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K210实现双二维码识别并将二维码数据分别存储于单独数组中
时间: 2025-08-10 15:15:23 AIGC 浏览: 16
<think>好的,用户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用K210芯片实现双二维码识别,并将每个二维码的数据存储到单独的数组中。我需要结合之前的对话和新的引用内容来给出解决方案。首先,回顾之前的回答,用户已经知道如何检测多个二维码并绘制框选。现在需要将数据分别存储到单独数组,这可能涉及到每个二维码的数据结构,比如坐标、内容等。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使用元组通过串口发送数据,包括帧头、数据和帧尾。这可能对数据传输有帮助,但当前问题更关注数据存储。不过,引用中的数据结构设计(如classid,cx,cy)可以借鉴,可能需要为每个二维码定义类似的结构。接下来,我需要思考如何将检测到的每个二维码的数据分别存入数组。根据K210的MaixPy文档,img.find_qrcodes()返回的是包含所有二维码对象的列表。每个对象有payload()、x()、y()等方法。因此,遍历这个列表,将每个对象的payload和其他信息存入不同的数组即可。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如何确保数组对应正确,如何处理动态数量的二维码,以及可能的性能问题。比如,用户可能希望最多处理两个二维码,但代码可能需要处理任意数量,但只保留前两个。另外,用户可能需要示例代码来展示如何创建数组并存储数据。在之前的回答中,代码示例已经遍历了codes,并绘制了矩形。现在需要添加两个数组,比如qr_data1和qr_data2,并在循环中根据索引存储到对应的数组。同时,需要确保数据存储的同步,比如在每次循环开始时清空数组,或者在检测到两个二维码后停止处理。这可能需要条件判断,比如只处理前两个检测到的二维码。
可能还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定义,比如是否存储payload、坐标、尺寸等信息。用户可能希望每个数组包含这些信息,因此可以使用字典或元组来组织数据。最后,需要验证代码的正确性,比如通过串口输出或LCD显示数组内容,确保数据正确存储。此外,可能需要处理二维码数量不足两个的情况,避免数组越界或残留数据。总结步骤:
1.初始化两个数组(或列表)来存储两个二维码的数据。
2.在检测到二维码后,遍历列表,将前两个二维码的数据分别存入数组。3.确保处理过程中不超过数组容量,处理索引越界的情况。4.可能需要添加同步机制,如每次循环重置数组,避免旧数据残留。
5.提供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存储和访问数据。6.考虑性能优化,如限制处理的最大二维码数量为两个,减少资源消耗。</think>### 如何用K210实现双二维码识别及数据分储
#### 一、实现原理
1. **双码检测**:通过`img.find_qrcodes()`获取所有二维码对象列表,筛选前两个有效结果
2. **数据分储**:为每个二维码创建独立数组存储核心数据:
- 内容:`payload`
- 位置:中心坐标$(cx, cy) = (x + w/2, y + h/2)$
- 尺寸:$(w, h)$
3. **数据结构**:使用字典或元组组织单个二维码信息,例如:
```python
qr_data = {
"content": str,
"position": (float, float),
"size": (int, int)
}
```
#### 二、代码实现
```python
import sensor, image, lcd
# 初始化硬件
lcd.init()
sensor.reset()
sensor.set_pixformat(sensor.RGB565)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VGA)
sensor.run(1)
qr_array1 = [] # 存储第一个二维码数据
qr_array2 = [] # 存储第二个二维码数据
while 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codes = img.find_qrcodes()
# 清空旧数据
qr_array1.clear()
qr_array2.clear()
if len(codes) >= 1:
# 处理第一个二维码
code = codes[0]
cx = code.x() + code.w()/2
cy = code.y() + code.h()/2
qr_array1.append({
"content": code.payload(),
"position": (cx, cy),
"size": (code.w(), code.h())
})
img.draw_rectangle(code.x(), code.y(), code.w(), code.h(), color=(255,0,0))
if len(codes) >= 2:
# 处理第二个二维码
code = codes[1]
cx = code.x() + code.w()/2
cy = code.y() + code.h()/2
qr_array2.append({
"content": code.payload(),
"position": (cx, cy),
"size": (code.w(), code.h())
})
img.draw_rectangle(code.x(), code.y(), code.w(), code.h(), color=(0,0,255))
lcd.display(img)
```
#### 三、关键配置
1. **数据同步**:每次循环开始时清空数组,避免数据残留[^1]
2. **坐标计算**:中心点坐标通过公式$cx = x + \frac{w}{2}$计算,确保定位精度
3. **容量控制**:通过`len(codes) >= N`判断二维码数量,避免索引越界
#### 四、性能优化
| 方法 | 效果 |
|------|------|
| `sensor.set_auto_gain(False)` | 禁用自动增益提升识别稳定性 |
| `sensor.set_framesize(sensor.QQVGA)` | 降低分辨率至$160 \times 120$提升帧率 |
| `img.lens_corr(1.8)` | 校正镜头畸变(需根据实际镜头调整参数) |
#### 五、验证方法
1. **LCD显示验证**:在矩形框上方叠加数组索引标识
```python
img.draw_string(code.x(), code.y()-15, "QR1" if i==0 else "QR2", color=(255,255,0))
```
2. **串口输出验证**:通过UART发送数组内容
```python
print("QR1:", qr_array1, "\nQR2:", qr_array2)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