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u oj 回文串指针做法
时间: 2025-05-15 19:36:56 AIGC 浏览: 33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何在XTU OJ上使用指针实现回文串判断。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中的C代码是用双指针法判断回文子串的,但用户现在想用指针来实现,而不仅仅是数组索引。这可能涉及到用指针变量代替数组下标来遍历字符串。
首先,我需要明确题目要求。XTU OJ的回文串题目通常要求找出需要添加字符的最小次数或者判断某个子串是否为回文。根据引用[1]的代码,问题可能是给定一个字符串,找出最少在前面添加多少个字符使其成为回文。例如,原代码中的is_hui函数从某个起点开始检查是否为回文,找到最小的起点i,使得从i到末尾是回文,这样需要在前面添加i个字符。
用户希望用指针实现而不是数组索引。在C语言中,指针和数组可以互换使用,但写法不同。比如,原代码中的s[i]可以用指针解引用*(s + i)代替。但双指针法通常指的是使用两个指针分别从头尾向中间移动,比较字符是否相同。
接下来,我需要参考引用[1]的代码结构,将其转换为指针操作。原函数is_hui用start作为起点,i从start开始,j从len-1开始,逐步比较。如果用指针的话,可以用char *left和char *right来指向当前位置。初始时,left指向start的位置,right指向末尾,然后逐步移动指针比较。
可能的实现步骤:
1. 遍历字符串的每个位置i,判断从i到末尾是否为回文。
2. 对于每个i,使用两个指针,一个从i开始向右移动,另一个从末尾向左移动,比较对应字符。
3. 如果所有对应的字符都相同,则返回当前i值,即为需要添加的字符数。
转换到指针的话,比如,主循环中,对于每个i,调用一个指针版本的is_hui函数。is_hui函数接收一个起始位置的指针,然后设置left指针为起始位置,right指针为字符串末尾的地址。然后循环比较,直到left超过right。
例如,原代码中的:
for(int i=start,j=len-1; i<len; i++,j--){...}
用指针实现的话:
char *left = s + start;
char *right = s + len - 1;
while (left < right) {
if (*left != *right) return false;
left++;
right--;
}
但这样是否正确呢?原代码中,i和j是同步移动的,每次i增加,j减少,但判断是否i < len。然而,正确的双指针方法应该是left从start开始,right从末尾开始,每次left向右移动,right向左移动,直到两者相遇。这可能需要调整循环条件。
例如,正确的双指针方法应该是:
left指向start的位置,right指向最后一个字符的位置。
然后循环条件为left < right,每次比较后left++,right--。
如果所有比较都相等,则返回true。
这样,在指针版本的is_hui函数中,传入start的位置,转换为指针,然后进行上述比较。
现在,需要将原代码中的数组索引转换为指针操作。例如,s[i]变为*(s + i),或者直接使用指针变量递增。
接下来,考虑如何将主函数中的循环转换为指针操作。例如,遍历每个可能的起始位置i,用指针的方式找到最小的i。
可能的代码结构:
主函数读取字符串s,计算长度len,然后循环i从0到len-1。对于每个i,调用指针版的is_hui函数判断从i开始是否是回文。如果是,输出i并结束。
指针版的is_hui函数实现:
bool is_hui(char *start, char *end) {
while (start < end) {
if (*start != *end) return false;
start++;
end--;
}
return true;
}
但原函数需要传入起始位置i,所以在主函数中,对于每个i,将指针移动到s+i的位置,然后end是s + len -1。然后调用is_hui(s+i, s+len-1)。
这样,主函数中的循环可以改为: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 (is_hui(s + i, s + len - 1)) {
printf("%d\n", i);
break;
}
}
这样,is_hui函数接受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当前子串的起始和末尾,然后进行双指针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原问题中的is_hui函数是传入一个起点start,然后从i=start开始,j=len-1,每次i++, j--,直到i < len。但这样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当字符串长度是偶数时,是否正确?或者原代码中的逻辑可能有误?
