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LL库 ADC1 一会用VCC为参考电压 一会用内部基准电压为参考电压 怎么去切换
时间: 2025-08-24 12:19:13 AIGC 浏览: 24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何在STM32 LL库中动态切换ADC1的参考电压,使其在VCC和内部基准电压之间切换。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提供的配置内部基准电压的方法,然后考虑如何扩展到动态切换。
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设置内部基准电压,现在想要动态切换,这可能涉及到运行时改变参考电压源。首先,我需要确认STM32的ADC是否支持在运行时切换参考电压。查阅STM32的参考手册,尤其是ADC部分,发现某些型号的ADC支持通过配置寄存器动态切换参考电压源,例如VREFINT(内部基准)和VDDA(即VCC)。但需要注意,不同系列(如F1、F4、H7)的配置方式可能不同,用户可能需要具体型号的信息,但问题中没有提到,所以需要给出通用方法,同时提醒可能存在差异。
接下来,回顾之前回答中关于内部基准的设置,使用了LL_ADC_SetCommonPathInternalCh函数。现在如果要切换到VCC,可能需要禁用内部基准路径,或者配置为使用VDDA作为参考。这里需要明确,VCC通常作为默认参考电压,但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显式配置,尤其是当启用了内部基准后需要切换回来。
然后,用户提到动态切换,意味着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改变参考源。这可能需要重新配置ADC的参考源,并且可能涉及到校准步骤,因为参考电压的变化会影响ADC的转换结果。因此,在切换参考源后,可能需要重新校准ADC以确保准确性。
另外,硬件连接方面,使用内部基准时可能需要确保VREF+引脚连接正确,或者某些型号内部已经处理。但若切换回VCC,可能需要检查VDDA和VSSA的供电稳定性,因为这会直接影响ADC的精度。
还需要考虑代码结构,如何设计函数来切换参考源。可能需要封装两个函数,一个切换到VREFINT,另一个切换到VDDA,每个函数中配置相应的寄存器位,执行必要的校准步骤,并处理可能的延迟(如内部基准稳定时间)。
此外,计算电压时,不同的参考源对应的参考电压值不同。例如,内部基准可能是1.2V或2.5V(具体取决于型号),而VDDA可能是3.3V。因此,在读取ADC值后,需要根据当前参考源选择正确的参考电压进行计算。用户需要动态获取当前参考源的状态,或者在切换时记录当前使用的参考源。
还需要注意,某些STM32型号的ADC参考电压是通过SYSCFG或VREFBUF模块配置的,比如STM32H7系列可能需要配置VREFBUF来控制参考电压源。因此,可能需要调用不同的LL库函数,例如LL_VREFBUF_SetOutputBuffer或类似的函数来切换参考源。
在之前的回答中,引用了电源稳定性注意事项,这里同样适用。动态切换时,尤其是切换到内部基准时,可能需要等待参考电压稳定后再开始转换,否则会导致读数不准确。因此,在代码中添加适当的延迟或状态检查(如LL_ADC_IsActiveFlag_VREFINT_Ready())是必要的。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示例代码来演示如何动态切换,包括配置函数、校准步骤和电压计算。需要确保代码中使用正确的LL库函数,并处理可能的错误情况,比如参考源未就绪的情况。
总结步骤可能包括:
1. 初始化ADC,配置为可切换参考源的模式。
2. 编写函数切换参考源,包括配置寄存器、校准、等待稳定。
3. 在每次切换后执行校准。
4. 根据当前参考源计算电压值。
5. 处理可能的硬件差异和注意事项,如时钟配置、电源稳定性等。
同时需要提醒用户,不同型号的STM32可能存在差异,应查阅具体的数据手册和参考手册,确认相关寄存器和配置步骤的正确性。此外,动态切换可能会影响ADC的转换速度,需评估实时性要求。</think>### 基于STM32 LL库的ADC参考电压动态切换实现
---
#### **一、硬件架构要求**
1. **参考电压源选择**:
- **VREFINT**:内部基准(典型值1.2V/2.5V,具体值见芯片手册)
- **VDDA**:外部供电电压(通常连接VCC,如3.3V)
2. **硬件连接**:
- 确保VDDA/VSSA引脚滤波电容已配置(10μF + 100nF组合)[^1]
- 若使用内部基准,需启用VREFBUF(部分型号需外部连接)
---
#### **二、LL库动态切换实现**
##### **1. 初始化配置(公共部分)**
```c
// 启用ADC时钟和VREFBUF(若支持)
LL_APB2_GRP1_EnableClock(LL_APB2_GRP1_PERIPH_ADC1);
