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有什么区别?
时间: 2024-06-15 10:06:21 浏览: 176
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是数据库中两种不的索引类型,它们有以下区别:
1. 聚簇索引(Clustered Index):聚簇索引是按照索引的键值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的一种索引结构。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因为数据行的物理顺序与聚簇索引的顺序是一致的。聚簇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因为相邻的数据通常存储在相邻的磁盘页上,减少了磁盘I/O操作。但是,当插入新数据或者更新聚簇索引列的值时,可能会导致数据的重新排序,影响性能。
2. 非聚簇索引(Non-clustered Index):非聚簇索引是按照索引的键值构建的一种额外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索引键值和指向实际数据行的指针。一个表可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因为它提供了快速定位数据行的能力。但是,由于非聚簇索引与实际数据行的物理顺序不一致,所以在查询时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磁盘I/O操作来获取实际数据。
总结一下,聚簇索引按照索引的键值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非聚簇索引是额外的数据结构,包含了索引键值和指向实际数据行的指针,一个表可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聚簇索引适合于经常需要按照索引列进行范围查询的情况,而非聚簇索引适合于经常需要根据其他列进行查询的情况。
相关问题
聚簇索引是索引么?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的区别?什么是回表
### 聚簇索引概念及特点
在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聚簇索引是一种特殊的索引形式,在这种结构下,表中的数据行被物理地存储在一起[^1]。具体而言,聚簇索引的叶节点包含了完整的行记录,这意味着当访问基于聚簇索引的数据时可以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而无需额外查找其他位置。
#### 特点:
- 表内仅能存在一个聚簇索引;
- 插入新行或更新现有行的位置取决于其键值顺序;
- 对于范围查询特别有效率,因为连续的相关行会更可能位于相邻页面上;
```sql
CREATE TABLE example (
id INT NOT NULL,
name VARCHAR(50),
PRIMARY KEY (id) -- 这里定义了一个聚簇索引
);
```
### 聚簇索引 vs 非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Secondary Index),又被称为辅助索引,它并不影响实际数据行的排列方式。相反,它的叶节点保存着指向对应聚簇索引条目的指针——通常是主键 ID 或者唯一标识符[^2]。因此,使用非聚簇索引来检索数据往往涉及两次I/O操作:先定位到非聚簇索引找到相应的主键ID,再利用该ID去读取真正的数据行,这一过程即所谓的“回表”。
| 属性 | 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 |
|-------------|----------------------------------|-----------------------------------|
| 数据分布 | 按照索引键有序存储 | 不改变原始数据布局 |
| 查询效率 | 更高效尤其针对单个/少量记录 | 可能较慢特别是需要频繁回表的情况 |
| 更新成本 | 较高因需维护树形结构 | 相对较低 |
### 回表是什么
所谓“回表”,是指通过非聚簇索引首次查得的结果只是得到了目标记录所在的具体位置信息(如主键值)。为了获得全部字段的内容,则还需要再次回到聚簇索引处进行第二次精确匹配并取出完整的一行或多行数据[^3]。这增加了磁盘IO次数从而降低了整体性能表现。
什么是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 定义
聚簇索引是一种特殊的索引类型,它决定了表中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具体来说,在具有聚簇索引的情况下,表中的行会按照索引键值的逻辑顺序进行物理存储[^2]。
非聚簇索引则不改变表中实际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它的叶子节点并不包含完整的行数据,而是指向实际数据所在的物理位置的信息(如主键值或文件偏移量)。这种设计使得一个表可以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1]。
---
### 工作原理
#### 聚簇索引的工作原理
当创建了一个聚簇索引时,数据库引擎会对整个表的数据重新排序,使其与索引键值保持一致。这意味着查找某个特定范围内的数据变得非常高效,因为这些数据在物理上是连续存储的。例如,如果查询的是某一段日期范围内的记录,那么一旦找到了起始记录的位置,就可以快速访问后续的相关记录而不需要额外的随机读取操作[^3]。
#### 非聚簇索引的工作原理
相比之下,非聚簇索引不会影响底层数据的实际布局。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加速某些字段上的查询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非聚簇索引来定位目标数据时,通常还需要经历一次“回表”的动作来获取完整的行信息。这是因为非聚簇索引仅保存了部分用于匹配的关键字以及对应的指针(通常是主键或其他唯一标识符),最终仍需借助此指针去查找到真正的数据所在之处。
---
### 主要区别
| **特性** | **聚簇索引** | **非聚簇索引** |
|------------------------|--------------------------------------------------------------------------------------------------|-----------------------------------------------------------------------------------------------|
| **数据存储方式** | 表中数据按索引键值的逻辑顺序进行物理存储 | 不改变表中实际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 |
| **数量限制** | 每张表最多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 | 可以为同一张表建立多个非聚簇索引 |
| **适用场景** | - 经常涉及范围查询<br>- 排序需求较高的列 | - 复杂条件过滤<br>- 利用覆盖索引减少回表 |
| **性能特点** | 对于范围扫描和基于主键的精确查询效率高 | 查询速度取决于是否能实现索引覆盖;否则可能增加回表次数 |
---
### 示例代码展示
以下是两种索引类型的简单 SQL 创建语句:
```sql
-- 创建聚簇索引 (InnoDB 默认为主键创建聚簇索引)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50),
age INT,
created_at DATETIME
) ENGINE=Innodb;
-- 显示当前表结构及其索引情况
SHOW INDEX FROM users;
```
对于非聚簇索引的例子如下所示:
```sql
-- 添加一个新的非聚簇索引到 'age' 字段上
ALTER TABLE users ADD INDEX idx_age (age);
```
以上例子展示了如何分别设置默认的聚簇索引和手动添加辅助性的非聚簇索引。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