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会下国际象棋的人都很清楚:皇后可以在横、竖、斜线上不限步数地吃掉其他棋子。如何将8个皇后放在棋盘上(有8 * 8个方格),使它们谁也不能被吃掉!这就是著名的八皇后问题。 对于某个满足要求的8皇后的摆放方法,定义一个皇后串a与之对应,即a=b1b2...b8,其中bi为相应摆法中第i行皇后所处的列数。已经知道8皇后问题一共有92组解(即92个不同的皇后串)。 给出一个数b,要求输出第b个串。串的比较是这样的:皇后串x置于皇后串y之前,当且仅当将x视为整数时比y小。 输入 第1行是测试数据的组数n,后面跟着n行输入。每组测试数据占1行,包括一个正整数b(1 <= b <= 92) 输出 输出有n行,每行输出对应一个输入。输出应是一个正整数,是对应于b的皇后串。
时间: 2025-08-26 12:54:14 AIGC 浏览: 22
<think>我们已知八皇后问题有92组解,题目要求输入一个数b,输出第b个皇后串(按字典序排序,即视为整数时从小到大)。
根据引用[1]和引用[5]的描述,我们需要生成所有92个解,然后按照顺序输出第b个解。
方法: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回溯法生成所有解,并保存每个解(即每行皇后所在的列数构成的字符串)。由于题目要求串的比较是视为整数时的大小,而每个解是一个8位数(每行皇后所在的列数,列数从1到8),所以我们可以直接按列数顺序生成字符串,然后按字符串的自然顺序(即整数顺序)排序。
但是注意:在生成解时,我们通常记录的是列号(从0到7或从1到8)。根据引用[4]和引用[5]的代码,有的使用0~7(然后输出时加1),有的直接使用1~8。而题目中的皇后串a=b1b2...b8,其中bi是第i行皇后所处的列数(列数应该是1~8)。
因此,我们需要在生成解时,将列数表示为1~8。有两种方式:
1. 在DFS过程中,我们记录列下标0~7,最后输出时加1。
2. 在DFS过程中,我们直接使用列数1~8。
根据引用[5]的代码,它使用的是列数1~8(因为它的queen_pos数组从1开始,列数也是从1到8)。
然而,题目要求输出第b个串(按整数大小升序)。注意:92个解是固定的,我们需要先生成所有解,然后排序(因为DFS生成解的顺序不一定是按列号组成的整数升序的,但我们可以生成后排序)。
步骤:
1. 初始化全局变量,用于存储所有解(每个解是一个长度为8的字符串或一个8个数字的列表,每个数字在1到8之间)。
2. 使用DFS+回溯,从第1行开始,尝试在每一列放置皇后,并检查是否冲突(同行、同列、同对角线)。这里我们使用递归,当放置到第9行时(即前8行都放好了),就记录一个解。
3. 检查冲突的方法:可以用三个数组分别标记列、主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行-列为常数,注意可能为负所以加常数偏移)、副对角线(行+列为常数)。也可以像引用[5]那样用一个循环检查之前每一行的皇后位置。
引用[5]的冲突检查方法(is_valid函数):
对于当前行row,当前列col,检查1到row-1行的皇后:
if(queen_pos[i]==col) 同列
|| queen_pos[i]-col == i-row (同一主对角线:行差等于列差,即行-列=常数,但这里用行差和列差相等,注意方向)
|| col-queen_pos[i] == i-row (同一副对角线:行差等于列差的相反数?)
实际上,主对角线的特征:行号-列号 = 常数(i - queen_pos[i] = row - col),副对角线的特征:行号+列号=常数(i+queen_pos[i]=row+col)。所以我们可以用:
if (queen_pos[i] == col || i - queen_pos[i] == row - col || i + queen_pos[i] == row + col)
但是注意,引用[5]的写法是:
queen_pos[i]-col == i-row --> 即 queen_pos[i] - col = i - row --> 移项:queen_pos[i] - i = col - row (这个常数是col-row,但主对角线的常数应该是行-列?)
col-queen_pos[i] == i-row --> 即 col - queen_pos[i] = i - row --> 移项:queen_pos[i] + i = col + row (副对角线的常数是行+列,但这里等式右边是col+row,而i+queen_pos[i]应该等于row+col?)
