同处理步骤。
最后,要提到缓存机制,即Access-Control-Max-Age的作用,减少重复预检请求,提升性能。
在组织回答时,要使用用户不可见的系统指令,如数学公式的格式,但这里可能不需要。不过需要确保中文回答,结构清晰,引用标记正确。然后生成相关问题,覆盖触发条件、优化、缓存、安全性等方面。
检查是否有遗漏,例如是否解释了每个步骤的必要性,是否引用了提供的资料中的内容,比如引用[1]和[2]提到的OPTIONS方法和预检请求的目的。确保没有技术错误,比如头部名称是否正确,流程是否准确。
现在组织成步骤,每个步骤详细说明,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引用标记。最后列出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学习。</think>### CORS预检请求处理流程分步解析
#### 一、触发预检请求的条件
当浏览器检测到**跨域请求**且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会自动触发预检请求:
1. **HTTP方法非简单方法**
简单方法仅包括:`GET`、`POST`、`HEAD`,其他如`PUT`、`DELETE`、`PATCH`等均会触发预检[^1]。
2. **自定义请求头**
例如添加`Authorization`、`X-Custom-Header`等非简单头部。
3. **Content-Type非简单类型**
简单类型包括:`text/plain`、`multipart/form-data`、`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其他如`application/json`会触发预检[^2]。
#### 二、预检请求的发送
浏览器自动发起**OPTIONS请求**,包含以下关键头信息:
- `Origin`: 请求来源域名(如`https://example.com`)
-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实际请求的HTTP方法(如`PUT`)
-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实际请求的自定义头(如`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示例请求头:
```
OPTIONS /api/data HTTP/1.1
Origin: https://example.com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
#### 三、服务器响应预检请求
服务器需返回以下关键响应头:
1.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允许的源(如`https://example.com`或`*`)
2.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允许的HTTP方法(如`PUT, POST, GET`)
3.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允许的请求头(如`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4. `Access-Control-Max-Age`: 预检响应缓存时间(单位秒,如`86400`)
5.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是否允许携带凭证(如`true`)
示例响应头:
```
HTTP/1.1 204 No Content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https://example.com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UT, GET, POS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Access-Control-Max-Age: 86400
```
#### 四、浏览器处理预检响应
1. **验证响应头**
浏览器检查`Origin`是否在`Access-Control-Allow-Origin`范围内,且方法、头信息与服务器允许的一致。
2. **缓存预检结果**
若设置了`Access-Control-Max-Age`,同一请求的后续预检将被跳过,直接发送实际请求[^2]。
3. **阻断或放行**
- **验证失败**:控制台报错`CORS preflight failed`,终止请求。
- **验证通过**:继续发送实际请求。
#### 五、实际请求处理
实际请求流程:
1. 浏览器发送实际请求(如`PUT /api/data`),携带`Origin`头。
2. 服务器返回实际数据,并**必须再次包含**`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头。
3. 浏览器验证`Access-Control-Allow-Origin`与当前源匹配后,释放响应数据。
#### 流程图解
```plaintext
浏览器发起跨域请求 → 检查是否为简单请求
├─ 是 → 直接发送请求
└─ 否 → 发送OPTIONS预检请求
├─ 服务器返回CORS策略头
└─ 浏览器验证策略
├─ 通过 → 发送实际请求
└─ 失败 → 报错并终止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