例如,原代码中的循环条件i < len,那么当start=0,len=5时,i从0到4,j从4到0。这样比较的是s[0]和s[4], s[1]和s[3], s[2]和s[2],然后i=3时j=-1,此时i < len仍然成立,但j已经越界。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比较到中间位置即可,即i <= j。或者原代码中的逻辑可能有问题,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错误地返回true。
用户提供的引用[1]中的代码可能存在错误,例如在is_hui函数中的循环条件是否正确。例如,当start=0,字符串长度为偶数时,循环会继续比较超过中间点的情况,可能导致错误。
例如,假设字符串是abba,长度4。start=0时,i从0开始,j=3,i<4。第一次循环i=0,j=3→比较a和a,正确。i++,j-- →i=1,j=2→比较b和b→正确。i++,j--→i=2,j=1→此时i <4成立,但此时i >j,导致比较s[2]和s[1],这实际上是多余的,应该停止在i < j的情况下。
因此,原代码中的循环条件可能有问题,正确的循环条件应该是i <= j,而不是i < len。或者,原代码可能在判断时没有正确限制循环次数,导致错误。
这说明,原代码可能存在逻辑错误,需要修正。例如,正确的双指针循环应该是while (left < right),而不是根据i和j的索引进行循环。这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
因此,在转换为指针实现时,需要确保循环条件的正确性。正确的做法是让左指针从起始位置开始,右指针从末尾开始,然后当left < right时继续比较,否则停止。
因此,指针版本的is_hui函数应该如下:
bool is_hui(char *left, char *right) {
while (left < right) {
if (*left != *right) {
return false;
}
left++;
right--;
}
return true;
}
然后在主函数中,对于每个i,将左指针设为s + i,右指针设为s + len - 1,然后调用is_hui函数。
这样,原代码中的错误可以避免,因为循环条件正确。
现在,将原代码中的数组索引方式转换为指针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实现回文判断。用户可能需要的是这种指针操作的方法,而不是使用数组下标。
总结步骤:
1. 读取字符串,获取长度。
2. 遍历每个可能的起始位置i。
3. 对于每个i,使用双指针从i和末尾开始比较,直到相遇。
4. 找到最小的i,使得从i到末尾是回文,输出i。
将上述步骤用指针实现,替换原来的数组索引方式。
现在,编写对应的C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clude <string.h>
bool is_hui(char *start, char *end) {
while (start < end) {
if (*start != *end) {
return false;
}
start++;
end--;
}
return true;
}
int main() {
int t;
scanf("%d", &t);
while (t--) {
char s[1010];
scanf("%s", s);
int len = strlen(s);
for (int i = 0; i < len; i++) {
if (is_hui(s + i, s + len - 1)) {
printf("%d\n", i);
break;
}
}
}
return 0;
}
这样,就使用指针实现了双指针法判断回文子串的问题,符合XTU OJ的要求。此外,引用[3]中提到的双指针验证可能与此方法类似,但用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指针实现上,所以此代码应适用。
需要验证是否原题的正确性,比如输入字符串后,找到最小的i使得从i到末尾是回文。例如,输入"abcd",需要找到i=3(因为d本身是回文,需要添加3个字符),而i=3时,检查s[3]到s[3]是否是回文,是的,所以输出3。
因此,这段代码应该可以正确处理这种情况,并且使用指针方法更高效。</think>### 指针实现回文串判断方法
XTU OJ中的回文串问题可以通过双指针法高效解决。该方法通过指针直接操作内存地址,减少数组下标计算开销。以下是使用纯指针实现的代码及分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clude <string.h>
bool is_hui(char* start, char* end) {
while (start < end) { // 双指针向中间移动
if (*start != *end) // 解引用比较字符
return false;
start++; // 前指针后移
end--; // 后指针前移
}
return true;
}
int main() {
int t;
scanf("%d", &t);
while (t--) {
char s[1010];
scanf("%s", s);
int len = strlen(s);
for (int i = 0; i < len; i++) {
// 将起始位置转换为指针操作
if (is_hui(s + i, s + len - 1)) {
printf("%d\n", i);
break;
}
}
}
return 0;
}
```
#### 代码解析
1. **指针操作**
- `is_hui`函数接收两个`char*`类型参数,分别表示子串的起始位置`start`和结束位置`end`
- 通过`*start`和`*end`直接访问内存中的字符值进行比较
- 指针自增/自减操作替代数组下标运算
2. **时间复杂度**
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但通过提前终止机制,实际性能接近$O(n)$[^1]
3. **空间复杂度**
仅使用常数级额外空间$O(1)$,符合OJ平台要求
4. **应用场景**
该解法适用于需要**最小化添加字符数**的回文串构造问题,如XTU OJ 1549题[^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