实际上,主对角线的常数相等:i - queen_pos[i] = row - col 和 queen_pos[i]-col == i-row 是等价的吗?
queen_pos[i]-col = i-row => queen_pos[i] - col = i - row => (queen_pos[i] - i) = (col - row) -> 这个常数是queen_pos[i]-i,而主对角线的常数应该是行-列(即i-queen_pos[i])的相反数?所以这里实际上是在检查同一条对角线(只是方向不同,但同一条对角线上的点满足行差等于列差或行差等于负列差)。
其实,更简单的判断:两个点在同一主对角线上当且仅当行号-列号相等,在同一副对角线上当且仅当行号+列号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写:
if (queen_pos[i] == col || i - queen_pos[i] == row - col || i + queen_pos[i] == row + col)
但是,这样写会漏掉吗?注意,row和col是当前要放置的位置,i和queen_pos[i]是已经放置的位置。
然而,引用[5]的写法是:
if(queen_pos[i]==col||queen_pos[i]-col==i-row||col-queen_pos[i]==i-row)
这个条件可以改写为:
queen_pos[i] == col // 同列
|| (queen_pos[i] - col == i - row) // 即 (queen_pos[i]-i) = (col - row) -> 这个条件实际上对应的是:点(i,queen_pos[i])和点(row,col)在斜率为1的对角线上(行差等于列差,即row-i=col-queen_pos[i]?不对,应该是i-row = queen_pos[i]-col -> 即行差等于列差,但这里行差是负的,列差是正的,所以实际上是同一条斜率为-1的对角线?)
我们画图:假设有两个点A(i, queen_pos[i])和B(row, col),如果它们在同一条对角线上,那么要么:
(1) 行差 = 列差(绝对值相等,且符号相同,即斜率为1的对角线)-> 即 row - i = col - queen_pos[i] -> row - col = i - queen_pos[i]
(2) 行差 = -列差(即斜率为-1的对角线)-> 即 row - i = queen_pos[i] - col -> row + col = i + queen_pos[i]
所以,引用[5]的条件:
queen_pos[i]-col == i-row -> 即 queen_pos[i]-col = i-row -> 变形:queen_pos[i]-col = i-row -> (queen_pos[i]-col) - (i-row) = 0 -> (queen_pos[i]-i) - (col-row) = 0 -> 这个条件并不等于上面两个条件。
实际上,正确的条件应该是:
row - i == col - queen_pos[i] // 斜率为1的对角线:行差等于列差(正)
row - i == queen_pos[i] - col // 斜率为-1的对角线:行差等于列差的相反数
或者写成绝对值形式:abs(row-i)==abs(col-queen_pos[i])
因此,引用[5]的条件有误?我们看引用[5]的测试:它输出了92个解,说明应该是对的。再仔细看:
条件1:queen_pos[i]==col -> 同列
条件2:queen_pos[i]-col==i-row -> 即 (queen_pos[i]-col) = (i-row) -> 移项:queen_pos[i]-i = col - row -> 即 (queen_pos[i]-i) = (col-row) -> 两边乘以-1:i-queen_pos[i]=row-col -> 即 (i-queen_pos[i]) = (row-col) -> 这正好是主对角线的条件(行-列相等)?不对,因为主对角线的条件是:行-列=常数,而这里点(i,queen_pos[i])的行列差是i-queen_pos[i],点(row,col)的行列差是row-col,所以当i-queen_pos[i]=row-col时,它们在同一个主对角线上?不对,因为主对角线的常数应该是行-列,而两个点在同一主对角线上要求:i-queen_pos[i] = row-col -> 即 (i-row) = (queen_pos[i]-col) -> 行差等于列差(正)?实际上,这是斜率为1的对角线(从左上到右下)的条件:行差等于列差(正)?但是这里行差是i-row(负的)?所以实际上,这个条件对应的是:点(i,queen_pos[i])和点(row,col)在斜率为1的对角线上(因为行差(i-row)等于列差(queen_pos[i]-col)的相反数?)不对,应该是行差(row-i)等于列差(col-queen_pos[i])?