LL_AHB2_GRP1_EnableClock(LL_AHB2_GRP1_PERIPH_VREFBUF); // H7系列需要
// 基础ADC配置
LL_ADC_SetResolution(ADC1, LL_ADC_RESOLUTION_12B);
LL_ADC_SetDataAlignment(ADC1, LL_ADC_DATA_ALIGN_RIGHT);
LL_ADC_REG_SetContinuousMode(ADC1, LL_ADC_REG_CONV_SINGLE);
```
##### **2. 参考电压切换函数**
```c
// 切换到VDDA(VCC)参考源
void ADC_SwitchToVDDA(void) {
// 禁用内部基准路径
LL_ADC_SetCommonPathInternalCh(__LL_ADC_COMMON_INSTANCE(ADC1), LL_ADC_PATH_INTERNAL_NONE);
// 配置参考源为VDDA(部分型号需操作SYSCFG)
#if defined(STM32H7xx)
LL_VREFBUF_Disable();
#endif
// 重新校准ADC
LL_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LL_ADC_IsCalibrationOnGoing(ADC1));
}
// 切换到内部基准VREFINT
void ADC_SwitchToVREFINT(void) {
// 启用内部基准路径
LL_ADC_SetCommonPathInternalCh(__LL_ADC_COMMON_INSTANCE(ADC1), LL_ADC_PATH_INTERNAL_VREFINT);
// 等待基准稳定(关键!)
delay_ms(10); // 硬件稳定延时
while(!LL_ADC_IsActiveFlag_VREFINT_Ready(ADC1)); // 状态检测
// 重新校准ADC
LL_ADC_StartCalibration(ADC1);
while(LL_ADC_IsCalibrationOnGoing(ADC1));
}
```
##### **3. 电压计算逻辑**
```c
float Get_Voltage(uint16_t adc_value, uint8_t ref_source) {
float vref;
if(ref_source == REF_VDDA) {
vref = 3.3f; // 假设VDDA=3.3V
} else { // REF_VREFINT
// 读取出厂校准值(地址见芯片手册)
#define VREFINT_CAL_ADDR 0x1FFF75AA // STM32H743示例地址
uint16_t vrefint_cal = *((uint16_t*)VREFINT_CAL_ADDR);
vref = (3.0f * vrefint_cal) / 4095; // 校准公式
}
return (adc_value * vref) / 4095;
}
```
---
#### **三、操作流程示例**
```c
// 初始化
ADC_SwitchToVDDA(); // 默认使用VDDA
// 动态切换场景
if(need_precise_measurement) {
ADC_SwitchToVREFINT();
uint16_t raw = ADC_ReadChannel(ADC_CHANNEL_1);
float voltage = Get_Voltage(raw, REF_VREFINT);
} else {
ADC_SwitchToVDDA();
uint16_t raw = ADC_ReadChannel(ADC_CHANNEL_1);
float voltage = Get_Voltage(raw, REF_VDDA);
}
```
---
####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切换延迟**:
- VREFINT启用后需至少10ms稳定时间[^1]
- 使用`LL_ADC_IsActiveFlag_VREFINT_Ready()`检测状态更可靠
2. **校准要求**:
- 每次切换参考源后必须重新校准ADC
3. **温度补偿**:
- VREFINT的精度受温度影响(±1mV/℃典型值),需软件补偿[^2]
4. **型号差异**:
- F1系列需通过`ADC_ExternalTrigConv`配置
- H7系列需操作VREFBUF控制寄存器
---
#### **五、调试技巧**
1. **监测参考源状态**:
```c
if(LL_ADC_GetCommonPathInternalCh(__LL_ADC_COMMON_INSTANCE(ADC1))
== LL_ADC_PATH_INTERNAL_VREFINT) {
// 当前使用内部基准
}
```
2. **验证VREFINT值**:
- 通过ADC通道17(内部基准专用通道)反向验证
3. **示波器观测**:
- 检查VDDA引脚纹波(应小于10mVpp)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