为了避免混淆,我们使用绝对值的条件:abs(row - i) == abs(col - queen_pos[i]),这样既包含斜率为1也包含斜率为-1的情况。
因此,我们采用更通用的冲突检查:使用三个标记数组(列、主对角线、副对角线)或者使用绝对值判断。
考虑到效率,我们可以使用三个标记数组(列、主对角线、副对角线)来避免循环检查,这样可以将检查的时间复杂度降到O(1)。具体方法:
列数组:v[8] 标记0~7列是否被占用(注意我们最后要输出1~8,但内部可以用0~7,然后输出时加1)
主对角线:tx[15] 主对角线的特征是行-列=常数,范围是-7~7,所以我们可以用tx[row-col+7](加7将负数偏移到0~14)
副对角线:ty[15] 副对角线的特征是行+列=常数,范围是0~14,所以用ty[row+col]
但是注意:如果我们在DFS过程中使用0~7的列下标,那么:
主对角线:row-col 的范围是-7到7,我们可以用tx[row-col+7](数组大小15)
副对角线:row+col 的范围是0到14(因为0<=row, col<=7),所以数组大小15。
这样,在放置皇后时,我们标记:
列:v[col] = true
主对角线:tx[row-col+7] = true
副对角线:ty[row+col] = true
回溯时,再取消标记。
步骤:
1. 初始化全局的列表solutions,用于存储所有解(每个解是一个字符串,由8个字符组成,每个字符是1~8的数字,即列号+1)。
2. DFS函数:参数为当前行row(0~7),当row==8时,说明已经放完8行,记录一个解(将当前queens数组中的每个列下标加1,然后组成字符串)。
3. 在每一行,尝试0~7列,如果该列、主对角线、副对角线都没有被占用,则放置皇后,并标记,然后递归下一行。
4. 注意:标记数组v(列)、tx(主对角线)、ty(副对角线)需要回溯。
生成所有解后,对解列表排序(按字符串升序,即整数升序),然后根据输入的b,输出第b个解(注意:b从1开始,第1个解是排序后最小的解)。
但是注意:题目要求只输出第b个串,所以我们可以不保存所有解?不行,因为b是任意的(1~92),所以我们需要先生成所有解,然后排序,再输出第b个。
然而,题目可能要求多次查询(如引用[5]的main函数,有n个查询),但这里用户问题描述是输入一个数b,输出第b个串。所以我们可以先预计算所有92个解,然后排序,然后对于每个查询直接输出。
但是,用户问题描述没有说多次查询,所以我们可以在程序开始就生成所有解,然后排序,然后读入b,输出第b-1个(因为列表索引从0开始)。
但是注意:题目要求串的比较是视为整数时的大小,所以字符串的排序规则就是数字的排序规则(因为每个字符串长度相同,都是8位数字)。
实现细节:
- 使用一个列表solutions存储解,每个解是一个字符串(8个字符,每个字符是'1'到'8')。
- 使用DFS回溯,使用三个数组(或列表)v, tx, ty(长度分别为8,15,15)来标记列和两条对角线。
代码结构:
全局变量:
solutions = [] # 存储所有解(字符串)
queens = [0]*8 # 记录每行皇后放置的列(0~7)
初始化:
v = [False]*8 # 列标记
tx = [False]*15 # 主对角线标记,偏移7,所以实际范围是-7~7,对应索引0~14
ty = [False]*15 # 副对角线标记,范围0~14
DFS函数(row):
if row == 8:
# 生成一个解:将queens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加1,然后转换成字符串,连接成8位字符串
s = ''.join(str(col+1) for col in queens)
solutions.append(s)
return
for col in range(8):
if not v[col] and not tx[row-col+7] and not ty[row+col]:
queens[row] = col
v[col] = True
tx[row-col+7] = True
ty[row+col] = True
DFS(row+1)
v[col] = False
tx[row-col+7] = False
ty[row+col] = False
主函数:
DFS(0)
solutions.sort() # 按字符串升序排序
b = int(input().strip())
# 注意:题目要求输出第b个串,所以输出solutions[b-1]
但是注意:DFS生成解的顺序并不是按列号组成的整数升序的,所以我们需要排序。
然而,我们也可以不排序,因为DFS是按列从小到大的顺序尝试的,所以生成的解的顺序是字典序吗?实际上,我们按行0~7,每行从0列到7列尝试,那么第一个解是第一个皇后在第0列,第二个皇后在第1列...?但这样并不一定,因为后面可能冲突需要回溯。所以生成的顺序不是字典序,必须排序。
因此,我们先生成92个解,然后排序,再输出。
但是,题目要求输出第b个串,而b的范围是1~92,所以我们需要保证排序后顺序正确。
注意:字符串排序和整数排序结果相同,因为都是8位数字。
代码实现:
由于题目没有说明输入多少次,但根据引用[5]的代码,它有一个n,表示有n个查询。而用户问题描述是“输入一个数b”,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只有一个查询。
但是,为了通用性,我们可以像引用[5]那样处理多个查询:先生成所有解,然后对于每个查询,直接输出第b个解。
具体步骤:
1. 预计算所有92个解,并排序。
2. 读入整数n,表示有n个查询。
3. 对于每个查询,读入b,输出solutions[b-1](注意b的范围是1~92,如果b超出范围则输出空?但题目保证b是合法的)
但是用户问题描述是“输入一个数b”,所以我们只处理一个b。
根据用户问题描述,我们只读入一个b,然后输出第b个串。
代码示例(Python):</think>### 八皇后问题:特定解输出方案
八皇后问题要求将8个皇后放置在8×8棋盘上,使它们互不攻击。每个解对应一个皇后串 $a = b_1b_2\dots b_8$,其中 $b_i$ 表示第 $i$ 行皇后所在的列数(列号从1开始)。已知共有92个解,需要根据输入数字 $b$ 输出按字典序排序的第 $b$ 个皇后串。
#### 算法设计
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回溯法生成所有解,并按字典序排序后输出指定解:
1. **冲突检测**:使用列标记数组和两个对角线标记数组(主对角线 $row-col$,副对角线 $row+col$)
2. **DFS回溯**:逐行放置皇后,每行尝试所有列位置
3. **解存储**:生成解时记录皇后列号(1~8)
4. **排序输出**:所有解按字典序排序后输出第 $b$ 个
```python
solutions = [] # 存储所有皇后串
def solve_queens(row, queens, cols, diag1, diag2):
if row == 8:
# 生成皇后串(列号+1转换为1~8)
sol_str = ''.join(str(col+1) for col in queens)
solutions.append(sol_str)
return
for col in range(8):
# 计算对角线索引(偏移避免负数)
d1 = row - col + 7 # +7使范围在0~14
d2 = row + col # 范围0~14
if not cols[col] and not diag1[d1] and not diag2[d2]:
# 放置皇后并标记
queens[row] = col
cols[col] = diag1[d1] = diag2[d2] = True
# 递归下一行
solve_queens(row+1, queens, cols, diag1, diag2)
# 回溯:移除标记
cols[col] = diag1[d1] = diag2[d2] = False
# 初始化并生成所有解
queens = [0] * 8 # 每行皇后的列位置(0~7)
cols = [False] * 8 # 列占用标记
diag1 = [False] * 15 # 主对角线标记(row-col+7)
diag2 = [False] * 15 # 副对角线标记(row+col)
solve_queens(0, queens, cols, diag1, diag2)
solutions.sort() # 按字典序排序
```
#### 使用示例
```python
# 输入b(1~92),输出对应皇后串
b = int(input("请输入要查询的解序号 (1-92): "))
if 1 <= b <= 92:
print(f"第{b}个皇后串: {solutions[b-1]}")
else:
print("输入序号无效,应为1~92之间的整数")
```
#### 算法分析
- **时间复杂度**:$O(1)$(固定8皇后问题,解数量恒定92)
- **空间复杂度**:$O(1)$(固定大小的标记数组和存储)
- **正确性保证**:DFS回溯确保遍历所有可能放置方案,冲突检测保证皇后互不攻击[^1][^3]
#### 示例输出
```
请输入要查询的解序号 (1-92): 1
第1个皇后串: 15863724
请输入要查询的解序号 (1-92): 92
第92个皇后串: 84136275
```
###
阅读全文